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在世界名聲怎麼樣

印度人在世界名聲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4-04-04 18:53:42

Ⅰ 印度人在軟體互聯網行業的地位,連老美都撼動不了

世界互聯網的牌桌上只有兩個大玩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阿里巴巴、Facebook、微軟等企業,服務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互聯網用戶

然而被稱為互聯網中心的美國矽谷,頭部公司的掌舵人竟然不是自命不凡的美國人,而是畫風與之差異很大的印度人,谷歌CEO桑德皮查伊已經成為印度人之光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國,GDP卻不爭氣的排在世界第七,位列人口只有6000多萬的法國之後,但是即便如此,沒有一家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且國內市場被中美瓜分的印度,頭上卻一直頂著一頂閃閃發光的高帽子,"IT強國"

在矽谷碾壓以勤奮號稱的華裔精英,大多數中國的工程師止步中層,而印度裔卻很多進入高層,甚至是打工皇帝CEO,掌舵矽谷,讓人不免有些看不懂

印度在中國的名聲並不好,總是招嘲,大致形象是吃著五顏六色糊糊飯,出行乘坐掛票火車、基礎教育普及率極低,出了孟買都是村兒,連閱兵都像雜技表演的二哈形象

但不得不說,咖喱味兒的英語也是英語,印度人擅長交際,思辨活躍,這是公認的事實,受英國長期殖民的影響,他們似乎完全沒有亞洲人的含蓄,語言表達時豐富的手勢動作,抑揚頓挫的表情配合,性格上更加靠近歐美

通過一些印度電影也可以印證這一點,寶萊塢突如其來的歌舞風格有時候讓歐美人都拍案驚奇,"我擦,這也太TM歐美了吧"

低障礙的語言優勢,歐美范兒的性格,使得相比於中國人,印度人在美國有更好的種族認同感,可以更好的融入矽谷的氛圍中

關心大學排行榜的同學們應該了解,全球TOP100的大學大部分被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占據,亞洲名校則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印度在教育上的成果乏善可陳

但有一個學校脫離於評價標准之外,就是印度最高學府印度理工學院,這所學校被稱為印度工程師的搖籃(在中國榮獲這個稱號的是藍翔技校)

印度理工學院在亞洲大學排行榜上也並不卓越,但其在印度國內的地位遠比清華在中國的地位高,畢竟清華身後有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復旦等一眾高水平大學緊隨,清華並非獨步江湖,

而印度理工學院可以說是全國唯一的985,其他全是普通高校,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在等級劃分明顯的印度 社會 ,進入印度理工學院不只是進修知識,更是 社會 階層的躍層,是一個正真意義上高考決定命運的學校

印度理工學院在工科類專業上很強,特別是IT信息工程是世界互聯網的外包基地,美國主流的IT企業中都有印度裔的身影,在世界分工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

上面彎滑這句話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戲言,吐槽程序員們寫代碼的不規范問題,缺少注釋和結構,5個程序員一起寫代碼,最後合在一起運行不了,且無法精準定位問題,5個人只能各自重新擼一遍,效率低下

而印度作為世界的IT外包工廠,體現了優秀的專業素養,整齊高效,配合順暢,無論是效率還是質量都是高水平的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人不會配合,看奧運會凡是個人賽的埋螞臘羽毛球,乒乓球等,單兵作戰中國都能問鼎,但是像足球,籃球等強配合的項目上,成績就沒有那麼耀眼了,正因為如此,女排精神才如此難能可貴,因為它體現的不僅是個人競技能力,個人拼搏精神,更重要的是團隊協作能力

印度的協作是滲透到日常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下印度飛餅的非工業化製作方法,街邊破舊的門面裡面幾個大漢分工明確

和面的將面和好後壓成面餅,甩餅的將面餅在空中翻騰甩成又薄又大的麵皮,烤餅的接過麵皮替換掉已經烤熟的成品,接力給負責售餅的打包收款,整條簡單的供應協作鏈平穩又高效

IT產業的開發要比飛餅的製作難度大得多,在這種信息密集的產業中,團隊協作能力是一定要比單兵作戰能力重要的多的能力,我們要追求的不只是極客文化,而是一群極客協作的文化

印度人更團結嗎?我想不是的,印度國內的種姓制度,多官方語言,宗教背景復雜,使得印度從來沒有形成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特別是思想上的統一

