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小說什麼時候流行的

英國小說什麼時候流行的

發布時間:2025-05-12 03:19:56

⑴ 18世紀也是英國小說發展的黃金時代

18世紀也是英國小說發展的黃金時代。小說家們更注重描寫中下層人們的形象,小說的題材也更加貼近現實,結構也更加完整。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魯賓遜漂流記》(The Life and Strange and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1719)是第一個把流行於16、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推向了現代的小說,使其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時代形象。

塞繆爾·理查遜(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的書信體小說《帕美拉,又名美德有報》(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1740)以處於社會底層的女傭為主人公,小說故事生動,情節細膩、緊張,既有許多言情插曲,又有嚴肅的道德主題,很符合18世紀中產階.級的口味,被譽為英國第一部現代小說。

亨利·菲爾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則代表了18世紀英國小說的最高成就。他的新文體「戲劇性散文史詩」(comic epic in prose)在他的最成熟的小說《棄兒湯姆·瓊斯傳》(The History of Tom Jones,a Foundling,1749)得到了完美的發揮,成為現代小說的典範。同時在這部小說中,菲爾丁還採用了全知全能的多種敘述風格,他的小說為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開創了以社會風貌為主的全景式小說(panoramic novel)的先河。

⑵ 英國文學主要分為哪六個時期內容

英國文學7個時期
英國文學發端於中世紀,經歷了古英語、中古英語、文藝復興、17世紀、18世紀、19世紀 、20 世紀文學 7 個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古英語文學 英國在10世紀以前屬於古英語時期 ,早期的凱爾特等部族及 5 世紀入侵的 盎 格 魯 、撒克遜和朱特人,起初都沒有留下書面文學.6世紀末到7世紀末,由於肯特國王阿瑟爾伯特皈依基督教,該教僧侶開始以拉丁文著書寫詩,其中以比德 所著《 英國人民宗教史 》最 有歷史和文學價值.9世紀 ,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為振興文化 ,組織人力將各種拉丁文著作譯成英語 ,並倡導以英語撰寫《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 ,其中包括有關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人的英雄史詩《貝奧武甫》和《朱迪斯》,以及一些抒情詩、方言詩、謎語和宗教詩、宗教記述文、佈道詞.
中古英語文學 11世紀,隨著諾曼人入侵 ,古英語漸漸演化為中古英語,文學上開始流行模仿法國的韻文體騎士傳奇,其中以《高文騎士與綠衣騎士》最有藝術價值.14世紀後半葉是中古英語發展的高峰,出現了似受古英語詩影響的口頭韻體詩,最有名的長詩《農夫彼爾斯的幻想》,一般認為是教會人員朗蘭德所寫,以中世紀夢幻故事的形式探討人間善惡,諷刺社會醜行,表達對貧苦農民的深切同情.此時期國王查理第二當政 ,宮廷開始用盎格魯-諾曼法語 ,王室貴族興起贊助文人之風.英國文學史上出現的第一位大詩人喬叟以其詩體短篇小說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長短詩集成為英國文學的重要奠基人.15世紀,有民間歌謠抄本流傳至今,最有名的是關於綠林好漢羅賓漢的傳說;馬洛禮的散文小說《亞瑟王之死》為英國小說的雛形.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主要是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國開始文藝復興運動.學者紛紛翻譯義大利和 法 國學術 、文 學 名著 並 自行著 述 ,以托馬斯 · 莫爾(1477~1535)的《烏托邦》最有價值 .英國文藝復興文學最突出的是詩歌和戲劇 .西 德 尼( 1554~1586 )的十四行詩、斯賓塞的《仙後》都是詩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劇本中運用重韻體詩的文體,促使詩歌和戲劇兩方面都達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亞將這種詩劇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還擅寫十四行詩和長篇敘事詩.稍晚的本·瓊森(1572~1637)擅寫社會諷刺詩劇.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文藝復興漸趨尾聲,所謂騎士派的貴族有閑者的愛情詩流行一時;同時出現了以多恩為代表的玄學派詩人,以善於表達活躍躁動的思緒和蘊含哲理而獨樹一幟.
