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不是也有個什麼海峽
一、伊朗不是有個海峽,而是在阿拉伯半島阿曼角與伊朗南部之間,有霍爾木茲海峽。
二、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中東地區的重要石油產地波斯灣和阿曼灣的狹窄的海峽,亦是阿拉伯海進入波斯灣的唯一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的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做格什姆島,北方有霍爾木茲島等,皆是伊朗的島嶼。南部屬阿拉伯人為主體民族的阿曼國。
B. 如何介紹霍爾木茲海峽
它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也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作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如今的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波斯灣沿岸地區是世界上石油蘊藏和生產量最大的地區,因此該海峽又被稱為「西方世界的生命線」。
C. 伊朗在波斯灣最大的島嶼叫什麼
格什姆島
Qeshm
亦作Qishm,波斯語作Jazireh-e-Qeshm,阿拉伯語作泰維萊島 (Jazirat at-Tawilah)。
在霍爾木茲海峽北側,波斯灣最大島嶼,隔克拉倫斯(Clarence)海峽與伊朗海岸相望。屬伊朗。島形狹長,與大陸海岸平行伸展,中隔胡蘭海峽。海岸線曲折,除西北部邊緣的沙質海灘和淤泥灘外,一般都是岩岸。島上幾乎全是平頂丘陵,有些高達270米以上。東南岸有礦鹽,並有多處石腦油泉。長112公里,寬11-32公里,面積1,336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6米。氣候乾燥,島上土地貧瘠,生長穀物、蔬菜、甜瓜和椰棗。開采岩鹽、赭石。有漁業和紡織業。扼波斯灣出口,又為伊朗阿巴斯港的天然屏障。人口約9,682(1986)。
D. 古時忽魯謨斯現在時什麼地方
忽魯謨斯,即霍樂木茲(Hormuz),又譯作和爾木斯,在今伊朗東南米納布(Minab)附近,臨霍爾木茲海峽,廢址在霍爾木茲島北岸,扼波斯灣出口處,為古代交通貿易要沖,今為對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忽魯謨斯是在有關鄭和航海的史書文獻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地名之一,也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據《明史·外國傳·忽魯謨斯傳》中記載,因為鄭和前三次出海後,西洋近國已航海入貢,「遠者猶未賓服」,明成祖朱棣乃命鄭和持璽書前往諸國。所謂遠者,是指忽魯謨斯。
大多數研究鄭和的人都認為,鄭和七次下西洋中有三次(第四、第五、第七次)訪問了忽魯謨斯,而且還將其作為基地,從那裡派遣分艦隊赴紅海和東非。也有人認為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就到了忽魯謨斯。
一般人認為,鄭和所到的忽魯謨斯是現今伊朗霍爾木茲甘省的一個海島,在波斯灣與阿曼灣之間的霍爾木茲海峽中,離海岸不遠。還有人說忽魯謨斯就是那時的伊朗,是一片很大的地域。當時的忽魯謨斯應是今天伊朗霍爾木茲甘省南部包括沿海島嶼的范圍。忽魯謨斯就是霍爾木茲的古音譯。
類似的例子在有關鄭和航海的記載中還有不少,如滿剌加(馬六甲),祖法爾(阿曼佐法爾),阿丹(亞丁),木骨都束和卜喇哇(索馬里摩加迪沙和布臘瓦),麻林和慢八撒(肯亞馬林迪和蒙巴薩)等。從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隨從留下的見聞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和《西洋番國志》上看,鄭和所到的忽魯謨斯只是一個海島。今人推測其為格什姆島,從該島的位置看也像。只可惜從史料上,尤其是國外史料、國外地方誌上,沒找到翔實的佐證。
E. 霍爾木茲海峽在哪裡
中文名稱:霍爾木茲海峽
英文名稱:Hormuz Strait
地理位置: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
氣候類型:地處副熱帶,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表層水溫年平均為26.6℃,最熱月(8月)達31.6℃,最冷月 (2月)為21.8℃。高溫、乾燥增強了海水蒸發,而年降水量只300毫米。
鹽度洋流:由於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結果增大了海峽內海水鹽度,達37~38‰,波斯灣鹽度達38~41‰。海峽和波斯灣鹽度大於阿曼灣,產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發阿曼灣鹽度較小的海水通過海峽表層流向波斯灣,而波斯灣鹽度較大海水通過海峽底層流向阿曼灣。
重要數據: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
戰略地位: 國際石油運輸通道——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
其他特點: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
戰略咽喉
霍爾木茲海峽自古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特別在海灣地區成為世界石油寶庫之後,每天有400萬噸石油通過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約佔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10分鍾就有1艘海輪駛過海峽。是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亞洲西部,介入阿曼的穆桑達姆半島和伊朗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波斯灣(簡稱海灣,阿拉伯人稱阿拉伯灣)。由於它是波斯灣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因此有「海灣的咽喉」之稱。
阿曼的穆桑代姆半島突出於海峽水域,海峽呈彎弓形狀。海峽連波斯灣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島西側的謝赫、馬蘇德角向北延伸至伊朗海岸以南的亨加姆島為界;接阿曼灣的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島東側的代巴角延伸至伊朗海岸的達馬蓋山為界。海峽中分布著格什姆島、霍爾木茲島、亨加姆島(屬伊朗)和賽拉邁島、埃奈姆島、穆桑代姆島(屬阿曼)等。海峽不經常漲潮,這主要與波斯灣口形狀有關。自古以來,霍爾木茲海峽就是交通、戰略要地。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入侵,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現仍為霸權主義者所覬覦。
石油門戶
霍爾木茲海峽正扼波斯灣出口,是盛產石油的波斯灣的門戶,在戰略上和航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波斯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個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這些產油國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外,還有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它們共同負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的60%的供應量。目前,每天都有近200條油輪運載這些國家的大約2000萬桶的原油通過海峽。由於它是油船來往的重要通道,它一旦被切斷,西方經濟就會遇到致命威脅,因此,它被視為西方國家的「生命線」也歷來是帝國主義列強企圖控制的重要目標。
