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卡洛義大利餐廳哪裡有

卡洛義大利餐廳哪裡有

發布時間:2022-06-17 15:34:37

❶ 慢生活是什麼意思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斗,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種旅行方式。"慢生活"的概念和"樂活"、"環保"等生活概念一道炙手可熱。

慢生活概念提出得很早,是由"慢食運動"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

中文名稱
慢生活
外文名稱
Slow Life
主要形態
慢運動
相關書籍
《瓦爾登湖》
相關
慢時間網
生活元尊小說360網路現代人的焦慮帝霸360網路放慢生活的腳步慢生活理念享受慢生活慢下來去生活快生活與慢生活快節奏慢生活
名詞概況
在以"數字"和"速度"為衡量指標的今天,少數人仍然保有快樂人生的能力。美國社會學家傑里米·里夫金指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歷史的新階段-一個以工作不斷地和不可避免地減少為特點的新階段。看來,"慢生活"將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將會體驗"慢生活"。"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當然,工作重要,但閑暇也不能丟。"、"就是因為現在的節奏太快,我們都有點感覺累了,所以才要學著放慢腳步呀,讓自己不至於太辛苦。這樣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慢'是'快'的基礎。

你只有習慣'慢生活,才能夠快速准確找到定位,而不會迷失自己,要慢下來(Slow),是因為"快"讓人錯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名詞詳解
概述
慢生活是相對於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紛紛擾擾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自1989年在義大利出現後,便風靡世界。這里的"慢",並非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

從健康角度講,古代醫學之父已有箴言:"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親近自然,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

怎樣才是順應自然呢?簡單地說,就是順應日月運行,生命運動,四季變化的規律。一天的時間中,工作、生活、睡眠三者各占約8小時,不能偏頗。只要偏離這個生命最基本的規律,就必然要用健康來償還,人人都不例外。在心態上,"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淡泊寧靜,和諧有序。慢生活並非散漫和慵懶,而是自然與從容。

用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像心臟一樣工作,有忙有閑,尊重科學;像蜜蜂一樣生活,有勞有逸,懂得生活。心臟的設計之妙,耗能之少,優於任何一種高科技,它是節能的榜樣,是慢生活的典範。再看看蜜蜂,更神奇了,2億年的自然進化,同時代的恐龍早死了,它還活的很好,家族龐大,人丁興旺,而且天天藍天白雲,清風送行,和百花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蜜蜂從不加班,在規律有序的生活中,以勤勞和智慧用普通的花粉和花蜜釀出高科技含量的蜂蜜和蜂王漿,創造出幾十倍的科技附加量。反觀螞蟻,加班加點,早出晚歸,風里雨里,卻只是機械搬運,滿頭大汗卻效率很低。

有人說,只有忙碌才能出成績,那可不一定。金庸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金庸先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華,而是羨慕"且自逍遙沒人管"的生活,飲食簡單清淡,七八分飽,衣著自然簡朴。他說:"人要善於有張有弛。武打小說打一會兒,就要吃飯,談情說愛,不能老是很緊張,要像《如歌的行板》韻律一樣,有快有慢。這樣對健康很有好處。"徐徐緩緩的他做出了很大的事業,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

富蘭克林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至理名言。雖然大部分中國人還不具備"慢生活"的現實條件,但"慢生活"的價值理念可以並也應貫徹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你不能實現'慢生活',但卻可以實現慢節奏、慢速度、慢飲食、慢心態。

影響
事實上,伴隨"慢生活"理念的影響,一些公司也明白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著名的安永管理咨詢公司就建議職員不要在周末上網查郵件,日本豐田公司則不再允許員工把年假推遲到來年。。在北京798藝術區,有一家"熊貓慢遞"店,專門提供信件投遞服務。但是,它不講究"快",強調的是"慢":投遞的時間由寄信人自己決定,可以是1個月後、1年後,甚至10年後或者更晚。慢遞小店開張後,已經有兩萬多封信被鄭重地託付在這里,等待著投遞它們的那個特定日期的到來。

學會"慢生活",可以從運動開始。慢式運動能提高生活品質,那種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動作,所帶來的是內心本質加速度地放緩。如今,無論是在忙碌的美國還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種"每天一萬步"的健身方式相當流行,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子,心臟局部缺血的發病率只是很少參加運動者的四分之一。

學會"慢飲食"。細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里的蛋白質進到胃裡以後,可以在胃裡反應,生成一種蛋白膜,對胃起到保護作用。所以,吃飯時細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潰瘍病,細嚼慢咽還能節食減肥等等。

"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太大關系,也不用擔心會助長你的懶惰,影響你的事業,因為慢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斗,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種高智、隨性、細致、從容的應對世界的方式。它只會讓你更高效,更優雅,更接近幸福。生活也是如此。

原因
當從大自然中獲得的野趣和閑情逸致離我們越來越遠,當過勞死、抑鬱症開始籠罩職場陰魂不散。這些都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約翰·列儂曾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調查顯示,90%的中國大城市白領因忙碌而處於亞健康狀態。對於健康,古代醫學之父已有箴言:"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親近自然,順應自然。

