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英国为什么不制裁意大利石油

英国为什么不制裁意大利石油

发布时间:2022-08-20 17:38:56

A. 国家石油利益的代表——国家石油公司

(1)国家石油公司的兴起和发展。
国家石油公司是指那些由国家投资组建、以实施国家战略目标为使命的石油公司。世界上曾有80多个国家成立过国家石油公司。目前,国家石油公司仍然在世界石油工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一并成为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主力军。在发展过程中,国家石油公司也曾经历私有化浪潮的冲击和洗礼,但其中的一些坚持至今,它们已经发展壮大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1922年阿根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石油公司以来,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初,政府对石油工业的介入意味着国家石油公司的萌芽。这期间重要的事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海军同英波(斯)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的前身)签订长期购油合同,英国政府进而控制了公司51%的股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管理高加索地区重要油田的国家机构;法国政府为接管一战战败国德国的部分石油权益,倡议建立了法国石油公司;意大利政府为寻找石油资源组建本国国家石油公司。
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创建国家石油公司的先驱。20世纪初,以“七姊妹”为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逐步建立起全面控制整个西方世界石油的勘探、生产、加工、储运、贸易和价格一体化的石油垄断体系。发展中国家不甘于长期受制于国际大石油的控制和剥夺,收回石油主权运动也从此发端。阿根廷1907年和1918年先后在打水井时发现了石油,政府专门成立石油矿产局以开发油田,这个机构后来改组为国家石油公司(YPF),负责石油的国内外勘探开发活动。
1938年,墨西哥政府没收外国公司在墨西哥的石油资产,实行国有化,把石油业务交由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经营,由此产生了第一家现代模式的石油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之后,随着非洲独立运动的开展,收回石油主权和建立国家石油公司的浪潮又在非洲兴起。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成立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曾引起强烈反响,遭到英美石油公司及其政府政治上的威胁和经济上的制裁。但是,墨西哥人民和国家石油公司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下来,在20世纪60—70年代陆续发现一系列油田,成为世界重要的产油国。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世界上又诞生了一批国家石油公司。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让西欧国家大量使用中东廉价石油,促成西欧能源结构迅速从煤向石油转变。而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大多控制在以美国资本为主的石油“七姊妹”手中。为了打破外国公司对本国石油市场的垄断,保障本国能源供应,一些西欧国家先后建立起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法国于1945年成立石油勘探局,在本土和法属殖民地找油。1966年该局发展成为经营石油勘探的公司ERAP,1976年发展成为埃尔夫—阿奎坦公司。1953年,意大利经过近3年的酝酿,在AGIP等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埃尼集团。1950年,奥地利在英美法苏四国结束对奥地利占领的时候,建立起国家石油公司OMV。
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上国家石油公司涌现的高潮期。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纷纷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是这一轮国有化浪潮中最重要的事件。在此浪潮推动下,许多中东资源国都先后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其中,阿拉伯各主要资源国基本上采取逐步提高国家参股比率的办法把外国人掌握的石油资产转为国有。委内瑞拉等国采取先取消租让制,继而接收外国石油资产的办法,把接管来的石油资产交给新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管理和经营。有些国家,如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甚至完全实行了国家石油公司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垄断,不允许外国公司插手。这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一场大革命。它使长期以来通过租让制掌握资源国石油资源,控制石油生产,垄断世界石油市场,操纵石油价格的石油“七姊妹”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石油上游工业中被撵了出去。由此,世界上绝大多数石油储量和产量转到了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手中。
20世纪70年代接连出现的石油危机和高油价,给石油消费大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促进了一些发达国家国家石油公司的建立。日本的石油供应基本上来自中东,依赖于外国公司,为了保障石油供应,日本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日本石油公团,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政府还积极赞助私人企业到国外去开发石油。加拿大是个产油国,但是它的石油生产和销售掌握在以美国资本为主的外国公司手中,为了对本国石油市场有所控制,加拿大也成立了加拿大国家石油公司。
石油危机促进了欧洲北海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英国、挪威、丹麦等发达国家和马来西亚、菲律宾、刚果、安哥拉等先后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来保障本国石油权益。一些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国,如斯里兰卡,在高油价冲击下也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来控制本国石油市场,减少国际风险。
(2)国家石油公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家石油公司不同于一般的国有或国营石油公司,不仅是国家所有的公司,而且具有代表国家、维护国家权益、为国家总体利益服务的基本特征。各国成立国家石油公司的背景和目的各不相同,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发展中的石油出口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是在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代表政府全面接管所有的外资石油公司,对其资产加以经营管理,并进而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为振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类,石油依靠进口的国家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是为了打破外国石油公司对本国石油供应的控制和对本国石油市场的垄断,从战略上保障本国的石油供应。
第三类,油气资源国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是为了代表政府同外国石油公司打交道,受政府委托经营管理石油资产,收回曾经被西方石油公司廉价占有的油气资源。
