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軍進攻伊朗戰爭目的是什麼

美軍進攻伊朗戰爭目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5-05-22 23:47:16

Ⅰ 為啥伊朗老跟美國對著干

在3月2日開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伊朗核問題成為重要議題之一。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3日宣布對11家伊朗公司實施制裁,這是奧巴馬政府首次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2日強調,原子能機構希望能夠盡快搞清楚伊朗核問題中的一些情況,但在過去幾個月里,「由於缺乏伊朗方面的合作,這項工作沒有取得進展」。至今有關伊朗核計劃是否具有軍事性質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巴拉迪2月提交的一份報告認為,到今年1月底,伊朗已經累計取得1000多千克低純度濃縮鈾。分析人士認為,只要伊朗繼續對此濃縮,理論上就將獲得製造一枚核彈所需的核材料。不過據巴拉迪透露,伊朗的這些鈾材料都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之下。

美國政府似乎趨向於接受伊朗暫無核武器計劃的結論。2007年11月,美國政府就發表情報評估,確信自2003年秋起,伊朗已暫停核武計劃,而且當前伊朗發展核武的可能性很小。美國新政府大致延續了這一看法。美國新任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2月在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時稱,伊朗並無啟動核武器計劃的跡象。美國國防部長蓋茨3月1日認為,伊朗短期內還無法製造核武器。盡管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日前表示相信伊朗有足夠裂變材料來製造核彈,但他指的是,伊朗在理論上具有將低濃縮鈾轉化為武器用核材料的能力。

鑒於布希政府同伊朗對抗而不對話的政策並無成效,奧巴馬政府正在檢討現行對伊政策,接連有政府高官表示願意同伊朗政府直接談判,並稱只要伊朗放棄核計劃,雙方就有可能化解敵意。伊朗方面則認為,只要美國改變其根本戰略,就有可能為雙方直接對話創造條件。雖然伊朗和美國都將對方改變政策作為對話前提,但這至少表明兩國都願通過對話來改善關系。

美伊能否談起來,也許不是大問題,但雙方能否談成,卻還很難說。美國願意同伊朗「面對面」,目的是讓伊朗放棄核計劃,即目前以鈾濃縮為核心的整個核發展,但這恰恰是伊朗堅決拒絕的。伊朗認為,它已確認不發展核武器,就應該理直氣壯地發展民用核能。伊朗顯然歡迎美國政府轉換政策,以直接對話的方式改善關系,但它很難付出棄核的代價。

由此觀之,伊朗和美國的核博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美國新政府改變對伊朗政策,美伊啟動對話的可能在增大;但隨著伊朗核能力的上升,伊朗棄核在現階段還難有實質可能,美國對伊政策面臨的挑戰也隨之加大。

Ⅱ 第二次海灣戰爭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

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由於伊拉克戰爭使用了大量的美國現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總軍費高達7630億美元,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

(2)美軍進攻伊朗戰爭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戰爭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集團之間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戰爭自出現以來就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有爭議的非法戰爭,它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

美國政府宣稱有49個國家支持該軍事行動。但真正參戰的國家只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四國,丹麥政府宣布對伊拉克宣戰,並派遣了兩艘軍艦支援美軍。

Ⅲ 美國要打伊朗為什麼

美國攻打伊朗大揭秘

要啊

近來,伊朗核問題急轉直下,美國和以色列甚至頻頻放出狠話,稱不惜動用武力,堅決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與此同時,伊朗也強硬相向,暗中擴軍備戰。中東戰爭似乎一觸即發。那麼,美國究竟有沒有制定詳細的對伊作戰時間表?萬一戰爭打響,美國會以何種形式發動進攻?它是否有足夠的把握,乾脆利落地拿下伊朗?對此,著名的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近日專門撰文解讀,曝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軍事內幕。 點擊相關專題:伊朗核問題面臨激化
揭秘一:空中轟炸成為首選

伊拉克戰爭打響時,美軍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精確制導導彈,准確地降落在伊拉克的「重要設施」上,黎明前的黑夜因此被映照得通明,薩達姆政權很快土崩瓦解。隨著美伊關系的日益緊張,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同樣的一幕很可能出現在伊朗。而目前也有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空中轟炸確實已成為美軍攻打伊朗的第一選項。

