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奧巴馬為什麼解除伊朗

奧巴馬為什麼解除伊朗

發布時間:2022-07-08 00:12:40

❶ 對於布希和奧巴馬的對伊朗政策大家有什麼看法嗎

以下是專家的分析,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奧巴馬將改變策略解決伊朗問題

主持人尹俊:剛才我們說的是奧巴馬的內政,接下來談談奧巴馬怎麼樣處理美國的外交。

網友:我想請教朱先生一個問題,奧巴馬在當選後,在對待伊朗、伊拉克和朝鮮問題上會不會繼承布希政府既定的政策?

朱鋒:我覺得這個網友很有水平,因為我們知道布希政府將伊拉克、伊朗、朝鮮,曾經在2002年宣布為是邪惡軸心國家,現在奧巴馬強調變革,對這三個國家政策到底會不會有什麼改變,我相信他這個問題問的還是很銳利。

但是我個人認為從競選時候的政策的宣誓來看,奧巴馬強調他如果當選總統,他會不講條件地跟伊朗總統進行高峰對話,他強調要通過美國和伊朗的直接對話來解決伊朗核問題,顯示他要跟布希政府做的不一樣。在朝鮮核問題上,現在六方會談機制還會繼續延續,六方會談到現在已經五年,中美之間最大的共識就是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最好的方式。所以這依然會是奧巴馬政府的基本政策。

回到伊拉克問題上來,我覺得在伊拉克問題上民主黨是要求撤軍,而且定出時間表,現在恰恰對奧巴馬有利的是伊拉克的整個國內局勢轉好,暴力和沖突在下降,所以也有利於民主黨政府上台以後向美國人民兌現「從伊拉克撤軍」的承諾。

所以我相信其實現在美國外交政策最有爭議的還是在伊朗問題上,如果奧巴馬能夠拋棄布希政府比較強硬的對伊朗的這種軍事威脅的政策,而轉向一個直接的拉攏誘惑式的外交和政治的高峰會談,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奧巴馬柏林演講打動歐洲人的心

主持人尹俊:歐洲也是美國外交不可缺少的一,很多歐洲人比美國人更支持奧巴馬,法國人太支持奧巴馬了,93%的法國人期待奧巴馬當選,為什麼歐洲人這么支持奧巴馬?

朱鋒:我覺得歐洲的奧巴馬情節取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今年年初奧巴馬做了一個演講,其基本主題就是強調歐洲和美國的關系,然後也強調要變革,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作用要更多的去傾聽歐洲的聲音,去反映歐洲的利益。他也用了很多當年約翰-肯尼迪在柏林演講的時候對歐洲人的那種鼓勵,和對歐美關系的那樣一種所謂的有戰略性的處理方式,肯尼迪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可能最優秀的總統之一。奧巴馬也在強調21世紀歐美關系,是在新的平等、合作、分工下的共同自由繁榮和和平的關系。

在柏林竟然有20萬人現場聆聽他的演講,在整個歐洲真是掀起了「奧巴馬的沖擊波」。很多歐洲人在將奧巴馬跟布希總統比較的時候,讓他們覺得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內心善良的一個美國新總統。

主持人尹俊:布希每次去歐洲遭遇到的都是抗議的人群,這次奧巴馬也是象徵的一個改變。

朱鋒:對,所以歐洲那麼歡迎奧巴馬,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開了一個好頭,他今年4月的柏林演講確實打動了歐洲人的心;當然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今天歐洲經濟也不好,歐洲也在陷入金融危機中,歐洲的金融企業家、政治家都很清楚,今天歐洲為什麼也出現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都是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運營方式的直接結果,或者是因為受美國的拖累。所以這種情況下,他們希望能找到一個人更能夠代表一種新的力量,超脫美國今天金融經濟問題上復雜的政黨利益以及各種利益團體的利益,能夠真正看到金融危機調整的迫切性,代表美國和全球利益可以協調的方式。

主持人尹俊: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奧巴馬身上了。

朱鋒:對,因為他們覺得他是一個新鮮的血液。

主持人尹俊:所以奧巴馬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希望的象徵,把很多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了。最後一個問題。

奧巴馬將延續布希政府救市措施

網友:破產的雷曼兄弟給予奧巴馬一定的財力支持,奧巴馬上台後如何拯救這樣的公司?金融危機目前對美國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奧巴馬上台後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可能面臨的挑戰?

