Ⅰ 義大利面是用什麼做的
義大利面的主要原料和製作方法如下:
1. 核心原料
杜蘭小麥粉(Semola di Grano Duro):硬質小麥磨成的粗粒麵粉,高蛋白、高筋度,是意麵的傳統原料,賦予面條黃色和韌性。
水:用於調和麵粉,形成面團。部分配方會替換為雞蛋(常見於新鮮意麵)。
2. 常見變種
雞蛋面(Pasta all'uovo):義大利北部常用,以小麥粉+雞蛋(約1個雞蛋/100克麵粉)製作,口感更柔軟。
全麥/雜糧意麵:添加全麥粉、藜麥等,纖維含量更高。
無麩質版本:用大米粉、玉米粉等替代,適合麩質過敏人群。
3. 工業 vs 手工
工業乾燥意麵:杜蘭小麥粉+水,高壓擠壓成型後低溫烘乾,耐儲存。
手工新鮮意麵(如tagliatelle):常用雞蛋面團,現做現吃,口感更細膩。
4. 關鍵工藝
和面:嚴格控制水分(約25-30%),形成硬面團。
壓延:多次碾壓使麵筋網路均勻,增強彈性。
成型:通過模具(如通心粉的銅模)或切割成不同形狀。
5. 為什麼講究原料?
杜蘭小麥的高麩質和琥珀色特性,讓意麵久煮不爛且色澤誘人,歐盟規定商業意麵必須使用杜蘭小麥。
小知識:義大利法律(DPR 187/2001)規定,乾燥意麵不得含其他穀物粉,但新鮮意麵允許添加少量軟質小麥粉。
Ⅱ 做義大利面都需要哪些食材
材料:義大利面一把、 培根(可用肉末代替)、 洋蔥、 大蒜、 西紅柿、番茄醬、法香 鹽 白糖 黑胡椒 乳酪粉做法:1、先煮麵條 鍋中的水燒開後 加入一勺鹽、一勺橄欖油 下入一小把量的義大利面 不要著急用筷子攪拌 讓面條自然的散落 待面條根部軟化後 用筷子輕輕翻轉幾下即可加蓋子煮8分鍾2、待面條大約7-8成熟的時候 撈出 用涼水沖一下 讓其冷卻 也可以放進冰水中 劃散 之後瀝干水分 淋入適量的橄欖油 用筷子拌勻 備用我們可以利用煮麵的時間來做醬汁3、鍋中加入一勺量的橄欖油 將洋蔥和大蒜切碎 下油鍋爆香 用中火慢慢炒至洋蔥開始變色 然後放入切好的培根或者是肉末4、炒至培根出油後 加入切成小塊的西紅柿 加入適量的鹽 白糖調味 炒至西紅柿變軟 加入3-4勺量的番茄醬 加入半小碗水 小火慢慢煮開 直道湯色變紅 西紅柿軟爛後 再次根據自己的口味 加入白糖 適量黑胡椒 鹽 調味即可5、可以將上述醬汁直接澆在煮好的面條上 可以將火轉的稍微大一點 把面條倒進去 快速的用筷子拌勻 這樣更加入味一些
Ⅲ 做義大利面(義大利面用什麼做的)
製作義大利面的基本材料
特級初榨橄欖油(EXV):
加了特級初榨橄欖油的面團質地更為細致,延展性也更好,尤其對新手來說,面團的處理程序會輕松許多。雖然添加量少,但對香氣和口感卻有直接的關聯,請慎選品質優良的橄欖油。特級初榨橄欖油未經過化學加工,是在低溫狀態下鹽、蛋:
新鮮的常溫水即可,如果已經選擇義大利生產的麵粉,對水的品質也想嚴格控管的話,不妨購買義大利的礦泉水。義大利的水是硬水,使用當地的水更能突顯麵粉的口感。
鹽的用途是延長面團的保存期限,但如果顆粒太大,面團在延伸時容易出現破洞,請多加留意。
挑選蛋的首要條件是新鮮。蛋會影響到面團的顏色、光澤、口感、香氣,如果選擇放太久、沒有黏性的蛋,做出來的面團也會沒有彈性。基本上挑選大顆一點的蛋,本書中會標示出需使用重量(公克),可以在攪拌蛋白和蛋黃之前,先酌量加入蛋白調整公克數。
麵粉:
製作新鮮義大利面時,麵粉對口感的影響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強調道地口味,所以收錄的是純正義大利食譜,使用的也是義大利麵粉。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對手作義大利面或披薩感興趣,在很多地方都能買到義大利進口麵粉。不過,義大利麵粉的分類基準和我們的一般認知不同,選購時需要多加留意。
