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葬禮進行曲的義大利文是什麼

葬禮進行曲的義大利文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5 08:56:50

⑴ 求 李斯特 中法對照的作品名!!!

12首超技練習曲 E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

第一首:Prelude.presto 前奏曲

第二首:Molto vivace 甚快板

第三首:Paysage.Poco adagio 風景
第四首:Mazeppa.Presto 馬捷帕

第五首:Feux follets.Allegretto 鬼火

第六首:Vision.Lento 幻影

第七首:Eroica,Allegro 英雄

第八首:Wilde jagd.Presto furioso 狩獵

第九首:Ricordanza.Andamtino 回憶
第十首:Allegro agitato molto 激動的快板
第十一首:Harmonies soir.Andantino 黃昏的和諧

第十二首:Chasse-neige.Andante con moto 除雪

第一集《瑞士》(Premiere Annen :Swisse)
1.威廉·退爾禮拜堂(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2.華倫城之湖(An lac de Wallenstadt)
3.田園(Pastorale)
4.泉水邊(An bord d』une Source)
5.狂風暴雨(Orage)
6.歐伯曼之谷(Valee d』Obermann)
7.牧歌(Eglogue)
8.思鄉病(Le mai Pays)
9.日內瓦之鍾(Les cloches de Geneve)
第二集,義大利(Denxieme Annee:Ltalie),作於1838—1839年,另有補遺《威尼斯與拿波里》3曲,作於1869年。1837年,李斯特帶瑪麗與長女布蘭迪到義大利,在米蘭逗留一段後,在科摩湖畔的貝爾拉喬過年,瑪麗在這里生下了科西瑪。然後又經威尼斯、羅馬、拿波里而回維也納,這一集描寫的是對在義大利接觸到的,文藝復興時代巨匠們創作的「充滿至善至美的藝術性和被十分統一的」作品印象。《義大利》共7曲:

1.婚禮(Sposalizio)
2.沉思的人(Il Pensieroso)
3.羅沙的小調(Canzometta del Salvator Rosa)
4-6,對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的十四行詩的印象(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從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抒情詩集》(Canzoniere)中選出3首詩,以鋼琴表現。
4.47號
5.104號
6.123號
7.但丁讀後感(Apres une lecture Dante)
第二集補遺部分為《威尼斯與拿波里》(Venezia e Napoli),作於1869年,共3曲:

1.船歌(Gondoliera)
2.小曲(Ganzone)
3.塔蘭泰拉舞曲(Tanantella)
第三集(Trosieme Annee)無標題,作於1877年左右,共包括7曲:

1.感恩(Angelus)
2-3.艾斯特庄園的綠柏(Auxcypres de la Villa d』ESte)
4.艾斯特庄園的噴泉(Les jeux d』eaux Villa d』Este)
5.悲歌(Sunt lacnymae Verum)
6.葬禮進行曲(Marche funèbre)
7.凈心(Sursum Corda)

《三首音樂會練習曲》Trois Etudes de Concert
「悲歌」Il Lamento
「輕巧的」La Leggierzza 術語(國內翻譯為「輕盈」)
「嘆息」Un Sospiro

《死之舞》Totentanz

1853年的《詩與宗教的和諧》包括下面的10首曲子:

No.1 Invocation 祈禱
No.2 Ave Maria 瑪麗亞
No.3 Benediction of God in Solitude 孤獨之中上帝的祝福
No.4 Thoughts of the Dead 追憶死者
No.5 Pater Noster 神父
No.6 Hymn of a Child upon his Awakening 醒世歌
No.7 Funerailles 葬禮
No.8 Miserere (after Palestrina) 主憐愛我
No.9 無標題
No.10 Hymn of Love 愛的贊美詩

《安慰曲》Consolation

舒伯特歌曲鋼琴改編曲

1. 水上吟 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2. 魔王 Der Erlkonig

3. 聖母頌 Ave Maria

4. 小夜曲 Standchen - Leise Flehen meine Lieder

5. 紡車旁的瑪格麗特 Gretchen am Spinnrade

《音樂會練習曲》Concert Etudes

1. 森林的呼嘯 Waldesrauschen

2. 侏儒之舞 Gnomenreigen

《敘事曲》Ballade

《傳奇》Legend
1. 阿西西的聖方濟向鳥兒佈道 La Prédication aux oiseaux
2. 波勒的聖方濟在水面上行走 St Francois de Paule marchant sur les eaux

