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在義大利付小費禮儀有哪些

在義大利付小費禮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7 07:46:32

① 歐洲吃飯大概如何付小費

看你去什麼地方吃飯了。

如果是快餐,肯定不用給,包括了炸雞,皮薩店等。

如果是中餐廳,一般來說,只有用現金付款的時候給一些,比如說38.50歐元的一餐,你給40歐元,那麼給你找回來的1.5歐,你就不要拿了,這在中餐廳裡面是個規矩,找回來的錢一般是不拿的,據說是有些迷信的說法。

如果是刷卡付費,那麼當然你是可以寫百分比來作為小費,或者固定的金額。在你刷完卡後簽字時,上面的金額是留給你自己填寫的,比如一餐總共是100歐,總額的地方是空的,留給顧客去寫,你可以隨意寫,也可以不寫,或者劃一條橫線,代表按照原本餐費付款,不給小費。這都是可以的。

基本上來說,中餐廳是不用給小費的,也就是留下零錢。

只有高檔的餐廳才有必要付小費。每個國家和每個國家的標准不一,但是通常來說,10%的小費不管在哪裡都足夠了,除非是給那些大款吃飯的地方。不過反過來說,一頓晚飯一個人80-100歐的標准,絕對已經是高檔餐廳了,這種價位的餐廳,往往都已經會收取服務費,10-15%,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無需再付小費。換言之,不管你去哪裡吃飯,收取服務費的餐廳,都可以不給小費。

另外在歐洲,無論餐廳檔次多高,多低,小費都不是必需的,有的時候你給,他們規定不讓收的話(有些地方就是有明確規定不許收小費)反而會弄得很尷尬。你只需要記住,在歐洲遊玩的時候,酒店大堂幫你拿行李的服務生(會送到你的房間,要4星級以上的酒店),以及高檔的酒吧(對服裝有要求)/夜總會/脫 衣 舞 店/或者那些有各式各樣表演的場所(比如巴黎的紅磨坊,麗都等),在這些地方小費,小費是必需的。如果在英國,5英鎊/次足夠了。如果在歐洲,5-10歐元就差不多。至於計程車司機,一般來說,找回來的零錢,1-2歐以內留給他就是了,沒有特殊情況,不必給。如果零錢太多,他反而不會直接要。

② 義大利有哪些餐桌禮儀

曾有人這樣評價義大利的飲食文化:沒有法國的繁文縟節,也不像美國的快餐文化,義大利人從吃頭盤到最後吃甜品就得花3~4個小時。上每一道菜中間間隔多久又是一門藝術,間隔的時間讓您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來談工作,談戀愛,談人生……

在義大利餐廳支付小費時,可以將錢壓在桌上的杯、盤下,也可直接塞到服務員的手中,或採用收費時不找零的方式等。

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linyidiwo

③ 歐洲各國小費要怎麼給

歐洲各國小費:

1、德國:普遍習慣 & 不成文的規矩

相信很多旅遊者已經聽說過,在德國,給小費是非常普遍的習慣,甚至可以說已經演變成了社會中不成文的規矩。不過,在不同的場合到底應該給多少小費,還是個很讓人困擾的問題。

對此,德媒曾經整理出一個 「通用標准」,不同的場合,適當的小費:

咖啡館和酒吧——消費金額的10%

餐館—— 餐費的5%到10%。一般說來。如果是50歐以下的消費,10%的小費較合適;如果高於50歐元,至少5%的小費應該有

理發店 ——消費金額的5%到10%

衣帽存放處——每件衣服50歐分

坐計程車——車費的10%

酒店服務——每件行李2到3歐元

快遞送貨——每件快遞1到2歐元

搬家——每位搬家工人10到20歐元

2、奧地利:跟隨德國腳步

跟德國一樣,在奧地利的餐館就餐時,一般給餐費5%~10%的小費是合適的。在賓館里,提箱子的,每件行李要給2歐元左右;給打掃清潔的女工,每天1到2歐元,這些錢要在你離開旅館時直接塞給賓館員工。

給理發師和計程車司機的小費在5%~10%之間。奧地利說的是德語,但方言里小費不叫「Trinkgeld」,而叫「Schmattes」或者「Schmatt」。

3、義大利:半公開現象

一般在義大利飯店,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吧台上有專門給你放小費的小盆子。在旅店裡,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

另外在義大利餐館用餐時,很多餐館都會給客人上麵包等名為Coperto的小食,這些是不用額外付費的,但可以酌情付幾歐小費——把錢放在餐桌上就行。

4、西班牙和葡萄牙:請給整錢

飯店餐館同樣是5%~10%的小費。一般是在跑堂的找了錢後,客人把所給的小費留在餐桌上。坐計程車,一般是將車費零頭湊成整數歐元。此外,要特別注意不要把2歐分、5歐分這樣的零錢作為小費留在桌子上,這在當地人看來是最不禮貌的小費支付。

5、英國:小費意識沒那麼強

在英國就餐時,許多選擇性的費用已經涵蓋小費,不用重復支付。 如果發現帳單沒有附加服務費,建議以餐費的10%-15%支付小費,更常見的是將找零的少許硬幣全部留在盤子里。

6、愛爾蘭:不超過10%

在愛爾蘭不超過10%。假如帳單上已經開出了「服務費」,客人就可以適當少給一些。在酒吧里若坐在吧台旁,則不需要付小費。住賓館,要給提箱子的員工1歐元。坐計程車要付整數車費。

7、法國:給小費要注意

在法國,付小費要格外注意,直接把零錢塞進服務生手中,會被視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只需把要支付的小費留在桌上即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是不需要向服務人員支付小費的,這些地方一般都會標出「Pourboire interdit」 (不需要付小費)的字眼。

8、瑞典:小費不需要額外付了

在瑞典,小費一般都已經包括在餐館、酒店和計程車費用中,不需要再額外付了。

(3)在義大利付小費禮儀有哪些擴展閱讀:

