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義大利與哪國打過
1939年4月7日,歐洲戰爭全面爆發之前,歐洲的另一個法西斯國家義大利就開始了對阿爾巴尼亞侵略,隨後又在1940年10月28日進攻希臘,可是義大利不但未能佔領希臘,希臘人反而在1940年11月14日進入了阿爾巴尼亞。但這時德國開始介入戰事。1941年4月6日德軍開始與希臘人作戰,同時還攻擊了南斯拉夫。英國人雖然支援希臘,最後還是無法取勝,納粹德國的軍隊在4月27日進入雅典。之後德國又開始發動對克里特島的攻擊,6月1日克里特戰役結束,德國傘兵成功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了該島。但是這次行動對德國來說也不太順利,之後德國再也沒有使用傘兵攻擊。
英國和希臘的最後幾支武裝力量在6月1日撤退到埃及。在巴爾乾落入納粹手中之後,希特勒終於可以無顧慮地發動對蘇聯的襲擊了。
北非戰役開始於1940年,當時小股英國軍隊擊潰了來自利比亞的義大利軍隊的襲擊。隨著由埃爾溫·隆美爾(Erwin Rommel)率領的德國部隊的到來,戰事在1941年的阿拉曼(El Alamein)達到高潮。1942年7月1日至7月27日,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爆發。德國人成功佔領了阿拉曼,這是在亞歷山大港和蘇伊士運河之前最後一個戰略地點。然而,就像在蘇聯一樣,德國人的後勤供應跟不上,讓英軍有機會阻擋他們進攻。
10月23日到11月3日是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這次是英國人採取了主動。因為德意聯軍佔領了阿拉曼就可能直接侵佔整個埃及,繼而威脅蘇伊士運河和中東,切斷英國與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的聯系。英軍必須設法阻止德意軍隊的進攻。10月23日夜,英軍1000多門大炮齊發,向德意軍隊發動強攻。一個多星期後,十萬多德意軍隊損失過半,防線崩潰,被迫西逃。隆美爾一路撤退到了突尼西亞。
1942年11月8日,英美軍隊在「火炬行動」中登陸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當地維希法國的部隊幾乎沒有任何抵抗。最終德意部隊遭到來自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部隊的夾擊。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進攻的盟軍部隊在1943年5月13日將德意部隊完全趕出非洲。在北非戰場上,25萬軸心國士兵被俘虜。
『貳』 二戰義大利攻擊哪些國家
1. 1935年10月2日,義大利領導人墨索里尼發表演說,宣稱要「堅決懲罰衣索比亞」。這標志著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的宣戰。次日,義大利未宣而戰,派遣30萬軍隊從厄利垂亞和意屬索馬里出發,分三路進攻衣索比亞,意圖迅速佔領該國。在飛機、坦克、毒氣和德國法西斯的武裝支持下,義大利花費一年時間才最終佔領衣索比亞。1941年,盡管裝備較差,衣索比亞游擊隊仍成功驅逐了義大利軍隊,國家重獲獨立。這是二戰中,德意日法西斯首次在一個國家中被徹底趕走。
2. 1939年4月7日,義大利軍隊突然佔領了阿爾巴尼亞的重要港口和機場。阿爾巴尼亞國王帶著新生的王子逃往希臘。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6月21日,超過24個義大利師分三路越過義大利與法國的邊界,他們兵分兩路進攻,一路穿越阿爾卑斯山,另一路沿地中海向尼斯進攻。盡管義大利軍隊在數量上具有六比一的優勢,但由於寒冷的天氣和法國在南部的山區防線,他們僅前進了5公里便在里維埃拉地區停止了進攻。義大利軍隊死傷慘重,而法國軍隊的損失則微乎其微。
3. 1940年8月5日,義大利入侵英屬索馬里。盡管義大利投入了十萬大軍,卻被不足萬人的英國軍隊全殲。9月13日,義大利入侵埃及。在北非,義大利軍隊以五對一的優勢進攻,卻全線崩潰。五千名義大利士兵在一個連的英軍路障前繳械投降。英軍長官通過電台詢問坦克手抓了多少俘虜,得到的回答是:「一英畝軍官,九英畝士兵。」