国家石油公司的作用趋向于发展并服从于当时政府具体政策的要求。比如,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其经营活动常常是从石油工业的低技术领域,即销售部分开始;然后,延伸到相近的技术较复杂的领域中,如炼油;最后,进入最高技术领域的勘探与生产。这成为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几十年来,国家石油公司的自身规模和实力都得到了加强。这期间,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出于提高石油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的石油利益和解决自身投资不足等种种原因,国家石油公司出现了私有化和加强国家控制两种不同趋势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起,石油领域的私有化从欧洲兴起,波及了整个石油领域。英国带头领导了向私有化的转变,废除了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转向私营。私有化的倾向很快得到加速和扩展,并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雷普索尔公司、道达尔公司、埃尔夫—阿奎坦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加拿大国家石油公司和秘鲁国家石油公司及意大利埃尼集团。
在石油工业私有化运动中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类似英国、阿根廷石油工业的私有化,是政府放弃对本国石油工业的控制,国家资本退出石油工业,取消国家石油公司。另一种是石油资源国对本国国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反映的是对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石油工业的开放,旨在搞活国家石油公司,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加快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石油公司为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其石油工业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为政企分离,对国家石油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提高效率和效益,但政府保持对国家石油公司的控制权。上游欢迎外资参与勘探和开发,由国家石油公司代表国家维护石油资源的权益;下游开放油品市场,允许外国公司参与竞争,但国家通过国家石油公司对石油进口和市场价格实行一定的控制,对一部分“包袱”性资产予以出售。种种迹象表明,世界范围的石油工业私有化仍将持续,但是,国家石油公司不但不会消亡,而且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拉美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秘鲁、厄瓜多爾尔尔等,为了振兴本国石油工业,恢复和发展经济,都逐步放宽或解除了对本国能源部门的垄断控制,推出一系列石油业开发措施,积极鼓励引进外资与对外合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石油工业开始对外开放,为外国石油公司和资金、技术介入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甚至像沙特阿拉伯这样自20世纪70年代实现石油工业国有化以来就一直不允许外国石油公司进入本国勘探开发市场的中东产油大国也开始出现政策松动的迹象。上述国家放宽对本国石油工业的管制、开放本国石油市场的做法为国际大石油公司跨国经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然而,近几年来,伴随着世界油价的不断攀升,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石油国有化呼声日益高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无疑是20世纪石油资源国为保护自身石油权益进行斗争的延续和升级。查韦斯领导下的委内瑞拉政府,不断调整石油投资政策,并通过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逐步实现国家对其石油产权的全面控制和石油资源国有化。玻利维亚、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也积极响应,不同程度的通过国有化加强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
综合分析国家石油公司的成功案例,多数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都有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后盾。政府在外交、政策、税收、金融等方面对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国家石油公司代表国家对本国的油气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维护国家权益,利税上缴国家。
其次,都依托上游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实力大增。通常石油储产量是国家石油公司的最大优势。世界上拥有石油储量最大的10大石油公司都是国家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初创之时,下游非常薄弱。以前,国际大石油公司都是在发展中国家开采石油,然后把原油运送到发达国家去炼制和销售。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虽然失去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油气田,却依然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不得不把原油卖给它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墨西哥、伊朗、科威特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下大力气发展下游业务。它们不仅在本国大力发展炼油和销售,而且还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开拓业务。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不仅在国内拥有6座炼油厂,而且在国外拥有11座合营炼油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德国、瑞典各有一家从事下游的合资公司。下游业务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上述5家公司的原油加工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98年在世界炼油能力最大的企业中分别居第8、3、10、13和15位。1998年OPEC成员国国家石油公司的炼油能力总计达5.2亿吨,油品销售量达6亿吨,彻底打破了跨国大石油公司把持炼油和销售的局面。
其三,以国际化经营带动公司快速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公司打破只在本国范围内“守摊”的局限,先后走出国门,到国际大舞台上去参与竞争。在上游参与全世界油气资源的再配置,在下游争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并以国际化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在这方面,科威特国家石油总公司(KPC)、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都是比较突出的。例如,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国际化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0—2000年,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由零上升至31.3%,并以此带动公司的各项业务和整体实力的根本性改变与提升,在2006年度世界500强中排名第86位。
历经几十年的摸索发展,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凭借其资源禀赋优势,凭借其多年来在石油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和储备,凭借其在开展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中的丰富经验,已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成为世界石油舞台上一支颇具影响力的“国家队”。
面对未来,国家石油公司除了发挥其上游优势外,都在努力加快一体化进程和跨国经营步伐,调整和改革石油工业结构,增强自身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B. 英、法、意三国为什么没有对德国进行制裁

