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干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有啥區別啊
干紅和干白葡萄酒有什麼區別?(明毅園酒師回答)
白葡萄酒適宜清淡口味的冷盤、海鮮、河鮮、清淡口味的家禽類、甜品類,可作為餐前開胃酒。紅葡萄酒適宜濃郁口味的冷盤、肉類和辛辣菜餚。在餐後品味老的紅酒適合僅配乳酪,最簡單的搭配方法是:什麼顏色的肉配什麼顏色的葡萄酒飲用
1.根據葡萄的顏色不同,可將葡萄品種分為白色品種(白皮白肉)、紅色品種(紅皮白肉)和染色品種(紅皮紅肉)三大類。用白品種釀造白葡萄酒,染色品種只能釀造紅葡萄酒,而用紅色品種可釀造從白色到深紅色顏色各異的各種葡萄酒。
2.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發酵而成,紅葡萄酒是用葡萄汁(液體部分)與葡萄皮渣(固體部分)混合發酵而成,其顏色的深淺決定於液體部分對固體部分浸漬的強度,浸漬越強,顏色越深。
3.固體部分帶給葡萄酒的不僅是色素,同時帶給葡萄酒的還有與色素一樣同為酚類物質的丹寧,葡萄酒的顏色越深,其由色素和丹寧構成的酚類物質的含量也越高。
所以,紅葡萄酒與白葡萄酒的主要差異在於它們之間的酚類物質的含量和種類的差異。
近幾年干紅葡萄酒走俏市場,而同為干型葡萄酒的干白,其市場表現卻十分平淡。 有資料聲稱,目前葡萄酒市場干紅與干白的銷售比例為8:2。與這個比例相應的是,媒體上的廣告也幾乎是清一色的干紅廣告:張裕解百納干紅每天都要在中央電視台與您打聲招呼;神泉干紅的廣告也幾乎遍布北京的各路公交線上。廣告是市場的風向標,干紅的高熱不退,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同城兄弟,這種一冷一熱一肥一瘦的差異是如何造成的呢?李記明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葡萄酒專業博士,目前他的頭銜是國內葡萄酒業龍頭企業張裕公司的技術中心主任。李博士說:「干紅與干白的銷售量如此懸殊,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從葡萄酒發展歷史來看,紅葡萄酒就一直是主要的消費種類。」
當前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是義大利,而義大利最大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是皮蒙。在皮蒙,紅葡萄酒佔了絕大多數。無獨有偶,作為葡萄酒象徵的法國,它的葡萄酒業的心臟地帶位於波爾多,波爾多有5個最為著名的產區,其中梅多克區以及幾個產量最高的區均以紅葡萄酒生產為主,這說明在法國的葡萄酒業中,紅葡萄酒也是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的。
從葡萄酒的營養價值來看,干紅所蘊含的維生素B、核黃素、尼克酸、泛酸和本多生酸的比例都要高出干白。從賞味期來看,由於干白只用汁液釀造,其單寧的含量相對較低,而干紅是用果皮、果肉和汁液一起釀造,其單寧含量相對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干紅比干白的酒性更穩定,賞味期也更長。從品飲時溫度的影響來看,干紅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根據實踐經驗,大家知道在攝氏16至18度時進行品嘗紅葡萄酒,就可取得最好的結果;至於干白,則以清涼狀態,即為攝氏8至10度嘗品為最佳,此時可以更好地嘗出其風味來。兩相比較,孰優孰劣一覽無遺。而從葡萄酒的鑒賞來看,酒的顏色也是可能導致其受寵與否的因素之一。無論如何,紅色,尤其是張裕解百納干紅的那種經典意義的深寶石紅,其給人視覺上的享受遠非近乎無色的干白所能比擬。實際上,感官上的快感對於以品味取悅於人的葡萄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情況表明,干紅熱潮的興起正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當然,干白之所以受到市場的冷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為什麼干白在起步早於干紅的情況下卻被干紅反超呢?這種差異的產生是兩種酒風味的差異所致。這原本就無可厚非,它們自出世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要承擔起不同的職責——干紅絢麗如花,干白平淡如葉。
