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二戰戰略怎麼獲得義大利人

二戰戰略怎麼獲得義大利人

發布時間:2025-08-17 09:30:40

1. 二戰,義大利是戰勝國嗎為啥沒接受戰爭審判

算是戰勝國,因為它對德國宣戰了

當初美英聯軍登陸義大利之後,義大利政府開始和英國人做交易。

義大利人以對德宣戰為條件,要求獲得戰勝國地位,並要求保證不起訴除墨索里尼及其死忠之外的其他將領和政府官員
當時丘吉爾為了減少損失,答應了義大利人條件
隨後,義大利人反戈一擊,囚禁了墨索里尼並對德宣戰

但最後雖然成了戰勝國,但永久失去了不少權益

比如在失去了在阿爾巴尼亞的權利,有部分領土被劃給了缺少出海口的南斯拉夫
部分地區受到了軍事管制

2. 二戰中,義大利究竟是德國的包袱還是幫手為什麼

總體上來說,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對於德國是個不折不扣的包袱!
從戰略上講,墨索里尼的大局觀遠不如希特勒,而其對擴充領土的野心則一點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夠和平獲得的東西也要耀武揚威幹上一仗以顯示羅馬帝國之威嚴(舉例:1940年6月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對法行動方略。在二人舉行會晤時,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西亞、吉布地和法國南部劃歸義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覺得這樣得來的勝利有失自己的尊嚴。於是在停戰協定簽訂前,突然向法軍駐守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發動閃電戰。結果意軍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
齊亞諾曾經說:「墨索里尼並不是想要這要那。他想要的是戰爭,通過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兩倍他也不會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軍事成功遠比完全通過和平途徑去獲取領土更加吸引人」)。於是從1935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941年入侵希臘,其軍隊羸弱的戰鬥力在面對弱小的對手時往往損失慘重。尤其是在得知德軍佔領羅馬尼亞後,貿然出兵希臘,結果希臘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支援下接連擊潰義大利軍隊。為迅速穩定南部戰線,德軍不得不推遲巴巴羅薩計劃二個月而先出兵佔領巴爾干半島,以致於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個慘淡的冬季!
中期在俄國戰場和非洲戰場上個別戰役(頓河防禦、阿拉曼攻防戰)的表現上來說,義大利還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隊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圍或者戰場形勢不利,則最先投降的就是義大利軍隊。
後期因為國內政局不穩,義大利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開小差時有發生。德軍還必須分兵監視這些不穩定的義大利人。在義大利投降後,德軍又抽調21個師組成C集團軍群防守被稱為希特勒的軟肋的亞平寧半島。
從戰爭潛力上來說,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產煤37.6億噸,德國產煤34.5億噸,日本產煤46億噸,義大利產煤8千萬噸;美國產油14.6億噸,德國產油4.6億噸,日本產油2億噸,義大利產油6百萬噸;美國產剛2880萬噸,德國產鋼2265萬噸,日本產鋼647萬噸,義大利產鋼237萬噸。以致於德國在開戰後每個月還要倒貼義大利十萬噸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為止。
從軍事准備上來說,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而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海軍倒是擁有各類艦艇 257艘。其中3.5萬噸級戰列艦 4艘,萬噸級巡洋艦 7艘,輕型巡洋艦 15艘,驅逐艦 59艘,快艇 67艘。這支海軍足夠和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抗衡,並且在保障北非補給線方面也立過不少戰功,可惜因為缺油,以及在塔蘭托被英國人端了老窩,中後期就只能充當固定炮台了。至於空軍,1939年12月官方數據擁有戰機2300架。但義大利空軍參謀長普里科洛稱:847架因過於陳舊將要被拆卸,約500架因技術性能落後還存放在機庫里。
綜上所述,我們其實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戰開戰前夜,義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動下覺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事實上根本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准備,其軍事實力至多隻能支撐一場為期幾個月的局部戰爭而已。所以在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除了個別閃光點以外,基本都是碌碌無為的魚腩部隊。用一句丘吉爾的話做總結「幸虧義大利人是德國人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3. 義大利參加二戰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的形勢和德國一樣嚴峻。中央政府無法控制地方,全國面臨無政府狀態,共產黨人與社會黨人控制著工會,很多人擔心布爾什維克式的共產革命將席捲義大利。 在幾個自由政府無法解決這些威脅後,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在1922年10月30日邀請右翼政客貝尼托·墨索里尼以及他所領導的國家法西斯黨組成政府。法西斯黨人上台後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規武裝,用以打擊無政府主義者、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者。在幾年時間內,墨索里尼就鞏固了自己的獨裁地位,義大利也淪為一個警察國家。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嚴重衝擊了義大利,墨索里尼斷定殖民地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與法國外長皮埃爾·賴伐爾(Pierre Laval)簽署了意法條約。10月3日,義大利軍團入侵獨立的非洲王國阿比西尼亞(現在的衣索比亞),在經過一場長達7個月的戰役之後,阿比西尼亞被征服。1937年,義大利加入日本和德國簽署的《反共產國際協定》, [13] 由此,德意日三國軸心初步形成。同年,義大利和德國一同支持西班牙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發動叛亂,西班牙內戰爆發,1939年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在眼見德國把歐洲局勢推向戰爭邊緣的時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於1939年4月7日,佔領阿爾巴尼亞。 在遭到國際聯盟譴責侵略阿比西尼亞後,1937年義大利也退出了國際聯盟。義大利與同樣退出國聯的納粹德國在1939年5月締結了《鋼鐵條約》,從而加強了羅馬—柏林軸心。1940年9月27日,德國和義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軸心國,簽署《三國公約》,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正式形成。

