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啟蒙運動開始於什麼國家,試卷上說是義大利,書上又好象是說法國,,,
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法國是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斗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範。 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是伏爾泰。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後來的人曾這樣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和盧梭都具有統一歐洲的思想,這一思想最終得以實現的事件是1993年《馬約》生效。
啟蒙運動(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通常是指在18世紀初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間的一個新思維不斷涌現的時代,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一個較長的文化運動時期。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
2. 為什麼愛喝葡萄酒的人,往往始於法國,卻止於義大利
夏天到了,又到了開懷暢飲的季節,說起喝酒,現代人更注意養生和健康,因此越來越多人喜歡葡萄酒,不過很多人只聽過法國葡萄酒,但是真正懂酒的就會明白「葡萄酒始於法國,止於義大利」。
義大利有兩千多年的釀酒史,早在公元前古羅馬人就發明了葡萄酒釀酒工藝,一直沿襲至今。葡萄品種主要決定了葡萄酒的口感與味道,相比法國葡萄品種,義大利葡萄品種多達2000多種。喜歡喝法國葡萄酒的人,一旦喝過義大利葡萄酒,就會愛上其獨特的澀味與口感。所以說,愛喝葡萄酒的人,往往始於法國,卻止於義大利。
3. 拿破崙進軍義大利指的是什麼其過程是怎樣的
拿破崙進軍義大利指法國同第一次歐洲國家聯盟戰爭期間,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統率的法軍在北義大利對奧地利·撒丁盟軍採取的戰斗行動。加入歐洲國家聯盟的有奧地利、大不列顛、普魯士、俄國、撒丁、兩西西里王國及其他國家。
法軍統帥部計劃於1796年在兩個戰場展開積極的戰斗行動。法軍朱爾旦將軍和莫羅將軍的部隊必須從萊茵河一線對奧軍實施主要突擊。在義大利作戰的波拿巴統率的法軍擔負次要任務——攻佔北義大利,以後進入奧地利同主力會合,以便佔領維也納。然而,決定性的戰斗卻發生在義大利。到1796年4月初,在義大利的法軍主力已部署在熱那亞灣沿岸一帶,同科利將軍率領的撒軍和博利厄元帥率領的奧軍(該部下轄阿爾然托將軍和塞博勝多夫將軍指揮的兩個集團)對峙。扼守從皮埃蒙特通往法國各山口的是克列爾曼將軍指揮的法國阿爾卑斯山方面軍,與之對峙的是奧斯塔公爵指揮的撒軍。博利厄於4月11日開始積極行動,企圖把法軍逐出義大利。翌日,法軍也轉入進攻。法軍主力迅速楔入撒奧盟軍的間隙地,利用盟軍部署分散的弱點,輪番擊破。從而切斷了撒軍與奧軍之間的聯絡。波拿巴與在寬大正面上行動的敵方不同,他自始至終集中優勢兵力對付敵人獨立的集團,以求將其各個擊破。4月12日,法軍在芒泰諾泰附近擊潰奧軍主力,4月22日,在切瓦和芒多維附近打敗撒軍,迫使撒丁於5月5日同法國單獨媾和。奧軍在5月10日洛迪戰役中又遭失敗。法軍5月15日佔領米蘭,6月4日圍困曼圖亞,其一部推進到托斯卡納,並於6月29日佔領了設有英國海軍基地的里窩那。7月底,揭開了曼圖亞爭奪戰的序幕。
奧軍統帥部曾4次企圖打破對曼圖亞要塞的圍困,但奧軍經幾次戰役被徹底擊潰了。這些戰役有:卡斯提良戰役、羅維雷多戰役、巴薩諾戰役、阿科勒戰役以及里伏利戰役。自1796年5月,奧軍由維爾姆澤將軍指揮,同年10月,改由阿爾文齊元帥指揮。1797年2月2日,曼圖亞守軍投降,奧軍被全部趕出北義大利。3月,法軍侵入奧地利,並開始進攻維也納。4月18日簽訂了列奧邊停戰協定。此後,波拿巴又挑起同威尼斯共和國的沖突,並佔領威尼斯。1797年10月17日,締結了有利於法國的坎波·佛米奧和約。
拿破崙的義大利進軍是在保衛共和國的口號下開始的,但後來變成了侵略戰爭。在這次進軍中,拿破崙的戰略是根據法國資產階級的政治目的而制定的,旨在破壞撒奧聯盟,推翻奧地利在北義大利的統治,由自己取而代之。法國資產階級力圖奪取可作為糧食和資金來源的義大利,開辟通往巴爾乾和近東的方便道路。拿破崙在進軍過程中,在義大利領土上建立了許多個共和國,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但是法軍粗暴地侵犯了義大利人民的主權,劫掠被征服地區的財物,殘暴地壓制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拿破崙的義大利進軍,充分顯示了集中使用兵力於戰區較之把兵力用於警戒線占明顯的優勢。
