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馬錢有哪些特徵
(陳偉平)
馬錢(Strychno snux-vomica L.)別名番木鱉、苦實、牛銀等。為馬錢科常綠喬木。產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等熱帶地區,我國廣東湛江,海南島,雲南的西雙版納,廣西的防城等地已有引種栽培。以種子入葯,種子含生物鹼1.5—5.0%,其中主要是士的寧、馬錢鹼,此外尚含α-可魯勃林和β-可魯勃林,異士的寧,偽士的寧,偽馬錢鹼等生物鹼。味苦,性寒,有毒。有散血熱、消腫止痛的功能。治咽喉痹痛、癰疽腫毒,風痹疼痛,骨折,並治面神經麻痹,重症肌無力等症。
一、形態特徵
高12—15m,樹皮灰色,具皮孔,幼枝光滑綠色,常有由枝變態的粗刺。葉對生,葉片革質,闊卵形,長8—18cm,寬4—10cm,先端尖,基部寬楔形,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兩面均光滑無毛,主脈5條,中間3條特別明顯;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黃綠色,花萼綠色,先端5裂,被毛;花冠筒狀,先端5裂,筒內近基部有毛;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管喉部,無花絲;子房上位,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3—6cm,幼時綠色,成熟時橙黃色。種子2—5粒或更多,扁圓形,直徑1.5—2.5cm,密被銀色茸毛(圖15—20)。
表15—19 不同貯藏方法和時間對馬錢種子發芽率的影響
馬錢子開花期是3~5月。單個花序的開花期與溫、濕度和花序上花朵數的多少有關,花序花朵數在20朵以下開花期為4—6天,在30—50朵以上8—12天,或因低溫、乾旱的影響,花期也會相對延長。花朵在傍晚17時半至19時花朵開放,第二天凋謝。
授粉後7—9天子房仍保持綠色,如子房失去光澤則認為不稔實。幼果發育45—50天後基本定型,整個果期約需8個月以上。
馬錢為陽性植物。喜高溫、畏寒冷、較耐旱、耐瘦瘠。野生於熱帶溝谷雜木林中。引利栽培時應選擇無霜凍地區,在短期出現極端低溫5℃時,嫩枝葉受寒害乾枯。宜於年平均雨量1500—24G0mm的地區生長。成齡樹生長在過於蔭蔽的條件下,開花遲,結果少。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1)采種
11月至翌年1月間採收成熟果實,剝去果殼置室內堆置2—3天,然後裝入麻袋混些粗沙搓洗,直至洗凈果肉為止,平鋪竹籮上陰干備用。不宜曬干,曬干會喪失發芽力。
(2)種子貯藏
果熟期正值低溫期,如果采種後即播種出苗期長,且出苗不整齊,不便管理。應用瓶裝或塑料袋和干沙貯藏到高溫期播種可縮短出苗期,而且出苗整齊(表15—19)。但貯藏期不能超過5—7個月。
(3)播種前種子處理和催芽
(a)清水浸種48小時後放入濕布袋內,經常保濕,在7—8月高溫季節置陰涼處96小時後即露出白色芽點;低溫季節可將濕布袋放於灶頭溫暖處,借用熱氣加溫催芽。(b)濕沙催芽:用瓦盆或木箱作容器,將容器底的,排水孔蓋上,平鋪粒徑2—3mm的清潔濕沙5—10cm厚,沙的濕度以手捏之不滴水,放之即散為准,然後放置一層種子,覆蓋一層沙,至最後一層種子,頂上蓋濕沙5cm厚,另用一瓦盆反蓋或用薄膜覆蓋,放於露天陽光下照射,以利用日光加溫。定期檢查,保持沙的濕度。氣溫23—25℃時,50—55天萌芽,如直接播種需63—84天才出苗。
(4)播種育苗
將洗凈的種子或經催芽的種子,在准備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5×10cm開溝點播。種子豎直放,珠孔朝下,以利破土出苗。播後蓋土2cm。幼苗出土時先呈現弓背形淡紅色苗壯的幼莖,8—10天後現出子葉。由於種苗幼莖常把種皮帶出土面,遇烈日曝曬,種皮干縮,子葉不易脫出而枯死,故出苗時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亦可用營養袋育苗,即將萌芽的種子播種在裝有營養土的帶孔塑料袋中。
2.芽接繁殖
採用適應性強的同屬植物作砧木,用本種豐產、質優的母株作接穗,取芽條進行芽接繁殖,容易成活,可提早開花結果,保持母株的優良品性,但要注意砧木的品性對接穗的影響。方法參照長籽馬錢一節。
(二)定植
