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區別是什麼
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科學,依靠文獻資料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學科. 考古學,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我們的學術傳統,考古學與歷史學更是不可分離的兄弟,它們的目標大致相同,都以揭示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規律為己任,所以夏鼐先生將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比作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傳統歷史學主要是從古代文獻中發掘研究資料,隨著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學也越來越關照考古學,歷史學一些關鍵的研究領域離開了考古學就會一籌莫展。就歷史考古學而言,考古學與歷史學更是難分彼此。
在學理上,主要是研究對象和方法不同;在學科建制上,二者彼此獨立,界限很清楚,不存在誰屬於誰的問題;在研究具體歷史問題時,研究者往往要綜合運用二者的資料,有時甚至難以分割(例如古文字學)。
研究對象:歷史學研究的是史料,最基本的史料就是文獻,亦即文字信息。所以文字發明之前的歷史和未被文字記錄的歷史,自然是歷史學研究的短板。考古學研究的是實物,是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有形的、能觀測到的東西,包括遺跡、人工遺物和自然遺物。它的特點也很明顯,就是絕大多數遺存本身沒有文字,考古材料不能自己說話,只能被人代言;而且並非所有的人類活動都能產生有形的遺存,歷史上的語言、哲學概念和信仰體系等很可能未留下任何直接證據就消失了。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了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方法差異極大,即使是研究同一領域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也基本是分工合作的狀態,很少有人能兼通兩者。考古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是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基本方法是地層學、類型學、埋藏學、民族考古學和實驗考古學,還有五花八門的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方法可以統稱為科技考古。歷史學不太容易概括出特別的方法,是所謂「史無定法」,但是最基本還是用來處理文獻的,如音韻、訓詁、版本、辨偽、考據,稍為特別的比如比較方法、計量方法、心理分析法等等,當然也有異數,比如強調田野工作的歷史人類學、口傳史學等等,在這里「史料」的概念就不局限於書寫的文字,在理論和歷史哲學方面則較考古學發達,流派也多。
『貳』 伊朗的古代史是怎樣的
伊朗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國。這里曾經是原始人生活的搖籃之一。早在公元前3千紀初,伊朗胡澤斯坦地區就形成了由當地居民埃蘭人建立的埃蘭國家。它在歷史上曾多次被兩河流域國家(蘇美爾城邦、阿卡德王國、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所征服,也曾多次擊敗這些國家,重新獲得獨立。公元前7世紀初,伊朗族居民崛起於西亞。埃蘭人逐漸與伊朗人融合成一體,稱為胡澤人。埃蘭燦爛的文化成為伊朗文化的一部分。
伊朗主要民族稱為伊朗人,屬雅利安人的一支。在歷史上,他們和印度雅利安人屬於一個共同體,稱為印歐語系東支印度伊朗語部落或雅利安部落。這是因為他們都自稱雅利安人。雅利安本意為「高尚的人」或「貴族」,最初大概是部落首領的稱號。公元前3千紀,印度伊朗語部落由南俄草原遷入伊朗東部地區時仍然是一個共同體或部落聯盟。雙方稱呼相同、語言相近,在社會經濟文化方面都有許多共同點。公元前2千紀中期後,共同體解體。一些部落遷入印度,稱印度雅利安人。留在伊朗的則仍然稱為雅利安人。伊朗人即雅利安人之轉譯。現代伊朗國家的國名就得名於雅利安人,意為雅利安人的國家。其語言則稱伊朗語。大約自公元前2千紀後期起,伊朗部落逐漸占據了整個伊朗高原地區。 伊朗語居民在伊朗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是米底王國。這個國家曾統一伊朗各部落,消滅西亞最強大的亞述帝國,盛極一時。但是,除了希羅多德《歷史》和亞述巴比倫楔形文書等間接資料外,我們對米底歷史所知甚少。公元前6世紀中期,米底為阿黑門王朝所滅。 6世紀末,阿黑門王朝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領士東至北印度,西至色雷斯,北至黑海、裏海沿岸,南至印度洋和埃及,幾乎囊括了整個地中海東岸文明地區。使各地政治經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空前發展。阿黑門王朝廣泛吸收古代各民族文明的成就,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阿黑門王朝對古代伊朗和古代世界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為了鞏固東地中海地區的霸權地位,阿黑門王朝與希臘進行了長期的爭斗,其中最著名的是希波戰爭。這場爭斗最後以阿黑門王朝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公元前330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火燒波斯波利斯王宮,標志著阿黑門王朝的滅亡和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