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引用軍事專家的話說,美國一旦決定攻打伊朗,將會使用超級強大的空中火力,在第一波空襲中就將伊朗打得暈頭轉向。據悉,美軍將會從本土或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派出B-2隱形轟炸機,此機能夠攜帶5000磅的碉堡炸彈,可以攻擊30英尺之厚的岩石或者鋼筋混凝土。此外,F-117A隱形戰斗機則從卡達烏代德軍事基地起飛,對伊朗的重要目標發動猛轟。

揭秘二:布希爾核電站先遭襲

根據以往慣例,美軍在發動空襲時,首先會對對手境內的重要目標,比如三軍指揮中心、重要雷達站、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部署場地等,進行「毀滅式」打擊。此次,美軍也不例外。據悉,目前美軍可能已經制定出首輪轟炸伊朗「重要設施」的「黑名單」,以供美國政府決策部門參考。

在這份「黑名單」中,伊朗的可疑核設施和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均「榜上有名」。有軍事專家稱,美軍打擊的原則是「使用盡量有限的空襲,摧毀伊朗最重要的軍事設施,最大程度延緩或阻礙伊朗的反擊」。

據悉,伊朗共有20多處可疑核設施讓美國「憂心」不已,尤其是俄羅斯幫助建造的、目前伊朗唯一的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更讓美國人夜不能寐,因為「核不擴散政策教育中心」的資料顯示,布希爾核電站所使用的燃料足以製造50到70枚核導彈。所以,軍事專家指出,布希爾核電站很可能成為美軍空襲的首要目標。

揭秘三:重型戰機雲集波斯灣

軍事專家稱,美國空軍要實現對伊朗的空襲作戰目標並不難。

首先,美軍在整個波斯灣地區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戰機部署更是遍布伊拉克、科威特、卡達、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迪戈加西亞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上足夠滿足打擊需要。

其次,在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在這一地區保留了威力巨大的F-15E攻擊鷹戰斗轟炸機、F-16s戰斗機,以及數量不明的重型轟炸機。而且近段時間以來,這些戰機頻頻進行超低空訓練,隨時可以投入戰斗。

第三,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還在波斯灣地區保留了一個航空母艦戰斗群,其中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上面都安裝了大量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也可以對一些固定目標進行打擊。

此外,如果需要,美軍在這一地區進行兵力重新部署並不太難,因為美國在伊拉克有十幾萬的駐軍,波斯灣周圍多處軍事基地也有大量兵力,可以很快集結到伊朗周邊。

揭秘四:以色列也想對伊動武

以色列從沒有停止過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的努力,德國媒體則稱以色列早在2004年就已經制定先發制人炸掉伊朗核設施的計劃。

對此,以色列軍方似乎也毫不避諱,有高級官員甚至曾多次稱完全有能力炸掉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空軍目前擁有25架F-15I戰機、137架F-16C/D戰機和20架F-16I戰機。這些戰機足夠飛抵伊朗布希爾和伊斯法罕,對伊朗的一些重要核設施進行轟炸。以色列還曾公開承認,擁有500多枚美製BLU-109鑽地「掩體炸彈」。

不過由於美國已經表示不希望以色列先發制人打擊伊朗,加上以色列本身無法對伊朗發動連續性的空襲,所以要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並非易事。

揭秘五:打伊朗有三「不確定」

有軍事專家警告稱,由於這場隨時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國在動武之前要慎之又慎。首先,伊朗擁有較強的空中防禦體系。伊朗可以通過發射彈道導彈攻擊美國及其盟國的重要設施,對美軍空襲進行牽制。其次,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情報掌握並非十分充分。第三,所謂「眾所周知」的伊朗核設施可能僅僅是個幌子,不過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真正的核設施則深藏不露。有軍事專家指出,這種可能性非常大,伊朗讓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核查的核設施,即使在戰爭中被摧毀,而藏在其它神秘地方的核設施可以照常運轉。所以,美國決策者在決定攻打伊朗之前,必須得首先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神秘設施尚未發現。

伊朗軍事實力揭秘

「伊朗不是伊拉克」,這是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在面對世界上最強大軍事機器發出的威脅和警告後的表態。伊朗的確不是伊拉克。它是中東地區的「大塊頭」,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積相當於伊拉克的4倍。綜合國力也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近3年來,伊朗經濟發展在中東、海灣地區是比較突出的,經濟年增長率超過5%。隨著伊朗經濟的迅速發展,伊朗軍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軍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軍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自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就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並擁有了中東最強大的導彈庫和首屈一指的武裝部隊。

