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控制什麼財團

印度控制什麼財團

發布時間:2022-09-28 00:26:23

1. 世界資源被哪幾大財團控制

美國石油公司 美國幾大銀行 兵工廠 波音公司 快餐巨頭 賓士寶馬 中國國有企業 日本家族企業 墨西哥電信 印度信息產業 日本科技產業 歐洲服務業 矽谷 華爾街
幾乎世界所有中高級勞動資源和社會財富都集中在他們手裡

2. 印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印度人口10億,派別眾多,宗教以印度教為主,貧富差距很大,它和澳大利亞同屬英聯邦國家,實行的是民主制度卻保持著獨立前的社會結構.截至於2007年,在印度獨立時控制印度2/3土地與國民財富的大財團,今天依舊控制這印度64%的土地幾67%的國民財富。而到2005年,印度中央和聯邦政府所控制的公共用地實際不到印度總面積的2%。同樣,作為殖民底時期的遺留問題。今天,印度寶石出口業的80%控制在印度基督教教徒手裡。印度十大財團,過半數由帕西人財團組成。(海外印度裔首富米塔爾本身也是帕西財團一份子)印度超過70%的商品糧實際由錫克教控制的兩個面積不到印度總面積5%的邦來提供。不僅如此,這些少數民族一直控制著印度對外貿易。這里插一句,由於印度少數民族控制了太多印度的國民財富。(前面提及的三個少數族群,佔印度總人口不到15%)他們往往把獲利更積極投向海外,而不是印度國內,這很大程度拖累了印度基建。而,由於這些少數民族的經濟地位,印度中央政府在開國的時候選擇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與之抗衡,的確是情理之中。而印度政府和印度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話題,恐怕不是我們中國人可以通過我們自身的國情所能理解的。比如,當年看塔塔公司的介紹,看到關於塔塔鋼鐵的介紹,第一句就是:印度獨立後塔塔鋼鐵的歷史,就是印度政府和塔塔之間的爭奪史........
印度和中國一樣是文明古國,它經常受到外來的民族、文明和宗教的侵佔,有著明顯的斷代史,二戰後才獨立.獨立後,印度政府狂妄自大,自視是不結盟國家的主要領袖,實行稱霸南亞\印度洋地區的政策,視中國為發展榜樣同時也是巨大的競爭敵人。與保證自己石油運輸路線的亞洲大國的中國存在一定的戰略沖突。當然與中國、巴基斯坦確實存在邊界沖突,不過最近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周圍環境趨於穩定,同時也存在一定的與中國、巴基斯坦的軍備軍備競賽。

其實不能過於輕視印度,印度現在也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已經以年增GDP 7%-8%持續增長20年了,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自然不是浪得虛名,印度有發達的軟體業、商務流程外包業、創意娛樂業的素材的企業.企業高效、規范,有條不紊。也許這與大家印象中農耕牧歌式的印度太不一樣,寶萊塢電影聞名世界,有鮮明印度特色--能歌善舞.2008年GDP1.2萬億美元,軍隊總人數大概在130萬,每年軍費開支300-400億美元,軍隊國防工業體系基本完整,能自己研製製造各種武器,但是由於還處在發展階段,自己生產、科研能力一般,自己生產的武器還不夠先進,外購美俄先進武器為主。
在他們眼中,印度正朝著開國元勛尼赫魯當年設定的道路前進著,「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引動我,我也不相信中間地位是可能的」。印度人的這種自信有時甚至表現為某些人坐井觀天式的盲目,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巨大的力量!聯想到印度的經濟增長,遍布全球的高科技人才,龐大人口中佔大部分的年輕人,你可以忽視這個國家嗎?可能忽視這個國家嗎?尤其是作為它的鄰居。同為文明古國的中國與印度有著悠久的交往史,但時常感到當今兩國民眾之間的了解太少太少:印度人都知道的中國人僅僅是Jacky Chen(成龍).
馬克·吐溫曾經感慨道:「對印度的任何評價都是正確的,但是相反的觀點可能也是正確的,因為它太復雜了。」

但關鍵一點在於,印度的發展得到美俄和歐盟的支持,是他們遏制中國的一枚重要棋子。

3. 世界上有哪些擁有巨額財富的財團家族最好有排名

1、沃森家族

沃森家族創建了雄霸世界的計算機硬體公司IBM。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是托馬斯·約翰·沃森,他從一個一文不名的鄉下人,靠推銷起家一手把IBM這個當初生產磅秤、屠刀和穿孔機的小公司發展為世界超一流的硬體公司。

2、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創始人是約翰·洛克菲勒,該家族曾創辦洛克菲勒基金會,芝加哥大學等。洛克菲勒家族總部在紐約州的威斯特徹斯特縣境內,位於哈德遜河上游。



3、奧納西斯家族

奧納西斯是這個家族的創始人,他被稱為世界船王。他從做煙草生意起家躍入世界航運業。他惟一的兒子不幸車禍身亡,他與自己的連襟另一位希臘船王互相鬥富,並娶了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遺孀擺闊。

4、羅斯柴爾德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法蘭克福、義大利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

5、杜邦家族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最大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19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大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

4. 印度最雄厚財團塔塔集團,在中國實力如何跟華為有可比性嗎

隨著世界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的經濟實力也得到了每個國家的重視,每個國家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看重的,而一些發達國家中內部的商業經濟,也是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廣泛關注。但說起印度來說,對於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面,這是一個比較貧困的國家,但其實並不然,印度的富裕情況也很富裕,分為富人區和窮人區。富人區的經濟發展也非常的好,而他們其中的代表就是塔塔集團,這個集團在印度國內的地位相當於,韓國的三星企業。他們也相當於國家的支柱性企業之一。

