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一個師17000人,越南一個師9000人,中國一個師有多少人
規模大小和人員配置是軍隊規制的重要內容,所以不同的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有不同的安排。我們都知道,「師」是一個軍隊規模的單位,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師級單位,但現代軍隊中最早開始運用的是德國,而後世界各國紛紛開始效仿。現在印度一個師17000人,越南一個師9000人,那你知道中國一個師有多少人?
隨著科技進步和發展,精銳部隊將會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的發展趨勢之一,這樣一來,既能減少人員訓練上的經濟投入,也更方便部隊的演習和調整,從中省下來的軍資費用,可以用於精進科研在軍事方面的投入,提升部隊的作戰能力。《 孫子兵法· 謀攻》中記載,「不戰而屈人之兵。」只有我們足夠強大,讓別人看到我們的實力,才能起到震懾作用。
『貳』 印度山地步兵師作戰實力如何
有一句話說的好,永遠不要小看別人高估自己,在對比各方實力的時候,料敵從寬原則才是最合適的原則。印度軍隊是南亞大陸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有很多軍迷卻看不起這支武裝,各種印度軍隊的段子層出不窮,似乎印軍就是個肥皂泡一戳就破。與之相反,也有部分人認為印度的軍力已經非常強大,強大到了我們不能睡安穩覺的程度了。其實,這兩種態度都太過極端。就以印度引以為傲的山地部隊實力為例,通過對印度山地師的戰力進行剖析,可以部分地感受到印度軍隊的整體情況。
總體而言,印度山地部隊人數不少,訓練和經驗也還可以,但配不上裝備精良這個稱號,因為相關的高級別武器還配置不夠。和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比起來,印度在重型武器方面都還有優勢,但那也僅僅是和巴基斯坦比起來。平心而論,在印度擁有一流的坦克、步兵戰車、運輸載具、支援火炮以及空軍之前,印度山地部隊乃至印度陸軍,都不能算一流軍力。畢竟現代戰爭不是比誰大,而是比誰精。
『叄』 一個師到底有多少人啊
一個標准師大約一萬人。目前在解放軍部隊里邊,一個連一般有三個排組成。而一個排一般有三個班組成,一個班一般有十個人左右。所以這樣算來,一個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員,司務長,三個排長、副連長、連長、指導員。大約在120人左右。解放軍的一個營配有四個連左右,人數大約在500人左右;一個團配有三個營,一個標准團人數是1500人;一個師包括五到六個團,再加上隸屬於師後勤處的二線非戰斗單位。比如養殖場等,隸屬於師偵察處的特種偵察連、雷達站等,再加上師部以及其他單位,所以這樣算來一個師是一萬人左右,而一個標准師的兵力也就是一萬人。中國近代以來「師」這一概念的開端,應該是從袁世凱的小站練兵開始,當時師編制稱為鎮,一鎮下轄步兵二協(4標),炮兵、騎兵、工兵各一標,一鎮額定編制為12000人。
也就是一個師轄4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工兵團,當時一個步兵團編制為2000人,炮兵團編制為1000人,騎兵團編制為1000人,工兵團編制為2000人。所以4個步兵團也就是8000人,所以沒有配屬部隊的師編制人數應該是8000人。
1931年北伐勝利後國民黨第一次整編,師級部隊分為三級:甲級師轄3旅9個團18000人左右,乙級師轄3旅6團12000人左右,丙級轄2旅5團10000人左右。
1936年,在德國顧問的建議下,國民黨部隊進行第二次整編,准備組建德械師,其編制為師轄2旅4團,炮兵1個團、工兵、通信、輜重各1個營,師直屬騎兵1個連,編制為13000人。因為購買的武器裝備沒有到位,所以各調整師只有步兵4個團編制達標8000人,其餘兵種有相當大差距,不過總體也維持在11000人左右。紅軍整編為八路軍,轄三個師,每個師也就13000人左右,其實也就是德械師的人員編制。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由於兵員不足,所以有些部隊由一個師轄2個旅4個團,改變為師直接下轄3個團,也就是說此時一個師可能滿編不到6000人,因為很多部隊除了步兵之外根本沒有炮兵之類的配屬部隊。因為國民黨部隊吃空響比較嚴重所以國民黨此時一個師也就3000人左右,而八路軍正好相反敵後發展迅速,光李雲龍一個團就8個營,上萬人,已經達到一個滿編師的人數了,當時129師一個師已經超過了20萬。
20世紀時,我國軍隊的逐漸強大讓世界各國不再有勇氣挑釁我國,抗美援朝時,我軍即使武器裝備落後也頑強進行抗戰,甚至不曾想過需要後退,抗美援朝最後以中方的勝利收尾,展現了建國後軍隊的不懈精神與強大實力,也是建國後給予世界各國警告的一次戰役。這場戰役所展現的中國精神在國際中聞名。現在,印度曾表明,中國軍隊的魄力無人能及,如今的解放軍即使是強大的美國也不敢輕易發起挑戰,對我國的贊美溢於言表。
『肆』 1個師的兵力是多少
在近代軍隊組織中,師的數量和質量常作為衡量作戰實力的標准,常規重裝機械化師有3萬人(在我國重裝師僅僅只有十個)。輕機械化師保持2.5萬(在我國僅僅只有十二個),摩托化師保持3萬(在我國現今天依然最多是摩托化師多達50多個)。
軍隊都是由士兵這種個體組成的,如果不把龐大的軍隊分編為一個個比較小的單位,那麼不管是在平時訓練還是在戰時,都難以有效的調動和計算人數。於是就形成了軍隊編制制度,目前世界的軍隊普遍採用班、排、連、營、團、師、集團軍這種類型的編制軍隊。
師的兵力根據作戰要求或者部隊設置要求,可以適當擴充或減少部隊人數,以達到作戰或者訓練的實際要求。師級單位是現行重要的作戰單位,而且師以其精細化的部隊劃分和多種類的作戰系統,為強軍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4)印度師級編制多少人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師曾是商、周軍隊的建制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起就有師一級組織。抗日戰爭爆發後,八路軍編有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1948年11月,全軍統一把縱隊改為軍,旅改為師。不久,又出現了炮兵師、坦克(裝甲)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先後組建了工兵師、公安師、鐵道師、航空兵師、空降(傘兵)師、水兵師和摩托化步兵師。以後,各類師的武器裝備逐步更新,編制多次改革,戰鬥力不斷提高。
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的國家,對陸軍師的編制、裝備不斷進行改革,以增強獨立作戰、多種作戰和持續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