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代帆船橫渡印度洋需要多少時間

古代帆船橫渡印度洋需要多少時間

發布時間:2022-09-26 03:05:04

『壹』 鄭和的寶船沒有發動機,是如何橫穿印度洋到達非洲的

雖然古代的船隻都沒有發動機,但是他們本身的智慧是非常讓人佩服的。鄭和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航海家,他的經驗也非常豐富,當時鄭和的寶船,主要是藉助人力搖槳和風力推動兩個因素才橫穿印度到達非洲的。

在明朝時期,造船技術以及航海技術都已經達到了很先進的地步,尤其鄭和在建造航海用的寶船船時,就考慮到了很多現實的問題,他建造的寶船可以省去很多人力,而且可以適用各種水域的航行。為了確保了航行的方向准確,可以根據不同的風向轉動船帆,減少海水對船的行駛帶來的阻力,不同的船帆方向還可以藉助風向來使船更快更准確地向目的地行駛。但是在海上完全沒有風的時候,就靠完全的人力搖槳,來保持寶船一直向前行進,不至於原地不前,所以,鄭和橫穿印度到達非洲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貳』 鴉片戰爭時,英法軍隊的船隻是走以下那條路線來的中國的抵達中國需要多少時間

這個問題有趣。
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中英戰爭。英國軍隊的船隻是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的。

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懿律是義律的堂兄)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英軍總司令。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懿律於1837 年升為好望角艦隊總司令。

西方國家對東方殖民擴張的路線(英國成為近代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殖民地,英文Colony一詞來自古羅馬的「Colonia」。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東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西哥特王國等國家瓜分。
一般認為,近代西方國家最早佔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佔領的休達。該港原屬摩洛哥,為撲滅當地海盜、並控制經休達中轉的西非黃金及象牙的進口,葡萄牙經過周密布署佔領了休達港,隨後為直接與出產黃金的西非黑人帝國建立聯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佔領了馬德拉、維德角等群島。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的發展,歐洲出現了對商業資本和財富的渴望。當時歐洲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東方,尤其來自是中國、印度和南洋各群島的絲綢、寶石、香料等奢侈品。由於當時與東方的貿易被威尼斯、熱那亞壟斷,西歐國家決定自己探索通往東方的航路。首先對東方航線展開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達伽瑪經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為了確保與印度的貿易不受莫卧兒帝國、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國的干擾,葡萄牙於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處殖民地,修築要塞,配備軍隊,保護葡萄牙商人的安全。隨後歐洲人相繼在非洲沿海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濱海據點,作為前往印度的中途補給站。
1600年英國商人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隨後開始了在印度的擴張。荷蘭在16世紀末獨立後,迅速發展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業國家,於1602年設立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壟斷了與中國、印度、日本、錫蘭和香料群島的貿易。
17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英國和法國由於在歐洲大陸的利益爭奪而進行了4次戰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力量,在海外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並且在同荷蘭的數次戰爭取代了荷蘭,成為主要的船運國,建立起龐大的商船隊和海軍。以1763年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簽訂《巴黎條約》為標志,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工業革命後,工業國家加大原料的需求和開辟海外市場。1776年北美十三州獨立後,英國的殖民事業受到很大打擊,遂將殖民經略重點由北美洲轉至資源更為豐富、市場更為龐大的東方。此時,英國還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開普頓等地。
鴉片戰爭時,英、法、德等國在東方都有不少殖民勢力范圍和海軍據點。
英國皇家海軍有西非分艦隊,還在幾內亞灣建立海軍據點。懿律於1837 年升為好望角艦隊總司令。1840年任英國侵華全權代表和侵華軍總司令,6月率領艦隊到中國。

鴉片戰爭中,英、法等國的海軍,不是直接由本國出發長途來中國的。就是現在,美國海軍的裝備比過去英、法等國先進多了,它都不能呆在本國軍港,而在世界各地設有許多海軍基地。

海權理論創始人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 1840-1914)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相關著作發表的近百年來,海權問題成為軍事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權」古就有之,到了十五世紀「海權」開始被人們重視,尤其是歐洲。
海權(海上權利),顧名思義就是擁有或享有對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權和利用權,是「國家主權」概念自然延伸。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控制問題,更重要的是用海洋來開拓一個新的舞台,一個新的時代。海洋對瀕海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而要擁有海權,就必須發展強大的海軍,海權即憑借海洋或者通過海洋能夠使一個民族成為偉大民族。

