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军事上的迷之自信从何而来
自我感觉良好,相比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印度的实力还算可以,导致他们认不清自己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㈡ 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区别
中国人只相信今生今世。在他们看来,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的目的所在。由于在他们眼中只有“今世”,中国人愿意尽力过好每一天,让自己过得平和、舒适和富足。他们更愿意面对现实,做实用主义者。
印度人相信宗教,并幻化了诸多神灵以供敬仰。敬神是出于畏惧,或想得到切实的好处(发财、升官、得子)。印度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取悦神灵,并创造出天堂和地狱等概念及作孽和积德等观念。
虽然佛教试图将许多印度教的教义传入中国,但中国人依然不像我们这样来看待作孽与积德。佛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都曾传入过中国,但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仍显得不冷不热并带有功利主义色彩。
印度人为自己只注重精神世界而自豪,因此他们信仰精神与灵魂。中国人却要和精神、物质两个世界打交道。对印度人来说,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重要,内容比形式重要,意愿比表达重要。对中国人来说,形式和表达则比精神和意愿更重要。
印度人靠积极上进、非常自信来处处显示自身的优越感,而中国人则正好相反,显得非常谨慎、仔细和谦逊。他会和你谈你的事情,却闭口不谈他自己。当要合影的时候,一个印度人会使劲向前挤,而中国人却不会这样做,除非有人特别邀请。
印度人出于自大心理,往往会把所有的牌都摊在桌子上。中国人则会把牌留到最后,而笑到最后的也往往是他们。中国人非常善于使用拖延的技巧,通过请客吃饭和观光旅游让对方先提起话题。与中国人打交道的代表团有时不得不等上许多天甚至几个星期,而中国人却正按部就班地让对手变得焦躁不安、极不耐烦并最终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使双方达成协议。因此,和中国人打交道一定要非常有耐心。
印度人关于“来世”的人生观使得他们将超度灵魂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他们相信身体禁锢了灵魂,是灵魂超度的障碍。因此,人生的目标不是用美食和好酒来满足身体的需求,而是让它饱尝饥饿并穿最简朴的衣服。出于这种原因,许多印度人变成了素食主义者,滴酒不沾。中国人则正好相反,他们用美味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来放纵身体。对中国人而言,身体是父母赠送的礼物,应该善待而不是去伤害它。
㈢ 印度为什么总是和我们中国作对
印度出处和中国做对主要出于一种民族文化心理。
印度本来也是一个很孱弱的民族,但是经过了英国人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后,吸收了一部分的英国文化,比如说帝国意识和强权意识,所以独立后的印度人十分热衷于对外扩展自己的影响,以恢复所谓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大印度斯坦地区(这个概念是印度学者提出的,是指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帝国,实际上就是英印殖民当局的势力所到达地区,西到中东,东部甚至到达了我国甘肃)。印度人的这种意淫意识已经超过了它的历史和它所能承受的能力,所以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和美国对于利用印度以牵制中国的战略考量。冷战时,苏联积极支持印度扩军备战以在中国西南部对中国形成牵制。冷战终结后,美国将中国视作战略假想敌,所以帮助印度扩充军力以继续牵制中国。
㈣ 印度人心理是怎样的
印度是个种姓社会,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心理:
精英阶层高等种姓:自大,欺软怕硬,类似南朝鲜国。
低种姓平民阶层:对未来机会没有规划,无诚信,道德层次低(受教育程度低)。
㈤ 孟买贫民窟挤上百万人,为何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因为他们心中有梦想,手中有工作,即便所处的环境不很好,他们依然为了自己的生活奋斗,为了自己的人生铺砖添瓦。
环境脏乱且拥挤不堪的贫民窟里住着一群追逐梦想的人,虽然身处逆境,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他们积极、乐观、向上、永远怀揣梦想、永远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