4. 為什麼二戰前國民政府的空軍軍事顧問是義大利人而非德國人

德國和義大利先後走上法西斯道路後,被西方視為走向了蘇俄化,但同時卻仍被蘇聯視為是西方帝國主義,成了東西方都不喜歡的國際棄兒。蔣委員長很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而且德國和義大利自近代以來,相比來說是最中國侵略掠奪最少的國家,於是蔣委員長便開始了對這兩個國家的友好。不管怎麼說中國當時也算是個大國,遭到被國際社會全面拋棄總算有個大國能認可他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自然也就開始了對中國友好的援助。獲得了德國義大利的支持後,蔣委員長當時的最大目標,是要讓這兩個西方強國協助事先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更為具體的說就是,陸軍組建起70個現代化師,並建立起一支大規模的現代化空軍。
建設軍隊學德國是自然是最好不過的樣板,可惜德國作為一戰戰敗國尚未擺脫凡爾賽合約限制,當時還沒有開始組建空軍,所以蔣委員長只好是在陸軍上學德國,在空軍方面只能是求助於義大利。指導蔣委員長建設陸軍的,是德國著名的馮.塞克特將軍,一戰的德軍總參謀長,二戰德國軍隊之父,一位連希特勒都恭敬有加的人物。德國人辦事認真嚴謹,在馮.塞克特將軍的指導下,國軍中央系很快就大幅提升了戰鬥力。多說一句,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國軍的實際總指揮便是馮.塞克特,而紅軍的實際總指揮德國人李德,一戰的時候僅是個普通士兵,總參謀長對一個大頭兵,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指導蔣委員長建設空軍的,是義大利皇家空軍的羅伯托·洛蒂上校,和嚴謹認真的德國人相比,義大利人懶散貪財自私好色,來了中國撈滿了個人腰包,直到撤走也沒給中國空軍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提升。

5.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會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友呢

雖然義大利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勝利國家的重要成員之一,但它最終基本上沒有受益。與當時許多參與該條約的弱國一樣,它被大國忽視。對於自視為大國的義大利人來說,這種恥辱是無法忍受的。為此,義大利在戰後非常激動,譴責英國和法國蔑視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權主義。就在這時,墨索里尼抓住機會煽動義大利人民,擴大法西斯政黨的規模。法西斯黨在短短兩年內成為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政黨。因此,1922年,他被義大利國王任命為新總理。它使義大利成為第一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之後,它影響了德國。這也是二戰時期德國要和義大利結盟的原因。

此外,由於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突出矛盾,以及後來在爭奪巴爾干半島的過程中與俄羅斯發生了強烈沖突,義大利與德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最終發展成為軸心國這樣的戰略聯盟。雖然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表現並不突出。



6. 二戰中,義大利是在什麼背景下參戰的

就在法國岌岌可危之際,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便急忙向它訴諸軍事行動,意欲分一杯羹,對於這次蓄謀已久的行動,墨索里尼厚顏無恥地說:「我只要付出幾千條生命作代價,即可成為戰爭參加者坐到和談的桌旁。」

歐戰爆發時,義大利還沒有做好參戰准備,一部分官員和與英國有密切關系的壟斷資本家害怕參戰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反對義大利過早捲入歐洲戰爭。德國入侵波蘭後,墨索里尼曾表示希望立即參戰,但無奈國內准備不足,只得暫時採取中立立場,宣布自己是「非交戰國」。

