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拉伯之春席捲整個中東,為何唯獨伊朗會有驚無險
自從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瓦解之後,中東就成為了各勢力割據的局面,再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特別是近代西方列強對中東的侵佔和干預,導致了中東形成了現在的局面分裂成幾十個國家。從二戰以來,阿拉伯之春席捲整個中東,中東的國家都紛紛崩潰瓦解了,可是伊朗一直獨立存在有驚無險,這是為什麼呢?
㈡ 伊朗的前身是波斯,為什麼要改名為伊朗呢
因為伊朗這個名字比波斯更加有內涵,更加遠古,更加強大,更加充滿著荒蠻的氣息,用了這個名字之後,感覺整個國家都像中國一樣充滿著神秘色彩了。
01波斯的起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的伊朗還被稱之為波斯,因為那時候的波斯人建立過一個橫跨了亞洲非洲歐洲三個大洲的古老帝國波斯帝國。對,你沒有猜錯,就是那個10多萬人被斯巴達300勇士攔了好幾天,最終導致整場戰役失敗的波斯帝國。
這一點和中國古代皇帝改年號有點相似,一朝天子一朝臣改個名號去去晦氣,順便展望一下未來,大致上就是這個意思。
㈢ 樂器為什麼是東流西漸的源頭
研究四至十世紀篳篥東流並與華夏音 樂頻繁交融、形成中原風格 、繼而西漸的過程中發現,篳篥存在著波斯 一西域 一漢地 一西域方 向的傳播 ,經歷 了龜茲系樂器一西涼系樂器等。
㈣ 西方圍堵伊朗40年,為何伊朗還能越來越強
伊朗被西方圍堵了40年,這要是其他的國家,早就崩潰了,但是伊朗卻越來越強,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實行了一個體制力量,就是對權力的制衡,還有團結的制度,軍隊的絕對效忠,所以伊朗越來越強。
因為宗教領袖除了管理國家以外,更是能夠在思想上對伊朗國民以及官員進行控制,所以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圍追堵截,伊朗人民仍然和政府上下一心。伊朗的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那是最虔誠的教士和穆斯林組成,整個宗教領袖對其進行最絕對的控制,不管是從思想還是從行動上都不會有問題。
㈤ 什麼仇什麼怨為什麼伊朗總想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
宗教問題、與美國的關系以及中東的局勢使得伊朗與以色列之間敵對關系。
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主要的宗教是伊斯蘭,以色列的主要宗教是猶太教。伊斯蘭客觀上說是一個排斥性很強的宗教,世界上的穆斯林常常因為生活習慣問題和其他人格格不入,那麼伊朗旁邊的以色列就成了最大的「排斥地」。
恢復過來的伊朗可不安靜,積極插手其他國家事務,比如敘利亞內戰、伊拉克內部事務以及拉海灣國家。這就使得美國和以色列極為緊張,恐懼伊朗的軍事實力擴張,尤其是伊朗插手的葉門內戰當中,伊朗扶持的一支非官方民間胡賽武裝部隊竟然戰勝了政府武裝部隊。
這三個因素成了伊朗和以色列關系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要解決的話,花上一個世紀的時間也未可知。
㈥ 伊朗大陸性氣候的成因為什麼在伊朗
伊朗從大氣環流來看,常年受副高控制,降水稀少.地形上看,國土大部分位於亞洲四大高原之一的伊朗高原,海拔1000-1500米,所以與東西兩側的熱帶沙漠氣候比溫度偏低,達不到熱帶沙漠的熱量標准,所以「降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沿海的扎格羅斯山脈擋住了
㈦ 波斯古國歷史悠久,為什麼突然改名為「伊朗」呢
看過《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朋友,對波斯帝國強大的軍隊印象頗深。歷史上,波斯帝國曾經非常強大,領土橫跨歐洲、非洲、亞洲三大洲。既然波斯如此有名,為什麼後來改名為伊朗了呢?主要是因為伊朗這個詞比波斯歷史更加悠久,也更加輝煌。 波斯改名為伊朗,發生在巴列維國王時期,具體而言是1935年,當時的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意為這里是“雅利安人的家園”。
這對於當時的伊朗來說,絕對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從飽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躍成為全世界的優越人種,國王自然會欣然同意,人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同時又能獲得德國的援助,快速的恢復帝國往日的遼闊版圖。