4. 1940年10月28日,義大利入侵希臘。義大利士兵紛紛表示無法進攻,因為聲稱希臘內有芬蘭部隊。墨索里尼要求芬蘭撤軍,芬蘭調查後發現只有六名志願者,於是回復墨索里尼。墨索里尼憤怒地表示,正是這些人。法國人在法意邊境豎起路牌:「希臘人,止步,這里已經是法國領土。」
5. 1941年4月11日,義大利進攻南斯拉夫。一名被南斯拉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6. 1941年6月22日,義大利隨德軍進攻蘇聯。1942年12月,義大利在頓河河畔遭到蘇軍攻擊,立刻放棄了所有裝備撤退。而在11月,裝備更差的羅馬尼亞軍隊面對同樣攻擊堅持了數天,並曾提出主動出擊的提案,但因補給問題未實行。義大利軍隊從未提出過此類建設性提案。
『叄』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正式參與二戰的
義大利正式參與二戰以宣戰時間為准。
一、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和英國宣戰。6月11日,法國對義大利宣戰。英國、澳洲、加拿大和南非與義大利爆發戰爭。10月28日,義大利對希臘宣戰。
二、具體情況:1940年6月,德意志第三帝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王國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22日,法國投降。
三、當1939年5月21日德意締結所謂「鋼鐵條約「時,墨索里尼由於在1936年才結束在衣索比亞的戰爭,在1936年參加西班牙內戰,同年4月又侵入阿爾巴尼亞,連年戰爭需要休息,他便提出歐洲的和平應堅持到1942年,可惜他並沒有堅持到底。由於眼看德國軍隊在歐洲大陸上的勢如破竹,墨索里尼感到此時不參戰就喪失了分享戰果的機會,於是在1940年6月10日終於向法國宣戰,20日發動義大利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進攻。結局很悲催。。義大利軍隊輕松地被法國微弱的守軍擊退,此時法國簽署了投降書,義大利的第一次進攻就不了了之。墨索里尼顏面盡失。而後其發動的兩次攻勢(對希臘和北非的)就簡直是在拉德國的後腿。希特勒嚴令禁止義大利在巴爾干採取任何行動,以保證對侵俄戰爭計劃的實行,可1940年10月28日意軍入希臘把希特勒的戰略計劃完全打亂,於是無能的意軍給了英國人暫時翻本的機會。希特勒不得不丟下「巴巴羅薩」來收拾這巴爾乾的爛攤子,接著有碰上了南斯拉夫政變又增加成本,1941年4月6日德軍發起進攻,4月17日征服南斯拉夫,4月27日德軍進入雅典,看起來是一場漂亮的勝利(尤其是對克里特的奇襲),但事實上是得不償失,義大利造成了兩個對德國不利的後果:
1)發動侵俄戰爭的時間受到了延緩。
2)一部分的德軍(克萊斯特部)在巴爾干戰役後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線,來不及休整,作戰受到影響。
『肆』 二戰義大利攻擊哪些國家
按照時間順序:
1935年10月2日,墨索里尼發表演說,叫囂「堅決懲罰衣索比亞」。這實際上是義大利向衣索比亞的宣戰。10月3日清晨,義大利不宣而戰。義大利軍隊30萬人從厄利垂亞和意屬索馬里出發,兵分3路向衣索比亞發動大規模進攻,企圖一舉占據整個衣索比亞。 總共65萬義大利軍隊在飛機、坦克、毒氣和法西斯德國的武裝幫助下用了一年時間才佔領衣索比亞。1941年,裝備極差的衣索比亞游擊隊趕走數十萬義大利軍隊,衣索比亞重新獨立。這是二戰中德意日法西斯第一次被徹底趕出一個國家。
(飛機大炮打不過衣索比亞大刀長矛也就只有義大利了)
1939年4月7日,4萬名意大刮入侵部隊突然佔領阿爾巴尼亞的重要港口、機場,阿爾巴尼亞國王帶著剛出生的王子逃往希臘。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正式向英法宣戰,6月21日超過24個義大利師分3路越過義大利接壤法國的邊界,他們向2個方向進攻,經阿爾卑斯山及沿地中海方向向尼斯進攻,義大利部隊對駐守在法國南部山區的法國軍隊有著六比一的絕對優勢,之後,義大利軍因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寒冷天氣和阿爾卑斯防線及地中海區馬奇諾防線南部遇到頑強抵抗,他們只前進了5公哩及於里維埃拉停止前進。 超過24個義大利師付出大量死傷,大約5,000人,而對面的法國4個師只有40人死,84人傷,150人失蹤。