《灰色的雲》Nuages Gris

西班牙狂想曲 Rhapsodie Espagnole

匈牙利民歌幻想曲 - 雙鋼琴譜
《鋼琴與管弦樂合奏的匈牙利民歌旋律幻想曲》Fantasy on Hungarian Folk Melodies

改編 肖邦

1. 藝術歌曲《少女的願望》Maiden's Wish Op.74-1
2. 藝術歌曲《喜悅》My Joys Op.74-12
3. 藝術歌曲《春天》In Spring Op.74-13
改編 舒曼

藝術歌曲《奉獻》Widmung

改編 門德爾松

1. 藝術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Op.34-2

愛之夢(3首)Liebestraume Nocturno

《維也納之夜》Valses de Viennes

華麗的半音階加洛普舞曲 Grand Galop Chromatique

《巴赫主題變奏曲》Variations on the Motive B.A.C.H.

《夜鶯》The Nightingale

《葬禮小船》La Lugubre Gondola

李斯特改編的《12首舒伯特歌曲集》Lieder 目錄:

1.Sei Mir Gegrusst (擁抱你)
2.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D.774) (水上吟)
3.Du bist die Ruh (D.776) (你在歇息)
4.Der Erlkonig (D.328) (魔王)
5.Meeresstille (D.216) (寧靜的海)
6.Die Junge Nonne (D.828) (年輕的修女)
7.Frühlingsglaube (D.686) (春之信念)
8.Gretchen am Spinnrade (D.118) (紡車旁的瑪格麗特)
9.Standchen (Hark, hark, the lark, D.889) (小夜曲 「聽、聽,雲雀」)
10.Rastlose Liebe (D.138) (無盡的愛)
11.Der Wanderer (D.493) (流浪者之歌)
12.Ave Maria (D.839) (聖母頌)

《狄亞貝利圓舞曲主題變奏曲》Variation on a Waltz of Diabelli

《e小調鋼琴協奏曲「悲愴」》Concerto Pathétique S.258

該作品為e小調, 單樂章,但可以分成以下的五部分:

1. 有力的快板-悲愴的-激動的-雄壯的 Allegro energico-patetico-Agitato-Grandioso

2. 近乎幻想的-持續的行板 Quasi Fantasia-Andante sostenuto

3. 甚急板-稍有節制的-稍快的 Allegro agitato assai-più moderato-piu mosso

4. 行板-近乎葬禮進行曲 Andante,quasi Marcia funebre

5. 凱旋式的快板 Allegro trionfante

鋼琴曲集《聖誕樹》Weihnachtsbaum S.186

1. 古老的聖誕頌歌 An Old Christmas Carol
2. 平安夜 O Holy Night
3. 馬槽中的牧羊人 The Shepherds at the Manger
4. 東方三聖進行曲 March of the Three Wise Men of the East
5. 遠古的普羅旺斯聖誕頌歌 Ancient Provencal Christmas Carol
6. 晚鍾 Evening Bells
7. 明亮的燭火 Lighting Candles
8. 鍾樂 Carillon
9. 睡之歌 Slumber Song
10. 過去 Formerly
11. 匈牙利 Hungarian
12. 波蘭風格 In Polish Manner