㈧ 為什麼伊朗是中東的異類他是成功的國家嗎
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伊朗是中東地區以什葉派為主,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所以跟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有教派沖突,在新聞上描述中東地區發生沖突主要講的都是教派沖突,比如現在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極端組織ISI有遜尼派的支持,另外基地組織也是,他們屬於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信徒,當然也有其他的沖突,比如民族沖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朗現在也沒被叫阿拉伯之春影響(已經影響的有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還有半死不活的敘利亞)一個是由於的政府和法律的關系,還有一個是他的教派沖突沒那麼嚴重,另一個是他的工業基礎比較完善,他雖不是什麼工業強國,但也能自己生產汽車和其他電子類產品,這幾年他的軟體也飛速發展,在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下,他急速成為工業化國家,這在中東地區是屈指可數的,伊朗這個國家以前是古波斯,所以是波斯人為主,他的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任一屆。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可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專門事務。
㈨ 伊朗中東部為什麼多季節性河流
季節性河流顯然主要由於水源供給不足,另外生產生活用水增加也是部分原因。這里應該主要考慮水源補給問題。伊朗中東部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大陸性強,降水稀少(夏季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乾燥信風控制,降水極少;冬春季節受少量西風帶來水汽遇東部山地抬升形成降水,較為濕潤)所以河流水源補給主要在冬春季節少量降水及春季的山區積雪融水。所以河流水量在冬春季節較為豐富,夏季降水稀少,山區儲存的冬季積雪也逐漸枯竭,水源補給減少,加上蒸發旺盛,生產生活用水,所以容易斷流枯竭,形成季節性河流。
㈩ 為什麼中東國家都亂成一團糟了,而伊朗居然能夠穩如泰山,伊朗難道不是伊斯蘭教國家嗎
實際上早在六七十年代,隨著阿拉伯國家的崛起,伊朗的宗教勢力就有抬頭的趨勢,只不過巴列維國王親美,又要維系自己的世俗政治權力,所以對它強力打壓,後來成為最高精神領袖的霍梅尼因此流亡海外。只不過到70年代末,伊朗外部形勢急劇惡化,世俗權力再也沒有足夠能力應對,所以伊斯蘭革命爆發,宗教勢力也趁勢上台。
這就是伊朗專向政教合一的內部因素。而從外部來看,政教合一,對伊朗與阿拉伯的博弈也大有好處。
伊朗要想在與阿拉伯國家的博弈中獲勝,一方面要竭盡全力的增強內部實力。另一方面也要設法挖阿拉伯國家的牆角。而宗教就是最好的武器。在中東阿拉伯世界,有兩個國家,是伊朗可以「策反」的物件。一個是敘利亞,另一個就是和自己打了八年兩伊戰爭,算是自己最大對手的伊拉克。
伊斯蘭教分為什葉、遜尼兩大教派。雖然在世界范圍內,遜尼派佔了絕大多數。但在中東這個伊斯蘭世界核心區卻並非如此。伊朗就是什葉派國家,也是什葉派的大本營。而除了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也與什葉派大有關聯。
伊拉克當時雖是遜尼派的薩達姆掌權,但其民眾中什葉派卻佔比過半,且集中在兩河流域這個伊拉克核心地帶。至於敘利亞,雖然什葉派只佔總人口的兩成不到,但執政的阿薩德政權卻是出自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教派,其政府和軍隊也基本上都由阿拉維派穆斯林組成。
對伊朗而言,如果能拉住系出同門的敘利亞,再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推翻遜尼派的薩達姆,那隨著這兩個中東大國的加盟,伊朗的外部形勢將徹底逆轉,進而一舉確立在中東伊斯蘭世界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