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伊朗白玉是什麼玉有什麼特點
伊朗玉,阿富汗玉等,只是叫法不一樣,其實是大理石的變種,硬度5左右,皇家玉石微晶系列精選全球珍稀古老的玉石作為設計雛形,運用噴墨列印創造天然玉石紋理的胚體。
表面溶入珍稀微晶熔塊,高溫煅燒,運用最新陶瓷工藝,使微晶與陶瓷完美融合一體。成就其如同天然玉石般質感的表面紋理,並具有耐酸鹼、抗腐蝕等卓越性能。
(1)伊朗哪個地方有石頭擴展閱讀:
皇家玉石微晶系列涵括了澳洲國石歐珀玉石、巴西瑪瑙玉石、挪威橄欖玉等多款產品, 該系列集成了玉石、陶瓷和天然石材的三重優點。
L&D陶瓷皇家玉石微晶系列以寶石之珍稀,賦予瓷磚尊貴氣質,令家居空間典雅奢華。
伊朗晶玉 Iran Onyx。
規格:800*800。
顏色: 暖杏1色。
伊朗晶玉,取材自古有波斯文明的伊朗,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中東地區,緊靠裏海、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阿曼灣。
因為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或山脈所構成的伊朗大高原,在亞柏芝山脈中盛產白中帶橙的白晶玉極品,是古代波斯帝國皇宮的奢華裝飾材料,突顯尊貴大氣的空間。
㈡ 伊朗哪座城市有2500多年的歷史
在伊朗的旅行中,設拉子永遠都是旅行者必打卡的城市,畢竟這里有著中國人心目中最網紅的粉紅清真寺。不過相比網紅的粉紅清真寺,我個人更喜歡的卻是波斯波利斯這個古跡。或許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讀起來有點拗口,但是它幾乎成為了伊朗地標性的建築,也曾經幾乎代表這里波斯帝國的輝煌。時至今日在伊朗人的心目中依然還是地位深厚,伊朗航空公司,伊朗的旅遊宣傳片也常常會將波斯波利斯作為標志性景點。
穿過「萬國門」,就進入「行軍道」,過了「行軍道」就會看到波斯波利斯中最精美的宮殿,也就是阿帕達納廳,作為曾經可以同時容納1萬人的大廳,即便經歷戰火之後,依然保留下來眾多精美的浮雕,大都反映了波斯帝國朝貢的場面,可謂是氣勢恢弘。
㈢ 伊朗有哪些特產
講到伊朗特產,當屬是帥氣的波斯王子還有漂亮的波斯貓!除了這倆能呼吸的、說明波斯品種好看的,還有什麼呢?波斯地毯波斯地毯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據考證,其編織和生產的歷史至少已經有2500年。
波斯地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從天然植物和礦石中提取,染色經久不褪不變,還能防蟲蛀。其原料有真絲、棉、麻等。純真絲的地毯為頂級。圖案多為抽象的植物、伊斯蘭文字和幾何圖案,現在的波斯地毯也有以照片或油畫為設計圖案的。
從編制方法上分機械編制和人工編制。同樣尺寸的波斯地毯,真絲的手工製品比混紡的機械編制的貴很多,往往一小塊就得數千美元。一塊波斯地毯的價值還體現在每平方厘米打結的個數,打的結數越多就越貴。從使用上講,分為城市家庭用地毯和牧民地毯兩種。這種是牧民使用的波斯地毯,看上去粗糙一些。
(3)伊朗哪個地方有石頭擴展閱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1]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波斯帝國。[1]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中。
㈣ 伊朗有哪些特產
講到伊朗特產,當屬是帥氣的波斯王子還有漂亮的波斯貓!除了這倆能呼吸的、說明波斯品種好看的,還有什麼呢?波斯地毯波斯地毯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據考證,其編織和生產的歷史至少已經有2500年。
波斯地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從天然植物和礦石中提取,染色經久不褪不變,還能防蟲蛀。其原料有真絲、棉、麻等。純真絲的地毯為頂級。圖案多為抽象的植物、伊斯蘭文字和幾何圖案,現在的波斯地毯也有以照片或油畫為設計圖案的。
從編制方法上分機械編制和人工編制。同樣尺寸的波斯地毯,真絲的手工製品比混紡的機械編制的貴很多,往往一小塊就得數千美元。一塊波斯地毯的價值還體現在每平方厘米打結的個數,打的結數越多就越貴。從使用上講,分為城市家庭用地毯和牧民地毯兩種。這種是牧民使用的波斯地毯,看上去粗糙一些。
