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進軍羅馬的事件結果
法西斯奪權成功了,作為義大利新的統治者,墨索里尼要求盡快恢復秩序,因此隨即發布了加強紀律和禁止在羅馬遊行示威的命令。防止發生意外,墨索里尼除了在羅馬駐守6萬法西斯軍隊外,又調動了30萬黑衫黨駐在羅馬城外。為了緩和同各方面的矛盾,他暫緩宣布獨裁製度,靜觀局勢的發展。墨索里尼說:我不能忘記,需要拿出相當的精力來對付這充滿陰沉險毒的下議院,他們常常陷害我,他們習慣於蒙昧、奸詐、妒嫉,而又懷恨於我;毫無主見的上議院,他們表面上尊敬我,但不能與我合作。同時國王袖手看我依照憲法到底能做些什麼。教皇憂心如焚。各國都以疑惑的眼光觀察此次的革命。國外銀行界都急切探聽消息。貨幣兌換率漲落無定,義大利的債權也發生動搖,都在等待清算的到來。當時最要緊的,就是要給新政府顯出一種穩定的印象來。
對墨索里尼來說,當務之急是穩定社會秩序,需要盡快地組織一個中央政府。為此,墨氏派了10個彪形大漢將法克塔首相送回他的故鄉皮內羅洛。為了排除人們對他一黨專政的印象,墨索里尼決定組織一個在法西斯絕對領導之下的混合內閣。由他本人擔任總理,兼任外交、內務部長。在各部正副部長中,有15個法西斯黨員、3個國家主義派、3個自由黨右派、6個天主教黨、3個社會民主黨。副總理、內政、外交、司法、財政等所有重要職務幾乎都被法西斯黨佔有。陸軍部長由支持法西斯奪權的前陸軍上將迪亞茲擔任,海軍部長由親法西斯的前海軍上將達翁德·瑞維爾擔任。內閣組成後,墨索里尼立即貼出布告,宣布解散法西斯軍隊。布告經四軍團簽字,其全文如下:全義大利法西斯!我們的運動得到勝利了。我黨領袖現已把持國家政權,內政、外交都操於一人之手。為了和平,新政府閣員中也有其他政黨分子,那些人士都是忠於國家的。義大利法西斯黨勇於進退,現已得到勝利,故不應再進。
墨索里尼還把新政府的組成電告各省長官,通電如下:從今天起,在國王的信賴之下,我已就任政府的指導工作了。我願一切官長,從最高級乃至最下級,都能明了各自職責的重大,並徹底謀求全國的最高利益。我願以身作則。最後,我宣布於11月16日召開下議院會議,當眾宣布我的施政綱領。
11月16日的眾議院會議,與其說是宣布施政綱領,不如說是施加威脅和恫嚇。會議一開始,這個獨裁領袖就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他說:這個會場,本來可變為屍橫滿地的屠場;這次國會,本來可作為一黨專利的地方,造成一黨專政的政府。但是所有這些我都不做,至少現時不做。聽到這些,坐在主席台下面的那些肥頭大耳的議員們,個個都驚呆了。墨索里尼環顧了一下台下的聽眾,又說:今天,我不像以前的內閣那樣,上台伊始先宣布內閣政綱,因為那是紙上談兵,無濟於事。我斷言我要按我的意志去做,免得因為無用的空談而耽擱了我的行動。在外交政策上,我將奉行『尊嚴與國家利益』的政策。
墨索里尼話音剛落,就有52個議員要求發言,想表白一下他們如何忠於領袖,如何在黑衫黨領導下,服服貼貼,努力為國效勞。但是,沒等他們開口,墨索里尼把手一揮就拒絕了。他說:這未免太多了,不要空口說白話,最重要的是要看行動。這個獨裁者,怕被嚇呆了的議員們聽不懂他的話,又改換了一下口氣說:我不願給諸位留下這樣的印象:我的政府是反對國會的。但是,我再說一句,我絕不允許我的仇敵--以往的,現在的,將來的--在我們隊伍中培養幻想。那種已往的愚蠢的幼稚的幻想,必須統統打消!
墨索里尼的這次國會確實起到了鎮的作用,這伙善於高談闊論、玩弄辭藻的議員們都被他嚇住了。他們從這個法西斯黨魁的訓話中領悟到:今後國會若能存在,就只許他們規規矩矩,擁護支持,不準他們亂說亂動。因此,當會議一結束,那些善於投機鑽營的政客,也學著法西斯黨徒們的樣子,高呼義大利萬歲!法西斯萬歲!「
法西斯領袖看到這幅情景,又飄飄然了。他認為,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受擁護、最有權勢的人了,他可以鵬程萬里,大展宏圖了。後來從他的自傳中發現,當時他自言自語地說道:我的政治天賦告訴我,自這時起,隨同真理的增加與法西斯活動的擴張,義大利新的歷史的一線曙光將慢慢升起來了。
2. 二戰問題
義大利法西斯黨成立 進軍羅馬 然後德國納粹黨成立德國永遠是納粹政權 永遠不是法西斯政權 納粹是看不起法西斯的
3. 義大利法西斯進軍羅馬奪權發生在哪一年
1922年10月23日,墨索里尼命令部隊從那不勒斯向羅馬進軍,在形勢上復制了民族英雄加里波第復興義大利的壯舉,因此沿途受到人民的狂熱用戶,國王維多克拋棄了法克特政府擁抱了獨裁者。
4. 義大利法西斯在哪一天宣布進軍羅馬
1922年10月20日,在壟斷資產階級、軍隊和天主教會的支持下,法西斯總部下令全國總動員,並發表對全國國民的檄文,宣布進軍羅馬。法西斯勸告軍警不要和他們作戰,勸慰有產者不要害怕,聲明保護工農的正當權益,揚言對皇室盡忠,只是要推翻腐朽的統治階級。
5. 請問March on Rome是什麼意思急急急!!!