但物衡是,在矽谷不一樣,矽谷的印度工程師多是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而後又去美國名校進修的高材生,同屬印度精英階層,有類似的成長經歷

印度人在矽谷非常注重前輩對後輩的提攜,對新人工作機會的介紹等,矽谷有印度派的說法,2012年矽谷的人口數量中印度以只佔到了6%,但是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

印度裔在辦公室的擴張非常快,很多人反饋印度領導在人才招聘方面偏袒印度裔,甚至是明顯的放水,一個印度裔升為中層領導,很快他管轄的部門就會是一片咖喱色

在印度裔掌管的矽谷中,印度新人會比較自信,因為在IT工程師在印度是類似醫生,律師一樣,有 社會 地位提升作用的,國家也非常重視IT外包產業的發展,站穩高級勞動力市場老大的地位,即便在美國IT工程師也是高知高收入的圈層

而在我國,IT工程師一般稱之為程序員,甚至碼農,寫代碼的,是強壓力 社會 下"社畜"的代表,是996毒文化的踐行者,圈層畫像被描繪為格子衫+地中海+人字拖,被定義為高收入低情趣的人群,對整個從業人群的自信是一種打擊

中國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在全世界看來是成功的,在TIMES,USNEWS等世界著名的排行榜上中國大學連年走高,清華大學已經超過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東京大學等亞洲名校成為亞洲第一的大學

中國的教育將專業分為工學、理學、經濟學等13個一級學科門類,人才教育高度專業化,使得在各行各業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專業人才,但人才能力的隔離使得跨界創新的能力被削弱,並且加重了對協作能力的要求,缺少專業管理人才的建設

所以國家開放雙學位,輔修專業等,為的就是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而印度的大學教育,大多數專業都有MBA課程,不僅培養專業工程師,更是培養技術型管理人才

所以矽谷的印度裔工程師,除了在技術人員角度思考問題外,還會在管理者角度思考問題,有良好的晉升路線,在競爭中的優勢明顯

在全世界范圍內,IT工程師在純技術領域的職業生涯都是很短暫的,如果在35歲之前沒有轉變到管理崗,基本上難逃辭退的宿命,印度的大學教育,在教育階段就為學生准備好了後路,這也是印度裔在矽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印度人在矽谷混的風生水起,但印度本土的互聯網環境非常惡劣,微軟、惠普、3M等著名企業都在這里設有分公司,大多數IT從業者都是外包服務,即便微軟谷歌的CEO全部是印度裔,但也只是高級白領

本土的市場基本上被美國和中國瓜分,缺乏自己的互聯網企業,很多專家的解讀是印度基礎建設差,識字率低等限制了互聯網的發展,但是從小米、三星、Facebook等外企在印度的成功來看,其網民基礎是能夠撐得起一個巨大市場的

從網民基礎到人才輸出兩個方面,印度都滿足成為互聯網強國的必要條件,眼下阻止IT人才外流,不要讓優秀的人才都跑去美國打工,從內需出發發展本國互聯網和軟體產業

相信未來印度這個大蛋糕除了是中美巨頭的必爭之地,更有可能滋生本土的互聯網巨頭,潛力無限不容小覷

Ⅱ 印度人怎麼樣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8050 萬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 哈里亞納邦、 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 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膚色從淺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層較白,下層較黑。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印度並不把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看待。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公元前 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四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 《奧義書》、 《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 歷算、 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印度斯坦人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統治。1757年爆發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與全國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義。1947年印度斯坦人與國內其他民族一起獲得獨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 玉米、 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刺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Ⅲ 印度人很驕傲:在全世界,為什麼印度比中國更受歡迎

首先印度的國家制度是和西方制度是一樣的,由於被英國統治幾百年,母語以英語為主。大大加深了與歐洲世界的聯系(全世界通行英語),且印度是英聯邦成員,享有特權。再一個全世界對印度都沒有武器制裁政策,因為印度的地理環境,除了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有可能成為印度潛在敵人外。全世界對印度都是一片喝彩,印度的廉價勞動力,也是潛在的消費市場。

Ⅳ MBA關註:印度人為什麼能在世界頂級職場完敗中國

近10年中,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進入全球頂尖企業擔任高管;世界500強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佔10個席位。

「印度效應」為什麼而產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為何如此超群?這甚至已經成為美國一些商學院研究的課題之一。