(4)伊朗哪個地方有石頭擴展閱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1]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波斯帝國。[1]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中。
㈤ 伊朗有哪些城市
德黑蘭:伊朗首都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市中有許多的手工藝作坊和「比比皆是」的清真寺。德黑蘭有許多古跡和博物館,最著名的是考古博物館、戈萊斯坦宮和大理石宮、珍寶博物館以及專門展覽馳名世界的波斯地毯博物館等。
伊斯法罕:歷史名城,地毯業發達,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稱,名勝古跡有皇家廣場、伊馬姆霍梅尼清真寺、阿里卡普宮、謝赫魯特福清真寺、巴扎、十四柱宮、23孔橋、卡珠橋、社會清真寺等。
庫姆:位於德黑蘭西南125千米,宗教聖城。伊斯蘭什葉派中十二伊馬姆教派的活動中心,是伊朗各地和鄰國的教徒們的朝聖之地。現保存著150多座風格各異、規模不等的清真寺,其中一些是清真寺建築的珍品。
阿巴丹:位於阿拉伯河三角洲的阿巴丹島上。著名的石油城。四季分明,有不少旅遊勝地,兩伊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
大不里士:西北邊陲古城,距德黑蘭530千米。8世紀曾長期為首都。以織毯、製革等手工業著名,城內的藍色清真寺宏偉壯觀。烏爾米耶湖風景秀麗。
馬什哈德:市內有許多宗教寺院,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建築物之一列茲維聖墓和清真寺就在這里。伊朗著名詩人菲爾多西的墓地距市內23千米。
克爾曼沙阿:西部古城。市內多文物古跡,歷史上各個朝代的雕像和墓地,還有希雷英宮殿遺址、拜火教教堂、伊斯蘭清真寺等。
設拉子:古波斯文化中心。素以玫瑰和夜鶯之城及詩人的故鄉文明於世。有2500年前波斯首領居魯士大帝的陵墓和宮殿、魯斯坦姆壁畫、埃拉姆花園等。
波斯波利斯:古城。位於設拉子市東北部60千米處的盆地中。公元前518年始建,城中的宮殿用堅硬的石頭建造。其中以百拄廳最為著名,廳中有11米多高的石柱100根。還保留著碑、墓穴、雕刻等古跡。
㈥ 如何發現「死亡之丘」
印度河的上游有五條大河,它們像五個指頭並列於旁遮普平原上,這里土壤松軟,原是一片富庶的土地,但由於過度開發,氣候乾熱,植被稀少,放眼望去,滿目蒼涼。當五條河流終於合而為一之後,便奔騰而下,直貫入海。印度河及其支流年復一年定期泛濫,把過去的一切都掩埋在洪水帶來的泥土之下。
在今日巴基斯坦城市拉合爾西南不到200公里處,有一個叫哈拉巴的地方。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里的居民發現只要從松軟的浮土上挖下去一點,就能找到一塊塊規則的長方形「石塊」,用來建築房屋真是再合適不過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挖掘這種免費建築材料的行列。
隨著開挖范圍的擴大,有人察覺這里是一個過去居民區的遺址,那些「石塊」是用火燒製成的泥磚。1826年,英國探險家查理·馬森在沿印度河探險時來到這里,當他看到那些殘牆斷壁時,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座已經死去的古城,並猜想這可能是古羅馬歷史學家曾經提到的東方之城桑加拉。然而他的想法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5年後,另一位英國人亞歷山大·伯恩斯運送英國國王贈送給錫克族首領的5匹馬途經哈拉巴,對印度古代文化興趣濃厚的他特意停下來進行了一番考察,但除了得出和查理·馬森一樣的結論之外,他也沒有提出什麼引人注意的看法。
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對埃及和兩河流域地區的考古大發現,激發了人們對古代東方文明的濃厚興趣,人們開始從新的視角去看待那些存於泥土之下的東西。考古學在英國被十分看重,當大英帝國最終將印度納入自己的版圖,使這個海外省成為「英國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之後,他們還在印度設立了考古局。
1853年,亞歷山大·坎寧安作為考古局長來到印度。坎寧安在對哈拉巴的發掘中發現了一些手工藝品,特別是在廢墟中找到了石制的印章。1875年,《印度考古年鑒》刊登了他撰寫的題為《哈拉巴》的文章,文章中他論述了對這一遺址考察的結果。坎寧安稱哈拉巴是拉維河岸地區眾多遺跡中最大的一處,並首次繪出在這里發現的印章圖。他指出這不是印度現代文字,但卻錯誤地認為是「外國傳入印度的」,偉大發現的機遇便這樣從他的手中一滑而過,他也被後人譏為「有眼無珠」的考古局長。