這是伊朗希臘化時代的開始。這個時代的出現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把東方君主政體與希臘城邦制度結合在一起,使東地中海地區暫時擺脫了奴隸制危機,促進了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但是,亞歷山大帝國像阿黑門帝國一樣,也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不穩定的軍事行政聯合體,其內部存在著嚴重的離心力量。因而在亞歷山大去世之後,帝國立即瓦解為許多大大小小的希臘化國家。公元前312年。伊朗又成為塞琉古帝國的一部分。
在希臘化國家內部,始終存在著征服者與被征服者、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矛盾。這就削弱了其穩定性。公元前238年,在伊朗人民反抗馬其頓希臘殖民統治的斗爭中,伊朗東北部游牧部落阿帕勒人的首領阿薩息斯奪取塞琉古王朝的帕提亞行省,建立起一個新王朝。該王朝在西方稱為帕提亞王國,我國則以阿薩息斯之名名其國,稱為安息。 安息王朝時期,伊朗已經開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社會經濟較前有了很大的發展。著名的絲綢之路正是在安息時期開始興盛。促進了整個古代世界國際貿易的發展。安息時期地方貴族勢力強大,王權相對較弱,其後期全國分為許多小國,共推安息王為宗主。在長達4個半世紀的時間中。安息成功地對抗了塞琉古知羅馬的侵略。保衛了伊朗的民族獨立。公元228年,內部分裂而衰弱的安息王朝被新興的薩珊王朝所取代。這個重大事件標志著伊朗歷史進入了封建社會的新時期。
薩珊王朝在伊朗古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古代伊朗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頂峰和最高成就。法國考古和歷史學家吉爾斯曼說:「文明世界好像是由薩珊和羅馬平分的。」這話雖然不免過於誇大,但也反映出薩珊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薩珊王朝繼承古化伊朗文化的傳統,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為現代伊朗文化奠定了堅固的基礎。薩珊王朝在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公元651
年。薩珊王朝在經歷長期的政治動亂之後,被阿拉伯人徹底打敗,薩珊末王耶茲德格德被殺。伊朗歷史開始進入伊斯蘭時期。
自7世紀之後,伊朗先是哈里發帝國的一部分。10世紀左右建立了獨立的國家。然後又被塞爾杜突厥人(10世紀),蒙古人(13世紀)、帖木兒(14世紀)所征服。異族佔領給伊朗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但是,先進的伊朗文化卻多次征服了野蠻的征服者。伊朗文化是阿拉伯文化中最燦爛的明星。
16-18世紀,伊朗建立了薩非王朝。18世紀時,由於封建關系的阻礙,伊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緩慢。19世紀肘,伊朗成為歐洲列強,首先是沙皇俄國殖民侵略的對象,伊朗的領土被肢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伊朗走上資本主義道路。1979年,伊朗發生反對國王獨裁統治的群眾運動,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叄』 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關系
談論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系,有必要先對概念(或稱定義)問題做一申述,以為討論的前提。這里所謂「歷史學」,可以做兩種理解,一是廣義的歷史學,或稱歷史科學,即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科學;另一是狹義的歷史學,指依靠文獻資料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學科。討論歷史學與考古學的關系時,所雲歷史學可以是指前者,即廣義歷史學;也可以是指後者,即狹義歷史學。至於「考古學」的定義,在中國考古學界,為多數考古學者接受者,可以舉出《中國大網路全書·考古學》分卷中由夏鼐、王仲殊兩位先生合作的序言《考古學》一文中所下定義,即「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這一定義,考古學歸屬於廣義歷史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需要討論的只是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的關系。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考古學與廣義歷史學的關系仍然是一個存在疑義、值得討論的問題。