『叄』 鄭和下西洋最遠路程多少公里說個大概

我只知道是從1405年到1433年從蘇州府劉家港碼頭出發,隨行的有護船的兵士,醫生,水手,翻譯等共兩萬七千多人。
兩百多艘船隨行,其中62艘船是「寶船」,每艘船長約148米,寬約60米,有十多層樓那麼高。船上有9根桅桿和12面風帆,可坐一千多人,須有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還配備著最先進的航海羅盤,和各種儀器(不是現代的)。還有許多的戰船,糧船,水船……
船隊規模宏大,而且滿載瓷器,絲綢等中國土特產品。
在這28年間,鄭和率船隊遠洋7次,最後一次遠達非洲東岸,去了3年才歸來.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路程之遠,達到了當時世界的頂峰。
他表現了中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並促進了亞非許多國家的友好往來,直到現在許多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 故事 .
望採納

『肆』 什麼是帆船

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使得人們總有越過江河、湖泊甚至大海去探索新天地的願望。正是這些原因促使人類的祖先發明了木筏、獨木舟等水上交通工具,並藉助帆來利用豐富的風力資源。當然,僅僅靠風驅動是不夠的,所以人們還發明了槳。至於帆和槳哪個先出現,現在人們無法確知。不過,從一些古跡上看,槳的出現似乎早些。如果把帆、槳裝在獨木舟上,就成了最原始的帆船。因為早期的槳也起帆的作用。但這種原始的帆船是很難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的。對於那些靠海生活的人們來說,就需要造出更大、更結實的帆船。而且船上帆、槳、舵都要具備,使用起來要安全有效。對於那些進行海上貿易的人們來說,對帆船的要求就更高了。

通常人們認為地中海是航海業發展的搖籃。早在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這是一個以航海聞名的民族)就從地中海航行到愛琴海,從此以後,他們的龐大的商船隊又發現了直布羅陀海峽,並航行到了英國。但是,隨著考古的發現增多,人們又發現了更早的船隻,因而也更新了人們的一些觀點。

印度是一個海岸線很長的文明古國,所以印度考古學家在孟買洛塔附近發現世界上最早的港口並不令人吃驚。人們在那兒發現了碼頭、貨棧和218米長、37米寬的船塢。由這些發現,人們可以想像當時印度洋上繁忙發達的帆船運輸,並可想像當時龐大的造船工業。所以嚴格地說,印度洋才是真正的航海搖籃。

早期的帆船,除了用於進行貿易活動,也用作戰艦。說是戰艦,實際上在早先並沒裝上火炮,只是用來運送兵馬、糧草。

我們不難發現,最初航海業發達的都是一些靠海生活的民族。為了生存,他們將帆船越造越好,以至有了發達的航海業。

航海業興起的前提是有能經得起風浪的帆船。早期人們對帆船的速度要求並不高,重要的是船要經得起風浪。而這樣的帆船一旦產生,人們便可以越過大海去進行貿易、戰爭或探險。羅馬人在他們傑出的統帥朱利葉斯·凱撒和安東尼帶領下征服克利奧帕特拉女王的埃及時,其龐大的艦隊就是滿載兵馬糧草的大型帆船隊。這種帆船叫加利船,它的動力裝置是一塊巨大的方形布帆和由100多個奴隸來劃的分幾層在兩側排列的槳。實際上,古羅馬人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造出了傑出的加利船特里雷米號。它長42米,有巨大的方形帆,其槳分3層排列在船的兩側,要100多個奴隸來劃。

相比之下,北歐的海盜們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面臨的是北海及北大西洋的驚濤駭浪。險惡的環境對他們的船提出了特別的要求。為適應風向變化,他們將帆變成了活動的。順風時,把帆橫過來作為橫帆。當無法順風航行時,便通過調整帆及船的行進方向使船獲得前進的動力。如果進行合適的調整,即使逆著風,船也能前進了。調整後與船行方向平行的帆通常稱為縱帆。如果將這兩種帆結合起來使用,那麼只要有風,船就可以很方便地向任何方向航行了。這些海盜船造得又細又長,除了巨大的方帆,還用40~50名水手劃槳,所以這些船跑得特別快,而且可以躲到某些大船進不去的狹窄的水道。這正好是海盜們所需要的。