1856年,英國當局修建一條與印度河走向相同、縱貫這一地區的鐵路,當鐵路伸延到印度河中游地區時,一個難題擺在了英國技師們的面前:這里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掘地數尺,仍是松軟的土壤,到哪裡去找石頭來鋪設路基呢?這個問題不久就被「聰明的」英國人解決了。他們根據當地人的介紹,在一個被稱為「死亡之丘」的地方挖出了數不盡的方形「石塊」。歷史又一次重演,不過此次這些「石塊」並沒被用來建房,而是被搗成道砟鋪在路上,成為從拉合爾到卡拉奇這條大鐵路中的一段輔軌石。
1902年,印度考古局來了一位新總監約翰·馬歇爾。這位出生於1876年的英國人從著名的劍橋大學畢業之後,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考古事業。他先後參加了在希臘和土耳其的考古發掘工作,當一件件沉睡千年的器皿和那些古城重見天日,一段段被人們遺忘的過去再現光彩的時候,馬歇爾總監體會到巨大的喜悅,同時又產生新的沖動:什麼時候能再有一個新發現,給世界一個新的轟動?所以,他一踏上印度這塊古老的土地,就躍躍欲試。可是。從何處下手呢?在主持犍陀羅文化遺址和佛教遺址發掘工作的同時,一則來自印度河流域的信息引起了馬歇爾的注意。他的印度助手報告說被搗碎鋪鐵路的並不是石塊,而是古代人用來建城的磚塊。
敏感的馬歇爾憑直覺預感到這些道砟後面可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1911年冬,他指令考古局西部地區主任班達卡爾對「死亡之丘」摩亨佐-達羅進行全面考察。可是,在第二年提交的報告中,班達卡爾認為,這是一座真正的死城,其歷史不過200年左右,談不上有太大的考古價值,眼看這件事就要最後被擱置起來了。
然而,就在這一年,另一位考古學家和文字學家弗利特又把馬歇爾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這里,並從此沒有移開。弗利特對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出土的三枚印章進行了研究,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過多地注意印章上的圖形,而是認真地研究了那些古樸的刻畫符號。在經過與其他地區發現的古文字比較之後,弗利特提出這是一種在其他地區從未發現過的古代文字。
一石激起千層浪,考古學界被震動了,經過考慮和籌劃,馬歇爾的印度助手拉·巴納吉於1920年率領一支考古發掘隊進駐摩亨佐-達羅,1922年,馬歇爾也到達哈拉巴,親自領導了對該遺址的發掘。
系統的考古發掘全面展開不久,馬歇爾就欣喜地發現他腳下是一個足以讓他揚名百世的寶地。1924年9月,在經過認真研究之後,他向外界宣布,這是一個久遠的未知年代的人們所創造的高水平的文明,「沒有理由認為,這一地區的文化是從其他地區傳入的」。後來,歷史證明了他的判斷是正確。
從那時開始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印度河流域的發掘工作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被稱為考古學大師的惠勒在1944~1948年擔任印度考古局總監時,將細致嚴謹的工作方法運用於發掘和研究,使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除了英國人之外,美國、法國等國的考古學家也積極參加了考古發掘和研究。
印度河流域文明首先發現於哈拉巴,所以又稱哈拉巴文明,研究表明,它是約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00年間存在於印度北部的一支高度發展的古代文明,比吠陀文明早了約1000年。從分布的范圍看,屬於這一文明成熟時期的遺址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薩雷·科拉和堅戈,南至瀕臨阿拉伯海的坎貝爾海灣附近的坎吉塔爾,東達今日印度共和國首都新德里附近的阿拉姆吉普爾,西抵今巴基斯坦與伊朗交界地區的蘇特卡根·杜爾,其覆蓋地域在50萬平方公里以上,文明遺址達250多處,遠遠超過與這一文明同時存在的西亞地區的另一個文明——蘇美爾文明的地域。
馬歇爾看到的古代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很快就成為輝煌的文明之星,照亮了對這一文明的探索之路!
