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曾經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澳大利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James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園灣(Botany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每年的1月26日後來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AustraliaDay)。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馬尼亞。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為土著人。
英國
澳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從國旗就可以看出來了。
澳大利亞不算島國,因為地域面積很大,已經算是一個獨立的大陸了,也可以算作大洲。所以澳大利亞也叫澳洲。
請採納
澳大利亞就是一個國家。
6世紀,起源於今天波蘭南部的斯拉夫人與阿瓦爾人結盟,而後於6世紀和7世紀在東南歐開始共同入侵東羅馬帝國,並在薩瓦河和亞德里亞海之間的土地定居。[2]其後更多的南斯拉夫人第二波入侵該地區,據部分學者認為,是東羅馬帝國皇帝希拉克略請他們來驅逐達爾馬提亞地區的阿瓦爾人。斯拉夫部落入侵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信仰,這些信仰曾和土著居民伊利里亞人信仰的東正教並存。[來源請求]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波斯尼亞以及黑塞哥維納地區多次分屬周圍的各個國家。
1377年時特弗爾特科·科特羅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波斯尼亞王國。在1391年科特羅曼尼奇逝世後,波斯尼亞就進入了一個漫長的衰落期。1463年時奧斯曼帝國入侵,波斯尼亞被並吞。
奧斯曼帝國的佔領標志著波斯尼亞的歷史進入新的時期,它給該地區的政治和人文景觀帶來了巨大變化。奧斯曼帝國佔領波斯尼亞後允許其以奧斯曼帝國單一省份的身份保留波斯尼亞以前的地位,並且該省使用波斯尼亞這個地名,還享有奧斯曼帝國吞並而來的波斯尼亞領土形成的完整版圖,這在奧斯曼帝國佔領的巴爾干國家中可是特例。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以武力、宗教人頭稅等方式迫害當地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並規定,凡是穆斯林,可進入上層社會;農民如改信伊斯蘭教,可免交某些捐稅。
葡萄牙,南美其他國家為西班牙殖民地。
記得採納啊
澳門(Macau),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南中國海。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 *** 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並將此辟為殖民地。
1999年12月20日中國 *** 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4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近代西方是世界的領頭羊,經濟、文化、科技、思想哲學都是領先的。因為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是白人為主,都是從當時的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移民過去的,澳大利亞還曾經是犯人的流放地,也會把西方的那些先進的經濟文化 科技理念帶過去他們會把當地當成自己的新家園努力建設。就跟古代中國的南方發展起來的就是北方移民為了躲避戰亂來到南方,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耕種技術和文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非洲亞洲的殖民地都是以掠奪資源 財富為主,白人少只是處於管理層。
澳大利亞聯邦位於大洋洲西南部,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東北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北與印度尼西亞,東與太平洋波利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群島,東南與紐西蘭隔海相望。陸地面積768.23萬平方公里,人口1575萬(1985),主要是英國移民 早期歷史約在2.5萬年前,澳大利亞土著人的祖先由東南亞來此定居,居住在大陸東南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土著人稱塔斯馬尼亞人。原始的澳大利亞土著人分為眾多的部落集團,他們操不同的語言,用木、石、骨、貝等製作簡單的工具,以採集狩獵為生。1432年時,中國人曾在達爾文附近登陸。在阿拉伯和中國的一些古文獻中,都有關於南方大陸的記載。16世紀以前,歐洲也有關於存在著「未知的南方大陸」的想像。16世紀時,歐洲的世界地圖有的繪出了一片與南極洲相連的大陸。最早航行至澳大利亞的歐洲人是荷蘭人。自1605年起,荷蘭人W.詹茲、D.哈托格、A.J.塔斯曼等先後勘察和登上了澳大利亞的部分海岸。1642年,塔斯曼發現塔斯馬尼亞島,1644年又發現大陸北岸。塔斯曼以荷屬東印度總督范迪門之名,將塔斯馬尼亞命名為范迪門地。澳大利亞大陸則被荷蘭人稱為新荷蘭。其後,英國人、法國人接踵而來。1688年,英國人W.丹皮爾在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金灣附近上岸。這是歐洲人第一次登上這個大陸。1770年,英國人J.庫克遠航太平洋,在澳大利亞東南岸的植物灣登陸,並以英王喬治三世的名義佔有這塊土地,命名該地為新南威爾士。18世紀末曾經遠航澳大利亞的英國海軍官員M.弗林德斯建議英 *** ,這一大陸的名稱應以澳大利亞取代新荷蘭。1786年,英國 *** 決定殖民於此。後又多次探測整個大陸,1817年定名為澳大利亞。
當然是非洲 我去過D !!!!
