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4000億只蝗蟲「大軍」集結!要如何治理
生物平衡發展可以說才是我們如今最期待的,這樣我們的生物鏈才會保持一個穩定的模式,而最近幾天,不少的科學愛好者都看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蝗災」的問題,大家可能都沒有想到蝗蟲居然可能成為一個「全球性」災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已經向全球進行預警,希望我們全球都要注意肆虐的蝗災,因為它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已經是「跨海跨洲」了,從非洲,然後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離距中國可以說僅一步之遙,很近。
綜合這次的情況,非洲蝗蟲對我國的影響可能性極小,如今有過記錄的就只有雲南,也就只有這個省可能成為影響點,不過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改變,這些區域受到的影響可能性也降低了,因為不適合蝗蟲的生存空間,那必然不會帶來影響,所以也不用過於擔心,如今只需要繼續觀察它的走向才對,如今印度,巴基斯坦也在不斷的提升防禦措施,還沒來估計都給控制住了,後期有發展趨勢我們再來看看。
⑵ 肆虐印度的4000億只蝗蟲距中國還有多遠它們會飛到中國嗎
2020年的開年,全球似乎都陷入了一場巨大的危機之中。從去年持續到今年仍未熄滅的澳洲大火,中國恐怖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非洲南部遭受了颶風、洪災的災害,這些令人目不暇接有十分恐怖的災難尚未過去,又迎來了波及亞非大陸的蝗蟲災害。2019年被專家學者稱之為厄爾尼諾年,這一年,由於偏暖的海水大量蒸發,導致非洲諸多地區遭受了暴雨、洪水的侵襲。正是由於雨水豐沛,再加上蝗蟲繁殖力強,導致蝗蟲在非洲呈現將近500倍的增長規模。
蝗蟲入侵
當然,雖然中國和巴基斯坦等蝗蟲受災國有著漫長的邊境線,許多人擔心蝗災會波及至中國。但是,此次爆發在亞非的蝗災想蔓延至中國並不容易。一方面,中國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蝗蟲受災國的邊境線,大部分是高原高海拔地區,這些蝗蟲並不具備跨越喜馬拉雅山脈飛到青藏高原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便是蝗蟲繞過高原,從雲南或新疆進入,有了充裕的時間准備,再加上印度等國的滅殺,經驗豐富的中國想必也有足夠的准備和能力,將蔓延到中國的蝗蟲扼殺在萌芽狀態。
⑶ 大量蝗蟲湧入印度首都,印度人如何應對的
當印度政府聲明,近日大量蝗蟲飛入了德里首都地區的重要地區,並且正在向北方向遷移。
有關報社報道,蝗蟲群形成於二十六日,並在拉賈斯坦邦第一次被發覺,在那裡展開了消滅蝗蟲的辦法。然後餘下的蝗蟲軍隊重新集結,然後飛到了到達哈里亞納邦和德里的地區。古爾岡市政府這幾天向公眾說明了警惕,建議市民注意可能隨時出現的蝗蟲隊伍,在家關好門窗,製造出聲音為了讓蝗蟲不要過多停留。
該地區的一名發揮部成員用個人媒體推薦了一些好的辦法。,稱新德里的所有地方的行政人員都應該保持每一分鍾的警惕,以加強效率來遏制蝗蟲大軍。該提案還表明,將安排一些專門的人員指導幫助市民怎樣驅趕蝗蟲,比如敲鼓敲鑼,或者用音響等大型電子產品發出大的聲響來驅趕。幫助居民們盡快的驅趕這些害蟲
⑷ 4000億蝗蟲,為什麼不到幾天就被印度人殺沒了
4000億蝗蟲,在印度為非作歹,是發生在2020年2月份,當時我國還在緊張的疫情防控當中,自家雜事未除,哪有心情關注鄰居瑣事,所以該條新聞當時並未給吃瓜群眾帶來過多震驚。
讓我們震驚的是:僅僅過了一星期左右時間,新報道出來了:蝗災沒了!Game Over了!
