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武力攻擊民航客機的國家都是什麼下場
一、《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關於不得對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規定:
(1)各個締約國均承認,武力攻擊飛行中的民用客機,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避免的行為。如果不得不對客機實施攔截,那麼不得使客機內的乘客以及機組人員有生命的威脅,同時還需確保客機的安全。此項規定不應該被理解為,改變了《聯合國憲章》對國家權力和義務的規定。設立本條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障飛行中的民用客機的飛行安全。
(2)各個締約國均承認,如果入侵的客機不顧規定擅自飛越被入侵國領空或該國有合理的根據認為客機的飛行目的與公約的規定不符合,被入侵國家有權利要求入侵的民用航空器在指定的機場降落。當然,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被入侵國也可以給與該航空器另外的指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本公約內規定的一切合理的措施與手段,或國際法有關規則規定的任何其他方法,締約國都可以採取。但是,締約國對於攔截的相關規定必須對國際社會公布。
(3)本公約第 2 條列出的全部要求所有民用航空器都必須遵守。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各個締約國家應該將這些規定納入國內法,以使得擁有該國國籍的航空器、或所有人的主要經營場所在該國的航空器不違反以上法律。各締約國應加強國內立法,加大懲罰力度,以嚴懲違反此法律或規章的行為。
(4)各個締約國應通過合理的方式防止擁有該國國籍的航空器、或所有人主要經營場所在該國的航空器被濫用,使其用於與公約規定相違背的用途。該規定不導致以上條款之間的相互矛盾。
二、禁止對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原則存在兩個例外:
1、基於領空主權使用武力。國際社會公認本公約所指因保護領空而使用武力需在非常時刻。同時,需注意的的是,擊毀入侵的不會造成實質性威脅的客機是違反國際法的;
2、出於自衛使用武力。
《聯合國憲章》規定允許國家行使自衛權,自衛權是國家的固有權利。自衛權的行使需滿足憲章規定的條件,並符合必要性與比例性原則。領空保護和自衛權作為使用武力的例外,不構成國際不法行為,無需承擔國際法律責任。不法對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如:國家工作人員失職誤將民用航空器當作國家航空器使用武力、一國故意擊落入侵領空的民用航空器等,違反了國際法中的禁止對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等基本原則,構成國際法中的不法行為,使用武力國應承擔國際法律責任。
三、最嚴重的武器攻擊民航客機的事例——以色列擊落利比亞定期航班
1、1973年2月21日,利比亞一架定期航班從利比亞首都前往埃及開羅,因惡劣天氣迷路誤入當時被以色列佔領的領土之上的領空。機上108人遇難,倖存者僅5人。
2、以色列同意出於人道主義考慮賠付遇難者家屬,並同意與國際調查組合作調查此事。但仍堅稱以色列的空中武力行為符合國際法。與此同時,以色列國防部長Moshe Dayan認為以色列國防部可能判斷失誤……但是這並不是犯罪。然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調查結果卻截然相反。
1973年6月4日,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通過了一項決議稱:「擊落利比亞民用航空毫無根據」並「強烈給予譴責」,認為該行為是對《芝加哥公約》的嚴重違反……嚴重地威脅了國際民用航空安全。
四、至今成迷的攻擊民航時間——前蘇聯擊落大韓航空747-KA007客機
1、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韓航空的波音747KA007號客機因失誤偏離航線500公里進入前蘇聯的軍事戰略區上空,在無視蘇聯戰機的攔截警告後,被蘇聯空對空導彈擊中墜入日本海。飛機上乘客與機組人員共269人全部遇難,無一倖免。
2、事後,蘇聯阻擾了多國的救援工作,而且單方面的對空難事件進行了調查。因此,事故原因到現在也一直是個迷。
3、蘇聯聲稱擊落韓國客機是基於蘇聯領空自衛權,符合《聯合國憲章》第51條規定的國家實踐,也符合先前的對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慣例。蘇聯對此次事故進行了內部調查,並得出結論:蘇聯使用武力自衛完全符合蘇聯邊界法。
蘇聯政府對在事件中遇難的無辜者表示遺憾,但是重申:美國應完完全全為此事負責。指控美國事先有圖謀的給 007 航班下達了在蘇聯重要軍事敏感區收集情報的任務。由於在可視度非常低的深夜客機航行時沒有打開航行燈,所以蘇聯攔截機並不知入侵的飛機是民用航空器,該客機也沒有對攔截信號和警告作出任何反應。
五、民航史上,首次接受懲罰的武器攻擊民航客機的事件——美國擊落伊朗655號民航客機
1988年,美國駐波斯灣的「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射了兩枚導彈,在伊朗領空擊落了一架伊朗 655 號民航客機。客機上機組人員與乘客共290人全部遇難,無一倖免。
伊朗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譴責美國的不法行徑,並請求國際法院判決美國對此事負責及賠償。國際法院決定在1994年對案件進行實質問題審理。期間,美國與伊朗進行了多次談判協商。
1996年伊美兩國之間已達成和解協議:美國撥款1.31億美元,解決伊朗與美國之間的求償爭端。其中,7000萬美元作為對伊朗四項求償案的賠償,其餘6100萬美元作為對1988年空難事件的賠償,以徹底解決美伊長久以來的求償糾紛。但伊朗必須終止在國際法院的訴訟。伊朗同意了美國的建議,與美國在1996 年2月26日簽訂《解決國際法院美伊求償法庭若干案件的總協議》。協議中,美國對空難事件表示歉意,同意賠償遇難者及其家屬損失。
②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伊朗是雅利安伊朗亞人種。
歐羅巴人種中的一支,分布於安那托利亞(土耳其亞洲部分)、伊朗、阿富汗斯坦到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亦稱西亞地域人種或劃入地中海地域人種。膚色棕褐或暗褐、身材瘦高健壯、多髭須、發色黑、眼色深、鷹鉤鼻。
雅利安伊朗亞人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雅利安人,但是這樣說並不是很准確,應該說大部分伊朗人來自於歐洲的雅利安人,約占以朗人口的51%,因為,伊朗除雅利安人外,伊朗還據這種阿拉伯人、庫爾德人等。
簡介
伊朗Iran意指雅利安人的家園。在整個中東地區只有伊朗是雅利安族(Aryan),與屬於閃族的阿拉伯族源迥異。西方人口中的「波斯」概念,其實遠遠小於伊朗。
波斯一詞源於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波斯帝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支部落,除此之外還有米底人和帕特人。
③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膚色
伊朗人屬於雅利安-伊朗人種,這是歐羅巴人種的一個分支。他們主要分布在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伊朗、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部分地區,也被稱為西亞人種或被納入地中海人種。伊朗人的膚色通常為棕褐色或暗褐色,身材瘦長且健壯,面部多須,發色為黑色,眼睛顏色深,鼻子呈鷹鉤狀。
需要注意的是,"雅利安-伊朗人種"通常簡稱為"雅利安人",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准確。實際上,大多數伊朗人的祖先來自歐洲的雅利安人,這一群體約占伊朗總人口的51%。然而,伊朗的人口構成不僅限於雅利安人,還包括阿拉伯人、庫爾德人等多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