【外刊新論】

解決伊核不能動武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外交政策研究員伊沃·達爾德和菲利普·戈登近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不應該對伊朗動武。這篇題為《我們應當打擊伊朗,但不是用炸彈》的文章摘要如下:

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在事關伊朗的辯論中,出現了兩個對立陣營:一方想要向伊朗屈服,另一方想轟炸伊朗。它們都錯了。

第一陣營的人主要在歐洲,他們接受德黑蘭有權從事和平利用核技術研究的論點,而且認為幾乎無法阻止伊朗最終製造出核彈。危險顯而易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土耳其等國可能效仿,對核不擴散體系,那將是致命一擊。

辯論的另一方主要是美國人。這樣一種想法同樣有誤。空襲或許可以摧毀伊朗主要核設施,但美國的情報遠不夠完整精確,無法確知德黑蘭的核計劃是否已遭摧毀。動武將促使伊朗民眾支持政府,消除他們對是否需要核威懾力量的猶疑。

對伊朗可能作出的反擊,美國准備好了嗎?通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夥伴,伊朗可能給美軍造成嚴重損害,削弱美國試圖穩定這兩個國家的努力。它可能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即輸送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石油的通道。

指望以色列可能更糟。以色列人實施軍事行動的效力可能不太理想,打擊伊朗東部目標是以色列航程有限的F—15型戰斗機力所不能及的,而美國無論如何都得承擔責任。

Ⅳ 美國一手製造兩次海灣戰爭,花費大量人力財力,他們能得到什麼

2003年3月20日,美國繞過聯合國安理會,直接與幾個「好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因為這是繼1990年海灣戰爭的又一延續,因此人們稱它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如今已經時過多年,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抽身不能,進攻更難,所以,惹得很多人都在追問:美國費了那麼多精力與財力,他們得到了什麼呢?

由此可見,美國雖然一手發動戰爭,並且最終打敗了伊拉克,也取得了中東的存在感,可是他依舊是一個失敗者。論拳頭,伊拉克沒有他硬,薩達姆被他直接擊倒,再也站不起來了。可是,在經濟、軍事、政治甚至是道義、戰略等等方面,美國都沒有取得他想要的結果,所以,他們勝少輸多,稱不上完全的勝利,自然也達不到自己完全想要的目的。

Ⅳ 兩伊戰爭的原因和影響(說簡單點)

1.美國當時執行親伊拉克,制裁伊朗.而蘇聯也公開支持伊拉克.目的;為得到伊拉克的石油和交通控制權,打擊革命後的伊朗.
2.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國家。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兩伊邊界全長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對兩伊來說都是重要的水道。兩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煉油廠都集中在這條河的兩岸。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兩國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3月兩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簽訂邊界協定,規定這段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在伊拉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薩達姆·海珊,在伊朗當權的是國王禮薩·巴列維。但到了1978年,伊朗國內政局發生了極大變化,什葉派宗教人士發動的伊斯蘭革命席捲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朗長達2 500年的君主制終結.)
3.宗教問題和政權問題.伊朗9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的什葉派。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4.伊拉克對庫爾德人態度實行雙重標准,對內鎮壓庫爾德人的非法分裂行為.對伊朗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

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在戰爭開端,伊拉克占據優勢,但後來伊朗進入伊拉克領土,美國和蘇聯開始援助伊拉克,使戰爭陷入僵局.

從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近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伊朗死傷60多萬,伊拉剋死傷40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的破壞損失超過5400多億美元。估計兩伊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戰後,美國在中東地位進一步鞏固,而伊朗實力嚴重削弱.蘇聯在該地區影響力下降.在戰爭後期,美國介入戰爭,派軍艦進入波斯灣.並空襲伊朗油輪和擊沉擊傷多艘伊朗軍艦.而伊拉克空軍飛機在1986年重創美軍佩里級護衛艦"斯塔克"號,是一個伊拉克企圖擺脫美國的信號.最終,伊拉克在戰爭結束不久進軍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
http://bk..com/view/16849.htm

Ⅵ 美國為什麼要攻打伊拉克

控制中東石油是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唯一的解釋

如果布希政府2003年3月20日信誓旦旦地提出的軍事倒薩的理由在這一年中都相繼證明站不住腳,那麼,究竟什麼是這場戰爭一年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的美國發動戰爭的理由呢?