『肆』 學歷史和學考古的區別有多大
簡單地說,對於同一件事
學歷史的是通過書本記載(史書)來證實歷史
學考古的是通過挖掘實物(文物)來證實歷史
『伍』 伊朗的古代史
據史書記載,伊朗的歷史始於2500年前的早期的阿挈美尼德,但從那時起直到伊斯蘭文明始於伊朗以來,有關早期伊朗的史料都是由伊朗最大的敵人——古希臘人所記載的。因此盡管人們常說古希臘的歷史學家通常能很忠實地記載事實真相,但人們對伊斯蘭文明之前的伊朗歷史不能完全依賴於這些來源。
設拉子古波斯王國古跡(帕斯波利斯)設拉子古波斯王國古跡(帕斯波利斯)
是不是因為伊朗沒有自己而HERODOTUS和XENOPHON(古希臘史學家),仰或伊朗的史料經過後面的幾次入侵而遭到毀滅?答案不得而知。古代只有一些神話故事得以倖存,它們在薩珊王朝時期收集起來。一旦波斯語在穆斯林的伊朗得以形成後,伊朗最大的詩人之一——菲爾杜西即將這些神話故事改編成了一部宏大的敘事詩——(列王記> 《王書】其中一些部分已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和一些其它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對於古代伊朗的歷史,人們不得不依賴於古希臘人的記載和考古發現。
伊朗民族的起源Iran's Ethnic Heritag
盡管「伊朗人主要是雅利安種族「的說法確為事實,但實際上他們是由很多種族和民族融合而成的。在雅利安人到達之前住在伊朗高原的是古代亞洲人;而雅利安人大多是在公元前第一個1000年內移入伊朗高原的;然後是後期征服者的後代: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
據考古發現,在雅利安進入伊朗之前,住在伊朗高原上的人種既不是閃米特也不是雅利安人。這些男女屬於某一生活在亞洲西部的種族,他們的生存范圍從今天的土耳其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地中海地區。古代亞洲人漸漸在伊朗定居下來,他們的活動范圍漸漸地向高原的西部一直延伸到ZAGROS山脈。很明顯,這些古亞洲人發展了農業,特別是種植了大麥和小麥;並發展了制陶藝術,其實古代的制陶藝術起源於原始時期經太陽曬乾的磚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不得面對周圍其他的人種,以及那些與他們的文明大相徑庭的文明。於是從北面來了一些部落,和平地同這些古代亞洲人慢慢融合,定居在原屬於古代亞洲人的土地上。而在南面,這些古亞州人同SOOOOPOTAMIA的閃米特人也有了聯系,這些閃米特有當時正在發展的一種以城市為中心並配以復雜的政治及軍事結構的農業文明。也許人們會想,既然古亞洲人住在富含礦石等原材料的山區,而富足的閃米特盛產各式食物和日用品,這兩種人應該能夠和睦相處,互通貿易的。然而事實上,這兩種人在幾個世紀內都在進行無休止的戰爭。盡管閃米特人整體實力較強,且也常常獲勝,然而事實卻與此相反,閃米特人卻被文明程度不及他的高原人所征服。最終占亞洲人中的一個名為ELAMITES的部落控制了ASSURE到波斯灣的整個底格里斯山谷。他們發展了讓後人矚目的文明,但卻被以後的巴比倫人所顛覆,其文明也隨之毀於NABCHANDNEZZARI的統治之下。
與此同時,在ZAGROS山脈融合在一起。雅利安人漸漸的從北部平靜地融入了古亞洲人的領地,並與他們融匯在一起。ARYAN人則是今天人們所稱的「說印歐語系」人中的一支,而這些「說印歐語系」的人則是今天印度,伊朗和多數西歐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3000-4000年間開始移民。他們的遷移分成三支隊伍:一支向西移往小亞西亞,第二支向東移往印度,第三支則選擇了中間的道路過QXUS河。他們向伊朗的遷移速度起先是十分緩慢的,但到了第一個一千年無論在頻率還是在速度上都有所增加。象這樣逐漸擴大的遷移速度持續了幾個世紀,這些新的移民同那些本地的居民慢慢融合,並在那兒定居下來。
經過幾個世紀移民,最終形成了在波斯帝國和伊朗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兩大王國:首先是在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王國PARSA(希臘人稱之為PERSIS),它位於今天的法爾斯省和KHOUZIATA附近;然後是在今天伊朗西北部的MEDES。
居魯士的統治The Rule of Cyrus the Great
在ZAGROS山脈的另一則,同時興起了兩個閃米特人國家:
巴比倫和阿西里亞。但到了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出現於波斯地區,他征服了這些王國並將他們合並為一個實力強大的帝國——「波斯帝國」它在居魯士的領導之下變得日益強大。
阿契美尼德王朝The Archaemenid Dynasty
在居魯士死後,國家即陷入連年征戰的混亂局面,直至公元前521年,大流士被幾位高貴的王子選為萬眾之王從而即形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的統治政績卓越:他發展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由總督監管疆域的制度;他修建了高質量的公路;……
但在大流士以後,盡管他的繼承人曾力圖征希臘。但最終一個名為亞歷山大的年輕的MACEDONIAN人在公元前323年擊敗了大流士三世。
ALEXANDER THE GREAT和SELEUCUS NECTAR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Seleucus Nectar