4. 義大利和法國的關系是什麼啊
義大利和法國的關系是都是由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人建立的。義大利、法國、德國都來自於法蘭克王國,但法國和義大利都有和當地原住民融合。所以他們仨關系很近。英國則是由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建立的,但血統比較純正,在金雀花王朝時期英國被法國的安茹家族統治,英國現在的王室自那時傳承下來。
義大利和法國說明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法蘭西共和國French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5. 有人說拿破崙當年從側面統一了義大利,這是為什麼
從某種程度來講,拿破崙當年算是義大利人能夠統一思想的老師。從心裡已經被叫醒的那種為自己而戰的義大利人民,經過了艱苦的戰斗,終於讓義大利在地球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國家。
拿破崙在征服別國的時候,會給人民講一些革命的原則,比如承認公民們的平等,還要實行拿破崙法典。這樣的革命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從法國傳過來的」自由,平等和博愛'就像種子一樣在人們的心裡生根,最終使義大利人們徹底的覺醒了,很多人也都成了民主主義者。後來終於實現了解放和統一,讓義大利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
6. 為什麼說「喝葡萄酒,往往始於法國,止於義大利」
對於葡萄酒愛好者來說,葡萄酒的豐富、多變和不可掌控,是吸引很多人去不斷探索的主要原因,熟悉了法國葡萄酒,喝了名庄,喝遍了新世界,義大利將是一座不可繞過的山脈。所以在葡萄酒愛好者圈裡有了「喝葡萄酒,往往始於法國,卻止於義大利」一說。
義大利葡萄酒有著最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單就葡萄品種而言,就達400餘種之多,另外,很多葡萄酒的品牌知名度在國內市場不高,所以如何挑選義大利葡萄酒,還得聽聽專家的意見。今天這份酒單,酒款均來自在RVF進口酒年度推薦中獲獎的義大利葡萄酒。義大利主要產區分為南、中、北三部分(北部經濟最發達,南部最差),頂級好酒集中在北部。南部地區包含長靴形狀的腳踝以下的部分,以及西西里和撒定尼亞,這兩個島嶼產的葡萄酒多為單位產量高,價格低廉的日常餐酒,絕少外銷。西西里島的加強酒「馬色拉(Marsala)」是個例外,口味從干到甜全有,深受世界喜愛,外銷很多。中部被亞平寧山脈貫穿,最著名的產區是托斯卡納(Tuscany)。北部由西而東依次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維尼亞接壤,主要產區是西北的皮得蒙(Piedmont也譯作皮埃蒙特),和東北部以羅米歐朱麗葉故事所在地出名的威尼托(Veneto)。我們常說酒水酒水,義大利人真是把酒當水,他們的葡萄酒飲用量略次於法國,佔世界第二位,每人年平均飲掉約63公升。「人有個性,酒有酒性」地中海溫暖氣候下生產的義大利葡萄酒,一如其人民一般,熱情奔放,多彩繽紛。
7. 義大利是什麼意思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8. 關於十八世紀義大利與法蘭西
這里存在一個概念的誤區,義大利作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是19世紀中葉之後的事情。因此18世紀本沒有一個叫做義大利的統一國家,今天義大利這塊土地在18世紀還只是很多大大小小的小城邦國家。這些國家連年征戰達數個世紀之久。在18世紀曾經短暫隸屬於歐洲最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與今天的義大利沒有什麼關系。
義大利的統一是以拿破崙的征服為起點的。
1796年拿破崙征服了今天義大利這塊土地,並建立了一個從屬於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義大利共和國,此後改為義大利王國。這個義大利王國是今天統一的義大利的起點。1815年拿破崙戰敗,義大利獨立,此後繼續陷入城邦分裂的混亂局面。這樣的局面持續了近半個多世紀,直到19世紀60年代,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領導的統一運動下,義大利逐步完成統一。1861年3月17日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個公國和兩西西里王國(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合並成為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二戰後義大利結束君主制,新的義大利共和國誕生。