但是就兩個優秀的企業來說,它們兩個經濟的發展,都推動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世界各地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小編在此祝兩個企業發展的越來越好,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5. 世界上勢力最大的家族_最大的家族知識

勢力龐大的家族為實現目標往往會不擇手段。歷史上曾發生過的大部分毀滅性戰爭和出現的經濟危機,背後都是這些家族無盡的野心和對權力的無限渴求在作祟。人民、政府、甚至是國家,都是他們用來塑造人類文明的棋子。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世界上勢力最大的家族_最大的家族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目錄

十大財團

世界上勢力最大的家族

財富可統治世界的十大家族

十大財團

1、洛克菲勒財團

2、摩根財團

3、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4、杜邦財團

5、波士頓財團

6、梅隆財團

7、克利夫蘭財團

8、芝加哥財團

9、加利福尼亞財團

10、得克薩斯財團

<<<

世界上勢力最大的家族

1.尼赫魯-甘地家族

尼赫魯-甘地家族因塑造了現代印度而為人們所熟知。雖然該家族與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同姓,並且都曾為印度獨立而戰,但他們的關系也僅限於此。聖雄甘地是一位精神領袖,而尼赫魯-甘地家族則從印度宣布獨立開始就控制印度國民大會黨,儼然成為了一個政治王朝。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反對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領導了很多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運動,並因此被捕入獄。1945年被釋放後,他致力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獨立,並在談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47年,他被任命為印度共和國的,在位時長17年,直到1964年去世。

與父親一樣,尼赫魯的女兒英德拉·甘地(Indira Gandhi)也因為反對英國佔領印度而入獄一年。她在1966年-1977年間和1980年-1984年間兩度擔任印度,政治手腕強硬,像極了獨裁者的作風,最後被自己的私人保鏢——一個錫克教徒暗殺。

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handi)有著一樣悲慘的結局,在1991年的大選上,他被一個年輕的泰米爾女孩殺害,這個女孩身綁炸彈,抗議印度在斯里蘭卡的政治行為。然而,這個家族的政治野心並不會因此熄滅。2004年,年僅34歲的拉吉夫之子拉胡爾·甘地(Rahul Ghandi),緊跟父親的步伐步入了政壇。

2.金雀花家族

法國安茹伯爵的後裔中,有14代英國國王,史稱金雀花王朝。這個家族的名稱來源於拉丁文「金雀花( planta genista)」,意為一種高粱作物(譯註:高粱的變種)。安茹伯爵傑弗里經常在帽子上飾以金雀花枝。

1154年,他的兒子亨利二世在英國加冕為王,建立了這個王朝。他的皇室血統一直延續到1399年,彼時博林布魯克的亨利(Henry of Bolingbroke)廢黜了理查德二世,並加冕為亨利四世,創立了金雀花王朝的分支蘭卡斯特王室。

英國在金雀花王朝的統治下繁榮興盛。他們引入了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催生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建築傑作,比如威斯敏斯特教堂和約克大教堂。他們適用普通法和憲法,塑造了我們如今所知道的英國。

也正是在他們的統治期間內,具有爭議性的《大憲章》(Magna Carta)被起草。與著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一樣,英國國會的根源也能追溯到金雀花王朝時代。

1485年,理查德三世戰死,金雀花王朝覆滅。正是亨利·都鐸(Henry Tudor)戰勝了理查德三世,從此英國由都鐸家族統治。

3.儒略·克勞狄家族

古羅馬的兩大家族合二為一,成為勢力雄厚的王朝,書寫了帝國歷史。儒略·克勞狄王朝於公元前14年(譯註:此處應為公元前27年,原文有誤)至公元68年統治羅馬,共有五位皇帝——屋大維(Augustus)、提比略(Tiberius)、卡里古拉(Caligula)、克勞迪斯(Claudius)和尼祿(Nero)。

他們都是通過婚姻和收養關系繼承王位的。尤利烏斯·凱撒常被譽為王朝的創始人,但其實他從未登上皇位,與克勞狄家族也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這一切始於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屋大維·凱撒,他是尤利烏斯·凱撒的甥孫兼養子,也是改變歐洲版圖的帝國創始人。他是一位具有革命性的獨裁者和有遠見的政治家,奠定了西歐羅馬化的基礎。

五位皇帝都遵循了相似的模式。他們通過家庭紐帶來掌舵帝國、開辟新版圖、大興土木,深受人們的愛戴,但卻被參議員排擠。卡里古拉以專制獨裁著稱,他曾封自己的馬為英西塔土斯(Incitatus)執政官,而他最後被一名禁衛軍暗殺。克勞迪斯入侵英國和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擴大了帝國版圖。

據說他是被自己的第四任妻子小阿格里皮娜(Agripina)毒死的,因她急於推自己的兒子尼祿登上王位。而後尼祿自殺,儒略·克勞狄王朝覆滅。

4.托勒密家族

亞歷山大大帝因征服世界威名遠播。托勒密是他麾下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這位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加封自己忠實的侍從為將軍,而後這些人成為他的繼業者。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 323 年去世,之後他曾經的侍從們在龐大的帝國內建立了各自的勢力范圍。

托勒密則佔領了埃及。公元前 305 年,他為自己冠上國王頭銜,稱為托勒密一世。埃及人承認他為法老的繼承者,此後三個世紀,托勒密王朝統治這片土地。

托勒密一世征服了許多新領土,包括塞普勒斯、巴勒斯坦和眾多希臘島嶼。在他統治時期,雄偉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落成、亞歷山大城發展成為 文化 和藝術中心、埃及成為古代政治和經濟樞紐的中心。托勒密王朝統治時期,因與琉王朝(另一個由亞歷山大大帝的大將成立的王朝)交戰,整個帝國滿目瘡痍。