17世紀文學 17世紀40~80年代 ,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君主立憲式政權.大詩人彌爾頓先以書寫政論文參加斗爭,晚年所作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詩劇《力士參孫》,以熾烈的感情、壯麗的想像、優美的語言使17世紀英國無韻體詩歌達到一個新的美學高度.之後,德萊頓 (1631~ 1700 ) 的諷刺詩 、頌詩和劇作都卓有成就 ,其文學論著《論戲劇詩》、《悲劇批評的基礎》以及對一些前輩文學家的評論,使英國文學評論成為一個獨立門類.代表下層 社 會 的班 揚 (1628~1688) 及其 諷 喻 性 夢 幻 寓 言小說 《天路歷程》,被視為英國近代小說的發端.
18世紀文學 18世紀社會的相對穩定和啟蒙主義思想的傳播,使英國文學出現新的盛況,寫實小說的興起,相繼涌現一批作家和作品:笛福和他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記》、理查森和他的《帕米拉》、菲爾丁和他的《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斯特恩和他的《項狄傳 》 、斯摩萊特和他的《 蘭登傳 》、哥爾德斯密斯和他的《威克菲爾德的牧師》等,其中以菲爾丁和他的《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為最傑出.這個世紀的末期,出現以神秘、恐怖、暴力為特徵的哥特小說,以其娛樂性和對讀者所產生的心理效果而影響深遠.期刊文學是此時期文學的又一重要成就.出現大批期刊,許多知名作家及詩人、劇作家擔任編輯和撰稿人,所發表的隨筆,短小精悍,題材廣泛,生動幽默,使英國散文形成獨具本國特色的一種體裁.其他形式的散文作品,也出現不少佳作.
19世紀文學 19世紀初 ,繼 18 世紀以來蒲柏 、格雷(1716~1771)和彭斯等詩人優雅含蓄的抒情詩作之後,在法國大革命浪潮沖擊下,出現了以布萊克(1757~1827)為先導的浪漫主義詩歌運動.其前期代表詩人是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的湖畔派.二人的詩歌合集《抒情歌謠集》或寄情山水 ,或神遊異域、遠古和夢境,開一代詩歌之新風,並以理論著述奠定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理論基礎 .19世紀20年代以後,相繼出現拜倫、雪萊、濟慈三大浪漫派詩人.這個世紀中後期,先後出現了布朗寧夫婦、阿諾德、羅塞蒂、斯溫伯恩等重要詩人,他們以各自獨特的風格和接近20世紀現代意識的意境成為19世紀英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19世紀初開始,散文創作更上一層樓.哈茲里特的文論《時代精神》、蘭姆的散文集《伊利亞隨筆》、德·昆西的長篇自述《一個英國鴉片服用者的自白》、卡萊爾的《法蘭西革命》、羅斯金的美學著作《威尼斯之石》等,都是名作.散文小說在整個19世紀更是盛況空前.首先,蘇格蘭作家司各特以他的27部作品開創了歷史小說這一新領域;同時,女作家J.奧斯丁以6部作品開創了風俗小說的天地 .40至60年代,正值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前期,以狄更斯為首,相繼出現了薩克雷、蓋斯凱爾夫人、特羅洛普、勃朗特姐妹、G.艾略特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小說家.70年代至20世紀初,又相繼出現了以哈代為首的重要小說家包括梅瑞狄斯、莫里斯、勃特勒、斯蒂文森、王爾德、康拉德、柯南道爾、吉卜林等,都具有自己的獨特藝術個性和探索精神.
20世紀文學 20世紀以後,英國文學出現了小說、詩歌、戲劇多元化發展的走向.20世紀初,愛爾蘭人蕭伯納在倫敦對戲劇理論和實踐所作的貢獻,以及愛爾蘭本土文藝復興運動在戲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英國戲劇大為振興.原小說家哈代轉事詩歌創作,完成詩劇《列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詩歌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對人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震動,文學上,導至現代主義運動的興起.艾略特的長詩《荒原》的發表,成為現代派詩歌的起點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和 吳爾夫的《海浪》等,是意識流小說的重要代表作;勞倫斯則以一系列富有時代色彩的作品表達出自己獨特的生活見解和藝術獨創性.與此同時,一些戰前和甚至19世紀即已嶄露頭角的小說家如威爾斯、本涅特、高爾斯華綏、毛姆、福斯特等,仍舊沿循現實主義的航道行進.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小說家奧·赫胥黎、奧威爾、伊·沃、衣修午德、格·格林、戈爾丁、福爾斯等,大都在傳統與現代的合流上繼續前進.兩次世界大戰使婦女生活思想發生巨大變化,英國文壇也隨之出現一批優秀女小說家,如鮑恩、斯帕克、默多克、萊辛、德拉布爾、希爾等.50年代集中出現的憤怒的青年,也是一個頗有影響的文 *** 流,除小說作品外,還有優秀劇作.愛爾蘭人貝克特和倫敦人品特則是英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在詩歌領域,托·斯·艾略特的組詩《四個四重奏》是40年代的傑作;50至70年代,最優秀的詩人是拉金和休斯;愛爾蘭人希內是繼二人之後最有影響的詩人.