給小費五大原則

1、隨機應變。如果你想對服務生表達自己的特別感謝或期待得到更好的服務,可以多給小費。反之,少給點也無所謂。

2、一次性給10美元或20美元小費會使人印象深刻。這樣,服務人員對你有些強人所難的要求也可能接收。

3、基本小費隨飯店的等級升級。給一般飯店職員的小費底限是1美元,高級飯店則要調高到2美元。

4、男女同行,由男性出面付錢,即使是付小費也一樣。這在某些國家是一種基本禮貌。

5、給服務人員的小費還是以紙鈔為佳。不要把小面額硬幣當小費處理掉。同樣是1美元,如果拿一大把硬幣給對方,則是「你的服務最差勁」的不滿表示,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④ 關於義大利的基本常識

在義大利請遵守當地的禮儀習慣,風俗習慣,要知道在國外我們每個人都代表來自禮儀之邦的「中國人」,言行舉止要文明有節,落落大方。握手時應注視對方的眼睛,切不可把另一隻手放在口袋裡。收到別人的禮物時,最好當面打開並致謝。

不允許抽煙的場所不要抽煙,抽煙時問一下在座的其他人是否允許;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以免妨礙他人;不可以隨地吐痰或亂扔廢棄物。

「尊老愛幼」在歐洲同樣是大家的道德准則,「女士優先」則更為大家所認同。

早晨遇見任何人都可問早安(GOOD MORNING!)。不小心碰到別人身體或東西時應表示歉意(SORRY!)。

不可當眾剔牙,摸皮帶,拉褲子,脫鞋,不可用手指著別人說話,不要把手放在別人的肩膀上。

用餐習慣--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團隊用餐,早餐為西式自助餐,午、晚餐主要為中餐。歐洲酒店的早餐比較簡單,多以冷食為主,但都有熱水、熱茶和咖啡,請不要將餐廳食品或水果帶出餐廳。歐洲中餐以南方口味為主,北方客人「口重」的可自帶些鹹菜。吃素者或穆斯林用餐有特別要求的,請在出發前通知我們。

用餐時請注意姿勢端正,不宜東倒西歪,不宜翹二郎腿,不宜東張西望。不要仰靠在椅子上吃東西。

如用刀叉,不宜揮動刀叉說話,不可用餐刀將食物送入口內,而應使用叉子,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用餐時盡可能少出聲音。

如有骨頭、魚刺等,不可放置餐桌上,而應放在盤子里,總之要保持桌面的干凈。

自助餐取食物如人多時要排隊,不可插隊夾塞。不知食物是否合自己口味時,各種食物可先少量取一些,喜歡吃再去多取,千萬不要浪費。

餐廳內一般不允許自帶酒水,如果確實要自帶酒水請自行與酒店協調或請領隊與酒店協調,但是一般要支付服務費。

歐洲國家值得購買的商品:法國香水和服裝,荷蘭鑽石、乳酪,德國的不銹鋼製品,義大利的皮貨,瑞士的巧克力、軍刀,比利時巧克力、抽紗製品等均是有代表性的商品,當然購物還應是各取所需。

外國人在歐洲國家標有「退稅」(TAX FREE)字樣的商店購買一定價值以上的商品都有退稅,有的商店當時就退稅,有的商店則先填寫退稅單,當客人離開歐洲時在機場海關查驗蓋章後,在機場辦理退稅,或以其它方式退稅,並在機場把退稅單寄回。

小費常識--新的消費領域

1. 在歐洲付小費沒有固定的標准,需要因事因時因人而宜。按照國際慣例,每人每天應付導游、司機每人各3歐元左右。以下情況也應酌情給予一定的小費:替叫計程車的酒店服務生,計程車司機,餐館、酒吧的服務員,客房服務員,酒店的行李員,導游,司機的額外服務等。

2. 為保證行車及遊客的安全,歐洲司機有嚴格的工作時間限制,不得超時超速行駛,否則會被警察處以高額罰款。一般連續開車兩個小時,司機必須停車休息。若要晚上請旅遊大巴司機出車,一要徵得同意,二要付給一定的小費才可以。車上第一排座位請留給導游或領隊。
九、身邊的小葯箱--有備無患

請自備一些常用葯,如感冒葯、消炎葯、止痛葯、創可貼、暈車葯、腸胃葯等;年長者也請針對自己身體情況的需要,帶好備用葯品。歐洲的葯品較貴,而且劑量有所不同,更不能隨便購買。如前往國家或地區有疫情報告,請提前辦好衛生檢疫手續。

十、自費選擇項目

1. 歐洲一些城市設有賭場,可以參觀。進入賭場須持護照買門票,一般要著正裝,男士穿西服,打領帶,不可穿T恤、牛仔褲、拖鞋等。

2. 阿姆斯特丹的花街、巴黎的麗都或紅磨坊夜總會等景點和活動,均屬行程之外的項目,要自費觀摩,但要注意財物、人身安全。

3. 巴黎的迪斯尼樂園,荷蘭的庫肯霍夫公園(KEUKENHOF)及各國行程之外的博物館、旅遊景點也是需要自費參觀的。

十一、歐洲主要城市各月平均氣溫參考表(℃)
城 市名稱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慕尼黑 1 3 9 14 18 21 23 23 20 13 7 2
法蘭克福 3 5 11 16 20 23 25 24 21 14 8 4
柏林 -0.5 0.2 3.9 9 14.3 17.7 19.4 18.8 15 9.6 4.7 1.2
阿姆斯特丹 4 5 8 11 16 18 21 20 18 13 8 5
布魯塞爾 5 6 10 13 19 21 23 22 20 14 8 6
盧森堡 2 4 9 15 18 22 23 23 18 13 7 4
巴黎 3 4 8 11 14 18 19 19 16 11 7 4
日內瓦 4 6 11 14 19 23 25 24 21 18 9 4
維也納 -1 0.4 5 10 15 18 19 19 16 10 8 1
赫爾辛基 -3 -3 0 6 14 18 21 19 14 3 1
斯德哥爾摩 -1 -1 3 7 14 18 21 19 14 9 3 1
奧斯陸 -1 0 4 10 17 21 23 21 16 9 3 -1
哥本哈根 0 0 2 6 11 16 17 16 13 9 5 2
倫敦 4 4 7 9 12 16 18 17 15 11 7 5
里斯本 11 12 14 16 17 20 22 23 21 18 14 12
馬德里 8 11 14 18 22 27 31 30 25 19 12 9
羅馬 7 8 12 14 18 23 26 26 22 18 13 9
雅典 12 13 16 19 25 29 32 32 28 23 18 14

