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炮怎麼組裝

義大利炮怎麼組裝

發布時間:2022-08-01 13:34:52

『壹』 亮劍裡面的義大利炮是怎麼繳獲的啊

打一個據點獲得的

『貳』 B-4榴彈炮的開發研製經歷了哪些過程

正在前線作戰的B-4榴彈炮。1926年5月17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和炮兵總局召開擴大會議,批准了紅軍現役火炮改造計劃,會議還決定為紅軍研製口徑為203毫米的攻堅火炮。來自彼爾姆兵工廠的弗·費·倫傑爾工程師負責整個項目進度,並負責研製火炮身管及炮瞄器材,炮架則由布爾什維克工廠提供,整個計劃應於1927年5月全部完成。

項目開始後,彼爾姆兵工廠和布爾什維克工廠拿出了4種火炮方案,最終尼·伊·馬格達斯夫和阿·格·加夫里利夫聯合提交的「15172工程」方案獲得批准,該方案採用輕型坦克的行走裝置。

最終,火炮設計圖紙於1928年1月末全部完成,可是後面的製造工作卻進展緩慢,因為布爾什維克工廠在製造過程發現原始方案中有諸多設計缺陷,紙面上的性能根本無法實現,另外相應的生產配套設施也跟不上。炮兵總局局長庫利克也不看好這種火炮,並數次下令停止203毫米口徑火炮的生產,以便集中精力生產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

盡管面臨著各種困難,但203毫米大炮仍於1930年11月組裝完畢,並迅速投入試驗中。試驗工作進行了1年時間,期間設計局對火炮進行多達146處修改,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在沒有完全消除隱患的情況下,該炮定型為蘇聯B-4型M1931式203毫米榴彈炮,並於1931年6月開始裝備工農紅軍,並開始在布爾什維克工廠投產。之所以蘇聯紅軍要得這樣急,是因為斯大林非常偏愛大口徑火炮和戰列艦,對其開發和生產進度抓得非常緊。

『叄』 我的爺爺拋竿魚餌拋不遠,他要拋到至少4、50米遠的地方,可是他的力氣只能拋30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要想把女兒拋得遠的話,除了力氣之外,主要還是看技巧,那麼多練幾次之後就會拋得遠了。主要是手抖動的那個頻率,還有方向問題。