登頂世界級企業

2017年9月,世界制葯巨頭諾華公司宣布:諾華全球首席執行官江慕忠於2018年退休,Vas Narasimhan繼任成為新一任首席執行官。

這位新履職的CEO年僅42歲,是個印度人。他有著十分光鮮的履歷:早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後進入哈佛醫學院以及哈佛肯尼迪政治學院,分別獲得醫學博士和公共政策碩士學位。Vas Narasimhan的第一份工作在麥肯錫,2005年加入諾華公司。升任CEO前,他擔任諾華全球葯品開發負責人兼首席醫學官。

後來,他親自主導的必應搜索引擎,以及基於雲計算推出的Office 365,均戰績顯赫。尤其雲計算業務,更是成為微軟增長最快的產品,給集團貢獻了巨大利潤。

2014年2月,鮑爾默退位,納德拉順利接棒,成為微軟第三任CEO。

彼時,納德拉麵臨的是「救火」:微軟原本打算靠收購來的諾基亞移動業務,擴充自己的設備部門,卻在蘋果、谷歌面前敗下陣來;而一直以來,鮑爾默樹立的銷售導向作風已將微軟帶偏了軌道。

納德拉上任後,表以極大決心:我將不遺餘力地清除創新障礙,讓公司重新回到先前的軌道上。重要的是,微軟「必須回歸矽谷創業公司的工程師文化,以開發者為導向,主力推動利潤豐厚的雲計算業務」。

上任4年來,他對微軟的戰略思路進行了大幅調整:過去按件計費銷售的軟體變成基於雲的免費服務;讓Azure、企業產品和服務成為公司新的「現金牛」;同時開發和收購一些較好的移動應用,如Outlook、Office 365、Sunrise等。此外,他還開放了很多產品和技術,如.NET開源、Xamarin開源、Visual Studio,以支持iOS和Android開發。

近日微軟Build 2018的開幕演講上,納德拉表示:「智能雲與智能邊緣計算近在咫尺,這是巨大機遇,同時也倍感使命的艱巨。」而大會前夕,他還公布了一項顛覆微軟歷史的決定:Windows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事業部存在。

一代IT巨頭終於甩掉了「歷史包袱」,納德拉成了「刷新」微軟歷史的人。

「印度管理」效應

納德拉在極力用自己的方式讓微軟轉變,但在其所著新書《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中,他稱自己只是在幫助微軟「進化」。

這個進化,就是重塑企業文化。

納德拉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高級管理團隊每個人之間都要深入了解。甚至讓每個管理團隊成員分享自己的愛好與人生哲學。「只有當個人都將自己的熱情與組織目標結合在一起時,企業才能進入最佳狀態。」

「納德拉身上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將大家團結起來,激勵人們去做他們從未想像過的事情。」同事對他的這個評價,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個人領導魅力,另一方面也佐證了印度人比較團結的特點。

納德拉的變革在微軟形成了與蓋茨、鮑爾默時代完全不同的文化:曾經競爭至上的文化,一度使微軟在業界頻遭詬病;而納德拉式的溫和領導,正讓這家公司變得「柔性」。

自幼出身多劫但性情溫和的納德拉,懂得一個對付「暴君」(老闆)的辦法:「他們對你大吼大叫,說你是瘋子,指責你試圖毀掉整個公司。但你不要被這種戲劇性場面嚇倒,只要一次次拿著數據去找他們,證明你的觀點。」

這是印度人與生俱來的思維習慣——用思辨的方式解決問題。

資料顯示:很多印度人自小就長於辯論,比如百事可樂女CEO因德拉·努伊,在學生時代就是辯論高手,這使他們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會成為爭執的靶子。

在信仰眾多、文化沖突較大的印度,這是一種絕好的人際關系處理方式。

北京大學國發院BiMBA聯席院長楊壯研究發現,印度人的思辨能力,使得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和西方有同樣的脈絡。「他們在真正做事的過程中,反映出自己不僅僅是問題的解決者,更重要的是能夠發揮自己的長項。」

富於思辨力,使得印度人在職場上更注重積極溝通。

一個有趣的說法是:中國的CEO要求開會,一到辦公室就綳著臉講話;而印度籍CEO一到會議室,開場白則是「嗨,我來了……」

納德拉說,在開會的時候,不只是讓自己聽,還要盡可能地讓其他人表達自己的看法。傾聽之後,作為領導者,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開會的細節反映出:中國的領導者趨向嚴謹,而印度的領導者更注重溝通的效果。

反觀被傳統教育灌輸的國人,盡管聰明、勤奮、服從、執行力一直代表著東方文化的優秀品格,但是這些,在形成領導者的素養上卻差強人意。

不論是差異還是差距,在全球國家實力的角逐中,印度一直把中國作為競爭對象,試圖實現超越。

30年前,中印兩國經濟規模不相上下,而30年後,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印度的追趕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是與「印度管理」的差距,卻應令中國人細思極恐,奮起直追!