《三首彼特拉克十四行詩》Three Petrarch Sonnets S.158

凶兆、災難 Unstern: Sinistre, Disastro S.208

4首被遺忘的圓舞曲 Quatre Valse Oubliees S.215
我可以找到的全都找來了。全部都是李斯特的。

⑵ 樂曲的釋義

讀音:yuèqǔ
[musical composition;com position]音樂作品
《新唐書·禮樂志十一》:「 張文收 以為《十二和》之制未備。乃詔有司釐定,而 文收 考正律呂,起居郎 呂才 葉其聲音,樂曲遂備。」《宋史·樂志六》:「今既親詣室祼,其酌獻,升殿所奏樂曲,恐不相協,宜命有司更制。」 丁玲 《杜晚香》:「可是在車站上又有了一列長長的隊伍,在歌唱偉大的祖國的樂曲聲中走過檢票的地方。」 張賢亮 《靈與肉》:「大廳里響著樂曲,有幾對男女跳起奇形怪狀的舞蹈。」 指音樂作品
《新唐書·禮樂志十一》:「 張文收 以為《十二和》之制未備。乃詔有司釐定,而 文收 考正律呂,起居郎 呂才 葉其聲音,樂曲遂備。」《宋史·樂志六》:「今既親詣室祼,其酌獻,升殿所奏樂曲,恐不相協,宜命有司更制。」 丁玲 《杜晚香》:「可是在車站上又有了一列長長的隊伍,在歌唱偉大的祖國的樂曲聲中走過檢票的地方。」 張賢亮 《靈與肉》:「大廳里響著樂曲,有幾對男女跳起奇形怪狀的舞蹈。」 交響曲(Symphony)
廣義的來說,交響曲是為管弦樂所寫的奏鳴曲。這個曲式源自於巴洛克時期,當時對此名稱的解釋相當於現在的歌劇「序曲」,也就是由快板-慢板-快板形式所組成的三個樂章的器樂曲。古典時期以後一般公認的模式是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第四樂章:快板,輪旋曲式。
古典時期的海頓將交響曲帶向一個新高峰,莫札特遵循其榜樣又突破,1788年最後三百的交響曲尤其出色。貝多芬史將交響曲在表現情感的能力上提升至一新局面,九首交響曲不僅擴大了樂團的編制及樂曲的長度,第九號「合唱」交響曲更把人聲引進由席勒(Schiller)作詞的「快樂頌」大合唱終樂章中。
十九世紀浪漫樂派之後,交響曲更被廣泛的創作,但形式上開始有了些微改變,或是改變樂章的數目,或是加入了聲樂,此外,受了標題音樂作曲手法的影響,更發展出「標題交響曲」之類型。如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作品68。
交響詩(Symphonic poem)
是一種以標題音樂手法完成的單樂章管弦樂作品,與多樂章的標題交響曲有別,交響詩是李斯特首先在作品中引用,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大有與其影響。交響詩是在音樂中發展詩的理念,用音樂來營造情緒抒發感情,表現詩的意境,氣氛和內容。交響詩的題材自由,手法不受限制,作曲家得以自由表達樂念,是在標題音樂中最發達的樂種。浪漫派後期德國音樂家理查.史特勞斯(R. Strauss,1864~1949)在交響詩方面堪稱一代宗師,他將交響詩改稱為「音詩」。
組曲(Suite)
十八世紀中期之後舞曲組曲不再受到作曲家的重視,主要是因為音樂逐漸平民化,宮廷內的舞曲不再那麼的流行。浪漫樂派以後流行具有描寫性質的舞曲,通常是管弦樂曲及器樂曲的作品。大多由很多小曲組合而成,沒有一定規則可循,作曲家可自由創作,如聖桑「動物狂歡節」、舒曼「兒時情景」、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另外有芭蕾舞劇中精彩的管弦管配樂,單獨用於演奏會上時的芭蕾組曲,如柴科夫斯基「睡芙人」、「天鵝湖」、「胡桃鉗」組曲。
協奏曲(Concerto)
協奏曲起源於16世紀,最初是指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以別於當時盛行的無伴奏合唱(A capplla),到巴洛克時代才指附有伴奏的器樂獨奏之意。巴洛克時期的協奏曲,大都是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這是由小協奏群(Concertino)對著全體樂團(Tutti)同時演奏或是交替出現,音樂間成了一種競奏的模式。獨奏樂器協奏曲到了巴洛克後期才出現,而現在最常聽到的協奏曲式在古典時期才臻於完美。巴洛克時期著名的大協奏曲,如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古典時期的協奏曲通常有三個樂章-快板、慢板、快板。
序曲(Overture)
一般都在大型音樂如歌劇、神劇、芭蕾舞劇之前演奏,具有開場及將觀眾導人戲劇氣氛的功能。古典時期,歌劇的序曲採用了奏鳴曲式,與歌劇內容緊密連結,其中莫札特的序曲最常被演奏,十九世紀時出現了獨立為演奏會用的序曲,如孟德爾頌「芬加爾洞窟」、柴科夫斯基「一八一二」等序曲。
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原本的解釋是夜晚時站在愛慕的女性窗下示愛所唱的情歌,古典時期盛行器樂作品的小夜曲,是一種夜間在戶外的演奏曲,供貴族王侯休閑遣興之用。小夜曲以小型合奏型態演出,一般由小型弦樂隊或管樂組樂器演奏。如:莫札特 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十九世紀後小夜曲繼續發展、布拉姆斯、德弗乍克、柴科夫斯基、理查史特勞斯、艾爾加等皆有優良作品。
進行曲(March)
原本是要使一隊士兵能夠有秩序的前進時伴奏用的一種曲式。通常使用簡單、鮮明有力的節奏與整齊規律的樂句。如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中的結婚進行曲。
室內樂(Chamber Music)
現代室內樂概念的形成始自古典時期,以海頓為首、莫札特、貝多芬開拓了許多室內樂的新天地。
最常見的演奏型式有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此外六重奏、七重奏、八重奏、九重奏等也有,只是數量較少。如舒伯特第四樂章。
奏鳴曲(Sonata)
專為一或二件獨奏樂器而編寫的樂曲,是古典樂派最重要和有價值的貢獻,奏鳴曲產生於十六世紀,十七世紀早期發展出巴洛克式的奏鳴曲。十七世紀後期出現了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的維也納古典奏鳴曲。奏鳴曲曲式與交響樂相近,分為三或四樂章。