王朝內名聲最響的是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即埃及艷後),她引發了羅馬和埃及之間的沖突。克里奧帕特拉七世背叛了她的弟弟兼丈夫托勒密十二世(譯註:實為托勒密十三世,原文有誤),與尤利烏斯·凱撒聯合罷黜他。

公元31年,屋大維·凱撒擊敗克里奧帕特拉和馬庫斯·安東尼,托勒密王朝戰敗,埃及並入羅馬版圖。隨著克里奧帕特拉自殺,影響地中海地區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托勒密王朝滅亡。

5.明朝朱氏家族

1368年,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覆滅,第一任明朝皇帝登基。洪武皇帝朱元璋從前做過和尚,受此影響,他命名新近建立的王朝為「大明」王朝,取其「明亮」之意。很快他就成為一個殘暴強硬的統治者。朱元璋帶兵入侵蒙古,在1398年他去世的時候,已經統一了中國中部大部分地區,並且迫使朝鮮向大明朝進朝貢。

防止蒙古人和倭寇入侵是明朝的頭等大事。今天我們看到的的萬里長城主要是從1387年起修築的明長城遺跡。明朝統治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漢族皇帝,在他們的統治之下,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物質繁榮、社會穩定。

當時居民達到2億,軍隊士兵超過一百萬。明朝皇帝們推出了野心勃勃的計劃:命令鄭和帶領一支強大的艦隊出訪非洲,整修大運河,加固中國長城。15世紀,明朝首都遷移到北京。

明朝皇帝們成功地趕走了倭寇,但是連年戰亂動搖了國家的穩定繁榮。國家人口日益稠密、農業資源嚴重耗損,隨著「闖王」李自成掀起農民起義狂潮,明王朝於1644年開始衰退直至滅亡。其最後一任君王崇禎皇帝自縊身亡。

6.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歷史上是一個響亮的名號,他們在1438年到1740年間統治著神聖羅馬帝國。王室最後一位繼承人是查爾斯二世(Charles II),其遺傳基因相當糟糕,似乎是由於家族亂倫所致。

德國國王魯道夫一世(Rudolf I,1273年-1291年在位)建立了哈布斯堡王朝,這個名字源自在瑞士阿爾高州(Aargau)的一個小村莊上建立的城堡(鷹堡)。這個家族因把政治聯姻這一手段運用至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出名。他們為了建立聯盟、搶奪領土,充分發動歐洲皇室之間的聯結與合並。

該家族的座右銘簡單直接:「讓其他人發動戰爭,而你們,快樂的奧地利人,就去結婚吧!」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的政治婚姻使荷蘭、盧森堡和勃艮第臣服於他,而哈布斯堡的女皇瑪麗亞·特里薩(Maria Theresa)通常被認為是西歐的祖母。

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在英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曾登上王位,他們在15到16世紀之間控制著歐洲。16世紀,該王朝登上了權利的頂峰,而之後由於持續30年的戰亂,他們輝煌不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崩潰。哈爾斯堡王朝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奧地利皇帝卡爾一世(Charles I),他在1918年宣布放棄王位。

7.美帝奇家族

美第奇的家族史是一部通往權利巔峰的成長史,充斥著妒火肆虐、陰謀詭計、雞犬升天、道德淪喪的 故事 ,雖聲名狼藉卻也引人注目。該家族統治佛羅倫薩這座城堡般的城市期間,將其經濟、政治和藝術發展至巔峰之境。

美第奇家族原本是銀行家出身的中產階級家庭,靠買賣紡織品發家。依靠與佛羅倫薩政壇的關系,他們建立了一個現代銀行體系,很快便壟斷了市場。13世紀到17世紀間,他們同梵蒂岡簽訂合約,確保美第奇家族能夠輝煌繼續,成為佛羅倫薩最有權勢、影響力最大的家族。不出所望,美第奇銀行也成為歐洲同行業中最有權勢的機構。

美第奇家族的成員熱愛藝術,推動著義大利藝術文學發展至全新層面。在他們的統治下,佛羅倫薩一派繁榮。「豪華者」洛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曾贊助無數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也是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的第一位資助人。

美第奇家族裡還走出了三位教皇:利奧十世(Leo X)、克萊芒七世(Clement VII)和利奧十一世(Leo XI),以及不計其數的英、法皇室成員,甚至還有一位改變法國命運的皇後——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

這位法國皇後於1547至1559年間在位,這期間她支持羅馬天主教與胡格諾教徒(Huguenots)分庭抗禮,並與天主教結盟,而這一決定引發了聖巴多羅買節大屠殺(St. Batholomew』s Day Massacre),導致數百名新教徒慘遭屠戮。

8.元朝大汗氏族

成吉思汗(Genghis Khan),名鐵木真(Temujin),是所向披靡的勇士,是高瞻遠矚的將領,同時更是幅員遼闊的蒙古帝國的開國元勛。他成功統一了亞州東北部的游牧民族,佔領了蒙古草原,然後登上皇帝寶座。

1206年,驍勇善戰的鐵木真稱帝,統治蒙古帝國,尊號「成吉思汗」,寓意「統領天下的人」。之後,他決定攻打中原。

成吉思汗於1227年駕崩,葬於蒙古草原某一隱秘之處。 傳說 他從馬背摔下,死於傷痛,也有人說他死於瘧疾,甚至箭傷,但其確切死因已無從考證。他在位期間開疆擴土,蒙古帝國的領土面積達1200萬平方英里,疆域擴張至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及土耳其境內。