亞歷山大很崇拜波斯文化風俗,也有效地將東西方,波斯和希臘融合一起,但在他生前卻沒能成功地建立起一個完善、團結的國家。因此在他死後,他的將軍們瓜分了該國。其中有一個名為SELEUCUS NICTAR的將軍獲得了阿契美尼德這塊地方,當時叫作「ASIA」(亞西亞),但並不包括JUDEA、阿拉伯半島和小亞西亞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一樣, SELEUCUS NACTAR雖然是一個希臘人,但他卻成為了讓希臘人同波斯人和平生活在一起並享有平等權利的國王。在這段時期波斯和希臘兩種文明的碰撞使得人類在藝術和文化上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
然而SELEUCUS卻並不善於治理國家,漸漸地許多省份開始脫離中央政府。最後經過多年的斗爭,帕提亞人(即安息人〕掌握了今天的伊朗和MESOPOTAMIA,並在將近300年內控著這該地區。
安息人王朝The Parthian Dynasty
原為游牧民族的安息人意識到被征服者比他們自己更為發達的文明,於是允許被征服者在安息人總督的控制下,保留他們的財產和行政權。
『陸』 考古系和歷史系的區別
1、學習內容和方向不同。從研究對象來說,歷史學主要面對的是歷史文獻,即文字,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古學則主要面對實際存在的事物,即遺跡、遺物等。
2、研究方法不同,歷史學注重的是閱讀、思維和總結能力;而考古學常常需要外出發掘,需要的是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同時也要求掌握地形、氣候等自然學科的有關知識。
3、畢業後工作領域不同。考古系畢業之後,經過一段時間,需要去野外、古墓等地進行實地挖掘;歷史學只需要進行書本研究,成為講師。
4、研究對象不同。歷史學主要面對的是歷史文獻,即文字,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古學則主要面對實際存在的事物,即遺跡、遺物等。
(6)伊朗古代史書和考古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人文學科。簡單地說,考古學就是根據古代人類遺留下來的實物,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科學。
這些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多埋藏在地下。通過發掘、鑒定、分類等復雜的工作,這些實物資料才能得以完整地收集起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田野調查和發掘。
按照考古學研究的年代范圍、具體對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考古學具體劃分為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及各種特殊考古學等等分支。
考古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畢業以後可以應聘到大學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或科學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博物館、拍賣行、文物商店或海關,從事文物保護、古玩鑒定以及拍賣等工作。
歷史學研究和闡述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和規律,主要研究人類發展演變的軌跡、不同地域社會時期的文化生活、不同民族的發展軌跡。
以及先人所遺留下來的古籍、文獻、歷法、制度,通過分析研究,為今天的社會生活作借鑒。它會告訴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它使我們個人、社會、人類有所歸依。
歷史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追求。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運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證、分析歷史資料,歷史學是立身的學問,不是謀生的技能。
『柒』 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有什麼區別
史前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類歷史,歷史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有了文獻記載以後的人類歷史,主要是研究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歷史考古學必須與歷史學相配合,同時還要依靠古文字學、銘刻學、古錢學、古建築學等分支。歷史考古學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都以遺跡和遺物為研究對象,這是它們之間的共同性。但由於歷史考古學必須參證文獻記載,而史前考古學則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可供依據,所以兩者的研究任務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學承擔了究明史前時代人類歷史的全部責任,而歷史考古學則可以與歷史學分工合作,相輔相成,共同究明歷史時代人類社會的歷史。
『捌』 考古學與歷史學是什麼關系
1、考古學的記錄
