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西斯是哪幾個國家分別侵佔哪些國家
法西斯主義國家出現是資產階級民主失敗的結果。法西斯政權首先在義大利出現,後來又發展至德國、波蘭、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羅馬尼亞、阿根廷、伊拉克和日本。法西斯國家的代表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理論基礎是「種族論」、「國家至上論」、「領袖權威論」和「生存空間論」。在統治形式上,法西斯國家由國家以軍事或准軍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會,整個社會被囚禁在國家機器之中,政治統治對人的非政治生活無孔不入,社會徹底政治化了。法西斯主義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並沉重地打擊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實行法西斯統治的主要國家被進步力量摧毀後,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議會民主制度.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不同。它是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強加給世界人民的戰爭,因而從世界各國的人民來說,它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因之一就是法西斯國家的崛起。
德國佔領:(全部):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法國,南斯拉夫,埃及,奧地利,法國,南斯拉夫,埃及,突尼西亞,希臘。(部分):蘇聯,利比亞 .
義大利佔領:阿爾及利亞,阿巴尼亞,利比亞,突尼西亞,摩洛哥,西班牙,西臘.
日本佔領:(全部):馬來西亞,朝鮮,新加波,緬甸,泰國,(部分):中國。
② 二戰期間義大利投降之後德意志佔領義大利了嗎
是的,二戰期間義大利投降之後,德國曾佔領義大利北部,並扶植墨索里尼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7月24日,法西斯議會多數票通過要求墨索里尼辭職。次日,墨索里尼在應國王召見時被捕。接著,組織了巴多里奧領導的軍事專制政權。它一面下令「同德國保持聯盟,繼續作戰」,一面就退出戰爭的條件同美、英開始談判。墨索里尼的被推翻,成了國內反法西斯力量行動的信號,強大的罷工浪潮席捲北部各個工業地區,迫使巴多里奧政府於7月27日解散法西斯黨,並使反法西斯黨的活動合法化。1943年8月6日,巴多里奧政府請求希特勒解除義大利的同盟義務,希特勒卻命令德軍准備攻佔義大利。這時,巴多里奧政府迫於人民的堅決要求,於8月19日在里斯本開始與英、美正式談判。9月3日簽署敏基了無條件投降書,並規定:義大利武裝部隊立即停止軍事行動;義大利應盡一切努力來「拒絕給予德國人對抗聯合國家的便利條件」;盟國有權自由使用義大利的飛機場和海軍基地。隨後,英軍從西西里島渡海在義大利南部的勒佐地區登陸。此時,德國法西斯軍隊對義大利實行佔領,並讓被德國傘兵劫走的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德軍佔領區成立所謂「社會共和國」,作垂死的掙扎。10月13日,義大利對德宣戰,蘇、美、英同時發表宣言,承攔拿拆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的一方。德、意、日三國軸簡棗心開始瓦解。
③ 二戰德國對各個歐洲國家的進攻時間
1939年
9月1日 德國進攻波蘭
9月3日 英、法對德宣戰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月8-28日 華沙保衛戰
9月17日 蘇聯紅軍越過蘇波國界,進駐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11月30-1940年3月12日 蘇芬戰爭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統帥部批准進攻法、比、荷的作戰計劃
4月9日 德軍侵入挪威和丹麥
5月10日 德軍侵入比利時和荷蘭
5月14日 荷蘭軍隊投降
5月26-6月3日 英、法軍隊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時軍隊投降
6月10日 義大利對英法宣戰
6月14日 德軍攻入巴黎
6月18日 戴高樂將軍號召進行抵抗並組織"自由法國"運動
6月22日 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
7月19日-8月19日 義大利軍隊進攻北非
7月16日 希特勒下令准備"海獅戰役"
7月31日 德國軍政領導人會議決定準備發動對蘇戰爭,並增加到180個陸軍師
8月13日 德空軍開始集中轟炸英國-不列顛空戰
9月27日 德、意、日為了進攻蘇聯,在柏林簽訂三國協定
10月12日 德軍進攻羅馬尼亞
10月28日 義大利進攻希臘
12月18日 希特勒簽署關於對蘇戰爭的第21號命令(「巴巴洛薩計劃」)
1941年
1月22日 英軍佔領托布魯克(北非)
2月9日 德國宣布吞並盧森堡
4月17日 南斯拉夫軍隊投降
4月21日 希臘軍隊投降
6月22日 德國法西斯侵入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6月28日 德軍佔領明斯克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保衛戰
9月8日 德軍包圍列寧格勒
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保衛戰
10月30-1942年7月4日 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
12月5日 蘇軍在莫斯科轉入反攻
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
5月4-8日 珊瑚海海戰
5月5日 日軍佔領菲律賓群島
5月5日 日軍佔領瓜達爾卡納群島
6月4-7日 日本艦隊在中途島戰敗
7月17-1943 1月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0月23日 英國在阿拉曼開始進攻
1943年
1月13日 德國宣布總動員
2月8-14日 蘇軍解放庫爾斯克、克拉斯諾達爾、頓河羅斯托夫、伏羅希洛夫格勒
3月21日 英美軍開始進攻突尼西亞
5月12-13日 德「非洲」集團軍群在突尼西亞投降
7月24-25日 義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奧政府建立
9月8日 義大利宣告投降。德軍佔領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11月20日 慘烈的兩棲作戰-塔拉瓦
1944年
6月6日 英美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6月13日 德國V-1飛彈首次射擊英國本土
6月23-24日 蘇軍在白俄羅斯開始進攻
8月15日 盟軍在法國南部登陸
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登陸
12月16-25日 德軍在阿登反攻
1945年
2月4-11日 雅爾塔會議
2月8日 盟軍在萊茵河地區開始進攻
2月19-3月17日 美軍和日軍在硫磺島交戰
4月1日 美軍佔領沖繩島
4月16日 蘇軍開始進攻柏林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處死
4月29日 德軍在北義大利投降
4月30日 希特勒自殺
5月2日 蘇軍佔領柏林
5月8日 簽署德軍無條件投降書
6月5日 蘇、美、英、法宣告德國戰敗,由四大盟國掌握德國最高政權
6月26日簽署聯合國憲章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會議