中國當代學者林語堂,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林語堂寫到:"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從他的語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大自然中的草木、土壤對於林語堂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當初林語堂寫這本書,目的是想把閑適的東方哲學介紹給當時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們能從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解脫出來。然而,短短幾十年,情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國人卻開始為了賬單、房子而忙碌。發展節奏過快,諸多負面問題也初露端倪,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城市化發展太快,城市的房價產生了巨大泡沫;社會進入"汽車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間就變得擁堵不堪,空氣質量受到威脅,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能源的緊張。

聖者有言:欲速則不達。所有的這一切弊端,都可以成為我們要慢下來的充足理由。

提出背景
當今社會,競爭白熱化,每日高速度、快節奏奔波勞碌成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超時、超負荷工作嚴重地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國內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大越來是普遍現象。英國有位時間管理專家說:"我們正處於一個把健康賣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忙,特別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那種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種自殺式的生活。"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義大利人首先倡導"慢生活"方式,他們希望放慢生活節奏,主張"慢餐飲""慢旅遊""慢運動"等等。這里的慢,並不是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專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慢生活"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富"的充實、"窮"的快樂的生活狀態,"工作再忙心不亂,生活再苦心不累"。

在我國,也有心理健康專家適時提出了"慢生活"這一理念。專家指出,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人生的真諦?物慾催促上生命的腳步,時光分分秒秒日復一日地流走,人生在金錢方面看似相對豐富了;而在另一方面,卻是生活質量下降,影響到身心健康。專家認為,生活要歸於簡單,工作要抓住重點,在職場忙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的人士,不妨梳理梳理心理,讓生活節奏慢下來。

金庸先生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事兒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飛人劉翔生活中也有慢的時候,他說:"我吃飯比較慢,我也喜歡洗澡的時候慢一點,因為我喜歡慢節奏的生活。"

慢生活的提出,是對國人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思,放慢生活節奏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健康、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慢生活"沒有固定模式,可以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慢一點吃飯開始,到漫步、慢運動等等。有專家因此提倡"節奏慢下來,效率提上去,心態平下來,健康升上去"。

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方式
是時候停下腳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享受親情、愛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樹木、花朵、雲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藝術、旅行、讀書等精神上的補給。將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是實現慢生活的一個途徑。中國人大都喜歡陶淵明這個人,盡管他沒當過大官,更沒什麼錢,除了一本薄薄的詩集和幾篇零星散文外,在文學歷史上也不曾留下什麼了不得的著作。但他的田園詩中所描繪的內容至今仍為人們所嚮往。"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他的傳世名作《桃花源記》里,因為大自然的田園風光如此之美,人的心情變得從容淡然,竟然連時間都忘記了,不知今昔是何世。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曾在書中提問:"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呢?"他感慨道:"古時候閑盪的人到哪裡去啦?民歌小調中游手好閑的英雄,漫遊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裡去啦?他們隨著鄉間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嗎?"從他的疑問中,我們 不難看出大自然對悠閑生活的重要性。

想想古時候,雖然沒有汽車、高樓、空調,但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屈原可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杜甫雖然窮,但住的地方"風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細細香"。那時候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山是綠的,所以荷爾德林說人類"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時下的中國,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種不容分說的形勢,一種躲避不開的潮流。有許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背景下,飲食"快餐化"了,娛樂"快餐化"了,閱讀"快餐化"了,甚至連感情也在"8分鍾聚會"、"閃婚"等概念下被"快餐化"了。

慢生活概念提出得很早,是由"慢食運動"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人們平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慢下來。

慢慢吃:吃飯狼吞虎咽,看似爭分奪秒,其實既享受不到食物的美味,對健康也沒有益處。從吃飯開始放慢速度,細嚼慢咽,充分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還能緩解人的緊張、焦慮情緒。

多溝通: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飯後,大多數人都是在看電視、上網、玩手機中度過睡覺前的時間。將電視、電腦、手機關掉,與家人一起到戶外散步,加強與人面對面的溝通,讓心情真正放鬆平靜下來。

慢閱讀:挑一本好書,每天利用半小時的時間,慢慢閱讀細細品味,既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也能夠給心靈帶來更多的愉悅和享受。

規律作息:失眠是快節奏生活的一個典型表現。人們應該保證每天8個小時的睡眠。到了晚上,就應該將生活節奏放慢,讓身心徹底放鬆,最晚不超過11點睡覺,做到早睡早起。

舒緩運動:選擇太極拳、瑜伽、散步、慢跑等舒緩的運動,比斷斷續續地猛烈運動對身體有益,舒緩的運動不僅能消除疲勞,還能撫慰疲憊的心靈,緩解心理上的壓力,調整身心平衡。

改變出行方式:一些上班族上下班開著車,總會覺得前面的車開得太慢,心急火燎行色匆匆,不如定期換種出行方式,改成騎車、乘公交或換乘地鐵出行,路途中慢慢欣賞外面的風景,體驗市井人情。

發展歷史
在1986年開始,義大利人Carlo Petrini推動"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現今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關注的話題。"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捲全球,讓人們不斷思考自己的生活。並由此發展出一些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快餐式的生活是粗糙的、缺乏關懷的。於是,一群關注"如何生活是好"的先鋒,在各個領域和層次,以各種創新的方式,體現"慢"的態度--以目前國內為主,有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積極倡導慢生活理念,還有專門以慢生活作為理念的品牌:米悠本色,通過自己的純粹簡約的特色,和慢時間網(宣揚慢生活文化、分享品質生活、分享線上線下慢活動的全新品質生活分享平台)一起倡導"讓每天擁有30個小時"。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得細致。這是相對於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這里的"慢"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