朱鋒:我相信雷曼公司給奧巴馬的捐助,符合規定,按美國競選法和大選時候的捐款法,數量是很小的,所以不存在奧巴馬必須回報雷曼公司這樣的問題,所以奧巴馬不會將這些所謂對金融企業的捐助的回報作為他當選以後的一個很重要的考慮。但是有第二個問題,就是剛才網友所提出的,今天的金融危機奧巴馬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使它得到解決?現在的基本判斷來看,從他競選時候的整個發表的言論,第一點,他要進一步刺激美國的經濟,刺激的方式就是我剛才講的,要進一步將某些產業留在美國國內,進一步提升對中下層的美國民眾的經濟上的支持扶持,因為只有使得這些中下層的大部分美國人收入提高,才會有足夠的消費能力,才會使得這個市場進一步復甦。

第二點很重要的是,我相信新的經濟法案到底會是怎麼樣,布希政府現在已經做了很大的動作,比如將兩個房地產公司收歸國有,還有直接的七千億美元的救市,這一套共和黨政府的救市措施還會繼續延續下去的。

主持人尹俊:今天非常感謝朱先生能夠做客新浪,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於美國大選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知道了美國大選之後可能會對美國內政,美國對華政策,包括對世界局勢的一個影響。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謝謝大家,再見!

❷ 奧巴馬為什麼急於達成伊朗核武器協議

也談不上急於,要說著急,只能是經濟制裁下的伊朗更著急,奧巴馬除了自己的政績考慮外,伊朗核問題也確實拖了很久,參與談判的各方甚至於伊朗周邊國家都希望能盡快解決,和談化解矛盾當然是上策。因此談判各方達成了時間表,要在給定的期限前完成談判。

❸ 奧巴馬什麼時間當的總統

2008年,2008年奧巴馬當選的時候,全美國都在期待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能夠改善日漸惡化的黑白種族關系,並且將貧困、落後、高犯罪率的黑人社區帶出社會的底層。
然而,民調機構在2016年7月的調查顯示,六成的美國人認為,在奧巴馬治下,美國的種族關系沒有改善,只有9%的人覺得種族關系有所好轉。
2014年8月,在密蘇里州發生的黑人青年布朗被白人警察開槍打死的案件,在美國引發了大規模的示威,也將種族矛盾暴露在聚光燈下。
在這種氣氛的影響下,出現了數次嚴重的襲警事件,包括紐約兩位警察被殺害,以及今年7月份達拉斯5位警察被打死、9位被打傷的事件。
與此同時,大都市中黑人貧民區的狀況進一步惡化。
在芝加哥的黑人區里,持槍犯罪的事件成倍增加。
僅在2016年8月,就有448人遭到槍擊,78人被打死。
盡管政府擴大發放福利,但是對於拯救貧窮似乎絲毫不起作用。
外交成果:最引以為傲的成就遭到反對 奧巴馬最引以為驕傲的外交成就,是美國牽頭世界六大國與伊朗訂立的核協議。
這個協議在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器的同時,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同時,協議也允許伊朗發展非軍用的核設施。
協議公布之後,立即遭到了共和黨國會的強烈反對。
共和黨議長貝納說,這個協議不僅不會制止伊朗發展核武器,而且會助長中東地區的核軍備競賽。
不過,如果不是幾個意外事件,美國民間輿論對伊朗核協議的關注度不會那麼高。
2016年1月12日,伊朗革命衛隊扣押了因為機械故障而誤入伊朗水域的美軍巡邏艇以及上面的10名士兵。
伊朗將這些士兵下跪投降的照片公布出來,羞辱了美國人一場。
美國國務卿克里親自給伊朗外長打電話。
有媒體報道說,克里親自向伊朗道歉。
消息傳出後,更增強了許多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在外交上軟弱的印象。
在貿易問題上,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議)本來也是奧巴馬政府的得意之作。
但奧巴馬政府沒有想到的是,在目前的經濟與政治環境下,TPP由於其自由貿易的色彩卻意外地遭受到來自左右兩方面的攻擊。
來源:新傳奇

❹ 奧巴馬如何看待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

當地時間8日下午2時,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國退伊朗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制裁。隨後,英法德等國家相繼發聲,對特朗普這一決定表示遺憾。美前任總統奧巴馬也忍不住痛批:「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2013年11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簽署了名為「全面計劃協議」(Joint Plan of Action)的臨時性協議,臨時性協議於2014年1月20日開始生效。而伊核協議,也被視作是奧巴馬外交政策的標志性成果。