8月6日 美國原子彈炸毀廣島
8月8日 蘇軍對日宣戰
8月9日 原子彈轟炸長崎
8月14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東京灣內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甲板上簽署正式投降書
④ 羅馬,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英國之間關系
古羅馬帝國時期,義大利是帝國核心地帶,法國稱為高盧,是帝國的重要領土。英國即不列顛,是帝國的次要領土。德國即日耳曼地區,是蠻人土地,帝國沒有徵服他們,反而經常被他們騷擾。
到了公元5世紀的帝國末期,日耳曼蠻人(德國人)大舉進攻羅馬帝國,帝國領土紛紛被日耳曼人佔領,其中東哥特人佔領了義大利,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英國,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等佔領法國,因此某種意義這幾個國家都是親戚。
⑤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入侵義大利
義大利在1943年的夏天發生了政變,墨索里尼被逮捕,義大利決定退出戰爭。德國為了穩定其在南歐的防線就派兵佔領了義大利。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德國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其在基礎與應用研究、科學技術等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出名的德國高校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經濟。近代以來,德國也誕生了大量改變世界的偉大科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
義大利,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G8、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 。
作為歐洲文化的搖籃,義大利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現在,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⑥ 二戰中的德國與義大利關系如何
盟友關系。
希特勒看上義大利做盟友是因為國際政治是國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驅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種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結合(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個體利用他人達成個人目標的一種行為傾向),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義大利實力差求著希特勒做盟友(起碼在德意簽訂鋼鐵條約是,德意兩國表面實力相差不大),也不是兩者意識形態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義大利不僅侵佔了阿比西尼亞,而且還和德國一起干涉西班牙內戰,兩個思想上的「瘋子」因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他們的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結成了「柏林—羅馬」侵略軸心。
當時的日本正面對資源匱乏的窘境,雖然他們從明治維新後就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層認為還是得通過戰爭來滿足自己國內的自然資源需求。他們便向全國推行軍國主義思想,各種掠奪和擴張的言論在日本佔了主導第二,日本稱霸亞洲的野心來時顯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認為,德意與英法美爭奪的重點在歐洲極其側翼——非洲地區,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它們需要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有一個同夥,能使得英法美陷入兩面受敵的狀態,而日本對於德意而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就這樣,德意日順理成章的勾結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羅馬—東京」侵略軸心,二戰全面開始。
⑦ 曾經有哪個國家侵佔過義大利
這個問題比較龐大,從羅馬帝國算起,就和北方的蠻族和東方的國家發生沖突,主要是侵略,羅馬帝國後期遭到了哥特人的侵擾,和匈奴人發生過戰爭。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這里就不說了,隨後歐洲進入了中世紀,義大利分裂為許多小的王國,例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等,19世紀遭遇法國入侵,在拿破崙失敗後開始了統一的道路,知道墨索里尼掌權後,入侵過衣索比亞和希臘,43年盟軍登陸義大利,義大利退出戰爭
羅馬帝國分解的原因?是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的原因么?直接原因就是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去世,把帝國分給了兩個兒子
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根本是因為羅馬的奴隸制度,在前期靠戰爭俘獲的大量奴隸維持的經濟生產,在後期無法通過戰爭大批獲得奴隸之後,生產力不足,而為奴隸分地,除保留一部分生活所需外全部上繳,使其組建家庭,提高生產積極性,這就從根本上瓦解了奴隸制的根基,而奴隸制度也無法提高奴隸的生產積極性,通過外力,即蠻族的不斷騷擾,國家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而貴族等不用納稅,而加緊剝削奴隸,使得奴隸起義經常發生,又不得不派兵鎮壓,形成了惡性循環,財政緊張,無法應付戰爭,軍事的失利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軍事上,在羅馬帝國後期,領土已經擴張到極限,以佔領土地俘虜奴隸並將其分給軍人這種能激勵人去戰斗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帝國領土穩定後,主要就是在邊境防止滿足侵略,這種沒有分得土地的好處的職業已經沒有吸引力了,長期奢華的生活使人們喪失鬥志,因此招攬了大批雇傭兵,這就導致了軍事實力的沒落
德國是從德意志王國開始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隨後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後期地方勢力強盛,形成割據,19世紀被拿破崙佔領,在拿破崙失敗後,其中兩個最大的王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都與丹麥發生過戰爭,隨後普魯士與奧地利,普魯士與法國,也發生過戰爭,在普魯士統一德國後,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協約國對抗,戰敗後成立魏瑪共和國,希特勒上台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同盟國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