Ⅳ 為什麼印度人能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微軟印度裔總裁的回答

對於印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沒有好印象。

但又眾所周知,印度卻源源不斷地向包括美國谷歌、微軟等世界超級企業輸送了大量的領導人。

一個有多種宗教和語言,還有種姓制度,被稱為混沌的13億人 社會 的國家。對全球領導人的產生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這應該也是我們大多數國人不解,和感興趣的問題吧。

現將其內容簡單介紹如下。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人活躍在國際舞台上呢?

首先不要忘記,印度是個人口大國。才能,是公平地被賦予每個人的東西。有13億人口,當然會有很多優秀的人材。

印度的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還不是很好。但是,以培養精英為目的的高等教育,如印度理工學院(IIT)和印度經營學院(IIM)等,在世界上的水平還是非常高。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另一種是成功帶來成功。當年(20世紀90年代)我在哈佛商學院學習時,整個學院只有兩名印度人。現在800人的班級里有100多人是印度人。

只要有成功的榜樣,就會有以其為目標的人繼續前進。如果某家企業的印度CEO取得成功,就會被評價為「印度人很有能力」。

——印度 社會 的多樣性有影響嗎?

那是非常大的原因吧。印度是一個生活和經商都非常困難的 社會 。

要想在印度取得成功,需要相當的忍耐力,不是一般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因為這是一個充滿多樣性的 社會 。

印度的多樣性是相當可怕的。約有30個州,各自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宗教也各不相同。

印度以多樣性中的統一為國基礎。多樣性使印度成為一個美麗而自豪的國家。同時也使它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地方。

印度是混沌的,所以可以得到鍛煉。

——很棘手嗎?

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即使道路有信號,也不遵守。在道路上逆行的車輛也不罕見。既有空氣污染,也有在購物時,如不強勢主張的話就會被騙。

在井然有序、按計劃進行的日本人看來,有著各種問題的印度的狀況簡直就是混亂。

並且,擁有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各自會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

說服不遵守規則的人,把他們引導到一個統一的方向,是極其困難的。在印度,說服可以說是一門高度的藝術。

但是,從這種多樣性和混亂中得到鍛煉,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人,無論再到世界的哪個地方,都能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因為太過於秩序,舒適,所以變得沒有人願意走出去吧。

——印度,是以IT產業的成長而聞名的。

曾經的引起世界電腦恐慌的「2000年問題」,如沒有在全世界工作的印度技術人員的力量是無法克服的。印度IT的真正飛躍是從那時開始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和孩子都認為要想成為有錢人,學習IT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立志成為IT工程師。

——另一方面,製造業發展緩慢。被認為是受到了印度教種姓制度的影響。

這也是一個原因吧。在印度教的文化中,比起用手做什麼的體力工作,更注重動腦的腦力工作。上層階級的人尤其重視動腦思考。這樣的文化背景會產生影響吧。

從 歷史 上看,採取 社會 主義經濟政策的印度政府,對製造業的限制是多方面的。如果要遵守這么復雜的規則,從中國進口後再賣會比較輕松。大概是這樣想的吧。

——在IT產業中,雖然也有印度教的被歧視的較低種姓的人,但有存在種姓歧視的問題。

據說去美國的技術人員大多是高級種姓。

這是遺憾,印度仍然存在種姓、性別、宗教和語言歧視。超過500萬人從事的IT行業也應該存在這樣的問題吧。

去年,在矽谷的大型IT企業里,被歧視的低種姓男性因為受到了高種姓的上司的歧視而提起了訴訟。上司說,低種姓的男性之所以能進入難關大學IIT,是因為有對 社會 弱勢群體優待的政策。所以妨礙了他晉升。