傳奇名稱
該海峽的得名,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峽中的霍爾木茲島上建立了霍爾木茲王國,海峽由此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霍爾木茲島是波斯薩桑王朝第四位國王的名字,「霍爾木茲」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神」。
還有一種說法是,遠在古希臘時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派大將霍爾木茲雅率艦隊出沒於此,並在海峽中的一個無名島上停泊。後來為了紀念這位艦隊統帥,便把他的名字「霍爾木茲雅」作為海峽和那個無名島的名字。以後,這個馬其頓人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變成了今日的「霍爾木茲」。
此外,也有人認為「霍爾木茲」一名來源於葡萄牙人。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後,發現這一帶貿易興隆,用葡語秒之為ORMUCHO,意為這里金子多,後來ormucho就演變為海峽名。
我國《元史》稱該海峽為「忽里摸子」,《明史》稱「忽魯模斯」都是對海峽名「Hormuz」的不同音譯。
F. 西方國家的海上生命線到底是哪個海峽
地理課本上說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生命線,但是西方國家也稱霍爾木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
G. 海峽與海灣有什麼區別
廣袤浩瀚、碧波萬頃的海洋上,分布有「海洋咽喉」之稱的海峽。在海洋的邊緣,又分布著眾多水深浪小、有「船舶之家」之稱的海灣。海峽與海灣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人類社會的生活息息相關。
海峽是指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海或洋的較狹窄的水道。它一般深度較大,水流較急。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海峽往往都是水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它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著名的海峽有很多,其中有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白令海峽等。
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因馬來半島南岸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西連安達曼海,東通南海,長約1080千米,連同出口處的新加坡海峽全長為1185千米,它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洋際海峽。
被譽為歐洲的「生命線」之稱的直布羅陀海峽也毫不遜色。「直布羅陀」一詞源於阿拉伯語,是「塔里克之山」的意思,它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端和非洲西北角之間,全長約90千米。該海峽是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通道,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還有霍爾木茲海峽。它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它也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作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如今的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波斯灣沿岸地區是世界上石油蘊藏和生產量最大的地區,因此該海峽又被稱為「西方世界的生命線」。
此外還有莫三比克海峽。它位於非洲大陸東南岸同馬達加斯加島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67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海峽。海峽兩岸的主要港口有葛摩的莫羅尼、莫三比克的納卡拉、莫三比克、貝拉、馬普托等。
比起海峽,海灣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我們通常將延伸入大陸,深度逐漸減少的水域稱為海灣。簡單地講,海灣就是海和洋伸進陸地的部分,它對調節氣候和海洋運輸有很重要作用。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海灣有幾內亞灣、阿拉伯海,還有我國的大連灣、膠州灣、北部灣。北部灣是我國最大的海灣。然而世界上最大的海灣卻是隸屬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灣,其面積為217萬平方千米,是印度洋向太平洋過渡的第一灣,也是兩大洋之間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它沿岸的重要港口有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吉大港等。
H. 被西方人稱為「海上生命線」的是哪個海峽
西方國家稱為海上生命線的海峽是: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的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做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霍爾木茲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入侵該地區,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作為當今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爾木茲海峽又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
I. 哪個國家是亞洲霸主
亞洲六大霸主國家是印度,土耳其,伊朗,日本,朝鮮,越南。
1、印度軍事實力
越南的軍事實力在東南亞排名第一。越南是東南亞的第一大霸主。泰國軍隊都打不過越南。越南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越南軍力現役部隊49.2萬人。劃分為8個軍區、2個特區,約10個野戰炮兵旅,8個工程兵師,10到16個經濟建設師、20個獨立工程兵旅。1978年,越南軍隊總人數110萬。
J. 分析中國投資建設格什姆島自由貿易區的條件
地理位置非常關鍵,周圍還有大量的石油資源。
格什姆島地處霍爾木茲海峽咽喉處,現在島上沒有多少人,風景非常美麗,很好管理。各方面條件都要比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強很多。
格什姆島不僅地理位置非常關鍵,周圍還有大量的石油資源。伊朗政府對這個地方的管理非常有效。其實伊朗很早就想搞自由貿易區,不光伊朗,很多中東國家也想搞貿易區或者經濟特區。他們看中國搞的那些經濟特區,比如深圳,上海等非常成功。他們很羨慕,很想搞。但是基本都搞不成,原因主要就是水平不夠。這次中國跟伊朗一起搞貿易特區,伊朗是非常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