早在1986年,義大利記者卡洛·佩特里尼就發起了"慢餐運動"。他宣稱:"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以慢慢吃為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在這之後,"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捲全球,並由此發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留心身邊的美好。

2005年,義大利62歲的貢蒂賈尼成立了"慢生活藝術組織",倡議人們減慢生活節奏。2007年2月19日,這個組織在米蘭舉辦了首個"世界慢生活日"。之後,貢蒂賈尼每年都會在世界大城市中選擇一個開展活動,此前的幾年分別是米蘭、紐約和東京。

無獨有偶,2010年10月,隨著世界"慢城"聯盟主席皮艾爾·喬治·奧利維地來滬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樂活論壇,"慢城"這個概念在樂活人士、環保人士圈內引起熱議。而中國江蘇省高淳縣被正式授予"慢城"稱號,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

"慢城"是一種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是指人口在5萬以下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它們反污染,反雜訊,支持都市綠化,支持綠色能源,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沒有快餐區和大型超市。從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24個國家有了135個"慢城"誕生。

經過20年的發展,"慢生活"已滲透到方方面面,吃有慢餐,行有慢游,讀有慢讀,寫作有慢寫,教育有慢育,戀愛有慢愛,設計有慢設計,鍛煉有慢運動……無處不在地提醒人們放緩腳步,享受人生。慢活並不是將每件事都拖得如蝸牛般緩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正確的速度來生活。

主要形態
慢遞

慢遞,也叫寫給未來的信。是將信件按約定的某個時間寄給指定的人的一種服務。慢遞是一種類似行為藝術的方式,提醒人們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去關注自己的當下,在中國大城市已開始流行。目前提供慢遞服務的公司有飛靈傳信等。

慢運動

(SLOW Motion)慢運動由慢速度、慢動作組合而成,它能消耗一定的體力,又不讓你感覺很累,使人收獲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健康。其形式包括慢跑、太極、瑜珈、跳舞、高爾夫、釣魚等。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節奏下,享受"慢運動"漸成其生活新風尚。

慢設計

(SLOW Design)慢設計涉及的,不只是耐力或速度,而是深思和熟慮,還有溫柔而充滿愛意的關照。

慢食

(SLOW Food):其實"慢食"不只說要慢慢品嘗,更是一種懂得珍惜和欣賞的生活態度。"我們吃的東西,應該是以更緩和的步調去培植、去烹煮和食用。Petrini表示,慢吞吞並非慢食的目標,慢的真義是指你必須能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掌握自己的品味,世界才會更加豐富。"

慢寫

(SLOW Up):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塞得滿滿的頭條和大標題,人們注重時效、嘩然、轟動、猛料、私隱。"慢寫"的態度,不只是要慢慢寫、經過思考地寫,而是要懂得欣賞和理解,尋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好好讀一本書,寫一段感受;研究傳統的文化,不讓它們成廢墟;學習如何言之有物,文字是有靈魂的。經常閱讀和製造快餐化文字,只會讓創造力越來越喪失。

慢愛

(SLOW Love):速食般的戀情、一夜情,為了排遣寂寞的戀愛,是否來得太快、太無原則?朴實純真的愛情,是需要你自己先慢下來,懂得欣賞和贊美身邊的事物。否則,寂寞是永恆的。

將來會有更多倡導"慢"生活的各種形態,因為這是人類關注自身發展的重要題目。

慢社交

(SLOWSocialization):以"柔道"俘虜人心。用心和行動贏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學會用同理心和別人相處。

慢旅遊

以慢旅遊為主的慢游族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身邊多了群慢游族。他們一般不會選擇一天之內跑三四個景點的跟團游,而是隨心隨性地停停走走。每到一處,他們都會放慢腳步,從慢吃到慢聊,從慢慢購物到慢慢休閑,慢游族的享受方式應有盡有,既適用高端自助游,也適合無錢打工窮游。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緊張,許多城市人出遊開始傾向於選擇度假式的休閑慢旅遊線路,特別是70、80後的年輕人,目的地也多集中在周邊游和國內游。

據了解,盡管慢旅遊以遊客自行發起為主,但一些旅行社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動態,國內多家旅行社也開始在短途游線路上推出懶人游概念,即不安排固定景點,行程完全由遊客自行決定。

慢旅遊也是漫遊

對慢游族來說,講究富的充實,窮的快樂。家底足夠厚的人,把精力更多放在生活新理念的追求上。而對於窮游的人,也能游出個性和精彩。住幾十塊一晚的家庭旅館,買個IC卡坐公交車代步,吃飯專找當地人聚集的小食攤。一次日落,一場疾雨,都會令他們的旅程增添無窮樂趣,慢旅遊也是漫遊,不強調趕場式的旅遊,而是隨心所欲的行走。

商家更看中慢的商機,慢旅遊用品,慢餐廳,慢茶樓,都在慢消費上做文章。比如茶樓,是一個放慢節奏、輕松神經的好地方,針對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反對快餐的慢餐文化也開始盛行,國際慢餐協會的會員店已開到北京。