所以說,是我們對印度人民的抗蝗實情並沒有真正了解,但是,取得這次勝利,也說明蝗災面前,我們是完全能夠打贏這一仗的。
⑸ 印度蝗災再次爆發,每平方公里1億多隻,這東西為啥消滅不完
在1937年,陸軍國民警衛隊試圖使用火焰噴射器平息橫穿科羅拉多州的蝗災。但是火焰噴射器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蝗蟲十分容易適應了這種火焰,並且在繼續吞噬農田。
80多年過去了,大蝗蟲群仍然無法遏制。在之前一段時間,聯合國宣布:沙漠蝗蟲——最具破壞性的蝗蟲,襲擊了東非,在未來幾個月里,這些蝗蟲的數量可能會增加500倍之多。”肯亞在最近70年來從未面臨過如此嚴重的蝗災威脅。我們現在也正在嘗試怎麼去改變一下目前我們是蝗蟲的受害群體這種現狀,但是目前確實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
⑹ 蝗災後蝗蟲去哪裡了
蝗災過後,蝗蟲不見了當然是死了唄,一些被農葯毒死了,一些被油炸吃掉了,還有一些被它的天敵吃掉了。
最近大家都知道東非發生的蝗蟲災害,在災情過後大家會好奇蝗蟲去哪裡了,這是很多人都好奇和關心的問題。
2020年以來,從非洲到南亞,沙漠蝗蟲災害侵襲全球多地。2020年7月,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
從環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乾旱引起的蝗災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乾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的緣由有兩方面。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同時,乾旱引起爆發性遷徙,由乾旱地方成群遷至低窪易澇地方。
防治蝗災
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所以,要從根本上防治蝗災,應該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葯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東省有關部門曾在東營搞過培育蝗蟲天敵——中華雛蜂虻的實驗,取得了一定效果。
新疆等地採取牧鴨、牧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效果也比較明顯。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區做過一項試驗,將大量鴨子引入農田捕食水稻蝗蟲,結果僅需2000隻鴨子就能把4000畝土地里的蝗蟲吃得乾乾凈凈。此外,掛網田間的園蛛及狼蛛、貓蛛等遊走蛛,也能在田裡迅速找到小蝗蟲並將其吞食。
廣大農民應盡量保護農田蜘蛛以防止蝗害發生。具體做法是:收割後不要把稻草隨便燒掉,而將其放在田裡,為蜘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另一種做法是:在收割前後將發現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並加以保護。
⑺ 印度北部多地遭遇蝗蟲侵襲,這對當地農作物造成哪些影響
7月12日,億萬蝗蟲大軍又抵達了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毫無疑問,勒克瑙的農作物以及植被將要被遮天蔽日的蝗蟲大軍大肆啃食。印度網友還上傳了近幾日蝗蟲大軍在北部哈里亞納邦肆虐的景象,據網友描述,蝗蟲大軍啃食農作物時發出的沙沙聲令人毛骨悚然。
⑻ 印度北部多地遭遇蝗蟲侵襲是怎麼回事
近日,印度北部多地遭大量蝗蟲入侵,蝗蟲所到之處,農作物皆遭受損害。7月12日,蝗蟲大軍抵達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許多地方因為蝗蟲來襲變得不見天日。
11日,大量蝗蟲還侵襲了北方邦一處監獄,約1700名囚犯在監獄內敲擊鐵器以驅趕鋪天蓋地的蝗蟲。在哈里亞納邦,密密麻麻的蝗蟲停留在葉子上啃食農作物,沙沙作響,看上去令人頭皮發麻。
(8)印度蝗蟲什麼時候回來擴展閱讀:
蝗災的產生原因:
1、乾旱
從環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乾旱引起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乾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
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的緣由有兩方面。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2、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尤其冬季溫度的上升,有利於蝗蟲越冬卵的增加,為第二年蝗災的爆發提供「蟲卵」;此外氣候變暖、乾旱加劇,草場退化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將為蝗蟲產卵提供合適的產地,而且蝗蟲適應乾旱的能力很強,這是因為其他昆蟲和鳥類在此情況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蟲疾病的一種絲狀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數量大增。
因此專家預測,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未來蝗災發生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對中國和世界的糧食生產將造成嚴重的影響。
3、蟲密過大
J. Buhl等科學家在2006年一篇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證明蝗蟲密度過大也是造成蝗災的一個重要因素。當蝗群處於這個密度的時候,蝗蟲會排列成行,開始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蝗蟲在其生活史早期是孤立的、沒有翅的「若蟲」,它們傾向於相互避開。但是如果資源變得缺乏,它們就被迫相互影響。然後,它們可以組成有秩序的本地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