『肆』 大口徑火炮的介紹

最早的大口徑火炮是臼炮。口徑大身管短的一種火炮。臼炮是較為古老的曲射火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中國1377年製造的一種臼炮,口徑達210毫米,全長僅為100厘米,15世紀,歐洲出現了一種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為滑膛,無膛線,採用前裝彈,發射一種球形實心石彈。17世紀的臼炮開始發射爆炸彈。線膛炮出現後,臼炮採用線膛身管,改為後膛裝填炮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曾經使用口徑為420毫米的臼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臼炮已很少使用,此後逐漸被其他較先進的火炮取代。
列車炮在大口徑火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列車炮為一種架設在鐵軌上的大型炮種。通過在火車上安裝火炮,使得這些機動性差的大口徑火炮可以在鐵軌上快速移動。很多國家也曾經建造過這類列車炮,當中較著名的有德國在1930年代建造的多拉大炮,由生產商克虜伯公司承建。
列車炮的概念最早源於1850年代,在英國人安德森(Anderson)的作品《國防》(National Defense)中提出。1860年代以後,俄羅斯亦有著相同的概念。而最早使用列車炮的國家則是美國。在南北戰爭期間,聯邦軍(北軍)為了圍攻邦聯軍(南軍)據地彼得斯堡(Petersburg),首次採用搭載了無蓋列車的十三英寸臼炮進行轟擊,這是世上第一款的列車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亦開始以列車炮作為轟擊要塞及塹壕的武器,把列車炮的使用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間,德國使用了射程一百三十公里的「巴黎大炮」(Paris-Geschütz)轟擊法國巴黎。因此,協約國在戰後擬定的凡爾賽條約中列明德國禁止使用列車炮等重型武器。雖然如此,但1935年希特勒重整德國軍備後,列車炮再次面世。
史上最大口徑的火炮:利托爾.戈維特迫擊炮 又稱「小戴維」是二戰時期製造的最大口徑火炮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盟軍正面攻破德軍齊格非防線而秘密設計和製造的。該迫擊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徑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發射的彈頭重約1700公斤。有一個長4.8m 寬2.7m 高3.0m的底盤,以及高低,方向瞄準器構成。這個箱型底盤首先通過斜面,從車上卸下安放在事先掘好的土坑內,再進行加固。爾後在由M26改裝的特製牽引車拖曳來的炮身沿著基礎部的滑軌固定於基礎部,便完成了安裝。炮彈的重量達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葯以及970kg的拋射葯。由炮口裝填。炮重60噸,射程達10,000米,戰時僅建成1門,沒有來得及投入實戰。
美國工業建造出世界最大的迫擊炮 為了創造小戴維這個紀錄,槍炮與軍火,下一期我們將發表軍火的故事,就像Iversen先生和他的夥伴建造迫擊炮那樣,俄亥俄州阿肯城Babcock and Wilcox公司的A.R.McAllister先生帥領著忠實的團隊贏得了在《工業與軍火》關於軍火設計建造的戰斗。McAllister先生正在纂寫他的傳奇故事,現在不置一言 。Iversen先生和McAllister先生代表了哪些為了建造美國最大火炮而艱辛工作的人。
1944年初,冬去春來,針對納粹在歐洲的侵略,計劃已經很快的就要制定好了,所有的應急行動都已准備好,所有的關鍵物資的供應都已經開始,從那個被戰爭折磨的大陸上傳來的情報顯示,德國最高司令部正在緊鑼密鼓的准備好幾條強大的防線。基於Siegfried防線建造經驗的防禦工作被用在Loire,Seine,Marne等大河路障,還有分支防線去封死深入大西洋的大半島上的基地。這些工作由部分的被掩埋的增強混凝土碉堡構成,這些碉堡每英里25個位於重要地區的防線上。防線上 每個碉堡50英尺長,30英尺寬,17英尺高,有房頂和厚達7英尺的增強鋼筋牆。 軍事生產需要足夠的計劃應付任何偶發事件。一旦我們的進攻部隊越過灘頭被阻止住,就意味著必須提供物資去擊退敵人的防禦同時保持住進攻的節奏。經 驗告訴我們,現存的戰地炮兵武器如果不付出大的損失或者不在其擅長的直射 范圍里,任務就不能完成。因此,一個新的方案亟待出籠。
