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極力推崇均勢外交

英國為什麼極力推崇均勢外交

發布時間:2025-07-17 09:06:44

『壹』 二戰後「冷戰」局面的形成是由於

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那麼何謂冷戰?所謂冷戰,是和熱戰相對而言的,指二戰後分別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集團之間,主要是美蘇之間所進行的除直接戰爭以外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的對抗爭奪。二戰期間蘇聯和美英等西方國家曾是共同抗擊法西斯的盟友,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如此迅速地由盟友變為敵人,雙方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冷戰?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國家利益沖突
1.美國全球霸權戰略
美國的發展歷史充分證明了其發展的外向性。20世紀上半葉,美國擺脫了傳統的孤立主義外交原則,形成更加積極的對外政策,並隨著實力核裂變似的急劇增長而要求日益擴大外向空間。
二戰結束時,美國經濟上已集中了資本主義世界全部黃金儲備的一半以上;軍事上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海、空軍,壟斷原子武器。實力增強,助長了美國壟斷資產階級向全球擴張、奪取世界霸權的野心。美國統治集團稱霸世界,從根本上說是出於兩個方面的需要:其一是經濟上的迫切需要,向全球擴張,開拓世界市場;其二是政治上的需要,美國認為自己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完美、最合理的制度,美國有義務把它推廣向全世界。與此相反,則視共產主義為洪水猛獸,在全球抵禦共產主義。
總之,強大的實力為美國稱霸世界創造了條件,開拓世界市場以及在全球抵禦共產主義擴張成為其稱霸世界的強大推動力。稱霸世界是美國國家利益之所在,其戰略與蘇聯保障國家安全這一最根本的國家利益相沖突,使得美蘇對抗不可避免。
2.蘇聯保障國家安全戰略
二戰末期和戰後初期,蘇聯在東歐、中近東和遠東進行了領土和勢力范圍的擴大,此舉雖會有乘勝利之機擴張共產主義的意圖,但主要還是從保障蘇聯自身利益考慮。根據斯大林構想,首先,戰後繼續保持蘇、美、英三大國合作,為蘇聯增強國力創造一個和平、寬松的國際環境;其次,在東歐建立一條安全防禦帶,把昔日入侵蘇聯的危險走廊變成保衛蘇聯的安全地帶;第三,對於戰敗的德國和日本,由盟國共同佔領徹底肅清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勢力,阻止其再次對蘇發動戰爭;第四,在遠東中東盡可能多的獲得一些利益。在遠東構築一條防禦日本侵略的安全帶,在中東取得由黑海進入地中海的出海口和南下波斯灣的通道。
在近代史上,誰能在歐洲稱霸,誰就能奪取世界霸權。因此,歐洲成為美國爭奪和控制重點。二戰末期,美英控制了西歐,蘇聯控制了東歐,據此,美國設想穩住西歐,把東歐從蘇聯手中奪回,這樣雙方在東歐等一系列問題上的爭奪逐步激化,為了維護各自國家的利益,不可避免導致對抗,產生冷戰。
二、意識形態差異
意識形態在戰後國際關系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美國、英國始終有著對社會主義的對立情緒,斯大林在二戰勝利後發表的堅持資本主義必然引起世界戰爭的觀點,充分說明美蘇在思想觀念方面水火不相容。
美蘇兩國在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上根本不同。美國是典型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以18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的天賦人權思想、盧梭的社會契約和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為立國思想原則;蘇聯則以馬克思、列寧資產斗爭理論,無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學說作為立國的思想原則。所以,美國認為美國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合理的社會制度,應把它推廣到全世界;蘇聯則認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人類最美好的社會,要在全球實現共產主義。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美國就協同英法等國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外交孤立、武裝干涉。二戰中由於遭到共同敵人法西斯的侵略和威脅,暫時結成聯盟,但隨著雙方結盟基礎逐漸消失,意識形態及社會制度對抗又重新浮現,蘇聯乘勝利之機將其制度推行到紅軍所到之處,在東歐建立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美英則要求在被解放國家建立」民主制度」,要求在東歐國家實行」民主選舉」,或把新政府改組成追隨西方的」民主政府」。由於社會制度及意識形態矛盾,雙方都在搶奪地盤,並把各自社會制度推行到被解放國土。由此,使雙方矛盾逐漸激化,最終走向尖銳對抗。
三、英國所起作用
毫無疑問,美蘇兩國是最終形成所謂冷戰主要對手,不過在二戰後美、英蘇三國關系緊張過程中,歷來撥弄歐洲大國關系是非的英國是最先發難者,而丘吉爾則是所謂冷戰的始作俑者。冷戰是英國均勢外交策略和反共產主義的必然結果。
英國在戰時無力單獨對抗德國,在戰後更無力對付蘇聯,於是就極力爭取大洋彼岸--美國的力量,以共同遏制蘇聯。1946年初,已下野的丘吉爾在美國到處游說,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1947年英國政府使了個金蟬脫殼計,主動把原屬於自己勢力范圍的希臘、土耳其交給美國,美國此時已確定了遏制蘇聯擴張冷戰策略,於是便義不容辭地接收下來,乘機拋出」杜魯門主義」,向蘇聯 「宣戰」,冷戰正式爆發。
這些事實表明,英國出於對自己永恆利益考慮和對紅色浪潮的恐懼,決定了他必然採取一種積極的對抗性政策,但經過二戰,英國已淪為二流強國,無力承擔領導自由世界的重任,因而施展外交手段影響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藉助美國力量抵抗蘇聯威脅。維護英國利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英國政府為了本國利益和安全導演了歐洲和世界上新的更大規模的均勢抗衡,因此,英國對冷戰爆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原子彈的作用
二戰期間,美國獨家掌握了威力無比的原子彈及其製造技術,處於無與匹敵的戰略優勢地位。如果說之前美國對蘇聯軍事實力還有所顧忌的話,現在原子彈則為其撐腰,在日本投擲原子彈,杜魯門也並非是完全為了對付日本,它也是從對抗蘇聯考慮的,企圖以此來阻止蘇聯在遠東擴張勢力,抵消由於蘇聯參戰而造成的影響,從而使美國在該地區處於支配地位。正是由於美國獨家掌握了原子彈,對蘇聯採取強硬的對抗政策,惡化了美蘇關系,加速了冷戰爆發。
蘇聯在1949年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核壟斷。發明和生產這種可怕武器原本是為了戰勝對方,結果事與願違,成為相互震懾、無法動手的制約因素。從這個角度講,在美國壟斷原子彈時,原子武器這種熱戰武器是製造冷戰的促進劑,促使冷戰爆發。在核均勢出現後,也成為抑製冷戰轉變為熱戰的阻斷器,是冷戰之所以冷而不戰的一個重要原因。
五、個人因素
美蘇兩國領導人對彼此的認識,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使冷戰的形式變得更加嚴峻。
蘇聯戰後行為動機是確保西部安全,但美國大多數領導人並不這樣認為。首先誇大意識形態危機,認為蘇聯是一個帝國,必然向外擴張共產主義;其次誇大沙俄歷史傳統對蘇聯影響,認為蘇聯必然推行沙俄擴張主義政策,把東歐看作是一個跳板,然後向西歐擴張,杜魯門的幾個對蘇政策都是基於以上考慮。而蘇聯對西方,尤其是美國不信任,認為美國是蘇聯戰後最大威脅。總之,美蘇都分析了對方動機,都誇大了對方對自己的威脅。
美蘇領導人處理外交問題的風格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雙方緊張關系。羅斯福處理外交靈活,搞個人外交,雙方易達成妥協,求同存異。杜魯門則對蘇強硬,加重蘇聯疑心,使雙方互不信任,以牙還牙,導致雙方矛盾愈演愈烈,走上對抗。
回顧冷戰起源,美蘇國家利益根本相背、意識形態根本對立是冷戰形成的客觀因素,其他方面則加速了冷戰爆發。冷戰之所以爆發並持續了四十多年不能簡單歸結為某一兩個因素,而應看到是多因素的產物,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貳』 德、奧、意、三國簽訂針對俄國的同盟條約目的是什麼