到1935年,随着德国扩军备战步伐的加快,德国对英法等战胜国已构成严重挑战,尤其是与德国为邻的法国,更深切感到来自德国的威胁与压力。但是,法国既不具备单独行动以扭转局势的实力,又不愿接受德国违约的既成事实,它迫切希望加强与英、意的合作,遏制德国的扩军行动。为此,法国政府在向德国提出抗议的同时,要求国联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德国的违约问题。在国联召开会议之前,法国提议英法意三国先进行协商,以便为会议做准备。

此时,英国也感受到了德国扩军备战的威胁。1935年春,英国三军参谋长在国家与帝国防御年度检查报告中强调,英国的国家安全已到了严重危险的程度,到1939年1月1日,英国的安全将不复存在。意大利为争夺中欧霸权,在奥地利问题上同德国有矛盾,因而在对德政策上同英法有共同点。基于这一原因,法国的倡议得到了英意的响应。1935年4月11日,三国在意大利北部的斯特雷萨召开了讨论三国互相保障欧洲和平问题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国总理弗兰亭和外长赖伐尔,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和外交大臣西蒙。

会议听取了法国宣读的备忘录,它的内容是对德国破坏凡尔赛条约的军事条款向国联表示抗议。法国代表还要求英意共同行动,对德国的违约行为进行经济制裁。但是英意明确表示拒绝,英国代表西蒙认为,制裁不会发生什么作用,反而会殃及实施制裁的国家。

C. 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原因是什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没有石油上的制裁..实际上是纵容意大利的行为

D. 国际联盟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了吗

在意大利人开始侵略的一个多星期之后,国联理事会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国联大会根据盟约第十六条投票赞成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这些制裁于1935年11月18日生效,它们包括禁止给意大利以武器、贷款和原料,但不包括主要原料——石油、煤、铁和钢等。尽管有这样的局限,这些制裁仍然是阻止意大利前进的重要开端。而且,世界舆论也以压倒之势反对墨索里尼的侵略。埃塞俄比亚人在顽强地进行抵抗,不过,意大利人最初很难向前推进不是由于其对手的战斗力,而是由于几乎完全没有道路。

此国联非彼国联也.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成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决定设立一个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由威尔逊担任主席,这样,威尔逊首先建立国际联盟的要求未被采纳。《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收到许多国家和团体提出的草案和陈述书,并就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地实行委任统治问题、“门罗主义”列入《盟约》问题、反对在移民问题上的种族歧视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论。《国联盟约》经过26次修改之后,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就是《国际联盟盟约》。《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1920年1月10日和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这样,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 63个国家,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并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等,其中最主要机构是理事会。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1937~1938 年国联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

意义: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②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国、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凡尔赛和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③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着。
但实际上它是帝国主义列强 ,首先是英、法的工具 。《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委任统治制度,确认战胜国——英国及其自治领、法国、比利时和日本占有原属于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所谓委任统治制只不过是殖民统治的变种。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国联在审理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成效很少 。1924年10月2日国联大会曾通过《日内瓦议定书》规定会员国之间信守和平解决争端,建立仲裁 、裁军和安全保障制度,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国联范围内的裁军谈判旷日持久,纯属骗局。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德国侵占奥地利均采取绥靖政策。

解散:

日、德、意3国因为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分别于1933年3月27日、10月19日和1937年12月12日退出国联。接着先后共有17国退出国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4月8—18日在第21届“国联”大会上,国联正式宣告解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