★衣著建議:
春天(三、四、五月):風和日麗的日子卻會寒風乍起,仍需准備薄毛衣,防水外套等。
夏天(六、七、八月):穿T恤最理想,但有烏雲的日子也會有些寒意,備一件薄外衣。
秋天(九、十、十一月):旅遊的好季節,但雨水較多,氣溫稍低,應備簡單禦寒外衣。
冬天(十二、一、二月):日短夜長,氣溫較低,毛衣、厚外套、皮大衣是必備的衣服。

⑤ 義大利吃飯禮儀是怎麼樣的

義大利人請客吃飯的禮儀
1. 義大利人喜歡請客吃飯,座次的安排上一般是男女交叉落座,一般夫婦還需要分開坐。男士應該讓女士先入座。如果義大利朋友請吃飯,客人可酌情帶些小禮物,如葡萄酒,甜食或巧克力,鮮花等,也可帶些有民族特色的精緻典雅的小工藝品或紀念品。一般都習慣現場打開禮品,並贊美一番。
2. 義大利人時間觀念較差,一般不準時。出席宴會、招待會等活動也經常遲到。因此,去人家做客,不需要早到,可適當晚到5至10分鍾。如果遲到時間過長,對人家說「對不起」,並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但是參加正式的公務會談、商務活動等,則一定要准時。
3. 義大利人雖然講究美食,喜愛本國傳統餐飲,但日常生活並不奢華。對他們來說,早餐非常簡單,常常只喝一杯espresso香濃咖啡或一杯
Cappuccino奶沫咖啡,就一個羊角麵包。他們重視午餐和晚餐,並把正餐當作一種交際和聯絡感情的方法。義大利人用餐時往往邊喝酒,邊聊天,餐館也有意拖延上菜時間,因此一頓飯要吃兩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晚餐通常在晚上八點半才開始,如果全套吃下來,常常已經是午夜了。
4. 通常義大利餐的順序是,先上香檳等開胃酒,然後是前餐(即冷盤),一般是香腸、生火腿片與甜瓜,或是橄欖、魷魚片等海鮮。接下來的兩道正餐有面條、肉或魚等。然後品嘗甜點或蛋糕、水果、冰激凌等,最後是一杯咖啡和一小杯有助消化的烈性酒。
5. 用餐時,注意不要讓刀叉等餐具碰出響聲,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順序用刀叉。要小口進食或喝湯,以免發出聲響。吃spaghetti面條時,要將面條卷在叉子上吃,這一點是有別於中餐面條的吃法的。
6. 吃魚時,吃完上半部分後,不要將魚身翻過來,而是用刀叉取下魚骨放在盤邊,然後再吃下面的一半
7. 吃肉時,不要一次將肉全部切開,而應當切一塊,吃一塊,邊切邊吃。
8. 吃麵包,切忌直接咬麵包,而是用手掰一小塊下來,如果願意可以用奶油餐刀加些奶油,再送入口中。
9. 義大利人喝酒的規則比較多。一般飯前要喝開胃酒。主菜是魚、蝦等海鮮時飲白葡萄酒。主菜是肉時,飲紅葡萄酒。紅葡萄酒在室溫下飲用,白葡萄酒要經過冰鎮。葡萄酒開瓶之前,服務員要向主人亮出商標,然後再開瓶。接著服務員向主人杯里斟少許,主人拿起酒杯輕輕搖晃,使酒味發散出來,聞一聞,抿上一口,品嘗酒味是否純正,如滿意,則點頭示意服務員向客人斟酒。義大利人喜歡飯後再喝少量的烈性酒。
10. 義大利的咖啡有三種:濃香咖啡espresso、奶沫咖啡cappuccino和加奶咖啡cafe latte。其中espresso和cappuccino是義大利餐桌上的精品,也是風靡全球的飲料。喝咖啡時,加糖後用小勺攪拌一下後,將勺放在碟上,然後直接用杯子喝,切不可用勺喝。
11. 在義大利的咖啡酒吧里,所買的食物或飲料,站著用和坐著用是兩個價錢,而往往差價也很大。
12. 在義大利得到服務往往要付小費。一般住旅館和到餐館用餐,房費及餐費的帳單上已包括了10%的服務費,所以不必另付。但是如果飯店服務員幫助拿行李,停車處看護人幫助看車等,最好付小費,一般來說,支付一兩個歐元就可以了。在餐廳付小費時,可以將錢壓在桌上的杯、盤下,也可直接塞到服務員的手中,或用收費時不找零的方式等。

⑥ 世界各國「付小費」的習俗有哪些不同

巴西
賬單上總是會收取10%的標准服務費,你就沒必要再付小費了。如果你想表現得很大方,那麼5-10%的額外小費會讓服務人員格外開心。只要記住付小費時盡量低調——巴西人不喜歡對此炫耀。
以色列
小費明確規定為10-13%。你受到的服務可能沒那麼好,但這些是規定。特拉維夫市(Tel Aviv)一些旅遊區的餐廳可能會增加高達18%的小費,所以要注意避免重復給小費。
迪拜
在迪拜,餐廳對所有賬單及酒吧賬單收取10%的小費是強制性的。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多付一些迪拉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法定貨幣)。在迪拜服務員的薪資並不多,所以多付小費令他們很感激。
德國
德國酒吧和餐廳會將小費包含在你的消費中,但這並不是你的實際消費。按照慣例是將消費總額取整數,而之後按歐元算。小費在5 - 10%之間。結賬的時候,你不會收到賬單:你的服務員會告訴你實際消費,然後你告訴他們你想付多少,其中包括小費,之後交錢。
捷克
捷克當地人不支付小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脫身。服務員肯定期望外國遊客付一些小費——只要你在旅遊聚集區,例如布拉格。標准小費是10%。記住不要把服務人員的直率誤解成粗魯無禮。
印度
如果你喜歡他們的服務,別猶豫,付5-10%的服務費。不過,你要根據你的用餐量調整小費。如果用餐比較少,並且總消費不到300盧比,那麼小費付總額的10%。如果消費較高,那麼小費就要調整到5%。
泰國
泰國沒有非常嚴格的付小費習俗,但給服務員一些小費總是好的。在泰國,服務人員會因收到小費而心存感激,但他們不會主動要求。結賬後留下零錢作為小費就足夠了,或者用餐後在桌子上留下1美元。
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
在澳大利亞: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在瑞士: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一般在義大利飯店裡(餐館),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酒台上放著專給你放小費的小盤子或儲錢豬。在旅館里,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個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要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了。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在墨西哥: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有些餐廳在結賬的時候專門列有一項是「小費」(gratuity),必須要交的。付小費的其他情況包括坐計程車和到旅館請人搬行李等。在這些情況下付一兩塊錢小費就行了,而不是15%。坐計程車付10%的小費。嚴格地說,服務員應該為小費報稅。但許多人少報,因為付的都是現金。