育苗一年後,苗高30—40cm時便可定植,定植幼苗不宜過大。取苗時盡量帶土,不帶土定植成活率低,用營養袋育苗成活率高。按行株距4×3m或6×5m,挖穴寬、深各50cm。定植前1—2個月挖好穴,每穴施基肥10—15kg,覆土備植。選雨季陰天定植。定植時把幼苗下部側枝及葉片剪除,上部葉片剪去一半,過長的主側根適當修短,以便下穴。定植後覆土壓實,穴面比地面低5—10cm,澆足定根水。
(三)田間管理
1.施肥
每年施肥2次,第一次在2—3月大量抽葉和抽花芽前,幼齡樹每株施尿素50—250g,過磷酸鈣100—300g,牛糞或廄肥10kg;成齡開花結果樹每株施尿素250g,過磷酸鈣500g,牛糞或廄肥20kg。沿樹冠外緣開溝或挖穴施下。第二次在9—10月,幼齡樹施肥量與第一次同,成齡樹每株施尿素500g,過磷酸鈣500g,牛糞20kg。
2.修剪整枝
為了提早結果培育豐產樹,3—5齡樹即可進行修剪整枝,剪除內膛弱枝徒長枝及過密的側枝,並適度截干,截干後要及時除去直立的萌芽條。主幹的分枝、側枝適度修剪,使在空間分布均勻。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馬錢天蛾
(Macroglossum pyrrhosticta Butler)
又名雀尾天蛾、具斑天蛾。成蟲產卵於新抽嫩梢的嫩葉或花序小梗上。幼蟲取食嫩葉、花芽,造成缺刻或禿枝,影響開花結實,為害很大。老熟幼蟲到樹下枯枝落葉下化蛹,在海南島2—3月,發育一代約需40天左右,8—9月約需20天左右,但發生代數尚不清楚。防治方法:清園,清除頭年田間的枯枝落葉就地燒毀,以殺死其中蟲蛹;掌握幼齡期用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或5%西維因粉噴粉防治。
2.飛揚阿夜蛾
〔Achciea melicerta(Drury)〕
又名蓖麻夜蛾。幼蟲為害葉片,老熟幼蟲綴葉作繭並在其中化蛹。防治方法:同馬錢天蛾。
四、採收與加工
印度馬錢定植後7—8年開始結果,10年後結果增多。陽光充足,管理良好,能促使提前結果。單株產果量差異較大,同齡樹產量可相差數倍至數十倍。12月至次年1月,果實呈橙黃色時採收。把果壓裂,堆置數天至果肉變軟發爛即洗凈果肉,曬干即可作葯用。每100kg鮮果可得干馬錢子12—13kg。品質以粒大、肥厚堅實為好。中葯多經炮製後入葯,有劇毒。
2. 印度一村莊一夜之間800公斤牛糞「被盜」,牛糞在印度有多重要
說起牛糞都會被盜,這證明牛糞在印度的確值不少錢,作用肯定是挺大,這讓筆者想起前段時間有一名印度的所謂專家提出牛糞可以拿來製作成晶元,很好的抵禦輻射的作用。對於這個說法也讓外人嘲笑了一番,但究竟會不會有那麼大的作用,我們也不能百分百確切的肯定。也說不好還真有大用處。
四、驅蚊
除了以上這些,他們將牛糞曬的半干以後,拿來燃燒後驅蚊蟲,雖然這個用途看起來不那麼奇葩,也很能讓人接受,但是牛糞是否真的能驅蚊,不少人就起了疑問,在我國古人常拿艾草這些燃燒驅蚊,其實印度人也是一樣,信奉牛糞的作用,其實專家解釋,如果真的有驅蚊效果,其實最大程度上也是煙霧的效果,並不是牛糞本身散發的物質的作用。
3. 印度為什麼吃牛的佛鵝呢
印度人吃的佛鵝呢是牛屎。佛鵝呢在印度是牛的排泄物,即牛糞。把牛糞製成「牛糞餅」,一個「牛糞餅」大約200克左右。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4. 印度製作牛糞晶元!牛糞:兄弟你看看我,被折騰成啥樣了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其中信奉本土宗教印度教的人數,達印度人口的80%。
而在印度教中,他們將牛奉為聖獸,因此大部分印度人對牛糞有一定「特殊認知」。
不禁讓筆者想起來,若干年前在車站聽到的「某某丸,包治百病」。時過境遷,印度到了「大力才能出奇跡」的時代。
這被命名為「高斯頓」的「牛糞晶元」,被印度計劃在美國上市推廣,並定價為每個十美元左右。
大概只有狂熱教徒,和奇葩收集者才會購買吧,無論如何,祝他們好運。
5. 將牛糞點燃會產生什麼氣體牛糞燈會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乾的牛糞燒起來會有一股草香味,不會臭,牛糞燈會造成空氣的污染。它對空氣的污染主要是燃燒時有煙塵,會造成煙塵污染。主要牛是吃草的,所以帶牛糞的排泄物中大部分都是粗纖維粗蛋白,還有一些沒有消化的草等這些物質組成,所以在燃燒的時候我們可以聞到它的味道,更多的是一股草的味道 。
在國外就有一個燃燒牛糞的發電廠,這個發電廠每小時燃燒40噸的牛糞,可以發出1.6萬千瓦的電力。這個牛糞發電廠就建在一個巨型的養牛場附近。不僅幫忙處理了這些糞便,還能夠變廢為寶把它轉化成電能,而且發電完剩下的廢渣還能夠用作肥料,把牛糞拿去發電這樣才是真正節能環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