國內麵粉是依據「種類」及「等級」分類:
「種類」是依照原料和蛋白質含量差距而做的分類,基本上有「高筋」、「中筋」、「低筋」三種。在原料方面,「高筋麵粉」是使用硬質小麥製成;「低筋麵粉」則是使用軟質小麥。(還有一種麵粉雖是使用硬小麥製成,但是蛋白質含量比高筋麵粉少,稱為「准高筋麵粉」),有點類似法國麵包專用粉。
另一方面,「等級」則依照灰分的含量比例做分類。灰分是指外皮或胚芽內含的礦物質成分,越靠近小麥胚乳的中心部位,灰分含量就越少、麵粉色澤更白。麵粉的灰分含量從少至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末粉」,一般我們在店裡買到的多是「一等麵粉」。
義大利麵粉的分類方式
義大利是依據小麥精製度來做區別,從高至低依序分為「00 號」、「0 號」、「1號」、「2號」、全麥麵粉。這個分法跟以灰分分類的方法其實大同小異,不過小麥的性質會因種類有所差異,蛋白質含量也不一樣,所以就算同樣是00號麵粉,蛋白質含量也有高有低。請務必檢視麵粉的標示來做選擇。
00號麵粉
專門用來製作義大利面及麵疙瘩的麵粉。在義大利相當風行的軟質小麥00 號粉(00號麵粉/Caputo)
除了面條外,還可以用來製作麵包、塔皮等, 用途廣泛的軟質小麥00號麵粉(00通用麵粉/Caputo)
使用有機栽培的小麥,並以傳統的石臼磨製的義大利餃、義式餛飩、半月餃、牧師帽餃、寬扁面、緞帶面
杜蘭麥粉+水:
主要食用地區:義大利南部地區
特徵:彈性及咬勁十足的偏硬面團,適合製成各種形狀的短面條。
義大利面名稱:通心粉、麻花面、漁夫面、螺旋面、貓耳朵面、核桃造型面、拖卷面、豆莢面、釘螺貝面、墨魚圈面、蝴蝶結面、麻花戒指面、鼠尾面
00 號麵粉+杜蘭麥粉+蛋液:
主要食用地區:義大利中部地區
特徵:咬勁與彈性兼具、口感適中,適合製成寬扁的面條。
義大利面名稱:千層面、寬頻面、手撕寬面、寬面(Nastri)、披奇面(不加蛋液亦可)
揉面團的基本方法
在製作義大利面的過程中,揉面團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雖然方式會因麵粉種類或配方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基本方法都相同(本文中介紹的是使用00號麵粉、杜蘭麥粉、加入蛋液後的面團揉法)。關鍵在於先快速將材料和成一團後,像是在推開黏土一樣,反覆用掌心靠近邊緣的地方推揉面團,彈性和扎實的口感。如果在揉制的過程中時不時丟擲或延展,反而會破壞蛋白質的筋性,導致面團失去彈性。除此之外,使用的麵粉和水、蛋的比例也會影響口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斟酌調整。
揉面團的步驟:
1.將粉類和鹽巴倒入調理盆後,在中間挖個凹洞。
2.將事先混合好的水、蛋液、EXV 橄欖油,倒入凹洞中。
3.所有材料皆已放入調理盆中。用指尖戳破蛋黃。用指尖輕輕將麵粉與蛋液和在一起。
4.用指尖迅速拌合麵粉和水分。
5.待麵粉吸收水分變成顆粒狀後,用指尖將其捏成一整塊。
6.以指腹將面團朝調理盆內側按壓,利用不斷反折的方式幫助成形。大致揉成團後,以掌心根部壓揉。剛揉成團時,面團表面摸起來略微粗糙。
7.將面團放到工作台上,先撒上些許麵粉,再用掌心根部用力揉壓。
8.待面團表面漸漸變光滑,再開始轉動方向。
9.一邊將面團轉動90度一邊揉壓4~5分鍾,直到面團出現彈性。
10.揉好的面團,表面平整光滑。用調理盆倒扣住面團,避免變干。靜置15分鍾後,再捏成各種形狀的面條。
11.不能一邊揉一邊延展面團,否則容易破壞筋性,失去咬勁與彈性。