離世之前,成吉思汗命其子嗣將帝國分為若干個汗國,以期繼續開拓疆土。帝國鼎盛之時,疆土遼闊,幾乎覆蓋整個亞歐大陸,從奧地利到朝鮮,從西伯利亞南部到喜馬拉雅山脈都是蒙古國土。

大汗的子孫們隨心所欲、四處征戰,使得蒙古帝國成為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Kubilai)於1271年建立元朝,統治中國直至1368年。

9.卡佩家族

卡佩王朝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皇室王朝,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國卡佩王朝(987-1316)的創始人:雨果卡佩(Hugh Capet)。該王朝前期的統治者都比較羸弱。雖然法國在路易六世(Louis VI)的統治下開始走上領土擴張的道路,但菲利普二世(Philip II)才是第一個配得上偉大之稱的卡佩國王。

因為在他的努力下,曾旁落英國的法國領土被奪了回來。1328年,查理四世(Charles IV)去世,且沒有留下一個男性後代,中斷了卡佩王朝的宗支,但他們很快便找到解決 方法 。接下來王權傳到瓦盧瓦王朝和後來的波旁王朝,他們都宣稱自己是卡佩家族的直系後裔。

中世紀鼎盛時期,卡佩王朝已經是歐洲最大的皇室家族。家族中一共出過38位法國國王、9位葡萄牙國王、11位那不勒斯國王與王後、12位納瓦拉國王、9位西班牙國王和王後,還有無數個統治歐洲貴族家庭的王子、公爵和伯爵,勢力范圍從英格蘭和那不勒斯綿延至荷蘭和波蘭。

卡佩家族還對法國的法律體系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法律體系一直延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然而他們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亂倫最嚴重的家族,這一點很不光彩,因為他們經常為了鞏固地位而被迫和家族內部成員結婚。

現在留有卡佩王朝血統的人包括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of Spain)、比利時的阿爾貝二世(King Albert II of Belgium)和盧森堡大公亨利(Grand Duke Henry of Luxenbourg)。

10.羅斯柴爾德家族

梅耶·阿姆斯謝爾·羅斯柴爾德(Mayer Anschel Rothschild)是十八世紀一名來自法蘭克福(Frankfurt)的放貸人,他的成功模範策略使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金融經濟領域獨樹一幟。他的本意主要是控制和促進家族企業的成長。

最後,他按自己的意願制定了一系列規則讓後代遵守:男人才能做生意;長子的長子才是一家之主;財產繼承必須絕對嚴格遵照規則;大力鼓勵近親結婚以保住財產。

梅耶的兒子南森·梅耶·羅斯柴爾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把家族生意的總部遷到倫敦,並因在1814年開始為政府發行債券而大獲收益,他將這些巨額收入用於大力發展家族事業。拿破崙戰爭時期,羅斯柴爾德家族籌集的資金既支撐了英國軍隊,也流向了法國的拿破崙軍隊。

1815年,他們資助英國的殖民戰爭;1818年,又撥放貸款給普魯士政府。18世紀20年代,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金雄厚到足以支撐英格蘭銀行發行貨幣,幫助他們躲過金融危機。

盡管羅斯柴爾德這個德國的猶太家族出身平凡,但他們的生意很快就遍布全世界,家族成員甚至被英國和奧地利王室授予爵位。19世紀中期,羅斯柴爾德家族將銀行開至大多數歐洲國家後,貸款業務達到頂峰,其足跡遍及奧地利、法國、德國和瑞士,他們甚至投資修建了歐洲第一條鐵路。

1875年,南森的兒子萊昂內爾(Lionel)向英國政府借出四百萬英鎊,用來購買蘇伊士運河的股票。從此,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家族。

<<<

財富可統治世界的十大家族

1、【杜邦家族】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最大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

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大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後來因一次火葯大爆炸,家族財富盪然無存。20世?紀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頭」。

他們再次創業,將家族帶入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這個家族視家族財富為第二生命,權力傳代非常獨特。

在第三代中,家族內部至少有10對堂表親之間的婚配,成為美國近親聯姻最多的大家族。

特色評說:父輩創業,第二代再創業,第三代守成加創業,財富絕對傳給家族成員。

財富家訓:「投資要保持最大的利潤,至少是10%以上,保證風險最小,堅持全額投資;每一個國家只設一個工廠,從事一種產品專門生產。」「投資要選擇最幸運的地點、最有利的市場、最有前途的產品」。

2、【羅斯柴爾德家族】

這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麥耶?羅斯柴爾德。

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

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宮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

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特色評說:父子聯袂創業,傳承子孫繼業。

財富家訓:「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3、【奧納西斯家族】

這是一個奇特的財富家族。奧納西斯是這個家族的創始人,他被稱為世界船王。他從做煙草生意起家躍入世界航運業。

他惟一的兒子不幸車禍身亡,他與自己的連襟另一位希臘船王互相鬥富,並娶了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遺霜擺闊。

他的女兒與他一樣任性,他選的女婿女兒不要,非要嫁給自己鍾愛的人,當他死後女兒繼承財產,又數次婚變終成一代女船王。她又有了女兒,死前託孤讓別人培養財富家族的第三代。

特色評說:女承父業、再創輝煌、託孤第三代。

財富家訓:「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導致成功。」「無論怎樣也要把皮膚曬成褐色,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哪怕你住的只是這幢房子的地下室),經常出現在以豪華著稱的餐館(哪怕你只要一杯飲料),如果你要借錢、就借一筆大數目。」

4、【洛克菲勒家族】

美國最富的家族。約翰?洛克菲勒是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他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美國石油大王。

他開創的石油王朝在美國壟斷地位達85年之久。他的第二代小洛克菲勒一生中在維持家族事業的同時,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老洛克菲勒留下的慈善事業上。