我國古代的航海業也比較發達。早在秦漢時期,我國已能造出長20多米、寬56~84米、載重30噸以上的船。

1974年,在泉州發掘出來的宋代的一艘海船,長達345米,寬44米,深327米,排水量達3744噸,可載重200噸。

鄭和是我國著名的航海家。1405年,明成祖派遣他率船隊出使西洋。他率領的船隊有300多艘船,其中有「寶船」60多艘。所謂寶船,就是大些的船。最大的長44丈(137米)、寬18丈(56米),分4層,約1500噸,可乘400~1000人,為當時世界之最。船隊除了17000多人,還滿載金銀、絲綢、瓷器。龐大的船隊浩浩盪盪從江蘇太倉瀏河啟程,於1407年回國。以後又六下西洋,總共歷時28年(1405~1433年),足跡遍布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印度、伊朗、阿拉伯和非洲等地的35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了東非的馬達加斯加和索馬里。

但是,它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恐怕還不能與哥倫布的3艘帆船發現美洲大陸比。

信奉地圓學說的哥倫布決定與發現好望角的葡萄牙人迪亞士航行方向相反而向西航行,去尋找印度和中國。他請求西班牙國王「贊助」,得到國王的恩准後,遂於1492年率領3艘全部用帆船裝備起來的帆船隊開始向西航行。船隊的旗船聖·瑪麗亞號是長約24米、寬約8米、吃水約2米、重約80噸的木船(這比鄭和的船小多了),有3根柱桅桿,前兩根掛方橫帆,後一根掛三角形縱帆,船頭還斜掛一面小型縱帆。哥倫布就率領著這個由小型輕便帆船組成的船隊,用了69天橫渡大西洋(平均時速約4海里,即74千米),到達了今天的巴哈馬群島。哥倫布誤以為已經到了印度,於是那裡的土著人便糊里糊塗地成了印第安人。

直到1499年,義大利人亞美利哥·維斯普濟才證實:哥倫布並沒有到印度,他到的是一塊「新大陸」。歐洲人於是把這塊新大陸稱為亞美利加洲,即「美洲」。

自新航線開辟後,從16世紀到19世紀,蔚藍色的大海上白帆點點,到處航行著美麗的三桅帆船。

帆船的製造技術越來越高,到19世紀初達到了頂峰。帆船造得越來越大,有的帆船的桅桿竟高達50米,僅中間主桅上的布帆就兩噸多重。帆船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快速型的時速達到了15海里,最快的時速超過了20海里。

為帆船時代結束劃上句號的應當是德國人在1902年造出的名為「普魯士」號的巨大怪物。它長1335米,寬164米,5根桅桿上各掛6面帆,重達1150噸,最大時速19海里,但是,這艘船實際上是為博物館造的,因為這時候,用螺旋槳推動的船都已經出現幾十年了。

『伍』 鄭和下西洋經歷了多長時間

第一次 1405年冬——1407年10月 劉家港——五虎門(福建長樂)——占城新州港(今越南中南部)——爪哇(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舊港——蘇門答臘——南里(三地均在今印尼蘇門答臘島上)——錫蘭山(今斯里蘭卡)——古里(今印度科澤科德)

第二次 1407年冬——1409年夏末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暹羅——爪哇——舊港——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今印度柯欽)——古里
第三次 1409年10月——1411年7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暹羅——爪哇——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南里——錫蘭——古里
第四次 1413年冬——1415年8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舊港——
——彭亨——急蘭丹(馬來半島上)——
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古里——忽魯謨斯(今伊朗波斯灣口阿巴斯港南的島上)

第五次 1417年冬——1419年8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舊
——彭亨——忽魯謨斯
港——滿剌加——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古里——剌撒、阿丹(位於阿拉伯半島) ——溜山(印度洋中一島國)——非洲東海岸

第六次 1412年春——1422年9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暹羅——滿剌加——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
——溜山——非洲東海岸
古里——忽魯謨斯
——剌撒、阿丹、祖法兒

第七次 1432年1月——1433年8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舊港——滿剌加——蘇門答臘——錫蘭——柯枝——
——溜山——非洲東海岸
古里——忽魯謨斯
——剌撒、阿丹——天方(今麥加,位於紅海沿岸)

『陸』 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究竟用了多長時間

應該是三十七天,國王派遣和出航並不是同一天,准備工作用的時間長,網路上說七十天實在是太多了

『柒』 古代並沒有發動機,鄭和是如何穿越印度洋來到非洲的

鄭和下西洋是在明朝的時候,而且還是下了七次,在這幾次的下西洋中,鄭和都是通過風來使船動的,最後甚至穿越了印度洋,到達了非洲。學了歷史都知道,世界上的第一個電動機的出現是在十九世紀的初期,而這十九世紀距離明朝那可是真真正正的晚了幾百年左右的時間。但是,鄭和下西洋就是在沒有所謂的發動機之下,純粹利用自然的力量,自然的神奇,利用風,最後成功的穿越了印度洋來到了非洲,並且還成功的返回了中國大陸上。