⑦ 各國小費文化是怎樣的

台媒稱,世界上很多國家有小費文化,特別是歐美,但也有某些國家,給小費反而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例如日本。

加勒比海地區:很多渡假村已經把服務費包含在裡面,如果顧客不是很確定,可以詢問前台當地是否接受小費。

埃及:大約是5%-10%左右,不要超過10%。

法國:「Service compris」指的就是服務費包含其中,但顧客若很滿意服務,可以另外給小費。

德國:請注意不要把小費留在桌上,而是直接交給服務你的人的手上。

日本:小費在日本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千萬不要給。

西班牙:一般餐廳大約是7%-13%左右。

泰國:一般地方是不收小費,不過旅客若想的話,可以給20泰銖左右。

⑧ 在國外如何給小費什麼情況下給

出國旅行,小費是一項隱性又帶有神秘感的消費。沒有明文規定一定必須,也沒有固定金額要求,但在很多國家這是約定俗成的習慣。如果你有意無意忽略了這件事,也許會帶來不必要的尷尬。小費,什麼場合給,給誰,給多少?只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入鄉隨俗」,就不會出錯!小費文化大不同全世界需要給小費的國家不少,但各地的小費文化卻有很大不同。簡單區分小費國家的兩種文化,一類是北美國家,應該按當地約定俗成的數額給小費,否則引起不必要的尷尬,甚至對方的輕視;另一類是歐洲、中東、南美等地區,小費被認為是對優質服務的嘉獎,而非必須的行為。而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很容易被誤認為需要給小費,其實當地並沒有這種文化。北美、加勒比海地區、埃及大概沒有哪個國家在小費這件事上比美國人給得更多更勤。對美國人、加拿大人來說,接受一對一的服務,比如去理發、美容、就餐、住酒店、打車,或有人幫你停車、加油、擦車窗,都要給小費。歐洲、中東、南美、南非、亞洲歐洲比較常給小費的國家包括法國、義大利、希臘、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不過服務員頂多提醒你有小費,但不強求。在德國、瑞士、荷蘭、北歐等國家,當地人小費意識已經很淡。在亞洲給小費的情況更少,泰國、菲律賓是例外,如果接受了單獨服務,比如搬運行李、打掃房間、做按摩,可給小額小費。不同場合小費怎麼給餐廳和酒吧餐廳分很多種,判斷用不用給小費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有沒有人專門為你服務。餐廳小費的數額一般是按餐費總額(稅前)乘以一定比例來計算。在美國,這個比例至少要達到15%,晚餐20%。簡單計算小費的方法,是用消費稅的金額乘以2再加一點兒湊整。如果就餐人數多於5個還應適當多給。酒店中高星級酒店的住宿費中一般已含服務費,小費只需要給那些特別為你提供幫助的人,比如幫忙把行李送到房間、叫計程車、離開酒店時搬運行李到車上等等,金額通常是1美元或一張當地最小面額的紙幣,搬運行李要按件數給小費。交通在美國和加拿大打車,一般是給車資的10%~15%當小費,並且湊整賬單。搭乘景點或酒店的穿梭巴士,只是上下車不用給小費,司機幫忙存放行李的話,每件行李付1美元。歐洲人通行的做法是,將車費的金額湊成一個整數。如果路程較長,或者司機幫你搬行李,可以酌情多付2歐元,最多不超過5歐元。郵輪郵輪接待各種國籍的遊客,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小費習慣,大採取統一按行程天數向客人收取規定數額的服務費,不必再向郵輪上的服務人員單獨支付小費。各郵輪公司不同航線小費不同,亞洲航線每人每日9美元左右。一價全包度假村房費已經包含所有費用,包括服務費,所以不用額外再給。旅行團需要向司機和導游支付小費。美國、墨西哥大概每天每人5~10美元,如果司機和導游專為你或你一家服務,還應酌情多給。SPA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做SPA按15%~20%給小費,在泰國按摩10%即可。小費技巧給小費是不能讓對方找零的,提前准備好小額面鈔在隨身的口袋。在美國至少要有一張紙幣,全是硬幣會被認為很不禮貌;歐洲則不要給幾歐分的硬幣。碰上服務真的很差的情況,有權向餐廳經理投訴少付小費。小費是和服務相關的,如果你對飯菜很不滿意,可以告訴經理,幫你撤換,而不是把這筆賬算到服務生的頭上。雖然餐廳接受信用卡付賬單和小費,不過服務生更希望以現金的形式給他們小費。在一些旅遊城市,有的咖啡館、冰淇淋店,甚至零售商店的櫃台上會擺一個「小費罐」。事實上這種小費對當地人來說也不是必要的,可以不予理會,如果支付,對方也會很開心。顯示全部

⑨ 世界各國是如何給小費的呢

【世界各國怎麼給小費】

【日本】

在日本,當進人飯店大門時,顧客可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不必付。


【泰國】需要小費

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新加坡】不用小費

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而澳大利亞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瑞士】

在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法國】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義大利】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一般在義大利飯店裡(餐館),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酒台上放著專給你放小費的小盤子或儲錢豬。在旅館里,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個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要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了。


【北非及中東地區】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美國】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有些餐廳在結賬的時候專門列有一項是「 小費」(gratuity),必須要交的。付小費的其他情況包括坐計程車和到旅館請人搬行李等。在這些情況下付一兩塊錢小費就行了,而不是15%。坐計程車付10%的小費。嚴格地說,服務員應該為小費報稅。但許多人少報,因為付的都是現金。


【墨西哥】

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埃及】

埃及和北美一樣,小費在服務行業十分盛行,飯店裡的小費標准通常是10到15歐分,計程車小費一般是補齊車費的零頭。提箱包的行李工、打掃房間的女服務生都會對額外的賞金感到非常高興,這筆小錢一般不會超過1個歐元。