德國主要和法國、英國有矛盾,奧匈帝國主要是和沙皇俄國在爭奪巴爾干半島上有矛盾,這些是一些沒什麼辦法調和的矛盾,所以最後訴諸戰爭。義大利主要是因為與法國之間有貿易和領土上的小矛盾,而且其本身實力較弱,所以願意加入較早成立的同盟國盟約,以獲得保護。然而在一戰爆發時義大利聰明地保持中立,只是在後來協約國同意其在巴爾干半島上的領土要求才同意加入協約國作戰。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極力推崇均勢外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多少個叫郭佳妍 瀏覽:704
伊朗怎麼抓住美國的無人機 瀏覽:43
紅色中國結是哪個運營商 瀏覽:450
印度咖喱原材料是從哪裡進口 瀏覽:262
從伊朗可以進口什麼 瀏覽:426
神牛和印度牛肉哪個好 瀏覽:731
英國護士簽證怎麼辦 瀏覽:94
如何看待世界盃的印度人 瀏覽:933
越南一頭小豬賣多少錢 瀏覽:770
中國老九門投資多少錢 瀏覽:183
羅勒義大利粉怎麼做 瀏覽:949
東伊朗是什麼國家 瀏覽:520
美國對中國官員的制裁有哪些 瀏覽:298
中國進口豆粕到哪個港口 瀏覽:295
美國人如何認識中國的美食 瀏覽:377
以色列為什麼幫美國打伊朗 瀏覽:423
中國移動如何退訂自有業務 瀏覽:719
如何介紹自己是中國製造 瀏覽:676
伊朗什麼樣的人最好 瀏覽:779
中國新的政策有哪些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