老洛克菲勒的第三代成為銀行家的約翰?戴維?洛克菲勒是這個家族的金融管家,他也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這個家族至今在美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特色評說:子承父業,代代相襲。

財富家訓I:「人生只有靠自己,靠誰也不行!做生意要趕早,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個店。」「讓孩子們通過家務勞動來掙錢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貫傳統。」

5、【IBM沃森家族】

沃森家族創建了雄霸世界的計算機硬體公司IBM。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是托馬斯,丁?沃森,他從一個一文不名的鄉下人,靠推銷起家一手把IBM這個當初生產磅秤、屠刀和穿孔機的小公司發展為世界超一流的硬體公司。

他的獨生子托馬斯?約翰?沃森曾是一個經常去夜總會廝混的花花公子,老沃森 教育 有方,浪子回頭金不換。

小沃森繼承了父業。把IBM的計算機事業推上峰巔。這個家族以培養最優秀的人才而繼續他的使命。

特色評說:雖然予承父業,仍能任人唯賢。

財富家訓:「加入一個公司是一種要求絕對忠誠的行為。」「『思考』的重要性高於忠誠。」

6、【高爾文家族】

這個財富家族在美國影響巨大。其創始人高爾文從賣爆米花創業到成為摩托羅拉公司董事長,使這個家族顯赫至今。

高爾文對他的財富接班人的培養花盡心血。他把獨生兒子鮑勃經常帶在身邊,並熱切地希望兒子進入企業界,他細心地回答兒子提出的企業問題。

長大後任命他為摩托羅拉副總經理,放手讓他去領導一個家族企業,後來又任命他為總經理,但他不打算退休。

他還要培養第三代財富接班人,當鮑勃帶著自己的兒子克里斯去看望因病住院的高爾文時,他看到孫子的成績激動了。

特色評說:子承父業、穩步發展、父子培養孫子。

財富家訓:「人是最重要的。」不要怕犯錯誤,放手去干吧!」如果我們要做這件事,那就立即去做。」

7、【福特家族】

福特家族曾經是美國顯赫的財富家族。亨利?福特是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他成為汽車大王。

他對自己惟一的兒子埃茲爾恨鐵不成鋼,埃茲爾是個面慈心軟的人,面對父親說一不二的「絕對帝王」作風,聽任擺布,最終成為悲劇根源,英年早逝。

孫子組成「紅粉兵團」進行逼宮奪權,曾一度使家族中興,但福特二世重蹈覆轍,最終福特公司董事長由外人出任。開創了美國企業界將家族企業大權傳給非家族人的先例。

特色評說:孫承祖業,隔代君王,再度中興,回天無力。

財富家訓:「我從母親那裡學到了現代社會生存的方法,母親教導的『勇氣』、『忍耐』、『鍛煉』以及『秩序』是我一生奉行不移的座右銘。」

8、【馬克斯家族】

他們是名震英倫三島的財富家族。這個財富家族主要經營服裝和食品。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服裝都在他們家族的公司馬克斯??斯賓塞公司購買。

其創始人馬克斯靠5英鎊起家。但馬克斯去世時,他的兒子西蒙才19歲,大權落在了公司董事戚文手中。

為爭奪家族企業,西蒙結識了猶大商人伊斯利,二人互娶對方妹妹為妻,聯姻打造財富家族。

二人與戚文展開了董事局的主席之爭,最終取得勝利,又聯手共創輝煌,讓家族中興。並開始著力培養第三代財富接班人。

特色評說:父輩創業、聯姻固業。

財富家訓:「不問價錢,每件1便士。」「倘若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你的商店川流不息,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就是口碑。只有當口碑不能快速地傳達商店的動態時,才真正需要使用 廣告 。」

9、【迪斯尼家族】

這是全世界眾所周知的財富家族。其家族創始人是沃爾特?迪斯尼和他的哥哥羅伊。迪斯尼因米老鼠卡通電影而名揚天下,接著又推出一系列卡通電影。

兄弟倆又共同謀劃開創了「迪斯尼世界樂園」。迪斯尼在事業未竟時去世,留下一個龐大的財富家族。

家族內部派系之間開始爭權奪利,「三駕馬車」轟轟隆隆地開過來,另有數名「游擊隊員」也卷進紛爭之中。

女婿與侄兒大動干戈,侄子小羅伊一手遮天獨攬大權,糾集朋黨,將迪斯尼公司的觸角伸向歐亞。

特色評說:兄弟聯手創業,侄子繼業。

財富家訓:「迪斯尼樂園的理想:希望人們在這里找到快樂和知識。」「如果不了解真實的事物,就不能根據真實的事物創造出奇想妙事來。」

10、【摩根家族】

摩根家族的成功,是華爾街成功的縮影。摩根家族創造的「摩根化經營管理體制」至今仍然統治和影響著華爾街的一切。

這一經營思想和戰略,貫穿在資本主義由幼年邁向壯年的全過程。在摩根家族勵精圖治,不斷創造經濟奇跡的過程中,J?P?摩根無疑起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摩根開創了「摩根時代」,即金融寡頭支配企業大亨的時代。他的 名言 是:「用以推動歷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錢,只是金錢!」

特色評說:祖上創業、子承父業、孫子中興大業。

財富家訓:「用以推動歷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錢,金錢!」今天就要預測到明天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信息是賺錢的法寶。」

<<<


世界上勢力最大的家族知識相關 文章 :