這個字左面是心,右面是亡。人太忙了,心就死了。慢活並不是將每件事都蝸牛化,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而旅遊是教我們停下來學會欣賞的一種很容易實現的慢活方式,人們享受最多的,莫過於在旅遊欣賞過程中最本真的快樂。

相關書籍
慢活族必讀書目

《瓦爾登湖》

作者:梭羅 譯者:徐遲

梭羅於1845年在老家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自耕自食,寫下《瓦爾登湖》。

《人生不過如此》

作者:林語堂

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

《優游度日:如何一天度過24小時》

作者:(英)貝內特 譯者:北極星

這本書不是現代管理從事,而寫於1908年,重點在於利用時間,明白生活的真義,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

《慢慢快活--好想懶惰》

作者: 歐陽應霽

對於一向快得不得了的歐陽來說,"慢"不是一時的流行,是一種線索。從慢方向、慢人物、慢工細貨、慢游、慢動作,思索慢的樂趣,並提出"懶惰"的主張,享受一個慵懶而美好的季節。

其中,一本名為《悠遊度日》的書介紹做懶人,但不是做不負責任的人,我們的重點在於尋求生活真正的樂趣。此書再度引發大家對"慢生活"的期待。有所不同的是,作者Tom Hodgkinson(霍奇金森)是一個崇尚懶散度日的人。在書中,他講述了在工作壓力下的普通人應當選擇怎樣的生活態度。無論是懶人不起床還是閑人在酒館喝酒,都在講人應當過怎麼樣的生活才自由。

該書很有意思,內容旁徵博引,從文學、社會學、工業發展史、現代生活等等入手,將一天分為24小時,從睡懶覺、丟鬧鍾、上班打砘講到偷閑漫步、喝茶、泡酒館,並且提出了不少工作偷懶的好辦法。

當然,慢活不是真的偷懶。而是指出,真正的閑散,在於完全對自己負責,真正的自由,源自徹底的獨立。所以做懶人,但不是做不負責任的人,我們的重點在於尋求生活真正的樂趣。

當然,在現代壓力極大的城市中,人人都想睡懶覺,不被工作、帳單、房子追的喘不過氣,人人都想慢慢享用一份午餐。

《麗江慢生活》

作者:大山

從旅居麗江的遊客視角,展現麗江的慢生活狀態,拷問都市人對自身生命的尊重。麗江是慵懶的,同時也是奮斗的,是隨遇而安的,也是充滿創新激情的。玉龍雪山的風、香格里拉的花、麗江的小 橋流水、束河的茶馬古道、拉市海的濕地、瀘沽湖的女神山、文海的村落、白沙的集市,到處都是漂亮的景緻,而麗江漂們,正是被征服於此,改變了生活節奏,也是由此而發現,車子、房子、成功,對於我們的一生並不是必須的。漂與此處的新麗江人創造了全新的麗江氛圍,創造了一種全世界都嚮往的生活方式。相比於當地納西人的"慢活","不追著趕著也活八十多",新麗江人的"慢活"擁有了與時俱進的、更年輕態的方式。

《慢板生活》

作者:徐蕊

這本書,有關格調、旅行、音樂、電影和閱讀。關鍵詞是"慢板",所倡導的是一種恬淡、舒緩而又愜意的生活狀態,並以一種新鮮、啟發、知性與浪漫的姿態為基調,用一種接近慢板的節奏,展示出現代人在物質生活的表層下,對精神世界的探求。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種在音樂中緩慢行走般的詩意生活。

慢生活平台
慢生活俱樂部既是一個宣揚慢生活文化、提供高品質生活資訊的網路平台,又是一個基於互聯網成立的社會團體組織。

在線上,我們一起倡導綠色健康的"慢生活"理念,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在線下,我們組織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來讓大家體驗"慢生活"帶來的舒適和愉快。

慢時間網是一個宣傳慢生活文化、分享品質生活的網路分享平台。它致力於慢生活的推廣,定期發布與慢生活相關的活動,希望人們在慢時間能體會到時間緩釋下帶來的人生樂趣,從而覓一種內心的平衡與寧靜。

米悠本色是一個慢生活家居品牌。它推出的純然簡約家居產品涵蓋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材質上,倡導對自然的親近,用心選擇原木、亞麻、棉質、陶瓷等素材為產品材質;倡導"慢"的生活態度,設計師秉承不斷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以互動溝通達到最貼近生活的設計體驗。從生活的點滴中享受純然品質,米悠邀您體驗。

慢生活名人
一號人物:本雅明

瓦爾特·本雅明是20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懶鬼。他天天無所事事,在街頭閑逛,城市街頭漫遊開拓者,寫下了作品《拱廊街》,他說:"藝術家、詩人看似最不潛心工作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潛心其中的時候。"

二號人物:王爾德

貴族公子王爾德不僅是為藝術而藝術的創始人,也是懶散生活的倡導者。他曾說過,"無所事事絕非易事",他的一生都在為悠遊生活努力。

三號人物: Tom Hodgkinson(霍奇金森)

《悠遊度日》的作者,三個孩子的父親,英國知名雜志主編,專欄和暢銷書作家。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辦了雜志《The Idler(有閑人)》,竭力提倡自由懶散的生活,反抗西方世界的工作文化。