1939年10月6日,希特勒建議義大利在德波戰爭結束後參戰,墨索里尼表示將參戰。希特勒在北歐取勝後,義大利的親德勢力更是蠢蠢欲動,積極鼓動義大利站在德國一邊向英法宣戰。墨索里尼出於實力不強,沒有貿然從事,就決定再觀望一下,等待參戰的有利時機。

1940年3月8日,希特勒寫信給墨索里尼,極力要求義大利和德國並肩作戰。這時墨索里尼看到德軍「節節勝利」,擔心「戰爭結束、勝利到來時兩手空空,一無所獲」,於是,他再也不顧軍事准備不足,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3月18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布倫內羅會晤,最後商定,義大利將站在德國一邊參戰,但沒有明確參戰的具體時間。

5月25日,墨索里尼寫信給希特勒說,「義大利在6月5日以後參戰」。5月30日,他又寫信給希特勒,要求在6月5日參戰。但是,希特勒認為自己已穩操勝券,不願讓義大利參戰,分享勝利果實。6月1日,希特勒答復,要墨索里尼推遲參戰日期。

6月10日,德國在法國的勝利已成定局。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宮的陽台上匆忙宣布,義大利對法宣戰。

6月11日,義大利集中王儲烏姆貝托親王指揮的「西方」集團軍群對法作戰。

此前,法國曾把法意邊界上的部分駐軍撤走,投入到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對德作戰,留在法意邊界上的奧爾里將軍指揮的法國阿爾卑斯集團軍,兵力只有6個師,總共17.5萬人,遠不如義大利集團軍群多。但法軍占據有利的防禦陣地,而義大利各師則集中在狹窄的山谷,部隊無法展開。

義大利統帥部最初沒有採取積極的戰斗行動。意本土空軍作戰時只使用了有限的力量,僅對比塞大、土倫和若干機場進行了空襲。聯軍指揮部僅派法國海軍攻擊熱那亞軍事工業區,派英國空軍轟炸威尼斯附近的貯油池。在陸戰區雙方進行了炮戰,巡邏隊也發生了小沖突。

義大利對英法宣戰後,意軍雖在戰場上沒有取得顯赫戰果,但它給法國施加了新的壓力。正如法國駐意大使弗朗索瓦•蓬塞說的那樣,「這不過是在一個被打倒在地的人身上捅了一刀罷了」。法國總理雷諾當天也不無痛心地說:「義大利人真是多麼傑出的、高貴的、令人敬佩的民族,這個時候在我們背上插了一刀。」

7.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正式參與二戰的

義大利正式參與二戰以宣戰時間為准。
一、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和英國宣戰。6月11日,法國對義大利宣戰。英國、澳洲、加拿大和南非與義大利爆發戰爭。10月28日,義大利對希臘宣戰。
二、具體情況:1940年6月,德意志第三帝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王國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22日,法國投降。
三、當1939年5月21日德意締結所謂「鋼鐵條約「時,墨索里尼由於在1936年才結束在衣索比亞的戰爭,在1936年參加西班牙內戰,同年4月又侵入阿爾巴尼亞,連年戰爭需要休息,他便提出歐洲的和平應堅持到1942年,可惜他並沒有堅持到底。由於眼看德國軍隊在歐洲大陸上的勢如破竹,墨索里尼感到此時不參戰就喪失了分享戰果的機會,於是在1940年6月10日終於向法國宣戰,20日發動義大利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進攻。結局很悲催。。義大利軍隊輕松地被法國微弱的守軍擊退,此時法國簽署了投降書,義大利的第一次進攻就不了了之。墨索里尼顏面盡失。而後其發動的兩次攻勢(對希臘和北非的)就簡直是在拉德國的後腿。希特勒嚴令禁止義大利在巴爾干採取任何行動,以保證對侵俄戰爭計劃的實行,可1940年10月28日意軍入希臘把希特勒的戰略計劃完全打亂,於是無能的意軍給了英國人暫時翻本的機會。希特勒不得不丟下「巴巴羅薩」來收拾這巴爾乾的爛攤子,接著有碰上了南斯拉夫政變又增加成本,1941年4月6日德軍發起進攻,4月17日征服南斯拉夫,4月27日德軍進入雅典,看起來是一場漂亮的勝利(尤其是對克里特的奇襲),但事實上是得不償失,義大利造成了兩個對德國不利的後果:
1)發動侵俄戰爭的時間受到了延緩。
2)一部分的德軍(克萊斯特部)在巴爾干戰役後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線,來不及休整,作戰受到影響。

8.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

二戰中的義大利號稱三大法西斯強國之一,可是他的戰史可以說是最富有幽默感的,偶的神啊……怎麼義大利這樣的國家都能……無語咯……不過既然能號稱三強之一,義大利就應該有比其他小弟級的國家強的地方,以下來看看義大利當時的國家情況和戰略吧,看看義大利當時如何做會比較劃算一些.....

