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熱那亞是哪國
熱那亞是義大利的城市。
熱那亞位於義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亞海熱那亞灣北岸,是利古里亞大區和同名省熱那亞省的首府。這座城市歷史悠久,曾是熱那亞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和小提琴大師尼科羅·帕格尼尼的故鄉。熱那亞不僅是義大利的第一大港,也是地中海地區的重要港口之一,其港口地位和經濟影響力使得熱那亞成為義大利乃至歐洲的重要城市。
此外,熱那亞還是義大利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旅遊景點。例如,熱那亞水族館、熱那亞舊港、哥倫布故居、熱那亞聖洛倫佐大教堂等都是遊客必訪的景點。這些景點不僅展示了熱那亞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魅力,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和旅遊。
總的來說,熱那亞是一座集歷史、文化、經濟和旅遊於一體的義大利重要城市。
Ⅱ 小提琴的起源
小提琴是西洋樂器中的一種弓弦樂器,一般稱為弦樂器。小提琴是一件十分完美的獨奏樂器,它音色優美、音域寬廣、表現力豐富,它既能奏出悅耳動聽的旋律,也能奏出鏗鏘有力的和弦,華麗迷人,所以很早以前人們就稱它為西洋樂器中的「皇後」。在交響樂隊中,它常被用作主要的旋律樂器,作用十分突出。它也常用於各種重奏、伴奏以及與我國的民族樂器混合使用。
關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有這么一個傳說:5千年前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我國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往來而流傳四方,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過從有史料記載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里細亞(Brescia)名叫達薩洛製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個時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瑪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從16世紀到18世紀,義大利的小提琴製造業隨著音樂藝術的空前繁榮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出現了G.P瑪基尼、N.阿瑪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內利四位傑出名匠。18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的小提琴製造業都是仿照義大利這些小提琴製作者的琴型和尺寸來製作小提琴的。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而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內利當年所製作的小提琴,現今已成了稀世珍寶、曠世傑作。
Ⅲ 小提琴起源於哪個國家
起源於17世紀義大利;小提琴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與鋼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3)小提琴故鄉義大利在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器樂分類
小提琴分電子小提琴和木琴兩種,兩者發聲原理迥乎不同。電子小提琴與普通小提琴最主要的區別是電子小提琴不用共鳴箱。
不像普通小提琴一樣通過音柱帶動共鳴箱內的空氣振動發聲,所以弦的震動要靠琴弦根部下方的幾個磁拾音器(就像電吉他的一樣)拾取,然後通過音響放大。
也可以使用耳機,在練習時可以不影響他人。所以電子小提琴的共鳴箱只是個擺設。電小提琴不插電也能拉響,但那個聲音根本不像是小提琴,而且聲音極小,就像蚊子叫。
不少大一些的琴行都有賣電子小提琴,一種是有自己的共鳴體的,和普通提琴外形相同,只不過多了一個拾音器,類似於吉他家族中的箱琴。
還有一種是電子調音共鳴的,沒有共鳴體,看上去是「鏤空」的那種,通過電子電路對微弱的振動進行拾取放大及調音。
演奏技巧
小提琴屬於歌唱性的旋律樂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發出歌唱般的豐滿、動聽的聲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小提琴的演奏技術來說,有以下各種主要基本功。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須緊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執住弓桿,使手背成自然弧形。手指需要柔軟的彎曲。
弓桿位於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末節中(即指端),拇指恰與中指相對,小指的指尖,輕松的放在弓桿上,使易於適應需要,向前或向後移動(上弓時向前移動,下弓時向後移動)。四指之間,略須靠攏,不可單獨分開,否則顯得笨拙而不雅觀。
基本構造
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面板、側板、音柱等。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雲杉製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
Ⅳ 小提琴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斯特拉迪瓦里琴
義大利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納(Cremona),早年隨制琴大師尼科洛·阿馬蒂(Nicolo Amati)當學徒,24歲起開始獨立制琴,前20年仍沿襲阿馬蒂的風格,後潛心研究實驗,在1700年左右超越阿馬蒂,得到偉大制琴家的名譽。他製作的每把琴都非常出色,無論琴型、板面弧度、木板厚度、製作細膩、油漆、琴頭雕刻等,都達到了完美的地步,成為人們收藏的珍品和後人仿造的範本。斯特拉迪瓦里逝世於1737年。據可考的記錄,他一生製作了至少612把小提琴、18把中提琴和63把大提琴。義大利著名小提琴家維奧蒂(G.B.Viotti, 1755-1824)成名後一直對斯特拉迪瓦里琴情有獨鍾,這也是斯特拉迪瓦里琴成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斯特拉迪瓦里琴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不僅提供名琴給演奏家淋漓盡致的發揮,間接地亦培植了無數的制琴家,使義大利在提琴製作歷史上居於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