【希臘】

希臘:飯店裡的小費額度通常是10%。在啟程前,客人還應親手交給女服務員一筆小費。計程車費也是補零為整。


【英國和愛爾蘭】

英國和愛爾蘭:飯店小費額度為10%到15%,愛爾蘭最高不超過10%,如果賬單里已單獨列出一項「服務費」,小費可酌情減量。俱樂部的酒吧里無需小費,如果客人想對酒吧老闆表示感謝,可以請他喝一杯。至於行李工,小費不會超過1個英鎊,對於計程車司機也是免找零錢。


【奧地利】

奧地利:和德國一樣,飯店小費是5%到10%的附加費。旅館行李工按照每隻箱子1個歐元的價格收取小費。女侍者的費用為每天1到2個歐元,在客人啟程前當面交付。計程車司機則應得到5%到10%的額外報酬。


【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和西班牙:餐飲業的小費為10%到15%,用2歐分或者5歐分的零錢充當小費是不禮貌的行為。計程車免找零錢。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關於小費的慣例非常西化。飯店小費為10%,少於10個泰銖會被視為羞辱。

【土耳其】
土耳其:在餐飲服務行業,客人通常需支付10%的小費,一毛不拔是不禮貌的。對於一點小恩小惠,客人會遞香煙表示感謝。旅館里的規矩和德國一樣。計程車也是湊整車費。


【加拿大】

加拿大:15%到20%的小費在餐館、比薩外賣服務方面非常普遍,因為這也是侍者工資的一部分。旅館行李工可以為搬運每隻箱包得到1個加元,或者1到2個美元的費用。女服務員小費金額為每晚1到2個美元。計程車小費為車費的15%。

⑩ 異國習俗禮儀。急!知道者幫幫忙!

在涉外活動中,女性應保持適度禮節與禮貌,以防男女間某些誤解或誤會。對於一般相識的男性,在相見時不宜過於主動熱情地行握手禮或擁抱禮,即使須握手,也不宜力握久握。與對方暢談時,應適當問及其妻子、孩子,並應談及自己的男友、丈夫或孩子。不宜以個人身份向男性贈送禮物,若非送禮不可時,應特別說明禮物是送與對方夫婦的,或是代表自己的單位送與他的。已結婚或結過婚的女性,應讓對方稱自己"XX太太"。在歐美的一些飯館或旅館里吃飯時,可以讓服務員把飯送到自己客房裡,也可邀請男朋友或女朋友一同進餐。到朋友家做客時,不要談論公務,而應和對方的全家人聊天。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男子有時可能公開向女性調情,若遇此種情況,女子可不予以答理或顧及,適度的禮貌與禮節,可拒之於"千里之外"。

中東商人飲茶禮

在中東地區,商人們在辦公或社交場合,總要喝茶或咖啡,但每人以不超過三杯為宜。當喝完之後,要將杯子轉動一下再遞與主人。這種禮節動作,意為"夠了,謝謝!"

互跪禮與長跪禮

各國佛門男僧與女尼的跪禮有所不同。男僧行互跪禮,女尼行長跪禮。
互跪禮兩腿輪換跪於地。《釋門歸敬儀》申:"言互跪者,左右兩膝交互跪地","經中以行事經久,苦弊集身,左右兩膝,交互而跪。此禮行於僧人。
長跪禮兩膝同時久跪於地。《釋門歸敬儀》言:"兩膝一 著地,兩脛翹空,兩足指拄地,挺身。"此禮行於女尼。僧、尼的跪禮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僧是丈夫,剛於事立,故制互跪;尼是文弱,翹苦易勞,故令長跪。"

交誼舞會禮節

參加交誼舞會時,男士的衣裝宜莊重整潔,舉止大方,女土的衣裝宜明快典雅,不宜濃妝艷抹。
禮儀,進入舞廳時應彬彬有禮,熟人舊友要握手致意或點頭問好,陌生人也應以禮相待。話音宜低,步態宜輕。
邀舞,舞曲響起時,男士應主動走到女士面前,可行半鞠躬禮,並輕聲說:"請您跳舞"。女方要點頭表示同意,然後由男方陪同並肩走入舞池。在正常情況下,女方不應謝絕男士的邀請,若不願接受邀請,可婉言說"累了"或"身體不適"之類的托辭,並致"對不起"的歉意。被謝絕的男士,不要再向女方強求,更不要表示不滿。
共舞,在共舞過程中,男方對女方應多關照、配合。雙方不要互盯著對方的臉,要始終相待以禮,一曲音樂結束時,男方要點頭致意或道謝,也可將女方送歸原位。

名片禮

在許多社交場合,彼此初識時,往往將自己的名片畢恭畢敬地呈遞與對方,以示禮遇。有些國家的人,如印度尼西亞的商人,就頗重視此禮。
在涉外活動中,人們也可在名片的左下角用鉛筆寫上具有一定含義的法文小寫字母,如"p. f. "(敬賀)等,或上極簡短的話語,如"謹呈示賀,深致謝忱"等,然後寄送予對方,以示恭賀、感謝、慰問、辭行或弔唁等禮。

合十禮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原是印度古代的一種禮節,後為各國佛教徒沿用為日常普通禮節。行禮時,兩掌合於胸前,十指並攏,以示虔敬。此禮可分為下列幾大類:
跪合十

各國佛徒拜佛祖或拜高僧時所行的禮節。行禮時,右腿跪地,雙手合掌於兩眉中間,頭部微俯,以示恭敬虔誠。《法華經》載:"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