四號人物: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他也擔負了在中西文化間作為橋梁的工作,讓進取的西方人了解中國古老哲人的思想。《生活的藝術》充分展現中國人的東方閑適哲學,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以散淡的文字敘述了生活的樂趣。

慢生活休閑
在城市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大家都為了生活各自忙碌,偷來兩天閑暇時光,到天目湖湖邊小坐,喝茶賞景,靜靜度過一個下午的悠閑時光,品味一下漫生活的狀態,未嘗不是一個絕好的選擇。讓心情都平靜下來。順山而行,到雞鳴村看白牆飛檐的古色古香,品味舞獅表演的文化傳承,回味古時。或者找尋一下茶葉的歷史,看民間手工藝者的高超技術。黃金橋,凌駕竹林之上,木質的廊橋古色古香。靜坐其中,呼吸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純粹,看竹海起伏,沉澱心情。

紛繁復雜中的清醒,塵囂喧嘩下的靜謐,在這里,找回最真的自己。

讓生活慢下來,讓心靈靜下來,不用背叛都市,轉身享受群山大湖--閑來逛逛山,餘暇泛泛湖,午後去林中看看樹,就這樣在山和湖的國度里,被大自然和如畫的美景寵愛著,天天給自己放假,讓忘記時間成為一種高貴的習慣,讓一顆忙碌的心就此歸隱。相信這種慢調山水生活,對於所有長期處於快節奏生活壓力之下的人們,都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慢生活強調生活質量,注重優雅舒適的新富階層,在必要的財富積累下開始追求生活及精神層面的享受。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吵雜、擁堵的都市已經讓人厭倦,對自然的回歸成為更多人生活的目標。