美國這一「退群」危機早就引發各方擔憂,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英國外長鮑里斯·約翰遜曾相繼赴美勸阻特朗普,但都未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早前也曾表示,伊核協議是重要的外交勝利,如果撕毀伊核協議,將給中東地區帶來戰爭風險。

❺ 美國為什麼要退出伊核協議

首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時機把握地非常好,而且這個做法也很符合“美國優先”的美國傳統觀念(特朗普被稱為最有一個堅守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總統)。在美軍逐步退出中東戰場的同時,為了加強美國在中東的控制權,不得不削弱俄羅斯在中東的權利,伊朗本就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削弱伊朗也成了美國的戰略之一,退出《伊核協議》也只不過是個制裁伊朗的理由罷了。

而且這個老大還不聽美國話,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這誰受得了。所以特朗普直接退出協議,並且制裁伊朗,使得以色列有機會與之抗衡。所以盡管美軍退出了中東,但是特朗普卻不希望中東地界上少了美國的話語權。

❻ 奧巴馬為什麼要對伊朗制裁。

一方面,聽聞伊朗要搞核武器,這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的。 另一方面,伊朗也是世界重大石油出口國,對人家的資源錘嫌已久。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那裡的戰略位置很理想,一旦控制,可以制衡南亞一帶,同時,對東亞軍(主要是中國)以一種包圍態勢,形成不利於中國的局面。

❼ 奧巴馬上台前不是承諾做總統之後就從伊拉克撤軍的嗎為什麼現在沒有動靜呢

他沒有說過上台後立即就撤,他表示在18個月內逐步將駐伊美軍撤離伊拉克。

(給你一份撤軍表)

美軍定於2010年8月底前從伊拉克撤出作戰部隊,其餘數萬人作為留守部隊在2011年年底前撤出;美國轉以外交等非軍事手段向中東地區施加影響力。奧巴馬還正式任命資深外交官、曾長期擔任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的克里斯托弗·希爾出任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對於撤軍計劃,各界反應不一。

先停戰再撤守

「我到這里來,告訴你們如何結束伊拉克戰爭,」奧巴馬在北卡羅來納州勒瓊軍營告訴數百名海軍陸戰隊官兵和家屬,「我已經選定一個時間表,即在接下來18個月撤走我們駐伊拉克的所有作戰部隊。

截至2010年8月31日,我們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結束。我打算在2012年前撤出所有駐伊美軍。」

眼下駐伊美軍總兵力大約14.2萬人,其中約10萬人屬作戰部隊。

奧巴馬說,大部分美國軍人年內不會撤出伊拉克。美聯社援引白宮高官的話報道,為確保伊拉克全國選舉順利完成,美軍作戰部隊主力會至少駐伊至今年年底,預計在撤軍期限最後幾個月才撤走。

這份作戰部隊18個月撤軍時間表比奧巴馬競選總統時承諾的撤軍時間錶慢約3個月,但大幅快於美國上屆政府考慮的時間表。

奧巴馬說,大約3.5萬名至5萬名美軍官兵作為留守部隊,在作戰部隊完全撤離後繼續駐伊,承擔訓練伊安全部隊、保護重建活動和有限反恐任務。

根據美國上屆政府與伊拉克政府簽署的協議,截至2011年12月31日,美軍需全部撤出伊拉克。

奧巴馬所提撤軍計劃獲得眾多上屆政府舊臣和前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等共和黨國會議員支持,而奧巴馬所屬民主黨內部就留守部隊規模爭論激烈,民主黨議會領袖指責美軍留守部隊規模過大。

繼續履行義務

奧巴馬許諾,美國將繼續從外交、政治和經濟角度履行對伊拉克義務,幫助伊拉克實現「和平」和「富強」,如與聯合國合作支持伊拉克舉行全國選舉和幫助解決伊拉克難民問題。但他說:「我們不能無限期堅守一個承諾,這個承諾不僅導致我們兵力緊張,還會耗掉將近1萬億美元美國納稅人的錢。」

「我們面臨如下挑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勢再成焦點;軍隊需減負;重建經濟。美國再也承受不起把伊拉克與這些緊急問題分開看所造成的損失。」他說。