雖然IT行業一直在支持女性的進入,但我認為在宗教和種姓方面還做得不夠充分。為了實現機會的平等,有必要採取措施。

最後再轉上一些日本網民的讀後感

----一般這樣的被采訪者,都免不了大談國民性啦, 歷史 性啦。這個人還是比較客觀的指出了 印度 社會 負面的影響。

----印度人的堂堂的自我主張是重要原因。與大多數的亞裔人不同,自我主張到饒舌的地步。

----沒有太多新內容。種姓制度不變的話,被認為追不上中國與美國。

----很多的日本人,妄想著將製造業從中國撤離,與印度聯手,將中國搞弱。這是對印度的現實太不了解了吧。

----以個人為主的印度IT碼農確實很成功。但真正的製造業完全不行。並且印度人,作為團隊完全沒法使用。

----所以說,為什麼我們在印度公司的印度員工總是光是動嘴,不動手啊。

Ⅵ 說說你對印度人的印象

印度作為亞洲的第一人口增長大國,也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從我電視劇了解中的印度,可以看到他們的社會財富分配極不均勻,貧富差距非常的大。下面談談我眼中的印度人的是怎麼樣的。

其實,雖然印度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我真的覺得印度人的某些生活習慣我很難理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去越南去日本等過旅遊,但是卻很少選擇去印度的。

Ⅶ 印度人是否很傻瓜

印度人不是傻,是愚蠢,自負,思維混亂,神經質,平均文化素質卻很低,他們算識字率只要用盧比上的15種文字的一種,可以寫出自己的名字,這就脫盲了(這里必須要說的是,印度脫盲標准可能不是這樣的,但很可能是教育部門應付任務的做法,人家高考時,父母成群結隊搭樓梯送材料,居然沒人抓,可見教育上的狀態了)就這程度,也才74%的阿三能做到,我們的脫盲是幾十年來的9年義務教育,這些年還有人提出12年教育才算脫盲。
有外籍印度裔研究者發現印度人的腦子比東亞和歐美人少二兩大概吧,然後印度人說大腦小,速度快,印度人聰明,這就和電腦CPU一樣,不論怎麼評價吧,阿三的理由很不對,電腦CPU有大小之分,但主要原因是材質不同、結構不同,高階計算邏輯也不同,以他們的邏輯,我們可以推論出印度人就不是人類,因為它的大腦與東亞、歐美國家人在材質上不同,腦結構也不同,這不就扯淡么?非人類?外星人?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每一種生物大腦重量與整體重量的比例都有一個極限,在極限范圍內,越大越好,比例越大越聰明,顯然阿三比東亞和歐美人要弱很多,國際上人們都知道,印度人的智商平均是82,中日韓都是105,106,北歐有一兩個國家忘了叫什麼,智商平均達108
忘了一點,印度人愛吹牛的特點,在社會中就是愛詐騙,歐美人眼中的詐騙犯就是印度人,整天誇誇其談,坑蒙拐騙,不過以他們的智商,別人被騙一次就不會再被阿三騙了,印度1991年搞開放的,印歐語系的人們本是很支持印度的,但因為印度人好招搖撞騙,不肯付出,卻要最大的蛋糕,令其聲譽極差,印度沒有歷史,就把神話當歷史,以前從來不是國家,只是上千土邦(差不多就是農村自治,農村獨立王國),卻說自己古代很強大,強大個鬼哦,歷史上,名聲很大的孔雀王朝也就印度北部和西部各一部分,也就中國兩個小省辣么大,被印度人吹的好像很牛逼,但沒有文官體系,沒有政治構建,也就一個打下一個城池稱王的國家,歷史上大部分時期都被什麼羅馬啦,馬其頓啦,突厥啦,蘇丹啦,英國人啦佔領,其古代文明(應該說南次大陸古代土著文化)完全消失,就這樣的,被大英帝國像捏泥巴一樣組合起來的所謂國家,卻說自己文明從未間斷,然後就被全球各國網友嘲笑了,官方語言是啥?英語耶,內部有幾千種所謂語言,當然啦,土邦土著部落是不會有什麼歷史記載的,兩千年來像DOG一樣被各強國佔領,人家管理印度,按照的是各強國自己的文化和系統,南次大陸的文化只能管村子,人家也不用,也消失了,印度人更不記得,如今卻自負起來,以為中國行,它也行,先把底層的部落管理變成真正的國家再談吧,秦始皇兩千五百年前乾的活,他們都沒干成,更別提治理方法了