⑵ 英國在18世紀為什麼將澳大利亞作為罪犯流放地
1770年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以大不列顛的名義宣布對澳大利亞東海岸地區擁有主權。由於澳大利亞地理位置孤立,同時又由於1782年11月30日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美國和英國代表在巴黎簽署和平條約。澳大利亞被認為是流放這些囚犯最好的地方。
於是英王喬治三世決定將澳大利亞作為集中的罪犯流放地。1788年1月26日,一個由11艘船艦組成的艦隊將548名男罪犯和189名女罪犯送到澳大利亞,一直到1840年,澳大利亞一共送了16萬名罪犯。罪犯的小孩由於不在記錄中,人數不詳,估計全部罪犯及小孩,約在20萬人以上。
在接下來的80年裡,大約有16.2萬名被判犯有刑事罪的男女流放到了位於澳大利亞多個不同的罪犯流放地。
(2)18世紀英國流放多少人到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罪犯流放地遺址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1306。澳大利亞罪犯流放地遺址並非一個單一的地點,而是一共有11處,分布在新南威爾士州、塔斯馬尼亞州、西澳大利亞州等多處。
這11處遺跡現在全部都已經不再是監獄或流放地,絕大部分都被改造成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有些的知名度還頗高,所以大家在澳大利亞旅遊時,如果對澳大利亞的歷史文化有興趣,可以選取一些參觀下,11處遺跡分別如下:
1、金斯頓和亞瑟谷歷史遺址(Kingston and Arthur`s Vale Historic Area),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
2、帕拉瑪特舊政府大樓(Parramatta Old Government House)及市立廣場(The Domain),新南威爾士州
3、海德公園軍營遺址(Hyde Park Barracks),新南威爾士州
4、布理肯頓·威爾莫庄園(Brickendon and Woolmers Estates),塔斯馬尼亞州
5、達琳敦假釋局(Darlington Probation Station),塔斯馬尼亞州
6、古大北路(Old Great North Road),新南威爾士州
7、卡斯卡德婦女工廠遺址(Cascades Female Factory),塔斯馬尼亞州
8、亞瑟港歷史遺址(Port Arthur Historic Site),塔斯馬尼亞州
9、煤礦歷史遺址(Coal Mines Historic Site),塔斯馬尼亞州
10、科克圖島監獄遺址(Cockatoo Island Convict Site),新南威爾士州
11、弗里曼特爾監獄(Fremantle Prison),西澳大利亞州
所有流放遺跡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塔斯馬尼亞州塔斯曼半島(Tasman Peninsula)上的亞瑟港(Port Arthur),這里有著全澳大利亞保存最完好的監獄,從1830年至1877年之間,這里曾經關押了超過1.2萬名英國重刑流放犯人。
監獄四周高山林立,猶如天然的屏障城堡,對當年的流放犯來講這里也是最陰森恐懼的地方。目前供遊客參觀游覽的有當年犯人建造的古式教堂,火葯庫,牢房和守衛塔等。這里還有一個充滿奇特風格的監獄博物館,裡面展出許多當年的圖片和實物,包括犯人的囚衣、鞭子和鎖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