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視覺中國
視覺中國所採取的高額索賠策略,其根源在於追求利潤最大化。在面對圖片侵權案件時,其往往會提出遠超法院判決或調解一般水平的索賠金額。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高額索賠震懾被維權者,更是為了確保在談判中獲取最大利益。視覺中國們深知,一旦掌握了被維權者的痛點,便可利用這一點進行談判。
在處理圖片侵權索賠時,視覺中國們會設定一個相對較高的和解價格,通常為每張圖片一兩千元左右。然而,現實中,他們往往會將索賠金額提高至五千元甚至上萬元,迫使被維權者接受其苛刻的條件。這種策略的背後邏輯是,通過設置高門檻,使得談判過程變得艱難,迫使被維權者在高額賠償與訴訟風險之間做出選擇。
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視覺中國們能夠洞察到一些關鍵的痛點,如企業的聲譽、蘋果應用商店的下架威脅以及上市前的知識產權問題。他們利用這些痛點,通過高額索賠的手段,迫使被維權者在談判中做出讓步。對於跨國公司、上市公司和國企等重視聲譽的企業,視覺中國們會利用法院判決公開的制度,將其敗訴的風險作為談判的籌碼。而對於移動應用公司,他們則可能通過投訴至蘋果應用商店,威脅下架應用,迫使公司支付高額賠償。
針對擬上市企業的知識產權問題,視覺中國們會採取更加直接的手段,包括在法院起訴侵權、向海外證交所投訴等,以企業業務知識產權不合規為由,要求停止上市審查。這種策略旨在通過施加壓力,迫使企業支付高額的授權費用,以解決圖片授權問題。
視覺中國們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其維權模式的合理性受到了質疑。在面對普通企業和個人的侵權時,他們習慣於提出過高的索賠金額,使得被維權方產生被敲詐的憎恨感。這種策略在媒體、自媒體以及企業的市場廣告部門等有話語權的群體中尤為明顯,導致其在黑洞圖片事件之後,遭到了公眾的廣泛批評。
為了持續在現有制度環境下獲得高額索賠,視覺中國們需要重新審視其維權策略的合理性。在索賠金額方面,應更加謹慎,避免讓被維權者產生被敲詐的感覺。同時,不應強迫被維權方購買年付套餐,而應在合理的范圍內提供服務。通過調整其維權模式,視覺中國們有望在公眾輿論和法律框架內獲得更廣泛的支持,從而在未來的維權活動中取得更加可持續和公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