莊子在《逍遙游》中,這樣子寫道,“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到,早在這個時候,古人們就知道自然“風”的力量了。

『捌』 鄭和下西洋時間 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多久

1405到1433年,歷史28年。

鄭和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

(8)古代帆船橫渡印度洋需要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鄭和七次下西洋,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

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里。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

《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制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進行海洋調查早了400多年。

三、對航海區域進行了戰略布局

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里、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范圍。

鄭和的功績是輝煌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業,鄭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和

『玖』 船的發展史是什麼

舟船發展史綿延數千年,最早還得從遠古說起。

1.在原始社會初期,先民們尚以漁獵和採集為生,他們的活動范圍被局限於靠水很近的地域。但由於沒有一定的工具,他們無法捕撈深水中的魚群,無法狩獵河對岸的野獸,不僅如此,如遇洪水泛濫,他們甚至連生命都不能保全。惡劣的環境與求生的本能迫使人類去思考,人們開始尋求一種可以浮於水上的工具,以期獵取更多的食物和戰勝洪水的危害。

然而究竟什麼東西能夠浮於水面而不沉?長期與自然界的抗爭不斷增添著人們的智慧,自然現象的反復出現也給人以一定的啟迪。

「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世本》)「古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淮南子·說山訓》),古人終於認識到某些物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為人們創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誘因。

2.經過長期實踐,古人創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這是一種用樹干或竹子並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狀物體。原始人在實踐中認識到單根竹木雖具浮力,但因其為圓形,浮在水中易滾動且面積窄小,運載力有限,如將數根並扎,則在水中可平穩漂浮且運載量增加,既可載物又可載人。

繼編木為筏之後,又有「刳木為舟」(《周易·系辭》)。「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

它是一種用獨根樹干挖成的小舟,其製做過程是:先選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樹干,將不準備挖掉的部位塗上濕泥,然後用火燒烤未塗濕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狀後,再用石斧等工具砍鑿,這樣疏鬆的焦炭層很快就被「刳」盡,如此反復多次,獨木終被「刳」成帶槽的舟。

有了舟,人們尚不能在水中隨意行駛,還必須有推動獨木舟行進的工具。「剡木為楫」(《周易·系辭》),即是指古人制槳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楫,捷也,撥水使舟捷疾也」(《釋名·釋船》)。削木頭做成槳,以推進舟的行駛。

在舵未出現以前,槳還有控制方向的作用。獨木舟與槳相配合,人們才可較隨意地在水面上活動。「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周易註疏》卷4)獨木舟具體出現的時代尚不能斷定。

3.但1977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這表明至遲在大約七千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同時也說明,我國發明和使用舟船的歷史較之車馬出現的時代要早數千年之久。

『拾』 明朝時並沒有發動機,那鄭和的船是怎樣橫穿印度洋的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的船之所以能夠橫穿印度洋,主要是因為依靠了風。

事實上,當時船隻航行過程中,一般都是採用「之」字型的行船方式,這種方式也被稱為「搶風行船」,是一種非常難以操控的行船技術。總而言之,鄭和的船之所以能夠橫穿印度洋,主要依靠了風的力量。

閱讀全文

與古代帆船橫渡印度洋需要多少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印度經商 瀏覽:908
越南旅遊社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444
為什麼這么多加拿大人在伊朗 瀏覽:993
中國男人的身材是如何垮掉的 瀏覽:19
河口火車北站打車到越南街多少錢 瀏覽:328
中國造船能力相當於哪個國家 瀏覽:1
越南為什麼可以使用facebook 瀏覽:481
如何在中國收聽BBC 瀏覽:796
中國文明鎮在哪裡 瀏覽:653
為什麼俄羅斯是伊朗的大哥 瀏覽:846
義大利披薩為什麼不喜歡加菠蘿 瀏覽:124
中國名酒薈萃多少錢一套 瀏覽:524
中國卡車模擬怎麼導航 瀏覽:143
義大利的藍布魯斯科集中在哪裡 瀏覽:844
特朗普和伊朗有什麼不同 瀏覽:179
梅干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24
如果美國打擊伊朗會怎麼樣 瀏覽:399
印度萬國牌怎麼買 瀏覽:448
m777榴彈炮印度有多少 瀏覽:856
和平精英國際服蘋果手機如何充值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