⒈ 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快板,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慢板或行板
第三樂章 快板或急板,輪旋曲式
⒉ 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快板,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慢板或行板
第三樂章 小步舞曲或誠諧曲
第四樂章 快板或急板,輪旋曲式
奏鳴曲式由海頓完成,莫札特、貝多芬將此形式推展至極限,並增加其流利優美的表現。十九世紀作曲家們雖然以同樣方式寫奏鳴曲、交響曲、室內樂等,但對原來模式並不十分依循。或只有單一樂章的樂曲,甚至有五個樂章的組合。古典時期的奏鳴曲以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的作品居多,如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克羅宋」,鋼琴奏鳴曲「月光」、「熱情」、「悲愴」等。
變奏曲(Variation)
變奏曲是將一結構完整的音樂主題加以變化,使其節奏、旋律、和聲、調 性、配器等有所改變。亦稱「主題與變奏」,長曲子的變奏,甚至可達三十個 以上。變奏曲的主題不一定是原創,時常采自他人作品。如貝多芬「狄亞貝里變奏曲」(采自Diabelli所寫的一首圓舞曲旋律)。
幻想曲(Fantasie)
依作曲家自由的樂想而作的鋼琴曲。其具有即興及浪漫派性格的小品,或形式自由的奏鳴曲,如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舒曼「幻想曲」作品 17等。
練習曲(Etude)
以練習器樂演奏技巧為目的而寫的樂曲,如徹爾尼寫的鋼琴練習曲、帕加尼尼寫的小提琴練習曲;也有演奏會用的練習曲,如李斯特的十二首音樂會練習曲、蕭邦C小調第十二號練習曲「革命」。
即興曲(Impromptu)
把作曲家心中的樂想,以即興創作的方式將快速連續性的音符及抒情性對比所描繪的作品表現出來。如:舒伯特降G大調即興曲、蕭邦幻想即興曲。
前奏曲(Prelude)
顧名思義是一種當做序曲使用,具有前奏功能的樂曲。位於主體音樂之前。浪漫時期小品曲興盛,前奏曲是指一首獨立的鋼琴小曲,形式自由。蕭邦、拉赫曼尼諾夫、德布西等都有此類作品。
夜曲(Nocturne)
夜曲 (Nocturne)一詞源自於拉丁文的 NOX,原意為羅馬神話的「夜神」。這種形式自由,旋律高雅而浪漫的器樂小曲適合在夜間氣氛下彈奏。十九世紀初由費爾德(J. Field,1782~1837)首創將「夜曲」當作鋼琴作品,其後的蕭邦二十一首夜曲足可作為此類作品的典範,鋼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徵是低音部的左手以波動的伴奏音型,襯托出右手甜美的主旋律。
狂想曲(Rhapsody)
常見於十九世紀中一種具有敘事、英雄、民族色彩的樂曲。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德弗乍克「斯拉夫狂想曲」、蓋西文「藍色狂想曲」、拉赫曼尼諾夫「帕加尼尼主題狂想曲」等。
奇想曲(Capriccio)
是指十九世紀輕松愉快、幽默有趣的鋼琴小品。如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的奇想曲。
敘事曲(Ballade)
源自義大利語 ballare為跳舞之意,中世初期原指邊舞邊唱的歌曲,十三世紀時逐漸與舞蹈分離,走向由吟遊詩人主導的純文學與音樂形式。十六世紀開始此語已應用於任何有敘事性的通俗歌曲。十九世紀蕭邦首先創作純器樂敘事曲,將此名詞借用到篇幅較長且富有戲劇性的鋼琴小品上。此外布拉姆斯、李斯特、葛利格、佛瑞等皆有敘事曲的作品。
詼諧曲(Scherzo)
原義為「戲謔」「玩笑」,十七世紀時首先應用於聲樂曲上,貝多芬則於奏鳴曲與交響曲等樂曲中代替小步舞曲在第三章使用。詼諧曲的特色是快速、活潑的節奏,通常是全曲中最輕快的樂章。蕭邦使用這個名詞於鋼琴作品上,曲中無任何戲謔性質,特徵是感情強烈氣勢磅礴,其中多少帶有陰郁的味道,抒情與活潑的曲風輪流交替。
波蘭舞曲(Polonaise)
「波蘭舞曲」是源自波蘭的一種遊行典禮舞曲,節奏是中速度的三拍子,較圓舞曲稍慢,風格威嚴堂皇。很多作曲家包括巴哈、韓德爾、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等都寫過此類作品。蕭邦將波蘭舞曲推上更高藝術層次,他的作品具有波蘭英雄主義及民族精神特色,表達了其濃厚的愛國情操。
賦格曲(Fugue)
巴洛克音樂的一種樂曲的組織,屬於復音音樂,「賦格」指的是聲部間彼此模仿之意,主要結構包括:
主題(Subject):樂曲一開始出現短而精的部分。
答句(Answer):比主題晚數小節出現,且移高五度或移低四度的模仿樂句。
主題樂句(Counter Subject):與主題互相對立。
插句(Episode):中段用來聯絡主題及答句。
如:巴赫平均律古鋼琴曲集第一、二冊中的賦格曲。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見於中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譜》。該書在解題中寫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據該書編者稱:此譜傳自隋宮,歷唐至宋,輾轉流傳於後。《廣陵散》的題材源於古代的《聶政刺韓王曲》。該作品講的是一個造劍工匠被韓王無辜殺害,他的兒子聶政為了報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宮,謀刺失敗後,他逃入深山刻苦學琴,十年成絕技再度混入宮中,利用彈琴的機會刺死了韓王,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自己也為此而壯烈犧牲。