三月初,盟軍地面部隊表達了他們對此的嚴重關注並把問題提交到了軍械部的 研究和發展部門。三月十一日,在G.M.Barne少將的辦公室里召開會議,「小戴維」工程被提出,對此問題的解釋從目標的屬性到所需的拋射彈再到破壞力直至武器本身,Barne少將很有邏輯性的總結規劃了工程上的問題。 經過計算,對德國工事的摧毀需要一種重量超過3200磅射擊距離至少7500碼的 武器,在受到遮蔽保護的地方開火,這需要極高的精準度,一到兩發就要將碉堡摧毀。
這種武器必須能在現存的公路和高流動性獨立的鐵路上運輸,它能夠天黑後被 安放好,午夜開火,當其至關重要的任務完成後,要趕在天亮前撤走。首批交貨被指定在工程提交6個月後。 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決定製造一種36英寸的巨大迫擊炮。這種武器極像兩個澡 盆從一邊焊接到另一邊,為了保證它的公路的流動性,需要兩個巨大的坦克運輸車,一個用來運送它的38英寸炮管,另一個運送其基座和冷卻系統。 很明顯,要滿足交貨的時間要求,必須最大限度的使用標准部件,但是現在沒 有現存的標准部件,除了商用發動機,泵,閥門,電子控制裝置和水平射角視 鏡。其他操縱該設備的部件,比如液壓起重器,支撐設備,平台拖車都必須生 產。 作為一個經驗背景,軍械部過去發展過6到10英寸的迫擊炮,沒有遇到過相似 的問題,粗略的信息能從德國巨型超級加農炮那裡得到。 這個期限似乎沒有價值,因為德國比它口徑小5英寸的同樣武器都需要一個25節車廂的火車來移動它,安放在平行的鐵軌上,完全安裝好要三個星期。參考以上的經驗和軍械部的精通此方面朋友Frank.B.Bell的建議,重力和問題的難點都交給了Mesta 機器公司的總裁Lorenz Iversen先生,沒有更聰明的選擇了 。在完全不在乎個人的壓力,每天工作16到18個小時的狀態下,設計出了世界最大的火炮,1944年5月9日,他受到了合同書。
接下來,一連數月令人煩惱的日子開始了,基本設計被細化,被精確直到適合實際的生產,每天都有超過昨天的新的悲傷,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任務似乎不可能完成,但是每個困難都帶來了激勵,最終的結果就要出來了,穩定的,堅持著,不斷的獲得進展。數不清遇到多少困難,但一個簡單的判斷都要取得成果的紀錄。額外的安全保障在小戴維的設計製造和試驗期間就開始了,Lorenz Iversen先生拿出了所有最初級的設計方案,在一個技工的協助下,在一件上了鎖的屋子裡> 著手工作。整個工程被指定叫做「炸彈測試設備鈦」,用來掩蓋武器的實際性隨著發展,36英寸迫擊炮的基座被放在一個大約18英尺長,11英尺寬,10英尺高的鋼盒子上,它被設計放到一個坑裡,方便的用作外殼或炮彈發射口。這個基座設計包括升降機,水平移動器還有其他所有控制設備,包括一個液壓泵,數台起重器用來安放移動基座和拼合炮管。炮管部分是由炮口裝填的順時針旋轉膛線(一圈合60倍口徑)的炮管、升降段、冷卻系統組成。各種各樣的彈葯,重量從3200磅到3650磅不等,以配合預定的旋轉帶。推進裝彈部分由136磅重的基座部分和2個增重部分各重41磅。迫擊炮炮管原來規定每平方英寸要有65000磅的強度,通過應用一個新穎的三段熄滅方法,Mesta公司能夠將其提高到每平方英寸95000磅,可使射擊距離從原來的7500碼增加到9500碼。 1944年10月9日,也就是收到合同後的5個月,試驗型已經組裝完畢,接下來是實驗,裝置通過公路運到阿伯丁試驗場,經過公路的多條路線,材料的道路適用性得到很好的展示。10月28日,試驗型迫擊炮的基座被裝船,第二天到達阿伯丁試驗場,30分鍾里,基座被安放到一個坑裡。炮管兩天後被船運到,也是半個小時里被裝好。小戴維的第一次試射是10月31日,原始的拋射彈道和設計數據來自於發射外形和重量比例類似迫擊炮彈葯的155-mm炮彈,為了發射平台收集射程數據,需要進行范圍更大也更昂貴的試驗,因此,75-mm,M8榴彈,這些有著相同外部彈道和一個高的發射率的炮彈被用來確定初始數據和讓迫擊炮准確地打中目標。
小戴維的破壞力沒有讓設計者失望,深深的彈坑有一個單元樓那麼大。靜態引爆下它對德國碉堡的破壞力被評估出來,可以夷平一百平方英尺范圍內混凝土厚板。與此同時,歐洲的戰斗已經白熱化,巴頓將軍坐著裝甲車穿過法國,摧毀了德 國防線的最後希望,在Aachen ,Siegfried防線被撕開,歐陸大戰終止了,等 待需要的物資運往前線和好的天氣的到來,12月份,混亂的德軍進攻僅僅只需耗盡敵人的儲備就可至其死地。所以,歐洲戰區不再需要小戴維的幫助了,它被轉向了日本。 在沖繩,進展緩慢而代價高昂,日本人都躲在挖好的工事里,當對日本本土進攻開始時似乎有不好的預兆,這時需要一種武器把敵人從深深的戰壕里炸出來,一份運送威力強大的迫擊炮和受過訓練的操作人員的計劃制定出來,用以增 援即將開始的攻擊。然而,天空里一聲巨大的爆炸,原子彈結束了一切。和平勝利了!盡管未發過一枚炮彈,小戴維仍然是美國工業力量的象徵----世界最大 的大炮!