★ 世界上勢力最大的十大家族

★ 世界上勢力最大的家族

★ 世界上最大的的家族是什麼

★ 世界最大的黑幫家族

★ 世界上最大最有實力的家族財團排行榜

★ 世界上最大的家族排名

★ 世界最大的家族

★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家族

★ 世界上十大家族的簡單介紹

★ 世界上最大的財團家族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6. 世界財團的主要財團簡介: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標准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成立於1802年的杜邦公司是一家科學企業,致力於利用科學創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讓全球各地的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杜邦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廣泛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涉及農業、營養、電子、通訊、安全與保護、家居與建築、交通和服裝等眾多領域。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 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直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入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德意志銀行股份公司(Deutsche Bank) 是一家私人擁有的股份公司,是德國最大的銀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總部設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其股份在德國所有交易所進行買賣,並在巴黎、維也納、 日內瓦、巴斯萊、阿姆斯特丹、倫敦、盧森堡、 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等地掛牌上市。1995年底,擁有德意志銀行股本的股東為28.6萬,,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目前,德意志銀行集團總人數74000人,為約800萬顧客工作,包括世界各國的個人、商業和政府機構客戶、銀行和公共機關。德意志銀行擁有資產超過9960億馬克。

7. 安巴尼家族被稱為是印度的「洛克菲勒」,它們的家族實力如今到底有牛

他們家是億萬富翁榜單上的一員。

葉門投資的失敗並沒有打敗德魯拜,1958年,他僅用15,000盧比與堂兄就在孟買成立了一家忠實的商業公司,專門從事聚酯紗線和香料的進出口。八年後,由於投資方向的差異,兩人最終和平分裂。當時,德魯拜從政府那裡得到了一個信息:鼓勵尼龍產品的生產。因此,他於1966年成立了Reliance Textile Instries,並創立了自己的品牌“ Vimal”。到1975年,該公司的利潤增長了700%,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印度化纖行業的領導者。喜歡冒險的杜比不滿意,他希望增加投資並擴大規模。當時在印度,商業規則還遠未成熟,國家壟斷了所有資源。私營企業只能通過向政府借款或與國有企業合資來籌集資金。德魯拜看了資本市場,1977年,信實紡織廠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印度私營公司,當地媒體稱其改變了整個印度的商業歷史。

8. 印度的經濟體制是什麼啊

印度的經濟體制屬於市場體制。

市場經濟體制(Market economic system),是指以市場機製作為配置社會資源基本手段的一種經濟體制。它是高度發達的、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大商品經濟,其最基本的特徵是經濟資源商品化、經濟關系貨幣化、市場價格自由化和經濟系統開放化。整個資源配置過程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

9. 印度最大財團塔塔集團,在中國實力怎麼樣跟華為相比較呢

實力非常的強大。跟華為相比它還差那麼一丟丟,華為完全可以超過它。

10. 印度經濟史

近代印度經濟史

50年代

印度在50年代初步構造了全面工業化的布局,無論是國營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在國家建設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印度在經濟建設里也摸索出印度獨特的混合經濟的雛形,並且在總結」一五」計劃的時候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經濟藍圖.並在」二五」計劃中對」一五」期間所倡導的混合經濟模式有所發展,以提高農業生產為起始加速國家工業化領域的投資尤其是重工化的投資.在復雜與困難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印度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的前提下的全面提升社會與國力作出巨大努力.在避免國家分裂的同時,試圖快速改變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並提高經濟效益.可以這樣說,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對於印度的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早在1938年,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就在國大黨黨團會議上明確提出了以經濟計劃為手段實現印度工業化消滅失業與貧困.為這個構想,印度在50年代在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高超的政治與外交手腕下,不僅僅在國內取得了斐然的成績而且充分利用國際形勢縱橫俾闔,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來自美國和蘇聯的技術與經濟援助,大大加快了印度工業化尤其是重工業化的步伐.因此尼赫的個人聲望在國內外都獲得交口贊譽不但是尼赫魯本人的榮譽,也是那時候印度在世界50時代的寫照,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1947年豪邁的那句:印度要成為世界的一極,似乎已經觸手可及了.

60年代:

60年代越戰是這個時代的縮影,一方面美蘇爭霸到了新高潮,一方面隨著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50年代恢復經濟活力後加緊對傳統勢力范圍恢復影響與控制。如果說英國試圖把新獨立國家盡可能約束在英國聯邦體制里,法國在北非構建法郎區這個橋頭堡是一個標志的話。那麼在中東在越南在非洲甚至在南美,燃遍世界的戰火,此起彼伏的軍事政變與各種顛覆活動的後面由始致終都有美國與蘇聯直接或間接的參與,都顯示著中國、印度勢必在自己的道路上即將面臨的艱難抉擇。尤其是越南戰爭,這場從1961年爆發到1975年結束的戰爭,終究成為了歷史的一個轉折。印度在自己國家建設與經濟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終究需要迫使各自的國家再次問自己:何去何從!

印度國歌中吟頌道:。。。水源豐富,果實累累,莊稼茂盛,鬱郁蔥蔥。。。土地承載的不僅僅是印度的大國夢,還有印度的全部希望。

在「一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在1952-1954年的風調雨順,但是隨著印度土地改革進展的緩慢加上政治與經濟改革帶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讓原本就問題重重的印度的國內變的更加復雜了。問題首先是來自大壟斷財團的資本高度集中化趨勢,印度在2個5年計劃中經濟實際增長了66%,但是壟斷工業資本與壟斷金融資本僅僅在注冊資本上就膨脹了三倍。當時在印度國民生產環節里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鋼鐵與水泥生產上,排名印度大財團第一塔塔財團控制了印度水泥生產的50%,而排名第二的比哈爾財團控制了印度水泥生產的25%,直到1968年印度控制的國營鋼鐵產量只達到了印度當時鋼鐵總產量的33%。第二問題來自社會貧富懸殊急劇擴大,早在印度「二五」經濟計劃結束後,尼赫魯就問:2個5年計劃國民人均收入提高了42%而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了10%而農民卻處於破產邊緣,這些增長的財富哪裡去了。第三就是國內國際局勢動盪,加之各種利益集團利用黨團政治反復爭端利益並利用各種政治軍事手段轉嫁社會矛盾。其中在1962年爆發中印邊界軍事沖突,印度軍費開支在政府開支中的比例從沖突爆發前的40%提高到了60%。到1963年3月的時候,印度外債實際達到當年政府開支的300%是1951年時候的51倍。當時在尼赫魯執政時代末期的印度政府,利用軍事冒險失敗後的國內局勢動盪實行全國緊急狀態才順利度過垮台危機。但是軍事的失敗同與之而來經濟危機的爆發,印度當時是一座等待爆發的火山。