「廣陵」的意思是流傳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地區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稱本曲為《雁落平沙》。樂譜最早刊於《古音正宗》琴譜集。《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睛景。《天聞閣琴譜》中寫道:」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雖然出現較晚,卻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種琴譜刊載此曲。它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曲調流暢、動聽之外,還因為它的表現手法新穎、別致,容易為聽眾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詠懷,借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節操高尚的人。樂曲前半闋奏出了清幽、舒暢的泛音曲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急促的後半闋,描寫了梅花不屈的動態。前後兩段在音色、曲調和節奏上然不同,有著鮮明的對比。同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復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梅花三弄》現存譜最初刊見於《神奇秘譜》(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斗場景的琵琶音樂。
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陽蕭鼓》
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在演奏中運用了各種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擴展、收縮、局部增減和高低音區的變換等手法展開全曲。此曲流傳甚廣,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樂譜最早於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此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它猶如一幅長卷畫面,把豐姿多彩的情景聯合在一起,通過動與靜、遠與近、情與景的結合,使整個樂曲富有層次,高潮突出,音樂所表達的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七、《漁樵問答》
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30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現存譜初見於明代。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採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正如《琴學初津》中所述:「《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矣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為根據同名古詩譜寫的樂曲,歌詞最早刊於南宋朱熹的《楚詞後語》。有《大胡笳》和《小胡笳》兩種傳譜。「胡笳」原來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吹奏樂器,它音量宏大,用於軍樂以壯聲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題是著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漢末戰亂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達十二年之久。她雖身嫁左賢王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鄉。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捨不得離開兩個孩子,還鄉的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詩人李欣曾作詩如下:「蔡女者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向邊草,漢使斷腸嘆歸客。」詩人戎昱在《聽杜山人彈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這一矛盾最尖銳的場面:「南看漢月雙眼明,卻顧胡兒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達了這種復雜的心情,無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漢宮秋月》
此曲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復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十、《陽春白雪》
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陽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問》上寫道:當歌手唱《下里巴人》時,國中和者數萬人。後又改唱《陽春白雪》,因為曲高和寡,只有幾個人跟著唱和。現存琴譜中的《陽春白雪》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⑶ 鋼琴譜上的義大利文