蹲合十

某些國家的人在拜見父母或師長時的一種禮節。行禮時,必須蹲下,並將合十的掌尖舉至兩眉間,以表尊敬。

站合十

一些國家的平民之間、平級官員之間相拜,或公務人員拜見長官時常用的一種禮節,行禮時,要站立端正,將合十的掌尖置於胸部或口部,以示敬意。

正統的西餐禮儀

凡事由侍者代勞
在一流餐廳里,客人除了吃以外,諸如倒酒、整理食具、撿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應讓侍者去做。在國外,進餐時侍者會來問:"How is everything?"如果沒有問題,可用"Good"來表達滿意。
聊天切忌大聲喧嘩
在餐廳吃飯時就要享受美食和社交的樂趣,沉默地各吃各的會很奇怪。但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也是極失禮的行為。音量要小心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別影響到鄰桌。
中途離席時將餐巾放在椅子上
萬不得已要中途離席時,最好在上菜的空檔,向同桌的人打聲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別打亂了整個吃飯的氣氛。吃完飯後,只要將餐巾隨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疊整 。
如何招呼侍者
侍者會經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務,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會馬上過來。如果對服務滿意,想付小費時,可用簽帳卡支付,即在帳單上寫下含小費在內的總額再簽名。最後別忘記口頭致謝。

花木交往禮

在日常交往中,人們往往以贈花的方式示禮。
在歐洲許多國家,贈送戀人、情人、伴侶的,多為紅色的鮮花。成束的白花多用於婚儀贈禮。近親好友相互贈送的,多為色澤鮮艷的花束,如小蒼蘭、香石竹、月季等。白花也可作生日或命名日的禮花。送與中年人的,宜為大朵花;送與
年輕人或孩子的,宜為多色彩的小花。許多歐洲人贈花時,只送單數。復活節時,可送盆花。
日本人在探視病人時,往往選擇紅、紫、粉或綠色的鮮花為禮。向母親獻花時,日本人多用凌霄花、僧鞋菊、櫻草、金錢花、冬青等5種花組成的花束。這種花束表達的特定含義是:慈母的愛,撫育著子女的青春、歡樂與幸福。

阿拉伯問候語

在阿拉伯各國,當友人相見時,雙方除問候"你好"、"早安"或"晚安"之外,往往還要恭恭敬敬地說:"在你面前的,是你的親人",或說:"在你面前擺著的是平坦大道"。

涉外禮節性稱呼

對一般成年男子,稱"先生";對已婚女子或有地位的女士稱"夫人";對未婚或不明婚姻情況的女子,稱"小姐"。這些稱呼亦可冠以姓名或職銜,如"XX先生"、"XX小姐"。對部長以上的男女官員,可酌情稱"閣下"、"先生",並冠以職銜 。有些歐美國家,如德國、美國、墨西哥等國,往往不稱"閣下"而稱"先生"。在日本對身份高的日本女子也稱"先生"。對國王、皇後,稱"陛下";對王子、公主、親王,稱"殿下";對有爵位的人,稱爵位,也可稱"先生"或"閣下"。
對軍官,稱軍銜,或冠以姓名加"先生"。對將軍、元帥等高級軍官,稱"閣下"。
對知識分子或有博士學位的人,稱職銜,或同時冠以姓氏或加"先生",如"X X律師先生"、"X X博士先生"。
對神職人員,稱職銜,也可同時冠以"先生",如"牧師先生"。對主教,可稱"閣下"。
對男女服務員,分別稱"先生"、"小姐"。 對以"同志"相稱的外賓,可同時冠以姓名或職銜,如"服務員同志"。
在非洲許多國家,無論年長或年輕的男子,對女子均要敬稱"媽媽",無論其結婚與否。

家庭舞會禮節

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家庭舞會都通行有一定的禮節。應邀參加舞會的人,宜穿西服和晚禮服。跳舞時,男子嚴忌不系衣扣,也不宜隨便脫去外衣。第一輪舞必須由主人夫婦、主賓夫婦共舞,若夫人因故不能舞,可由其成年女兒代之。第二輪舞時,賓主眾人要交換而舞,男主人及男賓必須注意陪同無舞伴的女子共舞,以示對女性的敬重。男子之間,女子之間,嚴忌共舞。男子請女子跳舞,應先向其丈夫、戀人或情人致意,然後再立正向女子點頭致禮。在跳舞過程中、不要叼著煙,不能戴口罩,不宜吃零食(可含口香糖),不宜做過於親昵的動作,舞姿要力求正確。一曲完畢後,男子要向女子致謝,並送其回到原位。在一般情況下,女子不應拒絕男子的邀請,否則亦屬失禮。有些西化的家庭舞會,每一輪舞常以一吻作結束,但不可長吻狂吻。

軍 禮

現代,許多國家的軍人,都通用一種立正舉右手於右鬢際的禮節,稱"軍禮"。此禮起源於英國。相傳,在英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祝捷大會上,伊麗莎白一世女皇為立功將士頒發獎品。為了維護女皇尊嚴,大會特別規定將士受獎時,必須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不得平視女皇。隨著時代的演進,這種遮眼的動作就演化為軍禮。按照傳統習慣,當軍人戴著軍帽行禮時,必須首先行軍禮。

海 禮

在海上,當遇到本國或有外交關系國家的商船或軍艦時,各船必須在近距離內互致海禮,又稱"旗禮"。行禮時,先將國旗降於旗桿的三分之一處,然後再升至桿頂。回禮船也要回敬此禮。商船抵達外國港口時,在升起本國國旗及本航運公司旗幟的同時,必須在前桅頂上升起所抵之國的國旗,以示友誼和敬禮,直至離港後才降下。如遇該國國喪,則必須將該國國旗降至主桅桿的三分之一處,以示哀禮。
當停泊於有外交關系國家的港口並遇該國的國慶時,商船要行"掛滿旗禮"。其禮儀是:將船上所有的信號旗,按照方旗與尖旗一一間插的方式,從船頭至船尾懸掛起來,以示同慶與敬禮。

涉外性受禮

在各種涉外交往中,當接受賓朋的禮品時,主人應極有禮貌地雙手接過,並握手致謝。許多歐美人,當接受別人禮品時,往往要打開包裝親眼欣賞並贊美一番。此時,送禮人可酌情對禮品作幾句介紹,以表"禮輕情意重"。若遇寄來的或派人送來的禮品,應及時復寄一張名片或簡信,以示謝意。