由於軍事開支急劇增加,印度政府的「三五」經濟計劃實際已經破產。當時的印度糧食在50年代半心半意的土地改革失敗後一直不能實現自給,印度被國際社會譏笑為討飯籃子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印度作為農業大國卻一直需要支付原本已經少的可憐的有限外匯來購買糧食。到印度1964年1965年由於自然災害而造成糧食急劇減產,當時印度的糧食飢荒已經到了來一船吃一船的地步,如果沒有美國以及蘇聯的糧食援助,印度面對的將不僅僅是人道主義災難。但是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在中印沖突後2年裡給予印度的援助盡管急劇增加到與印度建交後美國援助綜合的200%。但是美國人的附加條件是:今後印度的5年計劃必須由美國政府認可.面對獨立與生存的選擇,印度終於在1966年接受了赫魯曉夫的橄欖枝。

1966年1月19日,印度國大黨兩院中526名議院舉行秘密投票。成千上萬的印度人在議會大廈外等待選舉結果。四小時後國大黨議員領袖辛哈出現在走廊。人們紛紛上前詢問:「是男的獲勝還是女的獲勝了?」辛哈宣布:「女的贏了」。繼承了父親巨大聲望與與治國策略的英迪拉.甘地以355票對169票(2張廢票)的絕對優勢擊敗了對手當選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英迪拉的時代開始了。

英迪拉·甘地在執政早期是依靠由當時國大黨第一大派系的辛迪加集團支持下上台的。但是讓代表壟斷財團的辛迪加集團大跌眼睛的是,英迪拉·甘地不是他們眼中的洋娃娃和線控木偶:首先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5月宣布盧布貶值35%,為此印度得到了急需的300萬噸糧食和9億美圓的援助,沉重打擊了國內壟斷財團的勢力。而且利用和美國的短暫親密關系,從墨西哥進口了糧食種子,從實際需要出發而不是尼赫魯時代的土地改革出發的開始了綠色革命。終於到1978年印度實現了糧食自給。隨後,印度政府在越南問題上的表態代表了印度在國家獨立自主上堅定的政治立場,同蘇聯的握手不僅獲得了大量政治經濟與軍事援助,而且在蘇聯的幫助下,印度政府在國有企業的經營與改造上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印度政府以國家中央集權為手段,以國家經濟國有化為方向推進經濟計劃。終於在1967年5月宣布了為期10年的「經濟計劃10點建議」,同年7月19日英迪拉·甘地宣布控制全國54%存款的14家印度銀行收歸國有,此舉受到印度人民的熱烈歡迎.受此鼓舞,在1969年12月,英迪拉·甘地頒布「壟斷和限制性貿易行為法」成立了「壟斷和限制性貿易行為委員會」。此後1970年2月頒布的加強工業許可證制度的法令與1971年把全國64家普遍保險公司受歸國有。就此印度混合制經濟體系框架完成。尼赫魯建國時的構想在他女兒手裡實現了。這些措施不僅有效打擊了印度國內壟斷財團的影響力與控制力,而且為印度國內局勢的穩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快速的工業化進程所需要的龐大人力物力與技術支持與印度本身家底使印度必須要在可以做長期經濟規劃的情況有步驟有計劃的一步步去實現。印度為了國家經濟主權既選擇了蘇聯的橄欖枝並與美國保持有限的合作關系。印度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位置要比同時期的中國要有利的多。但是,印度恰恰不能作到的就是對經濟長期計劃作出有保證的規劃.印度政府與國內各種各樣的壟斷集團的利益斗爭,印度政府在長期經濟計劃與短期經濟效益的選擇中不斷的在選民的利益趨勢下左右搖擺,印度政府在遇到國內國際危機的時候往往通過國外軍事冒險來轉嫁選民的視線與國內即將爆發的危機來贏得大選。但是自身實力的孱弱,往往在軍事冒險與干預後印度政府又陷入財政危機並進一步導致經濟危機。印度在60年代後形成的改革——危機——冒險——更深的危機——再改革的循環行為模式,終於讓80年代的印度總理感慨:印度已經失去了工業時代。

70年代 :