速度:
極慢板(Garve)
廣板(Largo)
慢板(Lento)
柔板(Adagio)
小柔板(Adagietto)
小廣板(Larghetto)
行板(Andante)
小行板(Andantino)
中速(Moderato)
小快板(Allegretto)
快板(Allegro)
急板(Presto)
最急板(Prestissimo)
原速(A Tempo)
自由節奏(Rubato)
漸慢(Ritardando/rit)
突慢(Ritenuto/riten)
表情:
縱情地(Abbandono)
深情地(Accarezzevole)
富於感情地(Affettuoso)
激動地(Agitato)
愉快地(Amabile)
進行曲風格(Alla marcia)
柔情地(Amoroso)
活潑地(Animato)
熱情地(Appassionato)
輝煌地(Brillante)
滑稽地(Buffo)
如歌地(Cantabile)
隨想地(Capriccioso)
有愛情地(Con amore)
有感情地(Con anima)
溫柔地、柔和地(Con dolcezza)
悲痛地(Con dolore)
有表情地(Con espressione)
優美地(Con Grazio)
有生氣地(Con spirito)
柔和、甜美地(Dolce)
哀傷地(Dolente)
優美高雅地(Elegante)
歡慶地(Festivo)
有朝氣地(Fresco)
葬禮地(Funebre)
詼諧地(Giocoso)
雄偉地(Grandioso)
純潔的(Innccente)
陰郁地(Lugubre)
哭泣地(Largemoso)
高貴地(Maestoso)
神秘地(Misterioso)
虔誠地(Religioso)
響亮的(sonore)
喧鬧地(Strepitoso)
田園風格(Pastorable)
豪華、炫耀的(Pomposo)
華彩樂段(Cadenza)
強弱:
漸強(Crescendo/cresc)
漸弱(Diminuendo/dim)
最弱(Piano Pianissmo/ppp)
很弱(Pianissmo/pp)
中弱(Mezzo Piano/mp)
中強(Mazzo Fort/mf)
強(Forte/f)
弱(Piano/p)
很強(Portissimo/ff)
最強(Forte Portissimo/fff)
突強(Sforzando/sf)
強後突弱(Forte Piano/fp)