涉外性送禮

在涉外性的各種友好交際中,為了向他人表示慰問、祝賀或感謝,往往需要贈送一些物美價廉的小禮物。在選擇禮品時,應考慮到受禮人的愛好、習慣和忌諱,還要考慮到禮品的意義、特色和價值。
一般而言,應邀出席私人家宴時,應向女主人贈送小件土特產、小藝術品、小紀念品、小食品、干鮮果品或花束,也可向主人的小孩贈以糖果或玩具等。應邀參加他人的婚禮,應贈送小型藝術品、鮮花或其他日用實物。探視病人,可贈以營養食品、果品或鮮花。元旦、聖誕節時,可送日歷、煙酒、名茶或糖果。出席各種宴會,可酌情贈送花束或花籃。
所送禮品,即使已有包裝盒,也應再用花色或彩色禮品紙包紮,並用綵帶繫上梅花結或蝴蝶結。禮物宜當面呈送,但婚禮贈品可事先送去。節日禮品也可派人送或寄送。
在挪威,商人出席對方晚宴的第二天,應當給主人送上一份禮物。
在丹麥,商人被邀請做客時,應給同行的其他商人各送一束鮮花或精美禮品。

涉外活動日常禮

守時,按時赴約,忌早到和遲到。若已遲到,應向主人致歉。若不能赴約,必須盡早通知對方。
敬老,乘車、進電梯、上下樓梯、同行、開關門或用餐時,要主動禮讓,照顧老人與婦女。
尊俗,要認真尊重各國的風俗、教俗、習慣等,其基本原則是"入境隨俗"。
吸煙,在公共場合或重要活動中,不要吸煙。在私人住宅或辦公室,應征詢主人同意後再吸煙。
持重,舉止端莊,情態誠懇;站立時,不歪身,不斜靠;坐下時,不搖身,不蹺腿;走路時,不搭肩,不尾隨;講話時,不放縱,不比劃。

涉外場合見面介紹受禮

在涉外交際場合,彼此若要結識,可相互自我介紹,也可由第三者介紹。自我介紹時,要主動自然地講清自己的姓名、職務和國別。為他人介紹時,還應說明被介紹者與自己的關系。在具體介紹過程中,應將年紀輕、身份低者引導介紹給年紀大、身份高的人,把男子介紹給女子;要以手示意,忌諱以手指點。無論自我介紹還是為別人介紹,都應有禮貌地起立點頭致意;但女子、長者及會談桌、宴會上的人可不必起立,僅微笑點首即可。

涉外慰問禮

當某國遇到重大天災或重大傷亡事故時,有外交關系的各國政府及其首腦,往往要致電或致函慰問,或責成有關使節向受災國的外交部長致函,以示慰問之禮。各國政府或紅十字會,還要酌情向受災國贈款、贈葯或贈其他物品。

脫帽禮

歐美國家以及受歐美影響的許多國家,廣為流行著脫帽禮。此禮源於歐洲中世紀。據說,當時武士對女子講話時,必須把頭盔舉起,以示對女性的敬重。當武士們友好相見時,為了相致友情,彼此都要把頭盔掀起而露出面目。久而久之,便形成脫帽禮。
在公共場合行此禮時,男子摘下帽子向對方點頭致意即可。若相識者側身已過,雙方亦可回身補問"您好",並將帽子略掀一下即可。若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先後每次相遇,雙方不必反復脫帽,只點頭致意即可。當進入主人房間時,客人必須脫帽,以示敬意。在莊重場合,人們應自覺脫帽。

眼神禮

世界各族民眾,往往用特定眼神來表示一定的禮節或禮貌。
注視禮:阿拉伯人在傾聽尊長或賓朋談話時,兩眼總要直直地注視著對方,以示敬重。日本人相談時,往往恭恭敬敬地注視著對方的頸部,以示禮貌。
遠視禮:南美洲的一些印第安人,當同親友或貴客談話時,目光總要向著遠方,似東張西望狀。如果對三位以上的親朋講話,則要背向聽眾,看著遠方,以示尊敬之禮。
眯目禮:在波蘭的亞斯沃等地區,當已婚女子同丈夫的兄長相談時,女方總要始終眯著雙眼,以示謙恭之禮。
眨眼禮:安哥拉的基母崩杜人,當貴賓光臨時,總要不斷地眨著左眼,以示歡迎之禮。來賓則要眨著右眼,以表答禮。
擠眼禮:澳大利亞人路遇熟人時,除說"哈羅"或"哈"以示禮遇之外,有時要行擠眼禮,即擠一下左眼,以示禮節性招呼。

南亞搖頭禮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人們相互交往時,往往彬彬有禮地搖頭。他們的表敬禮俗是:向左搖頭則表示贊同、尊重或認可;點頭則表示不同意。這恰恰與中國的"搖頭不算點頭算"相反。

電話禮節問候

在接電話時,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人有不同的禮節性問候習慣。
華人--"喂,您找誰?"
美國人--"哈羅!"
德國人--"我是X X(自報姓名)。"
俄羅斯人--"我在聽著呢。"
法國人--"您是哪一位?"
義大利人--"准備好了,請您說吧!"
英國人--"我是X X X X X(自報電話號碼)。"
香港地區人--"我是XXXX(單位名)的XXX(姓名)。

進外國人居所禮節

進外國人寓所或辦公室,應事先約定,按時到達。若無迎候,應先敲門或按鈴,經同意再進門。在主人休息時間或因急務而未經約定,不得不登門造訪時,相見後應向主人致歉,並簡要說明原因。入室後,未經禮讓不應自行入座,洽談時間盡量少而短。登門拜訪外國友人,以上午10點或下午4點左右為宜。相見後,要主動向主人全家人問安。對主人的小孩要示以喜愛之情,若主人家養有狗、貓等,不要表現出厭惡情緒。歐美人有以飲料及小食品待客習慣,客人應隨俗 受。在未經主人邀請情況下,不要自行參觀主人的其他房間或庭院,嚴忌隨意觸動主人書籍、文稿、資料、花草及陳設品。

頂 禮

頂禮,是各國佛門的重要禮節。行禮時,兩肘、兩膝和頭部均要著地,即"五體投地",然後用頭部觸尊者之腳。向佛像頂禮時,"則舒二掌過額,承空",以示頭觸佛足。《釋門歸敬儀》道:"我所高者頂也,被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禮之極世。"

