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的婚禮習俗有哪些
1、穿婚紗、禮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
2、戒指
結婚或訂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
3、撒紙屑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
4、度蜜月
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5、求婚方式
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彩,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
2. 關於嘗試的名人事例
關於嘗試的5個小故事如下:
1、鍾離意為民試葯
漢光武帝時期,會稽爆發了一場大瘟疫,幾天之內就死了很多人。面對這種慘景,縣令鍾離意寢食不安,他不住地責備自己:「百姓遭難,我無法解救,還算什麼父母官!」 鍾離意不顧被感染的危險,一家又一家地去慰問病人和家屬,並下令用重金招募醫生研製新葯。
幾天之後,新葯研製出來了,就是不敢馬上給病人喝,因為其中有幾味有毒的草葯,不知會不會帶來什麼副作用。這時鍾離意說:「這不是很簡單嗎?讓我來試就是了。」說完,不顧大家竭力阻擋,伸手奪過葯就喝了下去。他喝過之後,沒有中毒的跡象,於是葯就被分發了下去。
很快,瘟疫被控制了,鍾離意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2、愛迪生尋找燈絲--堅持不懈的嘗試才可能通向成功
愛迪生可以說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家,他的名字和一系列輝煌的成就聯系在一起。但是在他的成功背後,其實卻經歷過許許多多失敗的嘗試。據說他在研究電燈的過程中有過上千次失敗的記錄。1877年愛迪生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為了使實驗達到滿意效果,需要尋找一種能經住2000度的
高溫燃燒1000小時以上的燈絲。他先後做了1600種不同的試驗,試用了各種各樣的物質。奮鬥了近五六個月,結果發現只有白金比較適合,但是白金比黃金還貴重,用來做燈絲是根本不現實的。後來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工夫,僅植物類的碳化試驗就達6000多種。
先後共經過3年時間,直到1880年上半年,愛迪生才研製出比較滿意的竹絲燈絲。後人在此基礎上研製出用鎢絲做的燈絲,一直沿用到今天。
3、《黑人文摘》創辦人約翰遜終於感動總統夫人
1943年,美國的《黑人文摘》剛創刊時,前景並不被看好。雜志的創辦人約翰遜為了擴大發行量,決定撰寫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請百人把自己擺在黑人的地位上,換一個角度思考黑人的處境問題。他想,如果能請到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利諾來寫這樣一篇文章,結果將會是非常有號
召力的,不管是對雜志的發行量還是對黑人問題來說都是如此。於是,他給總統夫人寫了一封言辭非常懇切的信。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她太忙,沒有時間寫。但是約翰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又給她寫了一封信,結果還是被回絕了。
以後,每隔半個月,約翰遜就會准時給總統夫人寫一封信,言辭也更加懇切。後來,羅斯福夫人因公事來到約翰遜所在的芝加哥市,會在該市逗留兩天。約翰遜得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即給她發了一份電報,請她在芝加哥期間抽空給《黑人文摘》寫篇文章。
或許是他的誠心感動了羅斯福夫人吧,這一次她沒有拒絕,她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寄給了《黑人文摘》。消息傳出後,全國都知道了。一個月內,《黑人文摘》的銷售量就從2萬份激增到15萬份。
4、肯德基的故事
凡是去過肯德基的人都會看到一個外國老人的標志:身穿白西裝,態度和藹可親。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一個65歲才開始他的事業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後,身無分文,拿到的平生第一筆救濟金只有105美元。他問自己:「我到底還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呢?我還能對人們做些什麼貢獻呢?」
他苦思冥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秘方,那是一種炸雞的秘方,人們很可能都會喜歡它。我何不把這份秘方賣給哪家餐館,教他們如何製作美味的炸雞呢?接下來的兩年裡,桑德斯駕著自己那輛「老爺車」,穿著可笑的白西裝,踏遍美國的每一個角落,逢人便叫賣他的秘方。
他被拒絕了1009次,直到第1010次,他才聽到一聲「同意」。許多年後,「肯德基」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5、儒勒·凡爾納的故事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04部科幻小說。但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氣球上的星期五》曾經接連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失望極了,打算將書稿付之一炬。他的妻子及時阻止了他,給了他很多鼓勵。於是,他又走進第16家出版社。
出版社老闆閱讀後,當即表示同意出版,並與他簽訂了一個為期20年的寫作出版合同。正是以此為起點,儒勒·凡爾納接連寫出了如《環繞地球八十天》等多部蜚聲中外的科幻小說佳作。有時,生活中的失敗和否定會接二連三地到來,也許每個人都會產生對自己的懷疑,但是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只
是多堅持了一下,再嘗試了一次,結果他們征服了命運。因此,在我們心灰意冷,想要放棄時,不妨對自己說:再試一次。
6、林肯的故事
林肯講述了自己幼年時的一件事:"我的父親曾經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但是父親說:「如果這些石頭可以搬走的話,那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這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哪裡搬得完
呢?」有一天,父親進城買馬去了,母親帶著我們在農場勞動。她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就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的時間,我們就把石頭搬光了。因為它們並不像父親想像的那樣,是一座座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
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的。"
7、俄羅達拉里關於的番茄故事
相傳番茄的老家在秘魯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裡的野生漿果。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據記載,當時英國有個名叫俄羅達拉里的公爵雲南美洲游歷,第一次見到番茄,就被它艷麗的色彩所深深吸引,於是就把它帶回了英國,作為稀世珍品獻
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王,以示對愛情的忠貞。此後,番茄便有了"愛情果"的美名。直到十八世紀,才有人冒險吃了番茄,從此知道了它的食用價值。相傳,有一位法國畫家看到番茄如此誘人,便萌生了嘗嘗它到底是什麼滋味的念頭。
於是他冒著中毒致死的危險,壯著膽子吃下了一個,並穿好衣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臨,然而過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體有什麼不適,便索性接著再吃,只覺得有一種酸甜的味道,身體依舊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