考古學是歷史學的源泉,不能把它貶低成一種輔助性的訓練。考古學資料的本身是歷史的資料,並不單純是文獻記錄的插圖。正像任何的歷史學家一樣,考古學者的研究任務,是根據時代和社會環境產物的人類,來試圖復原我們所居住的人類世界的形成過程。考古學資料是人類行為改變物質世界的結果,簡而言之,即包括了人類行動的所有痕跡,其總體可稱為考古學的記錄(archaeological record)。考古學的記錄也表現了一定的特性和缺陷,即立足於文獻記錄的通常歷史學和立足於考古學記錄的歷史學之間,從外觀上即呈現出一定的差異。
人類行為的痕跡並不能完全被保留著,例如你我間的談話震動了空氣,確實是人為的改變了物質世界,可能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當它沒有被錄音 或被秘書所記錄,也就不可能在考古學的記錄上遣任何痕跡。在戰場上的軍事行動,有時可以改變「歷史的進程」,但從考古學者的立場來看,同樣是瞬息間消失的事物。
更有甚者,大多數的有機物易於腐朽,如木材、皮革、羊毛、麻布、草、毛發或其它同類質料的製品,以及幾乎所有的動植物食品,除了處於非常特殊的條件下,都會在數年或數百年內化為塵土。在相對短期內可以成為考古學的記錄的。只有石頭、骨頭、玻璃、金屬、陶器等破片,空的罐頭盒,門上掉下的鉸鏈,從窗框上墜下的玻璃破片,缺柄的斧子和沒有木柱的柱洞等等。不管上述缺失的腐朽部分如何嚴重,通過在任何博物館的民俗陳列室所看到的現象便可以理解。
當深入調查一般商店,如陸海軍商店的商品目錄,撕下載有食品、紡織品、文具、木製傢具和其它同類物品的印刷頁。,其厚度可以裝釘成一本小冊子。回顧數百年以前的英國,不僅
農村的兩輪馬車,即使較復雜的機械齒輪裝置,也完全用木頭和皮革所組成,甚至不用金屬的釘子。在一般家舍中使用窗口也是易配的木、革製品,而不是通常的瓷器和陶器。只有現-古學家用適當的技術和比較方法。藉助於泥炭、沙漠和凍土地帶所保存的一些貴重發現,才可能填補大量的空白點。
(2)作為思想體現的資料
沒有表達的思想和沒有執行的意圖,消失之後是無法復原的。現在被稱為全部歷史的是思想歷史,如果按這個理解,那麼考古學是歷史學源泉的主張,能否變成為毫無意義呢?事實決非如此,除非表達為公開的行動和語言,思想和意圖就不會具有任何的歷史意義。無論預言者的洞察力怎樣高超,發明者的設計如何獨創,除非表達它和交換它們,即預言者鼓舞他的門徒去理解和傳播其內容,而發時者則訓練他的弟子重復其發明並應用它,否則其歷史意義就完全等於零。事實上,歷史學家所需要或能夠考慮的唯一思想,就是被客觀社會所承認的和被一群思想家所採用的和實現的思想。
所有的考古學資料表現了人類的思想和目的,從而顯示它的價值。考古學不同於集郵和收藏圖畫,郵票和圖畫有其本身的價值,但考古學資料卻能提供其製造者和使用者的思想及其生活方式。
(3)什麼是考古學資料
人類行為的最明顯結果,一般考古學資料可稱為人工品(artifact),即人類有意識活動的製品或未成品,例如工具、武器、裝飾品、容器、車輛、房屋、廟宇、運河、溝渠、礦井、灰坑,甚至樵夫用斧子砍倒的樹木為了吸髓而有意識擊碎的骨片以及用武器砍碎的骨頭等,都屬於人工品。其中一些可以移動的物品,能採集到實驗室魂研究,或者陳列在博物館里,它們可稱為遺物(relic),其它難於處理的和體積龐大的,像固著於大地的礦井一類,可稱為遺跡(monument)。但是有些人工品毀不是遺物又不是遺跡,例如在猛獁獵人宿營地或萊因河新石器時代村落中所發現的地中海產的貝殼,它雖不屬於人工品,卻是交易史上的珍貴資料。西南亞洲森林地帶的沙漠化和俄克拉何馬草原變為黃土地帶,都是由於人類活動的結果。這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也屬於考古學資料的范疇。那些眼光短淺的創始人既不自學地正視或故意造成的惡果,如灌溉系統屬於 人工品,但意外生成的沙漠卻不是人工品。一般人往往認為遺跡是蔓草叢生的廢墟和帶雕像或或文字的石頭。至於遺物是從耕地或壕溝里翻出來的個別錢幣或石器,甚至像查爾斯王子你胸前的鈕扣、殉教者的足趾骨和佛牙等個人的紀念品,至少後者的一群,不能作為重要的考古學資料。考古學者所期待辯認的是,遺物必須發現於一定的狀態(context)中。由於遺跡不是空白的和孤立的,考古學者可以從遺跡的分類中提取歷史。它們包含有同樣的殘征,象建築者和居住者所留下的遺物,在考古學上通常是一定地域內的若干遺跡,有著大體一致的構造,還可以期待發現非常類似的遺物。這種場合,可以從遺跡的分布里得出戰略規劃和行政規劃的某些模式。
2、型式
(1) 型式和共存
如果某個遺跡上刻有「約翰多伊1658年卒」的字樣,至少屬於年代的分類。在遺物上印有製造者的姓名和製造日期,也是同樣的。一件單獨發現的石器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除非它同發現於有意義狀態中的石器非常相似,即從技術上同已知的型式一致。從任何採集品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大批的石器中有各種開頭和大小。例如英國的圓形古墳中出土 的石器,經常與小件的紅銅器或青銅器共存,而在長形古墳中則決不見任何金屬器物;至於 其它由山洞中出土的石器,則與馴鹿或絕滅的動物化石共存等等。如果這件離群的工具與前面所述的及的某種型式相一致,可由考古學來斷定其相對年代,它可以反映發現地點附近所居住人類的時代。如果這件工具是獨特的,那就完全不能成為考古學的資料,必須等到同樣型式的工具在考古學的狀態中有所發現,否則只不是一件古董品。
(2)作為分類學的考古學