義大利與日本一樣,被定義為後起的工業國家,一戰當中義大利政府曾經拋棄與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轉而倒向英法一邊,從而獲得了一戰戰勝國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中,義大利並沒有像英、法、美一樣撈到什麼好處,甚至於還不如僅僅在青島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從戰敗的德國手裡接收了其在中國的特權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殖民地,還分了幾艘德國大洋艦隊的戰列艦,而且在之後的海軍談判中賺夠了砝碼,一躍成為與義大利、法國並立而僅次於英美的二等海權國家。而義大利卻連德國的一塊海外殖民地都沒分到!相比於戰爭對義大利帶來的創傷,這點點收獲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乎,義大利國內經濟開始倒退,政局變得不穩,新的思潮開始泛濫……政府無法控制局勢……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黨上台了,義大利成為了第一個獨裁集權的法西斯國家。然而,法西斯並沒有能夠救義大利,從1922年到1931年,義大利的經濟局勢仍然不斷惡化,失業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時,義大利對外的侵略擴張形勢也不容樂觀。義大利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法西斯的獨裁和窮兵黷武而有什麼大的進步。士氣低落內部腐敗的義大利軍隊很快在以後的戰爭中嘗到了苦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33年,納粹在德國上台,希特勒認為義大利和莫索里尼是納粹德國的榜樣而對他們推崇有加,畢竟,義大利也算是個「帝國主義國家」,類似宗旨的政黨在那樣的國家裡取得政權對整個法西斯主義是種鼓勵(這里希特勒與莫索里尼還鬧了很多笑話)。1935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兩場戰爭中,義大利軍隊的表現都不怎麼樣,西班牙內戰還稍微好一些,起碼旁邊還有德國干涉軍的幫助,沒有出什麼大的丑。入侵衣索比亞就比較難看了,差那麼一點點就上演了1887到1896年衣索比亞戰爭的好戲,要不是英法的綏靖政策和對義大利的壓力不夠大,很難想像義大利能打下去……總之,戰前的義大利外交內困,形勢遠不如德日兩國好(人家好歹軍事上過硬,外交冒險也還比較成功,而義大利堂堂一個歐洲大陸國家,陸軍水平連欺負非洲土著都有問題,簡直就是搞笑……)。

義大利在處理二戰戰略的時候,總是處處想與德國日本看齊,想顯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實際上,他卻是拖累整個軸心陣營的罪魁禍首之一。看看希臘、巴爾干、北非哪個地方有義大利哪個地方就要其他歐洲軸心國部隊來填補。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分散了軍力,對義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國而言,為幫助義大利在巴爾乾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誤就是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來就很寶貴的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而且導致了入侵蘇聯計劃的推遲,換句話說,就是浪費了主要進攻方向上的突擊力量,而且在時間上人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來。而這一切,都是由於軟弱無能的義大利軍隊,本來50萬義大利軍隊入侵巴爾干半島是比較有勝算的,即使不順利,也不至於那麼快就一敗塗地。義大利屬於典型的癩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對於義大利來說,二戰中比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採取守勢,拖住和打擊英國H艦隊和地中海分艦隊,盡最大可能的切斷埃及---蘇依士運河與英國本土在地中海的聯系。而從義大利的實力上來說,做到這些也是比較現實一點的。義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兩個島又扼守著地中海的要沖,義大利空軍和海軍的作戰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戰的水平的話,英國海軍在地中海的日子會非常難過的。可惜,義大利拿著當時世界前幾位的海軍、守著如此良好的地理優勢,竟然無法對抗英國一個分艦隊……實際上,義大利空軍戰斗機的性能是很不錯的,MC.200系列的水平與ME109屬於同級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進的飛機居然沒裝無線電……這樣還能指望義大利空軍發揮什麼呢?至於陸地戰場,不屬於義大利的擅長范圍,本來應該組織一些比較精銳的部隊與其他軸心國軍隊頂在最前線,而把大量當時屬於二流的部隊收縮,用於協助德軍對付游擊隊(義大利軍隊再不濟裝備也要比游擊對強吧)。想像一下,近百萬義大利部隊作為主力,配合少量德國軍隊對付游擊隊,如果指揮得當的話,對游擊隊的活動還是會有相當的遏制的,這里只說遏制,不說消滅,因為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游擊隊都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將其活動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即可,不要幻想去消滅。