❷ 大家自從暴食後還能做到細嚼慢咽么

長壽與飲食 「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離我們而去。」英國歌手約翰??列儂的話無疑成了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寫照。日前,進行的一項調查(1707人參與)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其中71.1%的人稱,「精神高度緊張,壓力大」,是讓他們著急上火的主要原因。至於「加急時代」最突出的表現,60.2%的人覺得是「生活節奏加快」,54.7%的人認為「浮躁,踏實不下來」。 為此,國內外不少專家呼籲,人們需要靜下心來,慢慢享受生活了。與此同時,一場「慢生活」的革命在全球悄然興起,其中,打響「第一槍」的便是慢飲食。當「快餐」與「垃圾食品」越來越威脅人類健康時,慢餐逐漸發展成一種新的「飲食文化」,成為人們長壽的關鍵。 慢餐正在風靡全球 「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從慢慢吃飯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國際慢餐協會「慢餐宣言」。 1986年,義大利記者卡洛??佩特里尼被幾十名學生坐在廣場上大嚼漢堡的場景所震驚。為喚醒人們遭快餐催眠的味覺,他成立了「國際慢餐協會」。Slow Food(慢餐)中的「O」被誇張成一隻蝸牛形狀--意為「慢慢吃吧,沒有太特別的事要趕」。國際慢餐協會中國區副主席趙則鳴說,「慢餐是種生活態度,它能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截至目前,慢餐協會已有近7萬成員,遍及45個國家和地區。 法國慢食協會成立於1989年。不過,這個協會成立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民族飲食文化。作為協會推廣內容之一,「細嚼慢咽」的理念也走進了千家萬戶。 無論工作多忙,法國人總喜歡把大塊時間花在晚餐上,而這也是人們身心最放鬆的時候--四道菜一道道上,大家慢慢吃、慢慢聊,吃完大多已是晚上10點多了。周末也是法國人「慢餐」的時候,好不容易有機會和親友享受美食的樂趣,大部分人都不想錯過。 和法國相比,美國人的「慢餐素吃」則帶有一些「功利」色彩。由於全美超過30%的人被肥胖困擾,因此對他們而言,「慢餐素吃」成了減肥的不二法門。 其實,慢餐並不適合美國高速運轉的社會。很多人有時乾脆開車駛入快餐專賣口,車都不用下,直接買了漢堡邊開邊吃。但隨著「慢餐對健康有益,還能減肥」理念的推廣,快餐業遇到了挑戰。去年,美國的一個律師團隊還要控告麥當勞,說他們提供的快餐讓美國人民發胖,要求賠償近億美元。於是,快餐業老闆在十分被動的情況下,開始做廣告,要那些「爭分奪秒」的美國人停下車,歇歇腳,到店裡慢慢品嘗美味。 另一個以「生活節奏快」著稱的國家--日本,如今也推行起「慢餐」。「對身體的好處不用多說,有利於消化又能保持體形;從心理上說,則能讓人在忙碌了一天後安靜下來,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喧囂的都市生活。」而今日本一些西式快餐店門前冷落了很多,即使在短暫的午餐時間,也能見到工薪族在飯店裡慢慢吃飯。 慢慢吃飯能長壽 「想長壽嗎?那就吃慢點吧。」在以長壽著稱的地中海地區,人們一頓晚餐可以吃三四個小時。這也被認為是當地人的長壽秘訣之一。有研究證實,唾液腺在分泌唾液的同時,還會分泌一種腮腺激素。它可以被機體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具有抵抗機體組織老化的作用。而細嚼慢咽則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延緩機體衰老。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程義勇、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也向記者介紹了慢餐的幾大健康理由:一、有助消化。充分咀嚼能促進胃液分泌,同時將食物磨得極細,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並直接減輕胃腸負擔,對老年人和胃腸功能欠佳的人尤其重要。二、慢餐能增加唾液分泌量,唾液入胃後形成保護胃部的蛋白膜,預防胃潰瘍。三、多花些時間咀嚼食物,食慾中樞才能發出正確指令,使人產生飽腹感,避免發胖。四、細嚼慢咽對降低餐後高血糖有益,堅持慢餐,血糖、膽固醇、血壓會相應降低。五、慢餐能緩解人緊張、焦慮等情緒,讓人愉悅起來。六、頻繁咀嚼可鍛煉面部肌肉,減少皺紋。 每餐飯別少於30分鍾 盡管慢餐有諸多好處,但對用餐時間急劇「縮水」的現代人來說,「狼吞虎咽」似乎成了進食習慣。近日一項統計顯示,現代人已從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鍾,下降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鍾。 近日,《生命時報》聯合搜狐健康頻道進行的網路調查也顯示,在參與答卷的2743人中,61.23%的人花在早餐上的時間最少;43.31%的人「每天最短一餐」僅用5分鍾;即便「最長一餐」,65.71%的人也只用了不到半小時。至於吃飯快的原因,42.45%的人表示習慣了,29.02%的人則表示,是「生活節奏快」導致的。在外企工作的張先生說,他每天一早就跟趕火車似的去上班,「要麼不吃早飯,要麼草草了事;午飯也是『風卷殘雲』,許多同事年紀輕輕就得了胃病。」 那麼,慢餐究竟該怎麼吃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告訴記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不要暴飲暴食,一般來說,建議用15~20分鍾吃早餐,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天津市海河醫院營養師沈月霞則認為,對老年人來說,每口飯菜應咀嚼25~50次,每頓飯吃30分鍾左右,才可以給飽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一些醫學家還指出,中老年人癌症發病率較高,與咀嚼能力差有一定關系,而如果每口飯咀嚼30次左右,基本上可以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 除細嚼慢咽外,在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程義勇看來,慢餐還有其他內涵:首先是放慢飲食速度,靜心地享受每一道美食;其次,孔子曰「食不厭精」,慢餐還要精心選擇食物原料、採用手工烹制等方法精心烹調;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心態上的慢,吃飯不僅為充飢,還是一種享受,吃飯時應該集中注意力,讓味蕾充分享受每一種味道。 那麼,你不妨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早上提前20分鍾起床准備早餐,即使不會做飯,至少為自己煎個雞蛋、調杯果汁;與自己約定中午12點准時吃午餐,上午沒做完的事下午再做;盡量別買速凍食品,既不美味也對健康不利;每周至少去一兩家沒去過的餐廳……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尋找到自己的慢餐態度。 以健康為名放慢生活 上世紀末興起的「慢餐運動」,如今已擴展為全球化的「慢生活」組織。人們認為,一旦放慢節奏,就能有更多時間品味生活,從而達到減壓目的,生活也更健康了。 人口只有1.5萬的義大利小城布拉成了這一運動的先鋒,並建立起一種新的城市模式--「慢城市」。在這里,有更多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綠地供人們休閑娛樂。此外,他們還提倡拆除不美觀的廣告牌和霓紅燈,並且號召人們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駕駛汽車。 美國則有一個「放慢時間協會」。目前,該組織已經在全世界擁有700多個加盟夥伴。他們手拿著秒錶,觀察街上走過的人,如果發現有人在不到30秒時間內走過了50米的路程,他們就會叫住這個人,詢問為什麼如此匆忙。 由美國記者卡爾??奧諾雷創建的「找回你失去的時間」運動,從4年前開始,每年都要舉行「時間大會」,並已經向美國國會建議將每年10月24日命名為「官方無手錶日」。他們號召人們扔掉鬧鍾和手錶,找回被工作擠佔掉的業余時間,尋求一種悠閑的生活方式。 著名養生專家洪昭光教授告訴記者,應該嘗試把自己的生物鍾「撥慢」,適時地「剎車」是為了走得更遠。學會「慢生活」,可以從運動開始。如今,無論是在忙碌的美國還是在悠閑的澳大利亞,一種「每天一萬步」的健身方式相當流行。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l小時以上的男子,心臟局部缺血的發病率只是很少參加運動者的1/4。 洪昭光還強調,學會「慢生活」,並不是指工作上的懶惰,而是提倡人們不要將工作帶到家中,盡量別加班;杜絕周末查看電子信箱、打工作電話。要有計劃地拿出整塊時間來做運動、給自己做一頓好飯、看喜歡的書、給花澆水,甚至連坐著發呆,都是種自我調節,這些都是長壽的關鍵因素。

❸ 卡洛·阿爾貝托的介紹

卡洛·阿爾貝托(義大利語:Carlo Alberto,1798年~1849年)英語翻譯為查理·阿爾貝特,義大利薩丁尼亞-皮埃蒙特國王(1831~1849)。在謀求義大利統一的復興運動時期政治上搖擺不定,成為一個謎一樣的人物。

❹ 誰知道電影《教父1》中,麥克與索拉索在餐廳中用義大利語說的對白

索拉索:我對現在的形勢很遺憾。

麥克:你當真這樣想?