握手禮

握手禮是流行於許多國家的一種見面、離別、祝賀或致謝的禮節。此禮源於原始社會,人們扔掉棍棒武器而相握結好的動作。
現代的握手禮,雙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後相握致意。關系親密的人,可各伸出雙手久握力握;關系一般者,可各伸出一手輕握即止。男女相握時,男子宜輕握女子手指部位。晚輩與尊長相握,晚輩宜稍躬身迎握。握手禮的順序,應是主人、尊長、女子先主動伸出手,客人、晚輩、男子再予以迎握。多人握手時,且忌交叉相握。男子相握時,要先脫帽,並示以微笑,忌戴手套相握,更忌邊握邊注視第三者。軍人戴軍帽時,必須先行軍禮,然後再行握手禮。與男子握手,女子可不摘手套。
握手禮還可表示向對方進行鼓勵、贊揚、致歉等。正確的握手方法是:時間宜短,要熱情有力,要目視對方。女子同外國人握手時,手指與肩部要自然放鬆,以備男賓可能要行吻手禮。

陪車禮

在亞洲許多國家,人們把轎車的後排座視為禮賓的上座。迎接貴賓時,主人總是陪同客人坐於轎車的後座,以示敬客。相反,歐美的許多國家,人們卻把轎車的前排座視為禮賓的上座。迎賓時,若讓客人坐在後排座,會被視為"失禮"。

傷病慰問禮

當某國元首或政府首腦患病或負傷時,國內外各界人士通常要以不同方式致以慰問禮。有些國家,當元首病情惡化時,還要及時向國內外公布有關病況。各友好國家的領導人和友好人士,往往發慰問電,有時還要指示駐當事國的使節赴醫院作暫短探視。若因種種緣故,使節不能親晤患者時,亦可致慰問函,或送上花籃並附上名片,以表慰問禮。

鳴炮禮

許多國家在舉行大典或迎送國賓時,往往要行隆重的鳴炮禮。按照慣例,鳴炮21響為最高規格,每用於國家大典或迎送外國元首的儀式;19響為二級規格,多用於迎送外國政府首腦的儀式;17響是三級規格,多用於迎送外國政府首腦副職的儀式。有些國家的鳴炮禮不劃分級別。

擁抱禮

擁抱禮是流行於歐美的一種見面禮節。其他地區的一些國家,特別是現代的上層社會中,亦行有此禮。
擁抱禮多行於官方或民間的迎送賓朋或祝賀致謝等場合。行禮時,通常是兩人相對而立,各自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環撫於對方的左後肩,左手環撫於對方的右後腰,彼此將胸部各向左傾而緊緊相抱,並頭部相貼,然後再向右傾而相抱,接著再做一次左傾相抱。當代,許多國家的涉外迎送儀式中,多行此禮。

親吻禮

親吻,是源於古代的一種常見禮節。人們常用此禮來表達愛情、友情、尊敬或愛護。據說它產生於嬰兒與母親間的嘴舌相昵,也有人說它產生於史前人類互舔臉部來吃鹽的習俗。據文字記載,在公元前,羅馬與印度已流行有公開的親吻禮。有人認為,古羅馬人愛嚼香料,行親吻禮足以傳口中芳香。也有人說,古人用親吻時努唇的形狀來表示愛情的心形。還有人考證,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行親吻禮的國家。當代,許多國家及地區的上流社會,此禮日盛。
行此禮時,往往與一定程度的擁抱相結合。不同身份的人,相互親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戀人或情人之間,宜吻唇;長輩與晚輩之間,宜吻臉或額;平輩之間,宜貼面。在公開場合,關系親密的女子之間可吻臉,男女之間可貼面,晚輩對尊長可吻額,男子對尊貴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親吻酋長的腳或酋長走過的地方為榮。在古羅馬與古波斯等國,同階級的人可以吻唇,不同階級的人只能吻面。
西方現代的親吻禮,在歐美許多國家廣為盛行。美國人尤其受行此禮,法國人不僅在男女間,而且在男子間也多行此禮。法國男子親吻時,常常行兩次,即左右臉頰各吻一次。比利時人的親吻比較熱烈,往往反復多次。
在當代,許多國家的迎賓場合,賓主往往以握手、擁抱、左右吻面或貼面的連動性禮節,以示敬意。

點頭禮

在亞洲許多國家,當熟人相見時,彼此往往一面微微點頭,以象徵鞠躬,一面舉舉右手,以示敬意。許多歐洲人也常行點頭禮,但它僅行於不熟悉的人們之間,恰與亞洲相反。

禮 拜

各國穆斯林都把禮拜當做生活中的大事。按照伊斯蘭教教規,每日禮拜要進行五次。
第一次為"晨禮",時為日出之前;
第二次為"響禮",時為午飯之後;
第三次為"晡禮",時為下午五點;
第四次為"昏禮",時為日落之後;
第五次為"宵禮",時為晚寢之前。
每星期五,穆斯林還要到清真寺舉行"聚禮"。每到禮拜之時,穆斯林的一切活動都要停止,並朝著麥加城方向頂禮膜拜,虔誠祈禱。

禮節性小費

許多國家均流行有顧客向服務人員付小費的習俗。小費,含有一定的禮節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著顧客對服務人員的愛護與尊重。相傳,"付小費"之風源於18世紀的倫敦,當時,有些酒店的餐桌上擺著寫有"保證服務迅速"的碗。當顧客將零錢投入碗中後,必得到服務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久而久之,遂形成"小費"之風。
由於各國各地各行業小費的數額沒有統一規定,所以顧客宜入境隨俗,酌情而付。 在日本,當進人飯店大門時,顧客可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不必付。
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
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 10%小費。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
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小費之風,日趨流行於越來越多的國家。但有些國家禁行小費,許多官方服務人員遂在私下進行收費或收禮,以免有損於"文明"。這種私下收費或收禮,其價值往往高於公開的小費。

閱讀全文

與在義大利付小費禮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51談判是什麼意思 瀏覽:475
伊朗椰棗為什麼表面有油 瀏覽:525
如何學習中國日報 瀏覽:522
國字型大小為什麼踢不贏越南 瀏覽:448
廣州哪裡有印度紅牛賣 瀏覽:369
越南在地球儀的什麼方向 瀏覽:439
如何識別越南紅木市場騙術 瀏覽:55
印尼燕屋是什麼意思 瀏覽:720
熱搜榜印度英文怎麼寫 瀏覽:228
印尼都有什麼有名的島 瀏覽:989
中國銀行卡怎麼凍 瀏覽:939
印尼獅航的英文是什麼 瀏覽:195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102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43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9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6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7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9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51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