200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民主與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掀起的競選攻勢,倒是給我們提供了觀察美國人思考為什麼白宮要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從克里到迪安,從愛德華茲到利伯曼,這些宣布參加總統競選的民主黨人都無一例外地指責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最真實的想法是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如果說政黨競爭可能讓政治對手措詞尖刻,那麼,問一問普通美國人,白宮為什麼不惜血本進行伊拉克戰爭,將給我們美國人如何思考戰爭原因的准確答案。美國媒體通過調查揭示,有將近一半的美國人認為,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石油。其實,石油是布希政府花費了如此巨大代價進行這場戰爭的真實目的。

美國一年的石油消費量為9.3億噸,而它自產的石油不足2.5億噸。為了保障美國永遠具有中東石油最大的控制權,保障美國可以不那麼受石油輸出國組織限產、提價而對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控制世界上石油儲量第二的伊拉克,是美國舉足輕重的戰略目標,也是美國可以繼續保持經濟穩定、降低受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影響、並進而對其他工業化大國保持絕對戰略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於有靠石油起家、自己曾經營過石油公司、權力基礎又主要是在美國傳統大工業的布希家族來說,對石油利益的敏感幾乎是天生的。布希總統也毫不例外地繼承了這樣的傳統。而布希政府中最有權勢的人物——副總統切尼更是被視為美國傳統石油、軍工等部門利益的重要政治代言人。具有這樣的家族和權力背景的布希政府,下決心發動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權力邏輯的必然。

當然,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執政者總想不斷彌補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權力漏洞,總想著如何確保美國的超強地位永遠鞏固。這種美國式的霸權利益追求,也讓美國政府內外的許多人走到了一起,認同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控制伊拉克石油的戰略目的。例如著名的鷹派人物、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是「軍事技術革命」的倡導者,他一上台就竭力推動以「軍事技術革命」為宗旨對美國軍事力量進行變革,建立21世紀不受挑戰的美國軍事實力。發動像伊拉克戰爭這樣一場五角大樓認為戰爭代價和烈度可以控制的有限規模戰爭,不僅可以檢驗美軍作戰能力,更可以爭取更多的美國國內政治與輿論的贊同,增加國防撥款,采購新裝備,建立軍事力量新的發展方向,為美軍全面走向21世紀打上一支「強心劑」。「9·11」事件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拉姆斯菲爾德和美軍都覺得「太不過癮」。在這些強硬派的心目中,伊拉克戰爭是吹響美軍新軍事技術革命上新台階的「沖鋒號」。

說到底,推翻薩達姆政權、抓住老薩以及讓伊拉克舉行民主選舉,這樣的回報布希政府根本「不看在眼裡」。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並進而以伊拉克為戰略據點推動對整個中東局勢的影響、按照美國的藍圖改造中東,這是美國想要從這場戰爭中索取的回報。所以,不管現在美國主導的伊拉克重建局勢多麼艱難,美國都再三強調不會將重建的控制權讓給聯合國。

我們可以明確地說,未來歷史對這場戰爭的記載絕對不會是什麼「反恐戰爭」,而會稱之為21世紀的第一場「石油戰爭」,或者「第六次中東戰爭」。

Ⅶ 美使館基地遭野蠻襲擊,美國國內也傳來噩耗,這是伊朗開始復仇計劃了嗎

我覺得伊朗確實是在開始復仇計劃,不過與其說復仇,倒不如說是試探。畢竟美國已經下令擊斃了伊朗的指揮官索萊馬尼少將 ,也就是意味著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徹底破裂,美國要主動發起進攻了,伊朗更多是在發泄憤怒,對美國進行回擊。索萊馬尼少將只是中東事件的一個導火線,從大局來講,如果伊朗不進行報復,那麼就很有可能一直被美國壓著打,處於一個劣勢地位。

如果美國執迷不悟,不知悔改,那麼伊朗也只會和美國硬剛到底。雖然說戰爭是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就這一事件來說,戰爭卻是必然的,美國國民在美國都在反對戰爭,呼籲美國撤出中東,很明顯,美國人都是不想戰爭發生,也就證明著他們知道伊朗的報復是有多麼恐怖,其實也只有特朗普一人,不肯認錯不肯放下面子,美國國務卿發布的推文宣稱美國是致力於和伊朗緩和關系的,但是為什麼依然會發動戰爭,個中原因,局外人都非常清楚。