Ⅳ 義大利面和普通面條的區別
義大利面和普通面條(如中式面條)在原料、製作工藝、口感、用途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以下是主要區別:
1. 原料不同
義大利面(Pasta)
主料:硬質杜蘭小麥粉(Durum Wheat Semolina),高蛋白、高筋度,質地堅硬。
液體:通常只用雞蛋(部分傳統配方)或水,無添加鹼或鹽。
特點:低水分、耐煮,成品呈淡黃色。
普通面條(如中式面條)
主料:普通小麥粉(中筋或低筋),部分地區會添加高筋粉。
液體:水為主,部分配方加雞蛋(如雞蛋面)。
可能添加:鹼水(如廣東雲吞面、日本拉麵),使面條更筋道、發黃。
2. 製作工藝
義大利面
面團硬、乾燥,通過擠壓成型(如通心粉、螺旋面)或切割(如寬面Tagliatelle)。
多數為工業化生產,需長時間乾燥(部分新鮮意麵除外,如Ravioli)。
普通面條
面團較軟,手工擀制或機器壓切,水分含量高。
分鮮面(短保質期)和乾麵,部分需加鹼或發酵(如拉麵、刀削麵)。
3. 口感與形狀
義大利面
口感:偏硬,追求「al dente」(彈牙有嚼勁)。
形狀多樣:長條(Spaghetti)、管狀(Penne)、蝴蝶結(Farfalle)等,適應不同醬料。
普通面條
口感:柔軟或筋道(如拉麵),部分追求爽滑(如鹼水面)。
形狀:多為直條狀(粗細不一),或手工特色(如刀削麵、龍須面)。
4. 烹飪方式
義大利面
需沸水中加鹽煮制,時間較長(8-12分鍾),煮後常與醬料翻炒。
醬料濃稠(如番茄肉醬、奶油蘑菇醬),注重裹附性。
普通面條
煮制時間短(鮮面2-3分鍾),部分需過冷水增加彈性。
湯面為主(如牛肉麵),或拌醬(如炸醬面)、炒制(如炒麵)。
5. 文化背景
義大利面
地中海飲食代表,強調原料本味,醬料與面條搭配均衡。
普通面條
亞洲飲食核心,注重湯底或調味,常作為主食搭配菜餚。
義大利面以杜蘭小麥的筋道和多樣形狀為特色,適合濃稠醬料;普通面條更注重柔軟或鹼水帶來的獨特口感,適配湯、炒等中式烹飪。選擇時可根據料理需求和口味偏好決定。
Ⅳ 義大利面的製作方法和配料是什麼(義大利面製作工藝及醬汁配方)
1、肉醬用料:
將鍋上火,下入色拉油300克,將牛肉碎1千克炒出香味,把汁水和肉分開備用;另起鍋,入色拉油150克,燒熱後,入圓蔥碎500克、胡蘿卜碎500克、西芹段250克、蒜蓉150克、干蔥碎100克炒出香味,加肉碎炒3分鍾,下番茄醬750克,小火炒約10分鍾,然後加炒好過濾的肉汁,加水5千克,熬約5個小時至濃稠,然後加香葉、百里香、香草各10克,白糖300克調味(白糖的用量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不要讓口感太酸),最後將發好的意粉用牛油炒熱,放入湯盤中,將肉醬澆上即可。
2、茄汁用料:
將番茄5千克去皮,打碎成粒。鍋上火,加色拉油300克,燒至五成熱後,下圓蔥碎150克、蒜蓉500克、干蔥蓉500克炒出香味,入番茄粒加水5千克,加番茄沙司1千克小火熬約3-4小時,至粘稠,最後再加香葉15克、冰糖250克熬半小時後即可。
發意粉:
將鍋內加七成滿水燒開,下少許鹽和油(加鹽和油的目的是防止煮麵的過程中粘連,發好後口感更加筋道),將意粉下鍋,待水燒開後改小火慢煮約10分鍾,觀察一下意粉是否有硬心或干心,可以多煮一會兒,然後馬上將意粉倒在漏勺內,用涼水沖涼,控干水分。
出菜:
出菜時將意粉用牛油炒熱,放在盤里,把上述汁水醬料燒熱後淋在面上,若喜歡芝士的話,可以在面上再撒上芝士,入焗爐焗上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