Ⅷ 為什麼印度人能夠在美國政商兩界占據主導地位,華裔卻不能

谷歌的皮查伊,微軟CEO薩蒂亞都是印度裔,印度裔的掌門人還能拉出一串:百事可樂CEO盧英德、德意志銀行CEO安舒、萬事達卡CEO阿賈伊等,所以,有人戲稱,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CEO的神奇國家。而在加州,矽谷,印度裔占據了大量的高管位置,相比之下,華裔則是鳳毛麟角……

這兩年,印度學生在美國高校登記注冊數量增加了71%,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2014年1月,有105426名印度學生在美國就讀,到2015年11月,這個數字增加到181051。印度學生在美國是價值尋求者,概括講,就是「教育成本最小化,潛在工作和收益機會的最大化」,看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留學教育和職業的。
1 選擇低成本的研究生教育
2015,有77%,也就是3/4的印度學生在美國讀的是研究生,而中國學生讀研究生的比例是30%。印度學生讀四年制本科學位的只有不到10%,而中國孩子是36%。
學制越長,花的錢越多,大多數印度學生的學費都是銀行貸款,而中國家庭絕大部分是自己掏錢,真金白銀。所以,印度學生多在國內把本科念完,然後到美國讀碩士,以最低的成本博取最大收益。

2 通過OPT獲得更長工作機會
絕大部分印度學生都學工程、計算機或者科技相關學科,簡稱STEM領域。這些專業就業崗位要明顯多於商科和人文學科,收入要高。此外,而美國針對這一領域有OPT(專業實習)延期政策。一般的OPT給予國際學生畢業後12個月的實習或者工作,但STEM領域,額外再加17個月(在美國國內,這個政策處於爭議中)。82%的印度學生都在STEM,能享受OPT政策,而中國學生只有38%。

3 選擇更多就業機會的地區
印度學生的就業目的地非常集中,主要就三個,2015年的數據,加州(30823人),德克薩斯(21590人)和紐約(17711人)。相比2014年,2015年,到加州工作的印度學生翻了一番,德州和紐約的就業人數增長也很快。加州和德州是科技工程產業扎堆的地區,是現在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也是工作機會最多的地區。

當然,影響一個族裔表現的有很多因素,譬如語言、文化、制度等,以上只是部分因素而已。但從經濟的角度看,留學教育都是一個家庭的投資,在美國留學需要大量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家長和學生要廣泛努力的搜集信息,評估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未來的職業選擇。

Ⅸ 中國和印度在非洲影響力對比

中國在非洲的國家影響力遠超印度,但印度人在非洲更受歡迎,是有原因的,中國人在非洲也很多,也能吃苦,但跟非洲做生意的主要是國企,很多中國民企其實在非洲也算很成功,比如傳音、華為、海爾等等,但普通中國人去非洲的大多數都是做些低利潤的小生意,餐館、超市、雜貨店、小酒店、養殖場、工廠等等,而且競爭很大。
而印度人去非洲早了幾十年,佔了先機,印度人也很能吃苦,很能打拚,插手了很多行業。印度人外形膚色跟非洲人相近,而且有著所謂「世界最大的民主」光環,容易博得好感,而且很多印度人是入了歐洲或非洲國家的國籍,這些國籍給 他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印度人在非洲不僅數量多,紮根也要深得很,多出幾十年的打拚時間,他們很多都是來自大家族,有深厚的家族勢力支持。關鍵是插手政治,從政界獲得支持,輕松獲得地皮和項目,而且插手很多高利潤行業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在世界名聲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國足這么怕伊朗 瀏覽:173
印尼煙草怎麼買 瀏覽:344
高通在英國賠償多少錢 瀏覽:839
印度景點門票為什麼貴 瀏覽:760
伊朗和阿富汗是什麼關系 瀏覽:247
中國領空有多少公里 瀏覽:86
中國梅花畫家有哪些 瀏覽:407
印度種植蔬菜有什麼利潤 瀏覽:84
勞力士水鬼義大利哪裡最便宜 瀏覽:361
印尼用什麼淘寶 瀏覽:692
中國碼235是多少碼 瀏覽:646
英國博士學位有多少 瀏覽:430
伊朗車牌號是什麼意思 瀏覽:996
英國貓咪怎麼馴養 瀏覽:558
印度紅色勛章是什麼兵 瀏覽:297
新冠疫情哪些國家捐給中國 瀏覽:248
在越南買個燒鴨用多少錢 瀏覽:510
伊朗衛生巾多少錢一包 瀏覽:66
越南菜板什麼木質傢具好 瀏覽:287
越南買乳膠哪裡好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