正象前面所下的定義那樣,考古學記錄是由發現的有意義型式的共存關系(association)所組成。關於「型式」和「共存」的用語 ,需要作進一步的考古學同植物學、地質學一樣,是一門分類的科學。只有將資料分類之後,考古學者才能從歷史里抽出來對它們進行解釋。分類是一種抽象化,所以考古學者所處理的是抽象化的要領其它科學家也是如此。例如動物學者研究馬的種和亞種,而不是個別的馬。他研究中予以要領化,推論一定亞種所代表的典型習性,象拉犁或載貨登山的效率。但是動物學者不能預言那一匹馬可以在競賽中獲勝,而-塞馬者的猜想並不是根據科學法則來推論,只是根據外形來作主觀的估計。考古學者一定要模仿動物學者,去抽象化地研究遺物、遺變客其它考古學事件的型式,但鑒賞家卻正象-寒馬者一樣地去猜想。
(3)標准型式
當然,沒有兩件人類的手工製品是完全一致。甚至在流水線上用規模部件裝配的汽車,購買者也會發現它的不同。同一個工人用手工製成的若干椅子和幾雙鞋子之間的差異更為明顯。例如某人所製作的全部鞋子都是為了滿足其顧客的標准型式,他所製作的鞋子全部是按1950年倫敦西區流行的型式,因而穿鞋子的人在他們的俱樂部里也不會被認為是奇特的或刺眼的。事實上,盡管在剪裁和製作稍有不同,但倫敦中上階層所穿著的鞋子式樣非常近似,取出任何的一雙,就立刻會認識到它是三四種時髦型式中的一種。英國所使用的全部小刀的型式,也同樣隨著時代而有變化,例如公元1950、1750、1250、250或公元前250年,各有其當時的一種或其它少數流行型式。考古學者必須不顧個別小刀的細微特徵,而把它作為小刀分類中標准型式的一例。
(4)考古學的歷史缺乏個人
由於人類行為的多樣化,通過型式,可以得到科學地處理。因此考古學者否定歷史學家通常主張的某種作用。考古學者研究希臘陶壺彩繪的全部物特徵,從形態的發展上來同排尼基人和埃及人的陶器藝術相區別。如果去鑒定某種特殊的器皿屬於尤費羅列斯或尤茨麥的斯的作品[上述二人為公元前5世紀末葉希臘繪制陶器的藝術家]或者企圖對畫家的畫風作美術學的鑒賞,那就不是考古學者而是美術史家了。關於有輪馬車或有軌的火車頭是何處何時發明的?考古學者不藉助於文獻記錄,就不能知道羅基特行一是首先製造火車頭的;而馬車出現於文字以前,不可能確定它最初的是由誰發明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它的原型被模仿和重復製作成為一個型式,就成為正常的考古學資料。
由於考古學對型式的限制,自然意味著從考古學的歷史上排除了個別的表演者。這種歷史不能成為人物的傳記,考古學者否定「偉人」史觀。我們理解到考古學的歷史主人是社會,不存在個別人物的舞台,就不會減低人們對腳本的興趣,但是首先要解釋共存關系。
(5)型式與組合共存關系是指考古學資料在一起發現,並表明它們同時被使用的狀態。典型的例子如歐洲古代異教徒的墓葬,一個武士帶著他的裝備、徽記,桌上擺著食物和飲料躺在用橡樹干挖空的棺材裡,上面覆蓋土冢(墳丘)。在這種場合,遺骸、葬式和各種隨葬品具有共存關系,它們構成了一種組合。在一座突然被放棄的房子里,地面上遺棄的所有物品、房子本身及其設備,同樣也可稱為組合。此外,這個術語並不能無條件地應用於個單獨的房址、灰坑(垃圾坑)或一條河岸的砂礫層,把它們的全部遺存稱為共存關系。如果房子經過數代居住,不同時期的物品被踏進地面或裂隙中。同樣的情況,局部的灰坑也可能包含各種年代的遺物。上述的兩種場合,用現代的發掘技術可以從灰坑或居址里區別成數個連續的組合。但砂礫層卻不是這樣,在河床的砂礫層里,可能包含居住在河邊人們所製造或損壞的石器,還包括了由於洪水的沖積,把上游地層里十來萬年以前的石器也搬運到一起。象這種集合(aggregate),無 論怎樣發掘也不可能區別共存的型式組合,只能檢驗石器的「保存狀態」以幫助判斷。
3、文化
(1)考古學的文化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一些遺址里會發現同樣型式的共存關系。大戰期間在英國被轟炸過的城鎮廢墟里,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房子都是同樣的設計,彩相同的砌磚方法,所包含的茶壺、平底鍋、水壺、刀具、照明設備、啤酒瓶和無線電用的真空管等碎片,俄羅斯北部在同一個時間內被轟炸過的城鎮廢墟里,房子用木建而不是磚砌的,房子的設計、傢具和內容,顯然都與英國不同,至少在各家之間,可以觀察到更大的同一性。考古學者把一些不同的遺址里出現的同樣型式的組合,稱為文化(culture)。他們可以對照兩個或者更多的組合,例如英國和俄國的城鎮,在文化的用語上可以作為復數來處理。實際上,人類學者和考古學者使用這一難解的用語,是有一定意義的。文化這一用語頻繁地使用於考古學文獻上,在用法上卻是那樣地不熟悉,有必要作更多的解釋和說明理由,那怕離開本題也是值得的。
(2)人類行動的模式
人類學者和考古學者用文化這一術語,意味著一群人即一個社會的全體成員共同行為的模式。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來的,兒童學自-,後一代又學自前一代。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類行為都是這樣學來珠。人類先天的本能是不會遺傳的,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引導為安全和滿意的行動。例如羊羔、小貓甚至人類的嬰兒,需要教給他們吃什麼東西,許多人所受到早期訓練的影響也非常強烈,不習慣的食物無論怎樣富有營養,也決是不肯吃的。因此,人類全部成員的行為模式不是單一的,並不像羊或梭魚那樣一致。另外,每個人類社會對其成員的行為規范,有著不同程度的嚴格要求。