這些都是一般用到的,但還有很多很多,書店有專門的音樂術語的翻譯書。。。

⑷ 葬禮進行曲 誰知道 肖邦的~~ 急..

有人說:肖邦的《葬禮進行曲》是受骷髏的啟發而來的。有一次肖邦來到法國畫家齊姆的畫室解悶。當時,肖邦正為法國傳說中凶神惡煞所困擾,夜裡常常做著惡夢,夢見妖魔鬼怪要帶他到地獄去
也有
1837年,肖邦和他心愛的姑娘瑪麗亞·沃德津斯基的戀愛終結了,這使肖邦很痛苦。也就是這一年,他第一次出現了嚴重疾病的徵兆。想起自己流亡在異國他鄉,而祖國還在帝俄統治之下,他感到憤懣,這樣,疾病更加重了。肖邦認為再也見不到親人和祖國,於是,他寫下了一首《葬禮進行曲》。
這首《葬禮進行曲》是降B小調,4/4拍,慢板,用復三部曲式寫成。樂曲沒有前奏。開始,是描寫送葬的行列,肅穆而緩慢地行進,遠處不時傳來低沉的喪鍾聲。主音「6」為其基礎音,加上大量附點音符為其特色:

B段里,先用八度音以附點音符向上推進的手法,表示出心情的激動和不安。後來,又在低音上用顫音演奏,這一段,也可以理解為肖邦對祖國命運的關懷:
隨後,A段再現。以上構成一個單三部曲式。
第二部分,第一段旋律安詳而優美,但又略帶些憂傷情感。它好似是對過去幸福的辛酸回憶。曲調的性格與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二段是從第一段發展而成。開始,它有離調的傾向,但很快又回到原調上:
經過漸慢之後,再現第一段主題。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最後,力量稍弱,表示送葬的行列遠去,樂曲輕輕地結束。以上又構成第二個單三部曲式。
肖邦寫完這首《葬禮進行曲》後,不久,他的病好多了,所以,這首曲子並沒有急於發表。1839年,他研究貝多芬的作品,發現貝多芬在《降E大調第三(英雄)交響曲》、《A大調第七交響曲》和《降A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26號里,都有一個樂章是《葬禮進行曲》。在「第三交響曲」和「降A大調鋼琴奏鳴曲」里,貝多芬的「葬禮進行曲」是悼念英雄的,所以,它們的運用,不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很高。肖邦的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那是為波蘭自由獨立獻身的人們。貝多芬的作法給他很大啟發。於是,他效仿貝多芬,寫了一首《降B小調奏鳴曲》編為作品35號,他把這首《葬禮進行曲》作為其中的第三樂意。
匈牙利著名鋼琴家李斯特聽到肖邦的這首《葬禮進行曲》之後說:「聽到它,你會感到,這里哀掉的不僅僅是一位英雄的犧牲……而是整整一代人的犧牲。」
肖邦的《葬禮進行曲》現已成為世界性的喪葬儀式樂曲。

⑸ 死人時放的那種歌是什麼

是哀樂,葬禮進行曲。

《哀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曲調改編而成的。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獻花曲》都是他所改編和配曲,開國大典上指揮軍樂團的就是他。

哀樂不僅僅是哀悼,還應該表達緬懷並牢記英雄豐功偉績的情感,所以創作時羅狼在降E小調的基礎上,於全曲最強音處採用臨時轉大調手法,使曲調在嗚咽、悲哭之後又激昂而堅決。

《哀樂》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張家口悼念陣亡烈士的典禮上;1949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中央批准正式作為國家葬禮樂曲。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樂》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

(5)葬禮進行曲的義大利文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葬禮

中國的葬禮一般是召開規模大小不等的追悼會。追悼會的主要程序有向遺體或遺像致哀、有關人員致悼詞、奏哀樂、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等。由於各國的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及文化習俗存在差異,治喪活動的內容也有許多不同,此外民間流行與政府提倡的治喪活動也有許多區別。

元首逝世舉行的治喪活動較為隆重,其程序一般包括:發布訃告、宣布致哀期、全國停止各種娛樂活動、下半旗致哀、向遺體告別或瞻仰遺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弔唁、舉行追悼大會(葬禮)。追悼儀式後,由黨政軍領導人或治喪委員會負責人及死者家屬護送遺體前往火葬場火葬(或將骨灰送至安放處)。

重要的黨政軍負責人或開國元勛逝世後,治喪程序與元首大致相同,但規模略小、規格略低。一般人逝世,悼念儀式較為簡單,只有向遺體告別和追悼會兩項。中國政府提倡簡葬,許多生前擔任黨政軍要職的,死後也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儀式過後即行火葬。

⑹ 舒伯特的葬禮進行曲,原文名稱是什麼

一般寫作Grande Marche Funebre(D859),雖然舒伯特是奧地利人。
哥們兒,op.55的葬禮進行曲是肖斯塔科維奇的,而且不是四手聯彈。你可瞅准了,葬禮進行曲許多作曲家都作過,到底是哪個?