⑶ 英國文學的現代主義

英國現代主義文學時期(1918-1945)

20世紀初,本涅特、威爾斯、高爾斯華綏堅持維多利亞時代的現實主義傳統進行創作,用寫實的方法記載社會轉型時期資產階級社會和家庭發生的變化。但他們很快就受到來自現代主義文學的挑戰。
按照弗吉妮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的說法,1910年是英國小說從傳統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變化的重要年份。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加速了這一變化。戰爭中,大批無辜青年充當炮灰,白白喪生。一戰之後,不少英國人對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有關人性、人類前途的基本觀念乃至基督教文化傳統的信念發生了動搖。社會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促使現代主義文學蓬勃發展,英國小說也面目一新。

D.H.勞倫斯(D. H. Lawrence)是煤礦工人的兒子,他將視線投向兩性關系,對西方文明的缺陷進行反思。《查特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曾因為大膽的性愛描寫而在英美兩國被查禁。他的《兒子與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 Rainbow)、《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等小說將社會批評與性心理探索巧妙結合起來,猛烈抨擊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作為對現實主義文學的反撥,現代主義文學追求心理真實,注重直接觀察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體驗人物的內心感受,在內心世界這面鏡子上折射出豐富多彩的外部現實。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伍爾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識流小說。她的《達羅衛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傳統的時空觀,將意識流手法運用得出神入化,還體現出女作家對於女性存在的歷史及現狀的獨特反思。來自愛爾蘭的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被認為是繼莎士比亞後英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他的曠世之作《尤利西斯》(Ulysses)給英國傳統小說帶來一場革命。《尤利西斯》情節簡單,主要記載迪達勒斯、布盧姆和布盧姆的妻子莫莉三個人物的日常瑣事。小說實際上只寫了愛爾蘭首府都柏林一天里的事情。這一天是1904年6月16日,喬伊斯與他未來的妻子娜拉曾在這一天首次幽會,除此以外,它是都柏林歷史上最普通不過的一個日子。喬伊斯在小說中力圖展現的是生活的本質和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尤利西斯》因此被有的評論家譽為表現了西方「現代社會的全部生活和全部歷史」。《尤利西斯》的成功在於意識流描寫表面上紛紛揚揚,漫無邊際,實際上結構齊整,周密嚴謹。