非常明顯,我們必須使用同樣的語言。我不能發明和不能使用尚不合乎文法和句法的語言。社會已經准備好的語言,我不能選擇,只能接受。甚至今天我們對衣服的選擇,也是在有限的范圍之內。很簡單,通常的英國人是不會穿著無袖束腰的長袍來代替上衣和褲子到外面去走動的,如果他想這樣作,也不可能從倫敦的服裝店裡買到這種衣服,即使請裁縫去專門製作,當他乘公共汽車時,也會被人感到奇特和不舒服。當然,某些個別人的背離行為永遠是被允許的。沒有兩個人會使用同樣的語匯和相同的發音,盡管有義務教育和英國廣播協會,還有不少的人用he代替him和用she代替her,或許人們會把虛擬法與格的語尾變化的最後痕跡從英語里刪掉。在文明社會的其它領域里,允許個人有更大的自由,但在較小的社會里卻對允許背離行為准則的個人自由予以限制。在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或新幾內亞的山地,人類的行為比英國曼徹斯特和瑞士蘇黎世更為一致。另外,受過教育的英國人,至少從書本上可以知道外國人的奇異習慣,例如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至於太平洋群島的居民或新幾內亞的巴布亞人則幾乎見不到有二者擇一的行為方式。小集團中的輿論力量非常強大,在大城市裡,稍微的奇裝異服還不至於引起嘲笑和敵對的行為,到村子裡就會被兒童所嘲弄,成年人也會以不贊成的方式來表示不快。
(3)考古學歷史劇中的演員
傳統行為的准則,小的社會集團比大的社會集團有著更顯著的不同。甚至在機械化迅速交流的現代世界中,關於行為、禮貌和美的標准,在俄國、美國和英國之間也會有所不同。這些不一致的傳統表現於不同的物質上,凡能用眼睛看到的差異,就可以成為考古學的資料。即使在語言上沒有差別,而衣服和民間建築型式的不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為考古學的記錄。
考古學者利用成為化石的各種傳統,或在那種傳統上所產生的不同作用的結果,來區別各種文化。他們相信,這些起文化的每個都代表著一種社會。一個文化是同樣型式的組合重復地共存於一些遺址里,而一個型式又是同一傳統的特殊活動的結果,諸型式的共存,表現了若干傳統為一個社會所保持和贊同。在一些遺址里所見到的諸型式共存的同樣組合,表明所有的遺址為同一社會的成員所佔有。單純從考古學資料上,幾乎不可能解決這個社會集團所屬的種族、國家、等級和職業,但是它們為考古學者提供了歷史劇的演員。
4、考古學的時間
(1)時代和社會的不同文化
傳統的行為可以隨著時間而改變,富於表現行為的諸型式,不僅由於不同的社會所形成,在一個社會里也會隨著風氣而有所改變。正象我們能夠地比1945年英國文化和俄國文化的區別一樣,也可以區別1945年的英國文化和1585年的英國文化。都鐸王朝[1485-1603年]的城鎮平面、建築結構以及設備,都不同於今天英國的城鎮,正好像英國不同於俄國的城鎮一樣。具體地講,文化意味著兩種場合相同,即顯著的合型式重復地共存在一起。但是從次要的意義上,解釋也就不同。我們可以從文獻記錄和可能考古學資料來推論,現代的英國文化及其全部成分,是從都鐸王朝文化里逐步繼承了技術、科學的進步和經濟、-的變遷,在傳統上沒有中斷,也沒有被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所代替。事實上,都鐸王朝的文化是意味著都鐸王朝的英國文化,最好是這樣講,因為它不總是不言而喻的。
(2)不同文化的共通階段
考古學者從遺址的連續地層里,觀察不同型式的組合相繼出現的情況,換言之,他們觀察文化的連續,建立遺址的文化序列(culture sequence)。假如以同樣的組合和相同的順序出現於若干遺址里——一般是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內——則用法是確實准確的。事實上,考古學的時期是,在任何地區和該地的任何遺址中,由其前後的有關層次和有區別特徵的諸型式所構成。如果根據考古學的年代分期和根據一群行為者的出現來分期,都給予同樣的文化名稱,就會產生混亂。至於 「都鐸王朝文化」就不會發生這種混亂,因為夜班也不會把它作為英國以外的法國、俄國或其它的任何文化。研究者必須注意到,把同時代的組合 合上,也會產生嚴重的混亂。他必須知道區分「文化期」,就是區分同一考古學時期的不同社會傳統的文化面貌。這個術語應該反映這種區別,但不幸的是,並非完全如此。
(3)標准化石的識別
最後,若干型式的變化會比其它的型式要快,而許多傳統的行為模式又經常見於不同的社會。如過去的50年間,汽車型式變化得幾乎難於辯認,但農村的兩輪馬車卻完全沒有改變,在同一個時期內,男子的長筒靴幾乎是原來的式樣,布帽子的式樣卻有顯著的變化。 樣地被轟炸過的俄國城鎮里所發現的電燈泡和茶杯,卻比爐子和茶壺更接近於英國的東西。無論考古學記錄的年代或其它區分,在獨特的組合中,通常只有幾種型式是不同的。用型式來區別文化或文化面貌,在術語上一般稱為標准化石(tape-fossil),實際上這個概念是從地質學里借有來的。在任何的組合里,只要發現某一時期的特有型式,就可以對它的組合進行 斷代,這個型式也就被比定為標准化石。因此在年代分為豐,只要發現被確定為標准化石 的一例,就可以斷定其共存組合的年代。作為一個文化,其標准化石必須重復地發現於若干遺址中。盡管史前學家經常這樣寫道,標准化石當然不是文化的特徵或構成文化的因素,不過像電燈泡和爐子,地是俄國文化的重要構成。
(4)文字記錄和考古學的關系
人類在地球上的居住和活動,已有50萬年的歷史[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是二三百萬年],人類通過這個漫長的時間改變物質世界,所遺留 的痕跡就是考古學記錄。作為歷史學的考古學是要觀察這50萬年的全部。不早於5千年以前的支付及人和蘇美爾人的若干社會,發明了文字,開始記錄姓名和事件。接著是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小亞細亞的赫梯人、克里地的米諾斯人、希臘本土的邁錫尼人、和中國人都開始書寫文字,一直流傳到今天,盡管不是人類集團的人副產品,至少有相當多的人能夠和閱讀和書寫。當然在文字記錄出現之後,考古學記錄也並不是多餘的,它可以補充和豐富文字記錄的不足。根據文字記錄可寫成更豐富的歷史內容,但一般還是採用文字記錄和考古學記錄的兩者。因此,在考古學上把凡不能用同時的文字記載來進行記錄的,被稱為史前時代(prehistoric period);當任何地區出現文字記錄之後,就稱為歷史時代(historic period).