義大利對德國最大的貢獻居然出現在他倒戈向同盟國一方後……比較搞笑---義大利大量戰爭物資儲備被德軍洗劫,導致1943年德國軍工生產達到二戰時期的峰值。

義大利最大問題在於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無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麼看重所謂的面子,而是與德國分工明細,優勢互補的話,也不至於產生那麼多失敗和笑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統帥的無能更加會誤國,個人覺得,莫索里尼是上個世紀僅次於戈爾巴喬夫的第二大敗家子......好歹莫索里尼敗的是自己的家,戈爾巴喬夫卻敗掉了70年的蘇聯......

9. 二戰中的德國與義大利關系如何

盟友關系。

希特勒看上義大利做盟友是因為國際政治是國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驅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種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結合(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個體利用他人達成個人目標的一種行為傾向),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義大利實力差求著希特勒做盟友(起碼在德意簽訂鋼鐵條約是,德意兩國表面實力相差不大),也不是兩者意識形態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義大利不僅侵佔了阿比西尼亞,而且還和德國一起干涉西班牙內戰,兩個思想上的「瘋子」因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他們的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結成了「柏林—羅馬」侵略軸心。

當時的日本正面對資源匱乏的窘境,雖然他們從明治維新後就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層認為還是得通過戰爭來滿足自己國內的自然資源需求。他們便向全國推行軍國主義思想,各種掠奪和擴張的言論在日本佔了主導第二,日本稱霸亞洲的野心來時顯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認為,德意與英法美爭奪的重點在歐洲極其側翼——非洲地區,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它們需要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有一個同夥,能使得英法美陷入兩面受敵的狀態,而日本對於德意而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就這樣,德意日順理成章的勾結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羅馬—東京」侵略軸心,二戰全面開始。

10. 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勝國,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協約國打同盟國,其中協約國是英國、法國和俄國,同盟國則是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最終以同盟國失敗告終。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軸心國,軸心國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主,最終是反法西斯同盟獲勝,軸心國徹底失敗。然而說出來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戰中加入同盟國、二戰中加入軸心國的義大利卻在一戰和二戰中都是戰勝國。

一戰中的義大利

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簽訂了條約,條約規定三國將聯合締造一個同盟,在國際大事上共同進退、互相支援,這就是一戰時同盟國的起源。到了20世紀初,因為同盟國勢大,英國、法國、俄國決定組建協約國以對抗三國同盟。


但義大利雖然打仗不靠譜,看風向卻很有一手,在二戰才打了一半的時候,義大利感覺軸心國要輸了,於是果斷投降,並反過來對軸心國宣戰。英國首相丘吉爾接受了義大利的投誠,於是,義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成了二戰戰勝國。

結語

其實,雖然一戰和二戰期間,義大利都中途反水,搖身一變成了戰勝國,但這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沒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戰勝國的待遇。特別是二戰,義大利該賠款還是賠款,該割地還是割地,只不過看在早早投降並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戰的份兒上,義大利保留了相當大的主權,這一點比德國和日本的下場要好很多。

閱讀全文

與二戰戰略怎麼獲得義大利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急救電話是多少 瀏覽:228
越南花梨木桌子多少錢 瀏覽:857
印度有哪些猛獸 瀏覽:153
英國為什麼被法國統治 瀏覽:274
中國囍聯怎麼不返錢了 瀏覽:393
義大利面為什麼要用鹽水 瀏覽:72
印度大雨過後有什麼怪洞 瀏覽:964
蘇州3d列印尼龍哪裡買 瀏覽:599
越南使用什麼貨幣多 瀏覽:845
在越南不懂語言如何展開工作 瀏覽:214
印尼竹子有什麼功效 瀏覽:152
和平精英國外游戲延遲怎麼解決 瀏覽:620
越南最大工廠是什麼廠 瀏覽:223
印尼2018過年是什麼時候 瀏覽:166
英國脫歐拖了多久 瀏覽:506
印度為什麼沒有到達緬甸 瀏覽:650
在中國什麼地方可以買到馬蜂 瀏覽:908
中國哪個項目包攬前三名 瀏覽:769
印尼海鮮怎麼買 瀏覽:154
越南飛中國航班多少錢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