㈦ 這是什麼石頭
讓收藏專家鑒賞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石頭有收藏價值么?
㈧ 這是伊朗的一個什麼古跡
波斯帕利斯古跡
= =樓主可以在網路圖片找到原圖
====================================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的行宮和靈都,興建於大流士一世在位時的公元前518年。掌握眾多附庸國的波斯帝國皇帝,受美索不達米亞諸都城的啟發,將波斯波利斯建成一座擁有眾多偉大、巨大宮殿群的建築城。整個古城巧妙地利用地形,依山造勢,將自然之地理形貌和人類之藝術精華完美的融匯在一起。波斯波利斯古城遺址已經提供了許多關於古代波斯文明的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簡介
古城名。波斯阿黑門尼德王朝的第二個都城。位於伊朗扎格羅斯山區的一盆地中。建於大流士王(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時期,其遺址發現於設拉子東北52公里的塔赫特賈姆希德附近。城址東面依山,其餘三面有圍牆。主要遺跡有大流士王的接見廳與百柱宮等。
波斯波利斯,位於伊朗南部法爾斯省境內,設拉子的東北2公里。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波斯波利斯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該城位於一處山坡上,東鄰庫拉馬特山,其餘三面是城牆,城牆依山勢而高度不同。城內王宮建於石頭台基上,主要建築物包括大會廳、覲見廳、宮殿、寶庫、儲藏室等。全部建築用暗灰色大石塊建成,外表常飾以大理石。王宮西城牆北端有兩處龐大的石頭階梯,其東邊是國王薛西斯所建的四方之門。大會廳在城市中部西側,邊長83米,中央大廳和門廳用72根高20餘米的大石柱支撐。覲見廳在城市中部偏東,是有名的「百柱廳」。城西南角為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和薛西斯一世的王宮,東南角是寶庫和營房。城中出土文物有浮雕、圓雕、石碑、金飾物、印章和泥板文書等。
波斯波利斯,又稱塔赫特賈姆希德,是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後,為了紀念阿契美尼德王國歷代國王而下令建造的第五座都城。希臘人稱這座都城為「波斯波利斯」,意思是「波斯之都」,伊朗人則稱之為「塔赫特賈姆希德」,即「貿姆希德御座」。古老的波斯是眾神的王國,賈姆希德是古代波斯神話中王的名字。
這座顯赫一時的都城規模宏大,始建於公元前522年,即大流士一世開始其統治的時候,前後共花費了60年的時間,歷經三個朝代才得以完成。大流士一世時代只完成了大流士一世宮殿、寶庫、覲見大殿、三宮門等建築,其餘部分則是繼大流士一世之後的兩位君主統治期間逐漸修建完成的。薛西斯一世時期建造了大部分的波斯波利斯,到了阿爾塔薛西斯一世時期這座象徵著阿契美尼德帝國輝煌文明的偉大城邦終於完成,從此它庄嚴地聳立在波斯平原上,不僅是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心臟,而且是存儲帝國財富的巨大倉庫。一直到130多年以後,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佔了這里,在瘋狂的掠奪之後無情地將整個城市付之一炬。傳說「他動用了1萬頭騾子和5000匹駱駝才將所有的財寶運走」。然後那些用黎巴嫩雪松製作的精美圓柱、柱頭和橫梁熊熊燃燒起來,屋頂墜落,煙灰和燃屑像雷陣雨一樣紛紛落在地上。大火過後,只剩下石刻的柱子、門框和雕塑品依然完好。波斯波利斯就這樣毀於一場大火。歷史上有一種說法,說亞歷山大大帝是為了報復波斯人對雅典衛城的劫掠才下命令燒掉波斯波利斯的,但並無證據可以證明這一毀壞是有意的。不管怎樣,到此為止屬於阿契美尼德的繁華消散了,如同波斯平原廣闊大地上一場華麗壯烈的夢。