索拉索:你要知道發生在我和你父親之間的爭斗純粹是生意。我對你的父親一直抱有極大的尊敬(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但你父親的思路已經過時了。你一定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是一個重信義的人。

麥克:不要和我說這些,我全明白(這里是西西里俚語,意為「不要兜圈子」)。

索拉索:這些你都知道了?!好吧,可以告訴你我已經向塔塔利亞家族求援了,目前我確信我們(指索羅佐和科里昂家族)將能夠達成一個協議,我想要和平!讓我們把所有的仇恨和不快拋到腦後吧。

麥克:但我希望.....

索拉索:什麼?

麥克:我想說的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父親的人身安全。

索拉索:感覺好些了吧?

麥克:恩。

索拉索:邁克爾(是西西里土話中的「邁克爾」),不如我再講明白些?他們義大利人......(黑話省略,意思是我有那些黑手黨(五大家族)做後台),爭斗持續下去對你們會很糟,我們不能錯過達成聯盟的機會,我們要收拾局面,得結束這樣的敵對局面。

(4)卡洛義大利餐廳哪裡有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45年夏天,美國本部黑手黨科萊昂家族首領,教父維托·唐·科萊昂為小女兒康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維托·唐·科萊昂有三個兒子,好色的長子遜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克。其中遜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邁克雖然精明能幹,卻對家族的事業沒什麼興趣。

維托·唐·科萊昂是黑手黨首領,常干違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他還有一個准則,就是決不販毒害人。為此他拒絕了毒梟素洛佐的要求,並因此激化了與紐約其它幾個黑手黨家族的矛盾。

聖誕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教子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教父中槍入院。素洛佐要湯姆設法使遜尼同意毒品買賣,重新談判。遜尼有勇無謀,他發誓報仇,卻無計可施。

邁克去醫院探望父親,他發現保鏢已被收買,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氣。各家族間的火並一觸即發。邁克制定了一個計策誘使素洛佐和警長前來談判。在一家小餐館內,邁克用事先藏在廁所內的手槍擊斃了素洛佐和警長。

邁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裡他娶了美麗的阿波蘿妮亞為妻,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各個黑手黨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遜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被人打得千瘡百孔。教父傷愈復出,安排各家族間的和解。

聽到噩耗的邁克也受到了襲擊。被收買的保鏢法布里奇奧在邁克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克雖倖免於難,卻痛失愛妻。邁克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將家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克。在教父病故之後,邁克開始了醞釀已久的復仇。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家族的首領,並親自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奧。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為遜尼報了仇。

仇敵盡數剪除。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沖進了家門,瘋狂地撕打邁克。邁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進了瘋人院。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❺ 卡洛.費拉拉手錶在哪裡買

線下專賣店。卡羅費拉拉(CarloFerrara)是豪華的義大利手錶品牌,在瑞士製造的手錶。該手錶只在線下的卡羅費拉拉(CarloFerrara)專賣店進行出售。

❻ 關於《聖安東尼之誘惑》:卡洛是誰

卡洛不是福樓拜福樓拜在義大利旅行時,曾買過一幅畫,即布律蓋勒的《聖安東尼的誘惑》,後來在法國,他又買了一幅由卡洛製作的同一題材的版畫,他根據這兩幅畫給他的啟發,寫了一部小說叫《聖安東尼的誘惑》 卡洛原名傑克·卡洛(Jacqnes Callt 1592-1635)(法語應該翻譯成雅克·卡洛)17世紀法國巴洛克式的版畫家和制圖員。他精闢地作出了詳細的1400 蝕刻的記載,包括士兵,小丑,酒鬼,吉普賽人,乞丐,以及宮廷生活。 他還蝕刻許多宗教和軍事圖像,以及許多後台能夠列印的豐富的景觀。生於南希死於南希(洛林的資本中心,現在在法國。)他來自一個突出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公爵承認的船長),在他的版畫題字上他常說自己有崇高地位。 .在他15歲當一個金匠學徒, 但不久後前往羅馬,他從一外籍法國人菲利普湯瑪森學會了雕刻 。 然後他與安東尼滕佩斯塔在佛羅倫薩研究蝕刻,並從1612年至1621年在那裡居住。 在佛羅倫薩期間,他在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主人,往往為法庭工作。 第二科西莫美第奇在1621年去世後,,他回到南希在那裡生活修養。雖然他仍然留在南希,但他的版畫在歐洲廣為流傳。 他的主要作品:A large series depicting commedia dell'arte figures called Balli di Sfessania, in a simple, caricature-like style, from his years in Florence.
Series on the Lives of Christ and Mary
Series on the story of the Prodigal Son
The Giant Tifeo beneath Mount Ischia (1617)
The Fair at Impruneta (1620)
The Fair at Gondreville (1624)
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1630, Hermitage Museum) (聖安東尼的誘惑) 抱歉,只能幫到這了。。詳細信息: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cques_Callot 英文網站~~