20世紀20年代是英國文學史上又一個輝煌的黃金時代,文壇群星璀璨,佳作迭出。在詩歌領域,T. S.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1922年發表《荒原》(The Waste Land),運用大量的神話描繪戰後西方世界精神失落的景象,表達人的再生的希望。他的詩作代表了現代主義詩歌創作的突出成就。愛爾蘭詩人威廉•勃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努力建立自己的神秘主義象徵體系,深入探討人生哲學問題。葉芝的創作道路由傳統走向現代,折射出英語詩壇的過渡與變遷,代表了現代詩人擺脫舊時代的影響,創立現代詩風的歷程。

英國現代主義文學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力圖擺脫傳統的束縛,具有前衛色彩。從本質上講,現代主義文學是精英文學,《尤利西斯》出版後,一般市井百姓很少有人問津。在以危機和戰爭為時代特徵的三四十年代,嚴峻的社會現實,尖銳的社會矛盾,緊迫的社會問題,為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回歸創造了條件,採用寫實手法的小說再度受到人們的歡迎。30年代的英國小說在主題上從內傾變為外向,表現社會對個人命運的主導影響,在形式上則從前衛轉向保守,採用傳統敘述手法。這一時期英國文壇出現了幾種走向:一是關注當代政治和社會問題,創作具有左翼傾向的文學。二是抨擊資產階級中上層社會的腐敗墮落,創作社會諷刺小說。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1903-1966)在《罪惡的軀體》(Vile Bodies)、《一捧塵土》(A Handful of Dust)等作品中描繪英國社會婚姻、家庭、學校、宗教、政治生活中的荒唐、邪惡與墮落。三是消遣性文學的流行。J. B. 普里斯特利(J. B. Priestley, 1894-1984)以具有喜劇意味的形式講述社會各階層的人生故事,展現英國廣大地區的生活百態。「

偵探小說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1-1976)在《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等偵探小說里精心編織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為讀者逃避嚴峻的社會現實提供一個想像世界。

30年代還涌現出兩位風格獨特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 1904-1991)和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 1895-1985)。格林作為一名信仰天主教的作家,致力於探究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精神危機,記錄個人靈魂在善惡之間的煎熬,並將探索人的內心世界與反映當代政治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30年代末問世的《布賴頓硬糖》(Brighton Rock)與《權力與光榮》(The Power and the Glory)奠定了他作為20世紀英國重要小說家的地位。格雷夫斯是詩人兼小說家,他的古羅馬帝國三部曲《我,克勞迪斯》(I, Claudius)、《克勞迪斯神和他的妻子梅薩利納》(Claudius the God and His Wife Messalina)、《貝利薩里烏斯伯爵》(Count Belisarius)是現代歷史小說經典之作,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使生活在古代的人物具有親近感,同時又保持了歷史性。

閱讀全文

與英國小說什麼時候流行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最近犧牲哪個少將 瀏覽:371
伊朗治癒患者為什麼那麼多 瀏覽:695
中國車系的品牌有哪些 瀏覽:892
伊朗什麼物質資源最多 瀏覽:338
印尼餅怎麼做好吃 瀏覽:558
伊朗的禱告語是什麼 瀏覽:21
中國疫苗多久能打上 瀏覽:40
伊朗姑娘穿什麼衣服 瀏覽:509
孩子愛吃義大利面怎麼做好吃 瀏覽:482
英國鬥牛犬鼻筋怎麼看 瀏覽:481
60萬里亞爾在伊朗能做什麼 瀏覽:524
從長沙到越南有多少千米 瀏覽:530
帶寶寶去越南自由行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563
中國哪個省發達 瀏覽:842
英國留學生吃什麼最便宜 瀏覽:533
在印尼萬隆出不去怎麼辦 瀏覽:341
印度的米為什麼散而不粘 瀏覽:487
在越南如何存美金 瀏覽:64
真龍大酒店越南妹在哪裡 瀏覽:213
中國古代有什麼黨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