『伍』 多拉大炮的實戰

為這門炮找到合適的目標也絕非易事。原計劃中,這門炮主要用來對付馬其諾防線和直布羅陀(Gibraltar)的防禦工事,但是法國很快戰敗,佛朗哥拒絕放棄西班牙的中立狀態。剩下的就只有蘇聯的目標了,於是選中了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為目標,因為只有用最強勁的火力才能打破該市嚴密的防線,才能降低德軍的傷亡。
該炮被迅速拆解,經過長途運輸,到了克里木半島(Crimea)。每次運輸任務都需動用28輛特種車輛,包括一門裝配用的龍門起重機,以及目的地的兩輛牽引用的柴油機車。1942年3月初,抵達彼列科普地峽(Perekop Isthmus),一直停放到4月初。從辛菲羅波-塞瓦斯托波爾(Simferopol-Sevastopol)到巴赫切薩拉伊(Bakhchisaray)修建了一條專門的鐵路支線來支持設備的運輸。還鋪設了環形軌道,用於裝配112噸龍門起重機的運作。此外,還挖了一條8米深的溝,用以躲避蘇聯的空襲和炮兵火力,並在幾公里之外建了一個虛假的大炮陣地。最後還將兩個輕型高射炮連調到這里,提供近距離的防空保護。
盡管克虜伯在該炮的部件設計上表現出了巨大的創造性,但要將其組裝好絕非易事,特別是懸在龍門起重機上時,要將這102噸重的炮管的後半部分與前半部分連接起來,更是困難。整個組裝過程花了三周時間,由一位少將負責,動用了1720人。該炮最終在6月5日開始發射。它的最快射速約為每小時4發。由於炮彈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即便有機械動力輔助,裝彈速度還是非常慢。而且,每次發射都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包括初速、飛行時間、裝葯量、溫度、燃燒室膛壓、距離、天氣狀況以及燃燒室和膛線的磨損程度。
整個圍攻期間,該炮對不同目標發射了48發炮彈,主要有:
●1942年6月5日:根據空中偵察機的引導,調整了大炮的目標,對准了25公里外的海岸防衛連。一共打出8發炮彈,徹底摧毀目標。之後,大炮又轉而對准了斯大林堡壘(Fort Stalin),用6發混凝土破壞彈把它徹底摧毀。
●1942年6月6日:當天的第一個目標是莫洛托夫堡壘(Fort Molotov),其被7發炮彈摧毀。然後還轟炸了白崖(White Cliff),這可能是塞瓦斯托波爾防守最堅固的據點。這是一個在塞汶那亞灣(Severnaya Bay)海平面下30米的彈葯庫,其混凝土牆至少是10米厚。大炮對其發射了9發炮彈,最後一發的爆炸效果驚人,徹底摧毀目標,期間還擊沉一艘灣內的船隻。
●1942年6月11日:對西伯利亞堡壘(Fort Siberia)發射了5發炮彈。
●1942年6月17日:對馬克沁·高爾基堡壘(Fort Maxim Gorky l)發射了5發炮彈,這是它在圍攻期間發射的最後5發炮彈。這是一個重防陣地,裝備了2門305毫米的雙聯火炮。
(其餘炮彈的射擊目標不詳)
塞瓦斯托波爾在1942年7月4日投降後,該炮被運回德國,對已經嚴重磨損的炮管進行修復。德國本打算用它去轟炸斯大林格勒和列寧格勒,但它並未再次投入戰斗,盡管未證實的報道稱,它在1944年鎮壓華沙起義時,發射過幾發炮彈。

『陸』 威遠南山頂炮台那座克虜伯大炮以前的人是怎樣搬上去的

人力抬運,那時人們先將一條寬大的道路修整、壓實,然後就用繩索拉、抬、撬、滾圓木移動,一點一點移動到山頂的。

『柒』 江南皮革廠倒閉了,二營長你回答我以後該怎麼組裝義大利炮!

屌絲還玩什麼義大利炮啊,去找後勤部長問他要50箱手榴彈,給他弄吧日本軍刀和日本娘們就得了。

『捌』 重裝機兵,220火炮和V100發動機的位置,最好有圖!