1940年08月05日義大利入侵英屬索馬里。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余英國人全殲。
1940年09月13日義大利入侵埃及。 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英軍長官通過電台詢問坦克手抓了多少個俘虜,得到的回答是1英畝軍官,9英畝士兵。
1940年10月28日義大利入侵希臘。義大利士兵卻一致地說我們沒法進攻, 因為希臘境內有芬蘭部隊(芬蘭軍人在蘇芬的冬季戰爭中把蘇聯人打的非常慘)。墨索里尼於是要求芬蘭從希臘撤軍,芬蘭調查後發現只有三名芬蘭士兵和三名軍官在希臘當志願兵, 於是回復墨索里尼說, 所謂的部隊只有六個志願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氣, 發電報給芬蘭: 我指的正是這些人!
法國人還在意法邊境豎了路牌:希臘人,止步,這里已經是法國領土。
1941年4月11日義大利進攻南斯拉夫。
一名被南斯拉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1941年6月22日,跟隨德軍進攻蘇聯。
在1942年12月 蘇聯 義大利在頓河河畔遭到蘇軍攻擊,立刻放棄了所有裝備撤退。而在11月時遭受同樣攻擊且裝備落後的羅馬尼亞軍隊則堅持戰鬥了數天。
並且,10月時羅馬尼亞軍曾提出過趁蘇軍攻勢停頓時主動出擊的提案,但因為補給上的問題最終沒有實行。而義大利軍從來沒有提出過如此具有建設性的提議。
『伍』 二戰前夕,義大利 和 英國 是怎麼打起來的
義大利和英國交惡,是起自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當時英國雖然半心半意的制裁,但還是觸怒了義大利。
法蘭西之戰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讓全世界震驚。義大利因此對德國的最終勝利毫不懷疑,為了搶奪戰利品和勝利果實,產生了趕公共汽車的情緒,因此在法蘭西之戰末期對英法宣戰。
『陸』 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勝國,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協約國打同盟國,其中協約國是英國、法國和俄國,同盟國則是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最終以同盟國失敗告終。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軸心國,軸心國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主,最終是反法西斯同盟獲勝,軸心國徹底失敗。然而說出來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戰中加入同盟國、二戰中加入軸心國的義大利卻在一戰和二戰中都是戰勝國。
一戰中的義大利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簽訂了條約,條約規定三國將聯合締造一個同盟,在國際大事上共同進退、互相支援,這就是一戰時同盟國的起源。到了20世紀初,因為同盟國勢大,英國、法國、俄國決定組建協約國以對抗三國同盟。
但義大利雖然打仗不靠譜,看風向卻很有一手,在二戰才打了一半的時候,義大利感覺軸心國要輸了,於是果斷投降,並反過來對軸心國宣戰。英國首相丘吉爾接受了義大利的投誠,於是,義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成了二戰戰勝國。
結語其實,雖然一戰和二戰期間,義大利都中途反水,搖身一變成了戰勝國,但這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沒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戰勝國的待遇。特別是二戰,義大利該賠款還是賠款,該割地還是割地,只不過看在早早投降並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戰的份兒上,義大利保留了相當大的主權,這一點比德國和日本的下場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