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釀造工藝的區別:
葡萄酒的釀造,就是將新鮮葡萄及其果汁發酵轉變為葡萄酒。其中酒精發酵是釀造的主要階段,是經由酵母菌的微生物作用,將葡萄中的糖轉變為酒精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被酵母菌合成的除酒精外的其他物質和葡萄中原有的成分,對葡萄酒的品質和風味是最重要的,如芳香化合物、單寧和有機酸等。
由於酵母是酒精發酵的主要微生物,而且其種類和性能又各不相同,因而葡萄酒的風味也有所差異。葡萄酒的釀造是一項精細的工藝,而且因酒類型的不同而有相當大的變化。下面僅簡單介紹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釀造過程。
紅葡萄酒必須由紅葡萄來釀造,品種可以是皮紅肉白的葡萄,也可採用皮肉皆紅的葡萄。酒的紅色均來自葡萄皮中的紅色素,絕不可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
⑵ 義大利什麼品牌的紅酒好喝
巴羅洛(Barolo)
巴羅洛(Barolo)被稱為義大利紅酒之王,產自於義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Pimonte)產區。巴羅洛(Barolo)只用本地葡萄品種內比奧羅(Nebbiolo)釀造,其主要特點是:顏色較淺,但酒體豐富緊實、高單寧、高酒精、高酸度、香氣芬芳多元,具有非常強的陳潛力,大多需要陳年10年以上的才適合飲用,被譽為義大利最偉大的紅酒之一。
巴巴萊斯科(Barbaresco)
巴巴萊斯科(Barbaresco) 與巴羅洛(Barolo)是兄弟產區,中間只隔了一個Alba市,其葡萄品種也是內比奧羅(Nebbiolo),所以Barbaresco與Barolo各方面都非常相似。但Barbaresco產區的規定比起Barolo來得寬松一些。Barbaresco較為細致高雅,但陳年能力比較沒Barolo那麼強;簡單地說,Barolo是「masculine(男人)」,而Barbaresco是「feminine(女人)」。不過這是大略的情形,隨著越來越多釀酒人採用新式釀造法,釀得相當堅實強勁的Barbaresco也並不少見。1981年Barolo和Barbaresco成為全義大利最早的DOCG級紅酒法定產區。
阿瑪羅尼(Amarone)
阿瑪羅尼(Amarone)產自於義大利東北部威尼托省(Veneto)的瓦波利塞拉(Valpolicella)產區。Amarone的釀造方法比較特別:葡萄採摘後,先放在特別設計的風干房裡進行一定程度的干化,然後再拿去釀酒,這樣發酵而來的紅酒,香氣復雜馥郁、酒體飽滿強勁、酒精度高達15 ~ 17%。對於慣飲中國高度白酒的人也會對它一見鍾情。
基安蒂(Chianti)
基安蒂(Chianti)紅酒產自於托斯卡納(Tuscany)省的基安蒂(Chianti)產區,其主要葡萄品種是桑嬌維賽(Sangiovese)。它呈鮮明的寶石紅色,經陳年後偏向石榴紅色,有著足夠的酸度,具有酸櫻桃、茶樹葉、紫羅蘭、草莓醬等香氣的香氣。Chianti產區共有兩個DOCG,分別是基安蒂(Chianti DOCG)和古典基安蒂(Chianti Classico DOCG),Chianti Classico DOCG產區的法規要求更高,其品質往往會更好一些。
西施佳雅(SASSICAIA)
西施佳雅(SASSICAIA)被譽為「義大利葡萄酒之王」,是義大利餐飲協會規定的領導人和高級官員訪問義大利的接待用酒和梵蒂岡教廷的宴會接待用酒。
索拉雅(SOLAIA)
索拉雅的意思的是太陽的「寵兒」,酒如其名,索拉雅的誕生環境也是得天獨厚。索拉雅干紅的葡萄園佔地約20公頃,位於天娜山日照最為充沛的山坡,海拔在340米到400米之間。
誕生於1978年的索拉雅(SOLAIA)干紅雖然只有不到40年的歷史,但是已被公認為世界頂級紅酒的經典之作。1997年份的索拉雅干紅被全球權威《酒觀察家》雜志評為「 2000年全球100佳釀」的冠軍,作為第一個獲得此榮譽的義大利葡萄酒,確立了SOLAIA在全球頂級紅酒中的領袖地位。