縱觀近三個世紀的歷史,義大利作為一個統一國家是1861年開始的。此前的歷史是一個分裂的歷史。拿破崙作為一個義大利的征服者客觀上促進了義大利的統一。
拿破崙建立義大利王國之前曾經建立過一個義大利共和國,這是一個在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控制之下的傀儡國家,此後拿破崙稱帝把這個共和國改為義大利王國,這已經是19世紀的事情了。拿破崙征服之前義大利並非一個統一國家。因而如果要說義大利在18世紀的國王那是沒有的。拿破崙建立的義大利王國的國王正是拿破崙本人。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義大利王國並非包含今天義大利全部,而只包含了今天義大利的北部地區和中部東部地區,首都在米蘭。
至於18世紀的法蘭西,在大革命前法蘭西屬於波旁王朝,大革命中被鎮壓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就是波旁王朝的國王。
波旁王朝起源於今天法國的波旁地區,原是法國國王的家臣建立的波旁公國。通過政治聯姻,波旁公國擁有了法國國王的血統。1589年波旁公爵亨利·德·波旁成為法國國王,是為亨利四世,開始了法國波旁王朝的統治。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羅斯二世去世後,哈不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統治結束,波旁王朝當時的統治者路易十四通過戰爭手段扶持自己的外孫即位,是為菲力佩五世。從此開始了波旁王朝對西班牙的統治。
整個18世紀的法國,除了1789年大革命後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之外,前面的90年時代屬於波旁王朝的統治,期間共有三個國王。分別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
路易十四自1643年登基,直到1715年去世,其統治漫延了72年之久。此後即位的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孫子,他統治了59年時間,1774年去世。此後登基的路易十六則是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鎮壓,1793年被送上了斷頭台。
9. 法蘭西,義大利,德意志,這三個國家都是怎麼形成的
公元840年,查理曼的兒子「誠篤者」路易死了,路易的長子羅忒爾即位。但二兒子「日耳曼人」路易和三兒子「禿頭」查理不滿意這種安排。於是,842年,這兩兄弟發表聯盟宣言,要發動內戰,將哥哥推下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斯特拉斯堡哲言》。公元843年,羅忒爾不堪重負,終於妥協,簽訂了《凡爾登條約》,將神聖羅馬帝國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為萊茵河以東的土地(東法蘭克王國),屬於「日耳曼人」路易;一部分為神聖羅馬帝國西南的土地(西法蘭克王國),屬於「禿頭」查理;剩下的全歸羅忒爾。於是,這三片土地後來就發展成為了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三國。這一場兄弟之間的圈地運動,把他們爺爺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家業給毀了。至1806年,拿破崙一世強迫奧地利君主弗朗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於是這個在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年之久的所謂「神聖羅馬帝國」便最後滅亡了。
10. 求解義大利這個名稱起源於什麼國家認同的原因是什麼
義大利全稱「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北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南斯拉夫接壤,東西南三面臨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