向羅馬進軍。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為不滿在1921年的義大利國會選舉中的535席只取得35席而號召3萬名支持者進入羅馬的事件。成功迫使當時的義大利國王任命墨索里尼為首相,法西斯黨在義大利成功奪權,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法西斯統治,也是向外界展示法西斯黨的勢力。
6. 義大利法西斯進軍羅馬奪權發生在哪一年
1922.10
7. 義大利法西斯獲得誰的支持後宣布進軍羅馬
當時義大利政治陰雲密布,恐怖氣氛籠罩全國。震驚世界的法西斯奪權的進軍就要開始了。1922年10月20日,在壟斷資產階級、軍隊和天主教會的支持下,法西斯總部下令全國總動員,並發表對全國國民的檄文,宣布進軍羅馬。
8. 進軍羅馬的介紹
進軍羅馬(義大利語:Marcia su Roma)是1922年10月28日,貝尼托·墨索里尼因為不滿法西斯黨在1921年的義大利國會選舉中的535席只取得105個議席而號召3萬名支持者進入羅馬的事件。成功令當時的義大利國王伊曼紐三世任命墨索里尼為首相。也是向外界展示法西斯黨的勢力。它標志著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向羅馬進軍使義大利成為第一個由法西斯掌權的國家,該事件鼓舞了其他國家的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其後德國法西斯,日本法西斯先後在各自的國家掌權。
9. 義大利國王為什麼沒有鎮壓進軍羅馬運動
因為當時爆發了全球性地經濟危機,義大利地經濟也處於崩潰地邊緣,在這個時候,國家迫切需要一個有能力地人來主持大局,改變現有地頹勢。這個時候就是法西斯最容易登台地時候。
所以國王有心無力,他無法阻止進軍羅馬,甚至還只能期待。
10. 羅馬內戰的簡介
羅馬內戰(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是公元前1世紀40年代—公元前1世紀30年代羅馬奴隸制國家內部為爭奪政權和建立軍事獨裁而進行的一場戰爭。戰爭的發動者是羅馬晚期共和國時期著名的「前三頭」和「後三頭」。羅馬內戰的結果是屋大維最終獲勝並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羅馬內戰的結束是羅馬共和國解體和羅馬帝制全面建立的標志。這場戰爭是古羅馬國家體制由共和國轉為帝國的連年內戰。
公元前49~前31年,古羅馬共和國後期奴隸主集團間爭奪統治權的戰爭。羅馬統治集團於公元前60年結成「前三頭同盟」。公元前53年,M.L.克拉蘇·迪弗斯出兵安息敗亡後,已變成G.龐培與G.J.凱撒「兩頭」對峙。凱撒在高盧戰爭中獲得巨大成功,其日益增長的權勢,引起龐培的疑忌和元老院的憂慮。於是元老院與龐培合謀,限令凱撒交出高盧行省和軍權,否則便宣布他為「祖國之敵」。凱撒先發制人,突然於公元前49年1月10日率軍強渡魯比肯河(在今義大利東北部),進軍羅馬,內戰開始。龐培准備不足,偕大批元老院成員倉皇逃往希臘。凱撒佔領羅馬城,迅即分兵至西班牙和非洲剿平龐培在那裡的軍隊,以解除後顧之憂。公元前48年初,凱撒率兵從義大利渡海到希臘,8月,於法薩羅一役擊敗龐培(見法薩羅之戰)。之後,繼續消滅龐培殘余勢力,至公元前45年9月凱撒的獨裁政權已臻鞏固。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共和派刺殺。公元前43年,其義子G.屋大維(即奧古斯都)及部將M.安東尼、M.A.李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大肆報復,株連甚廣,羅馬又陷於內戰中。公元前42年秋,菲利皮(在馬其頓東南部)一役,M.J.布魯圖等共和派一敗塗地。此後,屋大維逐漸接近元老院。公元前36年,消滅了占據西西里島的S.龐培(龐培之子),並剝奪李必達的軍權,形成屋大維和安東尼的「兩頭」對峙。屋大維待機進攻安東尼及與安東尼結婚的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公元前31年9月,亞克興海戰中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徹底失敗,內戰隨之結束。屋大維是最後的得勝者。從此,古羅馬共和國傾覆,在它的基礎上建立了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