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國報紙發展歷史
16世紀中葉,是人類歷史上航海大發現的時代。地中海是當時世界文明的中心,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起源地,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基礎,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頗為流行的威尼斯小報(Venice Gazette)在報紙的發展里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義大利威尼斯城當時居地中海貿易中心,與地中海沿岸諸港及德國商業都市聯絡頻繁,成為集中世界各地新聞的都市。在這所城市裡有個叫 Manant的組織者,收集有關法庭、城市動態以及貿易信息等新聞,專為王公貴族以及商人發行這個 Gazette 的手抄新聞,在當時非常流行,這就是 Venice Gazette。後來Venice Gazette 改用手抄為印刷,加大了發行力度,被後人稱為《威尼斯公報》。
Gazette( 格塞塔 ) 本意是一枚威尼斯硬幣,一個 Gazette 買一份小報,所以人們就稱威尼斯小報為 Venice Gazette , 以至於這個詞後來成為西歐「報紙」的代名詞。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具備現在印刷三大性質的報紙。同時,由於威尼斯是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海港之一,來往於此的四方過客眾多,Venice Gazette 隨著這些往來的商賈、水手、遊客、教士被更大面積的在歐亞非進行傳播,影響了各個地方報紙業的發展。從某中意義上說:Venice Gazette 是現在報紙的鼻祖。
自德國人谷登堡使用熔化的混合金屬鑄造鉛字,隨後他又發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和印刷機,實現了印刷術的機械化。報紙的發展也隨之迎來了春天。報紙的發展:自義大利,沿歐洲西海岸北上:北非、利比利亞、英法、神 聖羅馬、維京……很短的時間內,報紙在歐洲取得了流行。並且在其後的幾百年時間里,伴隨著殖民者的軍艦游弋了世界。
中國的《邸報》是世界最古老的報紙。但中國現在意義上的報紙卻是舶來品。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西方諸多機構出於方便傳教的目的,在中國建立報館,發行報印貿通商情2006.363期最終版.indd45 2006.4.17 9:31:19 AM 紙。但當時的報紙多為宗教性質的。並無太多新聞性質。直到19世紀末,中國官辦、民辦的報紙才逐漸多了起來。1895年,即光緒二十一年,著名的維新變法派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創辦強學會,並出版報紙《中外紀聞》(又名《萬國公報》),這是早期的中國人所辦報紙中影響力較大的。當時僅北京就已經有幾十種各類報紙,日印量過千的規模。
1900年後, 隨著報紙的陸續創辦, 北京出現了六大報房, 字型大小是: 聚興, 聚恆, 合成, 信義, 集文。這些報房控制著京城各報業的發行權, 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批報房。各報房都雇有報夫,一律穿藍布長衫,肩上搭一條藍布長袋,內裝日報,健步如飛,分送各衙門、官員府第、大商號、錢庄等訂戶。1911年北京各報社在琉璃廠南柳巷永興寺, 聯合開辦了一個報刊發行處, 負責各類報紙的銷售發行,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一個民間報刊發行及物流機構。
由於聯合報刊發行處的建立,在北洋時期,北京的報業中心也隨發行處而集中在了南城菜市口附近,《民國報》、《覺報》、《晨鍾報》、《中國公報》等百餘種報紙的聚集,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產業。
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是中國報業的鼎盛時期,僅北京就有報館一百多家,發行報紙三百多種。也一時間正處於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時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過大大小小的報紙被人們深入理解,漸入人心。其中共產主義的思想也在這一時期得以傳播,其中報紙功不可沒。《新青年》、《國民》、《每周評論》、《京報》、《新生活》等報刊為中國的革命點燃了最初的星火。《晨報》每期的發行量更是創記錄的達到了一萬份。
今天,中國的報業發展已經不僅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據權威機構測定,北京每天的報紙印刷量超過了700萬份。平均不到兩個人就擁有一份報紙。以北京最為著名的《北京晚報》為例,其每日都有百萬份的定額。2005年,全國擁有報紙近2000種,年用紙量也超過了三百萬噸,這一數字達到了世界之最。報紙2000年以前起源於中國,2000以後,中國是世界第一報紙大國。