(5)史前考古學
這個劃分並沒有深奧的理論意義,在方法上也沒有本質的差別。關於史前資料的收集、分類和解釋的全部方法,完全適用於具有文字記錄的所謂歷史時代的考古學資料。但是由於文獻的存在,當然不需要引進其它的方法。今天是用最純粹 的考古學概念和最精煉的發掘技術來確立史前朝代遺物、遺跡的研究過程。由於缺乏文字史料,只有在未經描寫資料的基礎上,用具有特色的考古學方法來斷代,但同樣的方法也常運用於較晚的時代,文字以前的我們祖行即更新世早期人類所留下的遺物,比起進入文明的羅馬人、希臘人、埃及人或蘇美爾人更為片斷和,史前學者細心地搜集每個片斷進行研究,檢出幾乎完全消滅的痕跡,來思考復原的方法。相反地美索不達米亞考古學曾在很長的時間里,只是去搜尋有文字的泥版和藝術品,對於民居、一般陶器,金屬制的武器和工具以及其它粗陋的遺物,往往不予記錄就輕易地破壞或扔掉。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早期文書記錄,出土時都是碎片,其內容也是局限的和乾燥無味的。最近二三十年來,
由於史前學的努力,在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的遺址里,用發掘技術和概念解釋,使古代東方生活的生動圖畫得以復原。甚至關於年代方面用純粹的考古學資料,可以訂正模糊或錯誤的古代文獻。其中的一個成果,就是證實了第一個偉大立法者漢穆拉比王年代,竟被推遲近250年。
(6)古典考古學
古典考古學者也是如此,長時間以來他們更多地集中注意於公共建築的特色,雕像、鑲嵌、寶石雕刻和有圖像的陶器等。直到1935年,還沒有人知道古典時代的希臘房子是個什麼樣式,盡管希臘和羅馬的史學家留給我們豐富的-和軍事事件的記錄,但他們對於世俗的事情,如商業、人口密度和工藝技術等,卻不能不痛苦地保持沉默。以野蠻人(自然包括埃及人、巴比倫人等非希臘人)為對手的希臘貿易和規模,擴及法國南部、俄國南部、伊朗和其它所謂「野蠻」地帶,考古學者可以根據出土的希臘葡萄酒瓶,而把發現的地點標在地圖上。古黃時代最有名的古代城市雅典,據文獻估計其人口為4萬至16之間。如奧林特斯城市的全面發掘,揭露出房屋的總數,為可信賴的估計提供了確實的資料。甚至象古典作家的軍事史也是那樣的傑出,考古發掘卻可以補充和訂正它們的證據。不列顛島北部,羅馬堡壘和兵營的破壞和再建所形成的堆積層,卻可揭露羅馬帝國在該地的政策及其興亡,這些都是文獻資料所未曾記載過的。
現在已經判明,歷史學的所有分支,都要以無文字的考古學資料為基礎。例如科學史在工藝技術范圍的考古學應用,最低同神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的思索同樣重要。直到16世紀,工藝技術在文獻記錄中實際是被忽視的。由於考古學者發現了手推磨、水車的實物和雕刻、嵌鑲上的圖象,關於應用旋轉運動機械的歷史,已逐步可以寫成。
事實上,用史前學和其它考古學分支相區別,不過是為了方便,但是不言而喻,還是史前學這一分支占最重要的位置。
『玖』 歷史學 和 考古學 研究的領域 有何不同呢
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究竟是什麼關系?我們認為,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學既有共同性,又各有其特點;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它們是各自獨立的學科,彼此不存在附屬關系。
關於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歷史學是主要依據古代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研究人類過去的學科。它不是如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只研究事件和人物,也探討發生這些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所產生的後果和影響,其宗旨是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版本的校勘、史料的考證、相關史實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分析等等。
考古學是主要依據過去的人們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資料(即遺跡和遺物)及其與人類活動有關的遺存研究人類的文化與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並探索其背景和動因總結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古地層學、考古類型學、區域分析、不同文化間的相互關系研究、聚落遺跡和遺物的功能分析、墓葬分析等,不一而足。
人類學則主要是通過延續至今的一些保留古老的傳統生活方式的人們集團來研究人類的行為和文化的發展,並探索其規律的一門學問。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人類學調查,即詳細地記錄被調查的集團生活的各個方面,探索人類文化發展的動因和規律。
簡而言之,三個學科在均以研究人類的過去,探索其規律方面存在共同點,但各自的研究的出發點或立足點不同。歷史學是從古代文獻出發,立足於文獻史料的整理與研究;考古學是從遺跡和遺物出發,立足於科學的田野考古發掘;人類學則是從活著的人們集團出發,立足於對有關的人們集團進行縝密的調查與分析。三者目標相近,但研究的途徑與方法各不相同,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簡而言之,歷史學是以書見人,考古學是以物見人,人類學則是以人見人,即由今人見古人。分清三個學科的上述差別,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作為考古學家,應當注意考古學與其它學科研究出發點的不同,堅持考古學的立場,堅持從考古資料出發,而不是從歷史文獻或民族學調查資料出發進行研究。這一點對於有著豐富古代文獻和眾多少數民族的中國考古學家來說,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學科並非始終涇渭分明,其研究對象有時也有交叉。如考古發掘出土的簡牘、帛書等古文書既是考古遺物,又是古代歷史文獻。一些古老的部落中祖傳下來的物品既是人類學研究的對象,同時也作為遺物,成為考古學研究的對象。雖然如此,這三個學科間的區別還是明顯的,不應將其混為一談,更不應因為三者或其中兩者存在著某些共同點,便將其合二為一,或將其中一個學科附屬於另一個學科之下。
還應當指出的是,三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都有局限(限於篇幅,此處不作展開),僅憑某一個學科,難以承擔起研究人類的文化與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的歷程,探討其背景和動因,並總結其規律的重任。因此,需要三個學科之間加強協作,優勢互補。不僅如此,還要同其他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科加強聯系,多學科聯合,共同攻關。這應當成為今後這三個學科乃至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方向。
『拾』 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有什麼區別
考古學家是通過發現古跡,探究古跡,通過物質來研究古代歷史文化,主要研究人們的日常生活。歷史學家是通過歷史書籍和文卷來研究古代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