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西方概念中最早出現的民族一詞
1. 民族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出現時間約為公元前9-8世紀,當時它指的是通過歷史、語言或種族紐帶聯系在一起的一組群體。
2.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提出了民族的概念,他認為民族與地域、語言、性格、風俗和宗教緊密相關。
3. 義大利學者馬齊在19世紀初期對民族概念進行了闡述,他強調民族應當基於共同的土地、起源、習慣和語言統一性。
4. 德國學者布倫奇里在19世紀中葉進一步發展了民族概念,他提出了民族應具備的八個「質」的概念,使得民族概念更加豐富和多元。
5. 民族概念的形成與古代社會的歷史和文化緊密相關,它不僅僅是基於語言和種族的簡單劃分,還包含了地域、風俗、宗教等多重因素。
6. 民族概念的發展經歷了多個學者的探索和定義,使其成為一個復雜且多元的概念。這一過程反映了人類社會多樣化的發展軌跡。
7. 民族概念不僅涉及到語言和種族等基本特徵,還深入到地域、風俗、宗教等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民族概念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和內涵。
❷ 羅馬和義大利有什麼關系羅馬原來不是一個國家後來羅馬滅亡了羅馬怎 ...
1. 羅馬,這座始建於公元前8世紀的城市,最初只是一個城堡,但隨後它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和亞洲的大帝國。
2. 在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最終在476年被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而滅亡。
3.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後,直到8世紀,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才統一了中西歐的大部分,將疆域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後來的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
4. 盡管義大利在那時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代表亞平寧半島及其周邊地區,但到了19世紀中葉,義大利完成了統一,羅馬這座古城也成為了統一的義大利共和國的首都。
5. 羅馬不僅是義大利的首都,也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它坐落在義大利中西部,台伯河下游的平原上,由七座小山丘組成,市中心面積超過1200平方公里。
6. 作為義大利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羅馬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它不僅是天主教會的中心,擁有700多座教堂和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以及教皇和教廷的駐地——梵蒂岡,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重要中心。
7. 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座城市的建立日期雖然無法精確確定,但傳統上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
8. 羅馬城的建立常被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由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所生。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忒(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的兒子,在特洛伊淪陷後移居義大利。
9. 羅馬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有居民居住,而公元前753年4月21日被定為建城日,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羅馬人自豪地將它稱為「永恆之城」,其城徽是一隻母狼哺育嬰兒,象徵著城市的傳說。
10. 在其長達2800多年的歷史中,羅馬曾是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發源地和首都,並在公元1-2世紀達到全盛時期。1870年,義大利王國軍隊攻佔羅馬,標志著義大利統一事業的完成。1871年,義大利首都從佛羅倫薩遷至羅馬。
❸ 近代義大利,在世界文明史中是種什麼樣的存在
義大利是一個特別的國家,它統一較晚,從未躋身歐洲一流強國之列。但是,它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卻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在古典時代,這里興起了恢弘的羅馬帝國;在中世紀,這里是天主教教皇所在。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中,義大利成為了先驅。要了解世界近代史,必就要先了解歐洲,了解歐洲近代史,就要先了解義大利。
一,近代政治制度起源地之一義大利在中世紀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並非國家概念。在中世紀,義大利成為了德意志、法蘭西、阿拉伯爭奪的戰場,這里四分五裂,政治混亂。從9世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城邦國家開始興起,以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米蘭等為代表。它們因為商業而繁榮起來,成為了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
不過,隨著工商業的衰落,義大利的思想開始落後於其他西歐國家了。文藝復興傳入整個歐洲後,歐洲又出現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等,而義大利卻鮮有成就。後來義大利的啟蒙思想還是由拿破崙從法國帶來。曾經歐洲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也被巴黎取代了。
義大利是歐洲近代史的開端,這里是近代代議制的源頭之一,產生了最早的資本主義,最早的銀行,最早的大學,文藝復興等。但是義大利卻在大航海時代落伍了,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從領先歐洲到落後於世界潮流。國家之間的競爭也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義大利只是多享受了一會舊商路的夕陽,結果卻被大西洋的新路線給甩開了。可見,居安思危,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