伊爾鎮攻略 :從伊爾鎮往南走,到河邊後往西不遠就是北碼頭了,進碼頭前有一片地雷陣,有一條道能繞進去,用探測儀自己慢慢摸索吧。這里是瓦魯霸佔的地方,先不要進去,再往西走走,有一個小鎮,就是無歌村了,這里的武器裝備還說的過去,打帕魯能用得上,在這里傾你所有改裝你的武器裝備吧,而後再來到碼頭和瓦魯一決生死。瓦魯三個手下的催眠波是很討人煩的,一定要先將這三個小兵解決掉,之後解決瓦魯就易如反掌了。打倒瓦魯後乘船過河來到南碼頭,出碼頭後往東四步,再往南走九步,調查,能得到一台特殊「V48」發動機,載重52T,並可改進為終極發動機V100!不過這得可要你數萬G,52T已經足夠用了,還是以後再改吧。
13、諾亞城堡攻略
從地域門向北再向東走幾步,在亂石堆中間有一條通往諾亞城堡的小道。冒著敵人的炮火,一直往裡走進入諾亞城堡,諾亞城堡的大門是打不開的,右邊牆上有一條裂縫,調查後(必須有戰車主炮)可以炸塌城牆,而後進入諾亞城堡。
一進去可以看到大門邊有一個箱子,調查,你就找到第四個鏡片了:太陽鏡。四個鏡片都找全後,你就可以隨心所欲組合你的激光炮了。先從大樓兩邊的電梯上樓,到二、三樓的四個角上把八門巨炮解決掉,把二、三、四層的所有箱子和計算機全都翻個遍,好東西不少,最主要的是你能找到打開地下室的四個密碼:195874、519982、542397、793266。
回到一層,在四台計算機上分別輸入四個密碼,正確後你就能進入地下室了。地下室一層右下角的木箱里有一台終極發動機:V100!另外,這一層很容易遇到一樣怪物:超導蟲,專打你的C裝置,如果你不能一炮將它幹掉(一隻1100分的經驗值),它會分裂成兩個。如果你掌握的好的話,一次戰斗你可以打掉60隻超導蟲,獲得65000多分的經驗值!呵呵,升級也是蠻不錯的。往左上角走,路邊有兩個蹦蹦跳跳的圓蛋蛋,這就是激光防禦系統,打掉後也會得到160000分的經驗值。繼續下到地下二層,一直往右走到盡頭,下車,步行下到一個小房間,把計算機打開,再返回,上車,到左邊的房間里翻出第二門終極大炮:220炮。之後,就可以從右邊的通道進入諾亞的主機房了。
11、卡拉鎮攻略
進入卡拉鎮後,記住一定要和酒吧里吧台前的人說話,這是卡拉鎮和拉多鎮中間的森林著火的兩個必備條件中的第一要件。戰車裝備、人類裝備幾乎都是最好的了,不多說了。一出鎮子,你的戰車是在房頂上,調查一下,會找到一樣副炮「閃電」,主炮、SE也能裝備,只是攻擊力小了點。
出鎮子往西北方向走,過一段山谷,山道里會遇到一種銀灰色無座力炮,打倒後隨機(極小)得到一樣終極副炮:波坦,只有0.1T。能看見一棟大房子,那就是兵工廠。旁邊還有一座四面被柵欄圍著的小房子,那是博士住著的地方,從外面是進不去的。進入兵工廠,有兩樣怪物一定要打:綠色反坦克兵掉「首」;鬼手掉「鐵甲」!兵工廠有地下兩層,要先到地下一層,找到一個上地面的小樓梯,下車,徒步從樓梯上到地面一層,再上傳送帶,繞來繞去最後會把你仍到地下二層,在計算機上打開旁邊的鐵門,進去後就會看到一輛藍色戰車停在那裡,那就是N0.8!是你的了。開上車,從右邊一直開上來,就進入博士武器研究所了,在牆上的計算機上打開柵欄門,一定要進房間里和博士說話,這是著火的第二個要件。這時不管你怎麼回鎮子也不管你去什麼地方,大火已經著起來了。另外,這老頭能幫你把鏡片組合成激光炮!至少要找到三片他才會給你組裝。而且,組裝的方式共有48種(三鏡片24種、四鏡片24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可能會得到不同的攻擊效果:攻擊全體、攻擊一組、攻擊單體,具體如何組裝,不一一詳述,什麼時候你覺得不稱心可隨時再來找老頭調整鏡片排列順序,但只有一種組合是終極的:找全四鏡片後,從左至右按1423的順序排列,得到的是攻擊一體、攻擊力500的激光炮!回到卡拉或拉多鎮(怎麼回?無所謂啦,這是毫無限制的,別聽什麼不能傳真回去啦什麼的),到火海邊,使用消火拴,火一下就全滅了,卡拉鎮和拉多鎮也就連通了,還露出一棟房子,這就是第九個通緝犯「波特」(賞金99800G)出沒的地方。波特在地下一、二、三層都有可能出現,但出現的幾率很小,雖然沒幾點HP,可這小子防禦極高,而且第三輪准逃跑,所以很難打倒。記住用你的「奪命三寶」啊!樓里還有不少好裝備記得帶走啊,特別是有一個箱子,裡面可是藏著製造激光炮的第三個鏡片:光鏡,一定要拿上。出樓,西南方不遠處調查會找到一樣終極大炮:220炮!有了它什麼怪物也不在話下了!
傳真回到塔鎮,一直往北走,經過漫長的旅程,到達一座被柵欄擋著兩邊各有一座房子的橋頭,這里就是地獄門。 220炮!