国联失败的原因:

没有武装部队
决议需要一致同意
一些强国没有加入:
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努力促成了国联的成立,美国却从未加入国联。1919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纳凡尔赛和约,并否决加入国联。
德国于战后1926年加入,1933年退出。
日本和意大利虽然均为永久会员,却分别于1932年及1937年退出。
苏联于1934年加入,因入侵芬兰而于1939年12月14日遭开除会籍。
无力阻止国际侵略事件,如1930年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2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缺乏常驻组织,对国际事务反应缓慢
重要的成员国倾向保护自己的利益

E. 英国宣布将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全面禁止后,所需要的石油从何而来

结合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累计交易数量来看,俄罗斯在2021年依然是欧盟进口天然气的最大渠道——占比在40%左右。与石油相比,欧洲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涨幅更猛——2021年春季的时候,欧洲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还是在300欧元/千立方米,而今年2月初的售价却高达3500欧元/千立方米左右,而且还在上涨。看到有利可图的美国天然气供应商纷纷对欧盟出口天然气,直接推动美国天然气出口量创下新纪录。路孚特的数据显示,受到欧盟强劲需求的推动,2021年12月份美国LNG(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

F.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机怎么解决的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

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

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6)英国为什么不制裁意大利石油扩展阅读

石油危机影响

二战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高度依赖廉价石油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这次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

展开了一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革命,进而引发了由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向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一全球化的经济转型,重塑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在这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国家,国家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G. 有人说若不是德国饶英国一命,英国早凉了,为何这样说

因为德国实力比英国高太多,英国自己的陆军和空军没办法和德国进行对抗,如果德国真的想要强制对待的话英国根本就没有反手之力,英国早就凉透了,只是因为德国就没有把与英国的战场看得太重要就没有那么针对,这才让英国有喘息之力,去求援美国。

所以,不只是因为德国饶过英国一命,这与美国的帮助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德国控制住英国的援助,对英国实施制裁的话英国肯定不可能那么容易逃过一劫,这次战争本来就已经让英国元气大伤了,即使再继续持续一阵,都有可能让英国彻底凉了。

H. 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原因: 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危害/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后果: 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还在考试就问问题。。 - -!

I. 英国将停止从俄进口石油,这将带来哪些影响

英国将在2022年底前全部停止从俄进口石油,那么英国这一举措会带来下面的影响

一、推高本国能源价格和物价指数:英国将停止从俄进口石油,那么就要为本国的能源缺口寻找新的代替,无论是从中东进口还是从美国进口,所付出的成本都将比现在从俄罗斯进口要高,能源价格关系到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价格指数,英国此举必然导致本国CPI增高,货币贬值。普通民众的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成品油的价格将大幅升高。

四、引起其它国家的连锁反应:英国虽然不是北约国家,但在制裁俄罗斯这一点上与许多北约国家一致,北约很多国家的能源严重依赖俄罗斯,此次英国带头宣布停止使用俄罗斯石油,肯定会有起到带头作用,势必有部分北约国家跟进,也将宣布停止使用俄罗斯石油。如果这样北约国家的能源成本将集体增加,通胀压力显现。

因此综上所述,英国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将会推高本国物价,推升国际原油价格。

J. 国联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因为国联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 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
2。实质: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3。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
4。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
(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4) 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
(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
(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阅读全文

与英国为什么不制裁意大利石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为什么敢和印度开火 浏览:113
印度高人有多少 浏览:507
越南与中国哪个地方是边界 浏览:242
中国工农红军在哪里召开 浏览:602
意大利蔬菜的种植需要打什么农药 浏览:139
英国签证资产证怎么办 浏览:249
中国带货过越南卖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710
英国人是怎么看待印度的 浏览:62
意大利面哪些食材 浏览:773
印尼的英文怎么写的 浏览:592
gla意大利语怎么读 浏览:820
伊朗大禹是什么意思 浏览:383
印度人怎么称呼中国的 浏览:834
中国哪里大自然堪称人间仙境 浏览:468
意大利逃税会怎么样 浏览:559
印度电梯是什么样子 浏览:283
英国什么法系 浏览:435
美国为什么能控制伊朗石油 浏览:607
意大利c怎么读 浏览:921
意大利面用什么菜油 浏览: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