Ⅷ 伊拉克戰爭的起因,參與伊拉克戰爭的國家有哪些

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總統布希(全名:喬治·沃克·布希)宣布向恐怖主義作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美國等國對伊拉克開戰的主要理由是認為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當局政府踐踏人權。據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表示,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為: 鏟除薩達姆獨裁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政權;搜尋並銷毀隱藏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剿滅恐怖分子;結束獨裁統治,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保護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資源。

但是包括部分美國人士在內的很多輿論認為原因並不單純。如伊斯蘭共和報等媒體表示美國已經被猶太集團操縱,佔領伊拉克僅僅是龐大侵略計劃的序曲而已。美國前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在其回憶錄發行時稱,他書中說進攻伊拉克是為了石油資源;美國防部長蓋茨回應說「我知道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前就有過同樣的宣稱,但我是不會相信這說法的。」格林斯潘後告訴華盛頓郵報他的話被誤解了,「我不是要說這是(小布希)政府開戰的動機……我只是想說,如果有人問起,「我們幹掉薩達姆算是幸運的嗎」我會說:這是必須的」。2011年2月15日,當年向美國及德國透露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伊拉克變節者首次承認一切均為謊言。

Ⅸ 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

按照美國官方給出的理由,軍事打擊伊拉克,是為了「反恐」的需要。因為伊拉克的薩達姆正權,手裡握有大量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且其與國際恐怖勢力過從甚密,對它的鄰國安全及美國的全球利益均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但事實證明,這種所謂的理由和依據,就跟「美國(只是)為了石油而向伊拉克出手」一樣,完全不靠譜!

說到底,美國軍事打擊伊拉克,主要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趁著當時蘇聯正處在風雨飄搖(解體前夕)的大好良機,主動出擊,擠壓它的戰略空間,奪取它在中東地區的勢力范圍。二是以武力(推翻他國正權的)手段,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榜樣」。從而達到敲山震虎,殺雞儆猴的效果。即:美國才是冷戰的勝利者。蘇聯即將不復存在,只有跟隨和順從美國,阿拉伯世界的各國正權才能得以維持。否則下場就跟薩達姆一樣!

至於其他的原因,當然也不排除美國有意給它的那幫北約小弟們一點實惠(正如樓主所說,拿下伊拉克之後,實際上得到大部分石油利益的並不是美國,而是它的小弟英、法等國),從而讓它們以後更加密切與美國的合作~~

由此可見,霉佬軍事打擊伊拉克,實可謂一舉多得!~~

Ⅹ 美國繼續增兵沙特,難道真的為軍事行動做准備

並不是為軍事行動做准備,美國此次駐兵伊朗只不過是為了協助伊朗進行防禦,並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從某種軍事角度來分析,以美國的實力,美國的超遠距離導彈都不需要在伊朗部署,直接就可以打伊朗,所以並非出擊,而是防禦。

沙特這個國家確實是有很多的美國駐軍的,沙特每年會在美國進口先進的軍事武器,美國為了在中東保持話語權會支持沙特。畢竟沙特是最重要的原油出產國之一,就算是為了這個,美國也會不斷增兵「保護」沙特的。

與美軍進攻伊朗戰爭目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出口口罩到伊朗 瀏覽:814
義大利金怎麼貴這么多 瀏覽:64
至今中國累計疫情多少例 瀏覽:280
伊朗女人在家做什麼 瀏覽:444
快遞到義大利找什麼快遞好 瀏覽:5
中國有多少人姓 瀏覽:180
越南春卷蘸料哪個牌子好吃 瀏覽:368
英國女王後人有多少 瀏覽:843
伊朗娶老婆多少錢 瀏覽:588
英國軍禮服多少錢 瀏覽:997
為什麼義大利死亡人口這么多 瀏覽:517
美國外籍護照能在中國待多久 瀏覽:561
越南古玩市場在哪裡 瀏覽:274
伊朗新年七鮮怎麼講解 瀏覽:46
越南戰爭美國損傷多少人 瀏覽:335
以色列打款到中國每次可以打多少 瀏覽:454
伊朗給中國石油多少錢 瀏覽:602
印度青旅旅遊怎麼樣 瀏覽:66
有多少國家對英國禁飛 瀏覽:493
光明英國公司怎麼注冊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