奧納亞(Ornellaia)
超級托斯卡納中的翹楚奧納亞Ornellaia一直是國際市場上長盛不衰的名家,不僅在群星璀璨的貝格瑞(Bolgheri)產區脫穎而出,更打造了有「托斯卡納帕圖斯」之稱的佳釀Masseto。
⑶ 各國紅酒的口感區別
法國的紅酒柔和些,香味含蓄些;義大利的紅酒偏酸些;西班牙的紅酒骨架好些,果味也是比較復雜的;美國的酒平衡度更好些;澳洲的酒果香直接。
1、法國波爾多:典型的濃郁型葡萄酒,單寧較厚重,波爾多的佳釀,一般需要陳年後才適飲。
2、法國勃艮第:紅酒品種以黑品諾為主,屬於典型的清單型葡萄酒;勃艮第的薄酒萊,每年11月份出產的當年新酒,葡萄品種為佳美,清新、富含國味,單寧極薄。
3、義大利:以托斯卡基安蒂為代表,酸度突出,是最不喜歡的葡萄酒。
4、西班牙:與波爾多紅酒比較接近,但其特產品種天帕尼洛,果味相對較多。
5、美國:釀造和調味最商業化的產酒國,口感符合大眾需求。
6、澳洲:以色拉子為代表,口感濃烈,辛香味道充足。
(3)義大利太陽花干紅怎麼樣擴展閱讀:
好的紅酒真正入口時,才可以感受到紅酒的質感、味道和層次。
優質的紅酒停留在口腔內時應有幼滑感,慢慢感受到其香醇,然後味道會豐富起來;酒香會令你有回味感,而且在口腔內久久未能散去,同時這些香氣應該平衡、協調、幽雅、令人愉快。這樣的葡萄酒的口感應該也是舒暢愉悅,各種香味細膩。
葡萄酒雖保健,但是否飲用、飲用多少要依據個人體質而定。不宜飲酒者、沒有飲酒習慣者不能因其保健功能而去喝,如肝病、心臟病、糖尿病患者。
⑷ 如何辨別葡萄酒的好與壞
葡萄酒是以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酒精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等於或大於7%(v/v)的發酵酒。葡萄酒集營養、文明、時尚於一身,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的首選酒種,也是國際貿易中交易額最大的酒種。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酒習慣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由單純追求嗜好型向追求營養型、保健型、享受型發展。到目前,葡萄酒已不再是外國人獨享的美味,國人對葡萄酒的需求量在連年不斷增加。
根據葡萄酒的定義可知,葡萄酒是由葡萄發酵釀制而成的,它的質量高低,首先取決於原料,然後取決於工藝,葡萄酒的生產過程是把葡萄原料的優秀的潛質,集中、完美地體現到葡萄酒中的過程,所以作為葡萄酒,應該具備葡萄品種的香氣、發酵產生的香氣及陳釀產生的香氣。這種味感應該是愉悅的、復雜的、有層次的。所謂葡萄品種的香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果香,應該完全來自於天然——葡萄,而非人工外加的。
在葡萄酒中,根據原料品種的不同、工藝要求的不同,又可將葡萄酒分為若干種。如從顏色上分,葡萄酒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這主要依賴於發酵過程中浸漬葡萄皮上色素量的多少而異;另外根據最終產品含糖量的不同,葡萄酒還可分為干型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半甜型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
時下,市場上銷售的葡萄酒,可以說品種繁多,這里不乏真正的、優質的葡萄酒,但也有許多劣質的、虛假的葡萄酒,其產品的屬性與葡萄酒相差甚遠:有的加入了大量的水、酒精;有的根本不用葡萄或用少量的葡萄;有的添加了人工色素等化學添加劑;有的沒經任何發酵只靠勾調;有的酒精度在4%左右甚至更低。這些產品的出現,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葡萄酒的質量可從3個主要方面進行判別,即理化指標、衛生指標和感官指標。其中的理化指標是對葡萄酒最基本的特徵予以規定,即它應達到的最起碼的成分含量,例如酒精、糖度、酸度、二氧化硫等;衛生指標是衡量葡萄酒受微生物或重金屬污染的程度;感官指標是判斷葡萄酒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對葡萄酒質量的綜合評價。