經過幾十年的發掘和修復,波斯波利斯正逐漸恢復昔日的輝煌。
遺址建築特色
遺留下來的是一片氣勢雄偉的遺跡,背靠著光禿禿的赫馬特山,雄踞在高出平原15米的天然石平台上。平台長448米,寬297米,所有的建築物都建在平台之上,平台以外並沒有防衛用的圍牆。平台的西北端有階梯、階梯寬7米,共有111級石階,每級石 階只有10厘米高,足以讓人騎馬 上去。階梯的盡頭是「萬國門」, 也叫「辭西斯門」或者「波斯門」。 在平台上,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兩段巨大的儀式用階梯,它們分別通向覲見大殿的北面和東面,是波斯波利斯最宏偉壯觀的景象之一。階梯上飾有大量浮雕,刻畫了波斯帝國民族服飾各異的朝貢者列隊前進的場面。那時的波斯帝國共有35個屬國、23個民族。浮雕上的來自不同屬國和民族的朝貢團或是手捧金銀珠寶,或是牽著獅子、麒麟、雙峰駱駝等等,反映了波斯帝國繁榮昌盛的景象,以恢弘的方式呈現了波斯帝國的壯麗威嚴。這些雕刻品歷經2400多年依然栩栩如生,使波斯波利斯成為現存最大的阿契美尼德藝術陳列館。
階梯所通向的覲見大殿又稱為阿婆陀那,是波斯波利斯的正殿,它是帝王用來接見朝貢團的地方,根據傳說,大流士一世也曾將大量的貨幣和文書埋於大殿地下。殿內大廳呈正方形,每邊長達61米,估計可以容納1萬人左右。大廳內有石柱36根,大廳外的前廊和左右側廊各有石柱12根,共計72根。這些石柱高18米,柱頭有公牛雕飾,它們的作用是用來支撐屋頂。
與覲見大殿僅以一小庭院相隔還有一座更加龐大的建築,據考證有可能是薛西斯一世的覲見大殿。殿內大廳同樣也是正方型,每邊長為73米,因為殿內有100根13米高的石柱而被稱為百柱大殿。在這座華麗的大殿裡面,國王可能在100根柱子構成的柱林之間氣宇非凡地端坐於寶座之上,款待遠方來的尊貴客人。在百柱大殿的後面,有著擁塞的金庫、貯藏室以及寢宮。那金庫復雜得如同迷宮一般。所謂的「後宮」緊挨著大殿,包括22個二居或三居的小套房,供許多女人和她們的孩子居住。
在建築風格上,一方面這些建築的石柱柱身上刻著垂直的凹槽,枕頭和柱底刻著精美的雕飾,另一方面宮殿裝飾又採用了大量鮮亮的塗飾、精緻的瓦片、純金銀、象牙以及大理石材料,這體現了古希臘與埃及藝術的融合。
在多年的考古挖掘中,波斯波利斯出土了大量的手工藝品,其中包括武器、家庭用具、新出土的皇家銘文以及一對描繪國王舉行正式接見情景的大型浮雕。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實物史料,為人類對祖先的探索提供線索和資料。此外還出土了100多塊刻有埃蘭文字的土簡,上面記述了金庫支出的細節,是考古研究的無價之寶。