從美國1965年開始全面卷進越南泥潭後,世界各國經濟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美國獨霸的地位越來越被削弱,終於在持續8年畸形的繁榮後,美國終於開始吃不消了。 1971年,由於越南戰爭,美國面臨巨額貿易赤字,美元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相反,日本與聯邦德國經濟快速發展,競爭力增強,經常賬戶大量盈餘。1971年8月5日,由於美元的持續貶值壓力,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被迫宣布中止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並加征10%進口稅率。這被稱為「尼克松沖擊」,從此世界各個國家開始進入「牙買加」貨幣體系,匯率象脫韁野馬一樣競相貶值。終於1972年,美國終於低下了驕傲的頭,不再謀求絕對戰略優勢和蘇聯簽署的《反導條約》。盡管在80年代美國人面對狂歡的日餌曼洲和叫囂買要下美國的日本武士是那麼的無可奈何。美國就要衰落了么?我無從而知,但是奠定美國今天新霸權的一系列大舉措悄悄拉開了帷幕。一直以來作為戰後國際貿易 金融 與投資監管三大支柱關貿總協定(GATT)、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在這個時候都開始發生了大轉變。1973年關貿總協定第七輪談判:東京回合在正式來開了鑼,也正式在這一回合終究成就了1995年的WTO。IMF在尼克松召開的20國會議上開始了世界貨幣改革計劃,其目的就是要國際金融關系脫離國家與中央銀行的控制,它有一個漂亮的名字:自由化。而從尼克松的時代開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的職能悄悄的向更自由的市場傾斜,也許就是這個時候全球化的帷幕正式拉開了。但是,這些在今天看來雄心勃勃的遠征都不能掩飾此時美國跌跌撞撞的腳步。隨尼克松沖擊起舞的是石油危機,是蘇聯遍布全球的出擊,70年代來了。

1970年12月27日,英迪拉·甘地抓住自己國內聲望不斷上升的機會,宣布解散人民院,提前於1971年2月舉行印度第五屆大選。1971年3月大選結果揭曉,英迪拉.甘地獲得了壓倒勝利,終於英迪拉.甘地建立了自己所能完全控制的政府。就在此時,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在1970年底的大選中主張充分自治與全面獨立的人民聯盟在東巴大獲全勝,隨即人民聯盟領導人在1971年的3月宣布東巴獨立。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下令軍事鎮壓,軍事鎮壓的結果導致大批東巴難民逃往印度。1971年11月21,英迪拉.甘地在一系列穿梭外交努力下獲得了蘇聯的軍事援助並在當時西方大國保證不軍事干預的前提下,宣布印度軍隊越過邊界「自衛」。12.17日第三次印巴戰爭停火,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至此英迪拉.甘地在印度的聲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輿論盛贊英迪拉.甘地的膽識與魄力已經超過了尼赫魯,而民意調查中93%的公眾站在了英迪拉的一邊。當1972年1月26日印度國慶日那天英迪在印度公眾的形象就是杜爾加,就是美麗的10臂女戰神。

但是歷史老人總在不經意中,給得意的忘乎所以的人開上一點點玩笑:飢荒又不期而至。

1972年印度遭遇了嚴重的災荒,1.8億人口面對飢荒的威脅,而由印度一手導演的戰爭讓滯留在印度的難民每個月就消耗掉印度2億美元,這更使印度政府的財政雪上加霜.由於需要進口大宗糧食與原油,加上石油危機的爆發與國際金融因尼克松危機沖擊而劇烈動盪.由此導致的外匯短缺終於使才平穩不久物價飛速上升.而由此引起的投資不足又使工業增長下降了近50%,經濟實質遭遇了衰退.同年孟買就爆發了1.2萬罷工,民眾的不滿情緒終於在反對黨的鼓動下爆發了.僅僅在反對黨領袖所在的古吉拉特幫的騷亂中遭遇警察射殺的人數就達到233人,與之同步的印度鐵路大罷工讓當時的印度經濟實際陷入了癱瘓.最後在當警察也開始暴動並與前來鎮壓的軍隊交火的時候,騷亂與不安到達了頂點.而甘地夫人此時藉助一位律師從憲法中發現的漏洞,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來挽救即將倒台的政府.

雖然隨後地年不僅風調雨順而且經濟維持在比較高的增長水平,過高估計自己的甘地政府解除了緊急狀態,但是隨後的大選國大黨一敗塗地,代表印度教原教旨主義的人民黨上台了.高喊自由與麵包口號上台的人民黨政府代表的其實是壟斷資本與地主階層的利益,人民黨政府一上台就提早一年結束了當時執行順利的」五五」計劃,匆匆提交了」六五」計劃.人民黨政府不僅缺乏執政能力,更缺少對自己所指定計劃的控制里,在把甘地夫人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1500萬噸糧食消耗怠盡.在把僅有的30億美圓儲備揮霍一空,在執政不到3年的時間,人民黨政府倒塌了.

而此時雖然兩次石油危機給發達國家帶來的巨大沖擊,但是新技術革命的翩然而來,而且以美國為首的資本注意國家迅速轉變自己的經濟結構與能源結構,不斷的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生產工序實現國際再分工.使各自的經濟逐年提升,並最終形成了以四小龍與東南新興工業化地帶的崛起.而印度,則在迷茫中痛苦的失去了工業化的機遇.

50年代-70年代人均GDP增長比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印度 21.6% 15.2% 8.06%

50年代-70年代GDP增長比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印度 47.10% 51.88% 35.69%

閱讀全文

與印度控制什麼財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橡膠為什麼是國家的 瀏覽:342
英國的錢怎麼交 瀏覽:247
1元越南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250
巴厘島10萬印尼盾能買什麼 瀏覽:106
日本為什麼看不起中國 瀏覽:777
去越南農村怎麼找旅館 瀏覽:933
中國哪裡的女生最溫順 瀏覽:879
印尼達雅克人主要依靠什麼生活 瀏覽:806
為什麼越南身份證沒有出生日期 瀏覽:408
印度飯團怎麼吃 瀏覽:136
中國捐贈了多少口罩給日本 瀏覽:484
如何在印度經商 瀏覽:912
越南旅遊社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448
為什麼這么多加拿大人在伊朗 瀏覽:997
中國男人的身材是如何垮掉的 瀏覽:23
河口火車北站打車到越南街多少錢 瀏覽:332
中國造船能力相當於哪個國家 瀏覽:5
越南為什麼可以使用facebook 瀏覽:485
如何在中國收聽BBC 瀏覽:800
中國文明鎮在哪裡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