即將公布這一撤軍計劃前,奧巴馬在勒瓊軍營致電前任總統喬治·W·布希,「禮節性」向後者簡述這一計劃。按計劃,勒瓊軍營美軍基地會派出數千名士兵前往阿富汗。

「結束伊拉克戰爭會開啟美國領導參與中東事務新篇章。」奧巴馬強調說,撤軍不意味著美國撤掉對伊拉克的影響力,美國會藉助外交和人道主義活動加強這種影響。

奧巴馬說,美國將與中東地區國家展開全面接觸,包括伊朗和敘利亞在內,與該地區「朋友」和「夥伴」建立一個新框架,改善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的安全形勢。

承認有所不能

奧巴馬承認,伊拉克諸多問題尚待解決。他說:「毫無疑問,伊拉克還不安全,前路艱難:暴力事件仍會成為伊拉克生活一部分,太多關乎伊拉克前途的基本政治問題仍未解決。」

他強調,美國不能繼續嘗試去解決伊拉克所有問題。這位常說「是的,我們能」的美國新總統說:「我們不能把反美或同情我們敵人的人都趕出伊拉克;不能在伊拉克徹底安全前一直維持伊拉克街道治安;不能等到伊拉克內部完美和解(才撤軍)。」

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說,奧巴馬27日乘機飛往北卡羅來納州途中致電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向後者簡述駐伊美軍撤兵計劃。

「有關伊拉克前途的最重要決定必須由伊拉克人自己作出,」奧巴馬說,「為向伊拉克人提供一個選擇更好未來的機會,美國的男女軍人年復一年在伊拉克逐個街道、逐個省地作戰。現在,我們請伊拉克人抓住這個機會。」

英國安全問題專家、「兩面神」安全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戴維·克拉里奇說:「駐伊美軍撤離是伊拉克正常化進程中絕對必要的一步。」他解釋說,一些伊拉克武裝力量以反抗佔領者為由展開活動。駐伊美軍撤離後,這些武裝就師出無名。

另一些分析師則告訴路透社記者,美軍撤出後,伊拉克會出現權力真空地區,可能引發伊拉克各方勢力激烈爭搶地盤,乃至血腥內戰。

鏈接

六方會談代表獲任駐伊大使

奧巴馬2月27日正式任命資深外交官克里斯托弗·希爾出任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希爾曾長期擔任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

希爾將接替瑞安·克羅克,成為自2003年薩達姆·海珊政權倒台及伊拉克政府成立以來美國向巴格達派駐的第四位大使。

此前,希爾在美國國務院擔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並在過去四年間負責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具體工作。希爾於1977年進入美國國務院工作,曾任美國駐韓國、波蘭和馬其頓大使及科索沃問題特使。

輿論認為,希爾履新後將負責協調美伊兩國政府在撤軍問題上的互動,以及通過踐行「巧實力」外交來改善美國在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的形象,擴大影響力。

解讀

折中方案充滿現實主義色彩

美國政府於2003年發動伊戰,諸多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這場戰爭使美國在人員、經濟、政治和國際聲望等方面付出巨大代價。美國民眾多年來渴望早日結束這場戰爭,奧巴馬上台不久就推出撤軍計劃實在是出於無奈,反映了當下美國社會的主流要求。

抽身伊拉克也是奧巴馬在政治上的需要。民主黨打著「反對伊戰」的旗號,不僅贏得了2006年國會中期選舉,也為取得去年總統大選和國會選舉的雙重勝利撈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本,而年輕的奧巴馬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與他在反對伊戰方面「近乎完好無缺」的政治記錄有很大關系。競選時的表態也對奧巴馬構成了一定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18個月時間表」,既不同於奧巴馬競選總統時作出的上任後16個月內從伊撤出所有作戰部隊的承諾,也不同於美國戰地指揮官主張的23個月內撤出作戰部隊的主張,而是一個充滿實用主義色彩和權衡多方利弊的折中方案。

首先,該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駐伊美軍將領的要求。美軍將領一再聲稱美軍匆忙撤退可能導致伊局勢惡化,實際上是擔心伊拉克局勢到時難以收拾。以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和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奧迪爾諾為代表的美軍將領都力薦一個相對「較慢」的撤軍計劃。美國官員透露說,奧巴馬推出的計劃「是國防部長蓋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以及前線指揮官討論的結果,也符合總統的原則」。

其次,該方案不得不考慮民主、共和兩黨的利益糾葛。對於從伊撤軍這樣一個重大決定,奧巴馬顯然希望獲得共和黨人的首肯,擺脫黨派之爭,刻意營造出「舉國一致支持」的氛圍。這一方案中有關在伊拉克保留可能多達5萬名非作戰部隊軍人等內容出乎很多民主黨人的意料,卻令反對從伊拉克匆忙撤軍的共和黨人十分滿意,連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都稱這是「一個合理的計劃」。