❼ 卡洛·科洛迪的簡介

卡洛·科洛迪
卡洛·科洛迪(1826一1890年),19世紀義大利著名作家。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鄉下一個廚師家庭,在教會學校畢業後,開始給地方報紙寫稿,積極參加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並參加了1848年的義大利解放戰爭。科洛迪以兒童文學作家聞名於世,他先後寫過《小手杖游義大利》、《小手杖地理》、《快樂的故事》等童書,他最著名的作品當然是《木偶奇遇記》。
中文名
卡洛·科洛迪
外文名
Carlo Collodi
別名
Carlo Collodi
國籍
義大利
出生地
義大利佛羅倫薩鄉
簡介
1881年的一天,科洛迪給他在《兒童雜志》工作的朋友寄了一些稿子,並附有一張紙條,說送上「這點傻玩意兒」,請朋友隨意處理。這些稿子就是《木偶奇遇記》的前身。木偶匹諾曹的故事一經發表,即時引起了轟動,雜志社催著作者快寫,最後形成了我們今天讀到的《木偶奇遇記》。這部童話出版以來,受到了各國兒童的喜愛,並多次被拍成動畫片和故事片,在世界各國廣受歡迎。
著名作品
《木偶奇遇記》內容介紹:一個叫傑佩托的老頭沒有孩子,他用木頭雕刻出了一個木偶人,給他起名叫匹諾曹。匹諾曹雖然一直想做一個好孩子,但是難改身上的壞習性。他逃學,撒謊,結交壞朋友,幾次上當還屢教不改。後來,一個有著天藍色頭發的仙女教育了他,每當他說謊的時候,他的鼻子就長一截,他連說三次謊,鼻子長得他連在屋子裡轉身都不可能了。這時匹諾曹才開始醒悟,但還是經不住壞孩子的引誘,又跟著到「玩兒國」去了。幾個月後,匹諾曹的頭上長出了一對驢耳朵,緊接著就變成了一頭十足的驢子,並被賣到了馬戲團。不久,匹諾曹在演出中摔斷了腿,又被馬戲團老闆賣給了商人去剝皮做鼓面。在緊急關頭,還是仙女解救了他。匹諾曹決定痛改前非,終於有一天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

❽ 溫州美食介紹

溫州菜以海鮮為主,菜品口味新鮮,淡而不薄,烹調技術講究輕油,輕芡,注重刀工。三絲敲魚、錦綉魚絲和爆墨魚花並稱「甌菜三絕」。

三絲敲魚:溫州民間傳統佳餚,相傳已有百餘年歷史。直到今日,每到逢年過節、親朋相距,常以敲魚款待客人,「三絲」指的是雞脯絲、火腿絲、香菇絲、敲魚、三絲加清湯烹制而成的「三絲敲魚」,湯清味醇、鮮嫩爽滑,色澤調和,獨具風味。

錦綉魚絲: 新創甌菜,選用黑魚脊背肉切成細絲,配紅綠柿椒絲、黃蛋皮絲、棕色香菇絲等炒制而成。此菜色彩豐富似錦綉,魚絲條不斷、勻稱,其味十分鮮美。

爆墨魚花:在甌菜中有一系列的墨魚菜餚,爆墨魚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是一道刀工、爐工並重的甌菜名餚,脆嫩爽口,造型非常美觀。

❾ 阿拉伯人對義大利菜的影響是什麼

這里有一種不同尋常的阿拉伯風味對義大利美食的影響:來自卡洛弗特的卡斯卡tabarchin或couscous。卡洛弗特是聖彼得島上的一個小鎮,聖彼得島位於撒丁島西南海岸,撒丁島是地中海中僅次於西西里島的第二大島嶼。

撒丁島有一個復雜的政治歷史有許多所有者,但它的歷史主要是與西班牙,因為它已經被連接到伊比利亞半島的羅馬帝國和進入軌道的義大利權力僅在1720年,當它通過手從西班牙到山麓的王冠。

撒丁島的大部分菜餚要麼非常原始,以羊乳酪和烤肉為基礎,要麼帶有明顯的西班牙風味。那麼北非菜是如何成為這個島的傳統菜的呢?

因此,在今天的撒丁島,你可以品嘗到源自北非的傳統美食,這道美食是從突尼西亞經由熱那亞傳到這里的。

❿ 必勝客匹薩店加盟方式

必勝客的加盟方式是地方區域的代理,即他們在每個大城市都有一個總代理商,由這個代理商負責當地及周邊的營運商,不知道你到底想要加盟什麼?所以暫時沒辦法說的很清楚,營運商就是開店的,如果你要做代理商估計要很多錢,營運商就要少點,50W左右!
必勝客在中國的總代理公司是中國百勝餐飲集團 中國百勝餐飲集團,隸屬於全球最大的餐飲集團之一。
由於問題實在問的太模糊只能說這么多了!

閱讀全文

與卡洛義大利餐廳哪裡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為什麼弄伊朗 瀏覽:788
伊朗51談判是什麼意思 瀏覽:475
伊朗椰棗為什麼表面有油 瀏覽:525
如何學習中國日報 瀏覽:522
國字型大小為什麼踢不贏越南 瀏覽:448
廣州哪裡有印度紅牛賣 瀏覽:369
越南在地球儀的什麼方向 瀏覽:439
如何識別越南紅木市場騙術 瀏覽:55
印尼燕屋是什麼意思 瀏覽:720
熱搜榜印度英文怎麼寫 瀏覽:228
印尼都有什麼有名的島 瀏覽:989
中國銀行卡怎麼凍 瀏覽:939
印尼獅航的英文是什麼 瀏覽:195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102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43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9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6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7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9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