『玖』 大炮是怎麼造出來的

從武器品種的角度來說,軍工科研單位先進行設計,然後進行模型試驗後,定型,最後量產。從單一的一件大炮來說,首先要加工好各個零部件。現在大多數的火炮零件都是鑄造或沖壓成型的,在零件車間里(或者相鄰的幾個工廠)製造出配件之後,進行零件質量抽檢,抽檢合格再送到總裝車間(或總裝廠)進行組裝。這些配件不外乎構成大炮的幾個部分,炮座和轆轤(現在沒有轆轤的大炮已經停產了,如果是自行火炮就是履帶地盤),炮架,炮管,彈匣,激發系統。此外,還會帶有一些附件,比如防護盾,水冷器,瞄準鏡,電子火控系統等等。把這些東西在流水線上一股腦兒拼湊起來,大炮就成型了。不過這不算完工,在下流水線之前還要進行組裝質量檢查,零件合格不代表組裝工序合格。這關質量關過後,大炮就可以下線出場了。不過這時的大炮還不是戰場上能用的大炮,這些大炮都要送到武器試驗基地去,進行開火實驗,確保無故障之後才敢交付軍隊使用(別小看這個實驗,以前的大炮炸膛率蠻高的,一點火就連炮帶彈都爆炸了,沒試驗合格就送上部隊,在戰場上簡直就是幫敵人的忙)。部隊驗收之後,大炮就是真正的大炮了!

『拾』 三大炮怎麼做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主要由糯米製成,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吃時配以「老鷹茶」,別有風味。由於案板一邊放有鋼碟,因擊打案板而震動時發出金屬響聲,三坨糍粑早已飛向對面斜靠的竹簸上滾入下面裝滿芝麻粉、黃豆粉的竹簸中,另一人將三坨糍粑撿入盤中(此時糍粑已自然地裹上了一層粉末),再澆上濃汁,送於食客手中。

1.將糯米洗凈,浸泡12小時,再淘洗後,倒入蒸籠中,用大火蒸熟,中間灑1-2次水,再蒸後翻出倒在木桶內,摻開水適量,用蓋蓋上,待水分進入米內後,用木棒舂茸(或用絞拌機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將紅糖放入清水300克,熬開成糖汁。分別把芝麻、黃豆炒熟,磨成細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連續甩向木盤,發出三響而彈入裝有黃豆面的簸箕內,使每坨都均勻地裹上黃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1、半成品加工。將糯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八至九個小時,裝入飯甑內,用旺火蒸熟(蒸過程中,揭開甑,灑沸水二至三次)。然後倒入石碓窩內,摻入開水(以淹過米飯為度)。待水全部被米吸收後,再用木槌將糯米飯舂成糍粑。黃豆、芝麻分別炒熟,磨成粉,紅糖用適量的開水化為較濃的糖汁待用。

2、分摘打制。黃豆粉放在簸箕內鋪開。用高約1公尺的木架或小桌一個,放上一個方形木板。板上放兩到4組(每組二至三個重疊)銅盞。在木板下方緊接著放一小桌或木架,放置裝有黃豆粉的簸箕。取糍粑三坨,搓成圓球狀,分三次連續甩向木板,彈落入簸箕內,粘土黃豆粉。

3、調味。將粘上黃豆粉的糍粑三個一組裝盤,再撒上芝麻,澆上紅糖汁即成。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炮怎麼組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怎麼看中印1962 瀏覽:9
伊朗石油怎麼用 瀏覽:958
越南的香水有哪些型號 瀏覽:716
越南光伏行業前景如何 瀏覽:456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伊朗新聞 瀏覽:570
伊朗這個國家有多少人面積有多大 瀏覽:622
伊朗阿茲蒙什麼水平 瀏覽:320
1998年伊朗怎麼進世界盃的 瀏覽:240
印度人怎麼上網 瀏覽:758
印尼小金剛是什麼 瀏覽:740
印度火腿怎麼炒好吃 瀏覽:760
英國粽多少錢 瀏覽:156
體檢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64
中國水準零點景區在哪裡 瀏覽:645
印度怎麼剝椰子皮 瀏覽:971
英國航班到成都多少小時 瀏覽:425
伊朗高原在地圖的什麼地方 瀏覽:624
日本為什麼暫停進口伊朗原油 瀏覽:156
義大利哪個品牌下架 瀏覽:868
無人機怎麼殺死伊朗將軍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