㈡ 報紙是誰發明的
歷史發展的產物
報紙的發明,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程,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
報紙是一種印刷出版物,通常刊載不同主題的新聞、消息、評論並且常附有商業廣告。它面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現代報紙里有日報、晚報、都市報以及各種專業類報紙,出版周期大多以日出、周出為主,報紙的發明,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程,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報紙最早的萌芽要追溯到公元前60年。羅馬愷撒大帝下決心治理好國家,可他發現,當時國民對他並不是完全信任,認為他只是一個為了自己的統治慾望而拼殺的人。凱撒意識到,這樣下去很危險,如果不能讓所有國民知道他熱愛國家,為人民的事業奮斗,那麼帝國的傾覆是早晚的事。於是,他找到群臣,商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商定,每天將他為國家做的事由大臣整理出來,並派人在街上高聲宣讀。這個方法初衷不錯,但問題隨之而來。宣讀人每天穿越大街小巷,不停地喊,嗓子都啞了,不但勞累,而且,行色匆匆的過往路人也很少有停下來聽的。後來,愷撒就命人將事情寫在白木板上,大街小巷到處擺放,讓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報紙。
中國在古代也有報紙的雛形:邸報。漢朝時期實行郡縣制,全國分成若干個郡,郡下再分若干個縣。當時,為了政令、軍令暢通,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長官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
現代意義上的報紙發明和起源有多個說法,有傳是在德國首先出現的。1615年,法蘭克福街道上出現了一種新興的紙樣,上面印刷著各種樣各樣的新聞,有單條的,也有多條的,這是政府為了向民眾傳遞信息而發明的一種有效辦法。此後不久,有人提出單條信息太凌亂,不如將一天派發的新聞全都合到一張紙上,然後發給民眾,就這樣,單條的信息被匯總為整版的消息,不久後,由政府主導,創辦了《法蘭克福新聞》,它每周印刷一次,集合了大量的政府信息,它被視為第一張報紙的雛形。
關於現代意義上的報紙起源,還有另一種較普遍的說法,是在義大利威尼期發明的。16世紀中葉,是人類歷史上航海大發現的時代。地中海是當時世界文明的中心,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起源地,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基礎。威尼斯城當時居地中海貿易中心,與地中海沿岸諸港及德國商業都市聯絡頻繁,成為集中世界各地新聞的都市。這所城市裡有個叫馬納特 (Manant)的人,一天,他和一位政府朋友談起不久發生在這里的一起因經濟糾紛引發的兇殺案,可笑的是,這位政府朋友不知道,他趕緊讓馬納特詳說事情的經過,並記錄下來,向有關部門做了反映。因為這個信息及時有效,這位朋友受到了政府的獎勵。從此,他便天天來找馬納特,並承諾每天給他一個Gazette(一枚威尼斯硬幣),請他收集有關法庭、城市動態以及貿易信息等新聞,每天抄好交給他。馬納特樂此不疲,後來,他乾脆把這件事做大,每天走街串巷了解各種信息,然後手抄下來,專為王公貴族以及商人服務。後來由於信息量越來越大,他手抄實在抄不過來,便改手抄為印刷,並加大了印刷量。再後來,他僱傭了多名信息員,每天收集各種信息,連夜整理好印刷,第二天不光發放給政府人員,就是普通民眾只要付一個Gazette,都可以得到這些信息,這就是最早的《威尼斯公報》(Venice Gazette),因為有固定的標題和出版周期,這份印刷品被業界認為是報紙的鼻祖。由於威尼斯是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海港之一,來往於此的四方過客眾多,Venice Gazette 隨著這些往來的商賈、水手、遊客、教士被更大面積的在歐亞非進行傳播,影響了各個地方報紙業的發展。
20世紀一二十年代,是中國報業的鼎盛時期,僅北京就有報館一百多家,發行報紙三百多種。那時正處於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時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過大大小小的報紙被人們深入理解,漸入人心。共產主義的思想也在這一時期得以傳播,其中報紙功不可沒。《新青年》、《國民》、《每周評論》、《京報》、《新生活》等報刊為中國的革命點燃了最初的星火。《晨報》每期的發行量更是創記錄的達到了一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