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聲樂的三種唱法分類
一、民族唱法
廣義而言,民族唱法指的是包括戲曲、曲藝、民歌以及具有這些風格的創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狹義上,它主要指的是在演唱民族風格鮮明的聲樂作品時所應用的技術方法和規律,通常被稱為「民族民間唱法」或「中西結合唱法」。這種唱法在提煉和繼承傳統唱法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優秀技巧,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正確發聲方法。民族唱法強調聲音的民族特色,追求真實、明亮、靠前的音色。它講究聲情並茂,要求氣息深沉,多用局部共鳴,高音多用真聲,聲帶及喉部肌肉緊張度較大。
二、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亦稱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用於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的表演技巧。它包括氣聲唱法、假聲唱法和低吟唱法。從演唱風格的角度,可以分為勁歌型、柔美型和藝術型三大類。通俗唱法通常以輕唱為主,共鳴運用不多,喉嚨不要求打開,呼吸運用普遍較淺,聲音自然流暢,無多大修飾,音域不寬,聲帶及喉部肌肉用力較多。但注重情感表達,有重情輕聲的傾向,表演具有隨意性。
三、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源自義大利語Bel canto,意為精美、優美的歌唱。這種唱法著重於聲音的華采和優美,強調詠嘆性勝於朗誦性或戲劇性。其顯著特點是通過人體解剖學倡導的一系列迫使發聲機構以最精細和微妙的變化自我調整的方法,獲得與人類語言有關的音質、強度、音色以及共鳴的協調變化,從而積極參與音樂形象的表現。美聲唱法注重發聲的科學性,特別講究聲音,追求光彩、力度和連貫流暢、柔美。要求氣息通暢,高、中、低三個聲區統一,音域寬廣,聲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終含有增強音響的「微顫」(Vibrato),即弦樂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顫動的幅度比其他唱法大,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其他唱法小一些。
拓展閱讀:聲樂分類
男高音
男高音是男聲的最高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即小字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按音色特點可分為抒情和戲劇二類。抒情男高音聲音清亮空靈而富於詩意,擅長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戲劇男高音音色強勁有力,富於英雄氣概,擅於表現強烈的感情。
男中音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於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間,兼有兩者的特色。音域一般從小字組的降A到小字二組的降A。如《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就是著名的男中音獨唱曲。
男低音
男低音是男聲的最低音。音域通常從小字組的E到小字二組的E。按音色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低音等。男低音的音色熱情似火,擅於表現熱血的感情。
女高音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從中央C即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演唱女高音的歌手,由於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的差別,又可以分為抒情、花腔和戲劇三類。抒情女高音聲音清亮,寬廣而空靈,擅於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抒發富於詩意的和內在的感情。
女中音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都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間。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A到小字二組的A。如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女主角卡門就是一個放盪、潑辣的吉普賽女郎,運用女中音演唱恰好表現了卡門的野性。
女低音
女低音是女聲中最低的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