再次,該計劃還想盡力照顧到伊拉克形勢。伊拉克局勢雖趨於穩定,但仍存在諸多風險。對奧巴馬而言,選擇一個比較穩妥的撤軍計劃,既基本兌現了競選承諾,又避免被人指為「出於政治需要而強迫美軍匆忙撤退」,可防一旦日後伊拉克局勢再度惡化而被扣上「不負責任」的帽子。

分析

實現戰略轉移不易

奧巴馬的最新舉措體現出其所謂「反恐」戰略轉型的總體思路——將「反恐」重點從伊拉克轉向阿富汗。從伊撤軍的速度,直接影響到美國向阿增兵的力度。然而,要順利實現這樣的戰略轉移並不容易。

伊拉克依然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民族、宗教和政治難題。北部庫爾德人和馬利基政府圍繞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控制權之爭愈演愈烈,「基地」組織在一些省份不斷發動襲擊,還有10萬多遜尼派武裝人員正等待安置。此外,伊拉克今年將舉行一系列選舉活動,包括定於12月舉行的全國大選。駐伊美軍將領一再警告選舉前後伊政治矛盾可能激化。他們認為,選舉失利者也許會因不甘心失去權力而訴諸暴力,美國需延長「觀察期」來確定是否加速從伊撤軍。

從後勤角度看,美軍在18個月內撤出9萬到10萬名軍人、10萬名美方保安及服務人員及數量眾多的飛機、戰車和12萬個集裝箱等裝備,將是一項極為浩大的工程。專家認為,恐怖威脅的存在和反美武裝的襲擊可能會延緩撤軍進程。

此外,美國朝野一些人對於美軍完全從伊拉克這樣一個中東戰略要地撤出始終心有不甘。布魯金斯學會專家奧漢龍26日撰文稱,一旦伊拉克在美軍撤離後「失控」,恐將引發國際油價波動,從而威脅美國的戰略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奧巴馬在宣布撤軍時間表時只是勾勒出了一幅粗線條的「路線圖」,其具體步驟還存在諸多疑難之處。美國對伊新戰略仍充滿變數。

❽ 美國試圖恢復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有何目的

因為之前美國對伊朗進行了制裁之後,雖然沒有動用軍隊對其打擊,但是原本的計劃就是在這個協定到期之前給伊朗以沉痛的打擊,但是因為新冠疫情導致這些計劃沒能很好地執行,所以美國希望繼續對伊朗進行制裁,起碼限制住伊朗的軍隊實力,不讓他想不開真和美國打起來,給美國軍隊造成太大的壓力。

美國現在能用信息戰絕不用金融戰,能用金融戰絕不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手段;因為疫情沒能對能在伊朗沒有防備的時候打擊他,這是特朗普的失策,但是現在伊朗就等著協定失效之後購入軍備,起碼讓美國忌憚不敢真的打仗,如果美國不給伊朗一個解釋,伊朗就真的研究核武器給他看看;現如今聯合國沒通過這個協定,美國又不甘心真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打仗,現在特朗普也是騎虎難下

與奧巴馬為什麼解除伊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隊和伊朗隊什麼時候比賽 瀏覽:252
南越和越南代工哪個口感好 瀏覽:521
中國人壽康悅怎麼改版 瀏覽:867
伊朗大換幣後什麼保值 瀏覽:432
印度為什麼吃高熱量食物 瀏覽:928
義大利星巴克為什麼這么多人開店 瀏覽:830
中國郵政在哪裡舉辦 瀏覽:535
伊朗的德黑蘭英文大寫怎麼寫 瀏覽:45
有多少香港人定居英國 瀏覽:231
印度經濟世界排名2019是多少 瀏覽:430
印尼簽證itas是什麼意思 瀏覽:52
義大利著名服裝品牌都有哪些 瀏覽:881
安得拉邦靠近印度哪裡 瀏覽:573
英國人的頭發怎麼編 瀏覽:964
伊朗歷史為什麼那麼久 瀏覽:375
英國免疫理論從哪裡來 瀏覽:196
印度的娜迦生活在哪裡 瀏覽:396
英國教育學碩士怎麼讀 瀏覽:891
印度哪個城市蓋樓多 瀏覽:516
印尼武漢航班什麼時候通知 瀏覽:512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