面對琳琅滿目的葡萄酒產品,消費者需要認真、科學地選購與消費。
首先,從執行標准上判斷質量。按照我國食品標簽標準的規定,葡萄酒的標簽上應該標注該產品所執行的標准。目前葡萄酒行業執行的標准有3種:第一種,是國家標准gb/t15037—94《葡萄酒》,該標准要求產品是以葡萄或以葡萄汁為原料,以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大於或等於7%(v/v),並規定了其他一些要求。按照此標准生產出的葡萄酒是真正意義上的葡萄酒。第二種,是行業標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它所限定的產品是以大於或等於50%葡萄原酒經調配而成的非原汁葡萄酒,這類產品中摻入了數量不等的水、酒精和添加劑。第三種,是以q開頭的企業標准,目前執行這類標準的產品的質量相差非常懸殊,有些企業的標准制定得高於國家標准,而有些企業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制定的標准則遠遠低於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要求,根本就是為劣質酒 「量體裁衣」而制定的。
所以,僅從企業執行的標准上,就可大致判斷出葡萄酒的質量水平。一般來說,執行國標的產品,應該是質量較好的葡萄酒;執行行標的產品,其質量水平一般低於執行國標的;執行企標的產品,除個別大企業制定了高於行業或國家推薦性標準的企標,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很好以外,一般質量都較差甚至低劣,特別是在標准條文中,有些企業將「干浸出物」一項指標定得遠遠低於國標或行標,有的甚至迴避這項指標,對它根本沒有規定,這類酒肯定是人工勾兌的,是假葡萄酒。另外,一些進行無標生產的企業的產品,更不能列入選購行列。
其次,從酒精度的高低上判斷質量。酒精度是葡萄酒標簽中必須標注的內容。按照葡萄酒標準的規定,葡萄酒酒精度不應低於7%(v/v),正常工藝加工的葡萄酒的酒精度應該在11%(v/v)左右,一些特殊的產品可在7%~24%(v/v)之間。當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小於7%(v/v)時,一個原因可能是葡萄原料質量太差;另一個原因就是根本沒有用葡萄進行發酵,這兩個原因都是導致葡萄酒質劣的原因。另外,酒精度太低,使葡萄酒的保質期受到影響,很難保證質量。
第三,從感官特徵上判斷質量。外觀:好的葡萄酒的外觀應該澄亮透明(深顏色的酒可以不透明),有光澤,其顏色與酒的名稱相符,色澤自然、悅目;質量差的葡萄酒,或混濁無光,或顏色與酒名不符,沒有自然感,或色澤艷麗,但有明顯的人工色素感。香氣:葡萄酒是一種發酵產品,它的香氣應該是葡萄的果香、發酵的酒香、陳釀的醇香,這些香氣應該平衡、協調、融為一體,香氣幽雅,令人愉快;質量差的葡萄酒則不具備這些特點,或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或酒精味突出,或有其他異味,使人嗅而生厭。口感:任何一個好的葡萄酒其口感應該是舒暢愉悅的,各種香味應細膩、柔和,酒體豐滿完整,有層次感和結構感,餘味綿長;質量差的葡萄酒,或有異味,或異香突出,或酒體單薄沒有層次感,或沒有後味。
參考資料:康易
⑸ 300元價位的紅酒有什麼好的推薦沒有
導語:在繁多的紅酒市場上或許不少的人都會認為價格高點口感就好,其實不對,因為幾百元的價格就能入手到很不錯的紅酒單品,下面排行榜就整理了300元內性價比高的紅酒,一起來看看吧!
一、黃尾袋鼠西拉紅葡萄酒
在300元內性價比高的紅酒中這款紅酒在口感上非常的醇厚,濃郁的果香很是吸引人,還很有層次感,外觀的設計上也非常的有層次感,所以是整體都比較吸引人。
參考價格:278
⑹ 義大利 西班牙 智利 法國 哪兒的葡萄酒(同等價位)更好
如果是同等價位,一般來說是智利酒性價比會高一些。當今世界都公認了智利紅酒的性價比是最高的。其次還有澳洲,美國,西班牙的性價比也很好。
不過紅酒味道這個東西是很憑個人感覺的啦,有條件最好是喝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