隨著挖掘的深入和研究的進行,歷史將越來越清晰地呈現於世人面前。波斯波利斯這座波斯帝國最偉大的城邦,而今屹立於不毛之地的庄嚴遺跡,正在默默地述說著它曾親眼目睹的輝煌,以及人類野心的最終虛幻。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古城,位於伊朗西南法爾斯省設拉子東北、扎格羅斯山區的盆地中,是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大都城。「波利斯」原意是「都市」,「波斯波利斯」意為「波斯國的都城」。波斯波利斯建造在一座長近 460 米、寬約 300 米、高 10 多米的平台上,平台外層包砌有排列有序並用鐵鉤相互固定的石板。城西北入口有一條坡度平緩、裝飾精美的寬六、七 米的石階路,即使策馬亦可循階入城。大流士及其後繼者還在平台上築建了一系列精美絕倫的城門、皇家宮院和廳室等。主要建築有萬國之門、覲見廳、玉座廳、百柱廳、大流士宮殿、薛西斯宮殿、寶庫等。薛西斯一世建造的「萬國之門」高達 18 米,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階,石階兩側牆面刻有 23 個民族朝貢隊伍的浮雕像,人物形象生動,反映了波斯帝國繁榮的景象。覲見廳在遺跡中部西側,為石柱木樑枋結構,呈正方形,邊長約 80 多米,中央是大廳。大廳和門廳用 72 根石柱支撐,柱礎覆鍾形,柱身有 40~48 條凹槽。柱頭有公牛雕飾,柱高 21 米,其中的 13 根至今依然屹立,景象壯麗。大流士一世宮殿在玉香殿之南,門道和兩壁裝飾有對稱的巨型翼獸身人面浮雕石像,這兩壁雕像不僅大小、形象一模一樣,就連每一條紋路都是對稱的。在覲見廳北面和西面的石壁上有獅子鬥牛的浮雕,也是對稱的。百柱廳在覲見廳東側,大殿面積約 68.6 平方米,高 11.3 米的立柱承托著寬廣的雪松木平屋頂。百柱殿竣工於薛西斯的兒子阿爾塔薛西斯當政時期,寬闊的石階飾有色彩鮮明的雕刻和淺浮雕。遺址的西南角有薛西斯一世和阿爾塔西斯一世的兩座王宮。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的波斯帝國處於全盛時期,當大流士一世決定在法爾斯乾旱的平原上建都時,就考慮將首都建成一座與帝國實力相稱的城市。那時這里學者、能工巧匠雲集,宮殿建築雄偉壯麗,驛道四通八達,文化盛極一時。從大流士本人開始,中經其子薛西斯,下至其孫阿爾塔薛西斯,為建新都皆全力以赴,使波斯波利斯最終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具體化身。1980年波斯波利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㈨ 哪5種石頭最能代表各大洲特色
歐:紅寶石、亞:玉(翡翠)、非:鑽石、澳:蛋白石、美:藍寶石,祖母綠
亞洲南部和西南部 盛產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尖晶石、綠柱石、青晶石和綠松石等。主要產地是緬甸、泰國、柬埔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富汗和伊朗等國。
非洲東部和南部 盛產金剛石、祖母綠、黝簾石(坦桑石)、石榴石和虎睛石等。主要產出國為肯亞、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扎伊爾、波札那和南非等。
美洲西部 盛產祖母綠、藍寶石、綠松石、碧璽、水晶、長石、歐泊、軟玉和青晶石等。主要產於哥倫比亞、智利、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西部地區。
澳洲 盛產金剛石、歐泊和藍寶石等。
巴西 盛產綠柱石、金綠寶石、水晶、黃玉、石榴石、電氣石、金剛石等。
俄羅斯烏拉爾山區 盛產祖母綠、金綠寶石、石榴石、電氣石和水晶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