⑺ 喪禮進行曲英語怎麼說

The first movement,funeral march,l C minor,to trumpet the start of that funeral Drum,violin and cello to play the sad theme,and then there appears the ranks of mourners.Speed,the instructions for a "warm and rough places," fall into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B flat minor,in the background of a heavy sound,trumpet and violin alternately.Drum to play the trombone tone,in the first paragraph on the basis of more intense development than the first paragraph.The enthusiasm faded,and suddenly,after the funeral pace and reached the middle of A minor second.The second string to further vent only in the middle of sorrow,sadness to the extreme,they are in the funeral trumpet rhythm,and then calmed down.
請指教哈~

⑻ 葬禮進行曲

葬禮進行曲,哀樂。有三曲葬禮進行曲,分別是肖邦受骷髏啟發所創造的、貝多芬著名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中國作曲家李桐樹為國人所創的葬禮進行曲。寄託著對華沙起義中為民族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樂中最膾炙人口的篇章。

⑼ 鋼琴譜上的那些義大利文...都是什麼意思啊..

1、largo——廣板:46bpm

2、lento——慢板:52bpm

3、adagio——柔板:56bpm

4、andante——行板:66bpm

5、andantino——小行板:69bpm

6、moderato——中板:88bpm

7、allegretto——小快板:108bpm

8、allegro——快板:132bpm

9、presto——急板:184bpm

10、Adagietto——頗慢(66-69bpm)

11、Adagio——柔板/慢板(56-65bpm)

12、Grave——沉重的、嚴肅的(20-40bpm)

13、Prestissimo——最急板(178-500bpm)

14、Vivacissimo——非常快的快板(141-150bpm)

15、Allegrissimo——極快的快板(151-167bpm)

16、Presto——急板(168-177bpm)

17、Vivace——活潑的快板(133-140bpm)

18、Allegretto——稍快板(98-109bpm)(比Allegro較少見)

19、Moderato——中板(86-97bpm)

20、Andantino——稍快的行板(78-83bpm)

21、Andante——行板(73-77bpm)

(9)葬禮進行曲的義大利文是什麼擴展閱讀

鋼琴演奏注意事項

1、遇到難點一定要頭腦冷靜,不急不躁,把受阻的原因找出來。難點因人而異,棘手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但解決的方法卻基本一致。

例如彈八度吃力,要麼手指僵硬,要麼含混不清,此時就要問問自己:「自己的手是不是短了,是不是沒放鬆?還有手型是否正確,基礎是否扎實,有沒有違背循序漸進的原則」等。

2、樂曲本身要求很快,但練習時要有意識地放慢,哪怕是慢一倍兩倍的速度。如此精心地去彈,可以把原本復雜的節奏交代清晰,不錯音不丟音,避免徑直蠻彈的諸多錯誤。例如類似肖邦的《黑鍵練習曲》都是這樣。

3、善於分手彈。這一點初學者特別要注意,鋼琴左右手合奏,不同的聲部不同的旋律有個適應過程,千萬不要在單手不熟練甚至有問題的情況下合二為一。

⑽ 葬禮進行曲每分鍾多少拍速度為多少義大利文

肖邦的葬禮進行曲是每分鍾75拍左右。
肖邦的葬禮進行曲屬於慢拍,在每分鍾75拍左右,現已成為世界性的喪葬儀式樂曲。門德爾松也有《葬禮進行曲》。
葬禮進行曲,哀樂。有三曲葬禮進行曲,分別是肖邦受骷髏啟發所創造的、貝多芬著名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中國作曲家李桐樹為國人所創的葬禮進行曲。

閱讀全文

與葬禮進行曲的義大利文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和秘魯有什麼關系 瀏覽:333
中國去哪些國家了援助了 瀏覽:638
越南戰爭過後有哪些少將 瀏覽:132
中國哪個地方人均收入最低調 瀏覽:919
1百萬印尼買什麼意思 瀏覽:551
英國市場應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瀏覽:44
印度為什麼會有ceo 瀏覽:278
在英國11月和12月指什麼月 瀏覽:478
一條印尼盾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268
中國人到哪裡找學區房 瀏覽:359
伊朗在哪裡哪個國家 瀏覽:587
去伊朗女生穿什麼一副 瀏覽:658
印尼為什麼動作片厲害 瀏覽:399
32斤越南魚多少錢 瀏覽:89
英國冬天早上吃什麼 瀏覽:672
印尼巴厘島的房子多少一平方 瀏覽:1004
和平精英國服矩陣工廠開關在哪裡 瀏覽:242
以色列的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瀏覽:904
中國吊車出口哪些國家 瀏覽:961
英國中學怎麼提高成績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