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德尔塔毒株这种变异新冠毒株来自哪里
传播速度快 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着增强,特别是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病毒的传播速度在加快。感染者的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着增加的特点。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以往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1倍,比在英国发现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超40%。“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其实主要是指从有效的暴露、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的速度,发病的时间变短了,或者说它的每一代之间,代际传播的间隔相对于过去的流行毒株来讲,平均潜伏期缩短了一两天,速度也相应快一些。
病毒载量高 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与感染英国最早发现的“阿尔法”(Alpha)变异毒株的人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人群住院风险要高出1倍。在此次广州疫情中,患者发病以后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时间提前。患者的CT值非常低,CT值越低就表示体内病毒载量越高,患者核酸转阴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对此,冯子健解释称,“从这次广东的疫情来看,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着高于接种疫苗的人,疫苗对新毒株仍有保护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表明,3例从四川入境回国后确诊感染“德尔塔”毒株的病例中,2例已接种过疫苗,1例未接种。研究称,相比未接种疫苗的病例,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贰’ 拉姆达变异毒株怎样命名的 拉姆达病毒威胁更大吗
拉姆达是新冠肺炎的变种。与原始版本相比,它具有一定高度传染性,并有抗原变异,而且我们可能出现逃避中和抗体,降低工程疫苗的免疫治疗效果。根据目前的传播趋势,拉姆达可能取代 delta 成为下一阶段全球流行病的主要毒株。
德尔塔、拉姆达……这些名字是如何命名的?这次疫情的病原体是新冠肺炎变异病毒“德尔塔”。它以世卫组织2020年10月在印度首次发现的新冠肺炎变种毒株命名。在疫情初期,最先在某个国家或地区流行的变异毒株往往以当地地名命名。今年,为了解决地名命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用希腊文字母命名一些重要的变异毒株,用于全球抗疫信息共享。2020年9月发现于英国的新冠变种病毒(编号B.1.1.7)命名为Alpha;2020年10月发现于印度的两种新冠变种病毒其中的一种(编号B.1.617.2)命名为Delta。
如何判断所感染的病毒是什么毒株?靠全基因组测序。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分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是由4种大分子(也就是一个碱基)串联成的一条链,这四种知识分子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交替排列,被称为序列,不同地理位置关系开始的、具有中国特殊教育功能的特定长度的序列分析就是通过基因。
新冠病毒就像一条手链,可以由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手链上的每颗珠子都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当你放大一颗珠子时,你会看到每颗珠子都是由四个垒组成的。因此,基因测序就是先找到珠子,然后放大看碱基是如何排列的;当看清楚碱基排列时,就可以完全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
新冠病毒这条“手链”的长度为29903(约3万)个碱基。测定出新冠病毒的序列后,就可以分型了。或者拿手镯来比喻,通过比较不同的“手镯”差异,我们可以将相似的“链”与相同的“系列”进行比较,这个过程叫做打字。
新冠肺炎病毒分型程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用字母和数字形式的这种方法以及科学家研究已经把新冠病毒分成了几千个型,并且可以随着病毒进行变异,型别会越来越多。
病毒为什么会变异?在生物界,变异是普遍发展存在的,病毒具有同样也是如此,且病毒的变异随机性影响更大。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蛋白质外壳包裹着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仅有DNA或RNA。一旦进入细胞,病毒的DNA或RNA便开始“疯狂”复制,在数万到数亿次的复制过程中,病毒会随机出现复制错误,即发生突变。
另一方面,病毒在躲避免疫系统攻击的同时,还要与其他病毒争夺空间。突变率高,突变速度快,意味着它有更好的机会形成适应环境的性状。在同一时期,可能出现了许多变种病毒,但“适者生存”,某些变种病毒能够更有效地躲避免疫系统的检测,保留甚至增强其感染和传播能力,将能够更好地存活,并在人群中更快、更广泛地传播。
从结构上来看,DNA是双链结构,像一条“拉链”,即使复制过程中某一条链出现错误,还有可能通过另一条链发现异常并进行修正,突变率相对低。但是流感病毒、丙肝病毒、冠状病毒等的遗传物质都是单链RNA,所以复制更容易出错,没有纠错的机会,所以突变率相对较高。
病毒会更“凶狠”吗?从德尔塔来看,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其传染性强,广东广州曾出现无接触社会情况下14秒病毒进行传播研究案例。德尔塔病毒在身体中的潜伏期比较短,发病后,有人认为症状出现不典型:德尔塔毒株感染导致患者进行早期发展可能仅表现方式乏力、嗅觉功能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症状。目前国内尚无拉姆达感染的报道,因此病毒的致病性等特征还需进一步观察。
面对病毒变异,打疫苗还有用吗?在拉姆达变种传播之前,大约60% 的智利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新疫苗。拉姆达变异株可成为南美和其他地区的优势毒株,表明其比其他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具有更多的传播优势。该变异毒株是否会在世界多个地方传播,目前很难进行判断。虽然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公众对Delta突变株的认知并不像刚开始那样不可抗拒和不可控。对于德尔塔变异株的防控,其实我们并未超出原来一个基本的防疫工作措施,比如中国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网络距离等。
全球各地的情况都表明,尽管突破疫苗防护的病例在增加,但德尔塔变异毒株最容易袭击和制造死亡威胁的还是未接种疫苗的群体。变异毒株可能会降低某些新冠肺炎药物的疗效或降低新冠肺炎疫苗的保护作用。但是,只要接种了疫苗,不管是哪种疫苗,对人类都有保护作用。至少在自己接种疫苗后也被感染的人中,重症和死亡都普遍可以降低。
‘叁’ 广州毒王引爆广东,坑惨了千万人,疫情期间千万别做这件事,你怎么看
之前广州早已逐渐全体人员检测了,很多人当晚排长队做核苷酸,手上还点燃蚊香片,大伙儿品一品有多可怜。有网民用了个不成熟的形容形容自己检测的总数,全国各地肺炎疫情中高危名册,所有集中化在广东。
‘肆’ 广州越秀再现感染者,这名感染者的流调轨迹是怎样的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市交通局、越秀区政府、海珠区政府、荔湾区政府、市疾控中心负责人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在疫苗接种方面,黎明介绍,全市纍计接种1313.66万剂次、1011.11万人,全市共有325.22万人完成了全程免疫。鉴于当前广州市的疫情防控形势,需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核酸检测,经过综合研判、整体衡量,调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节奏,先有序安排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团体预约和集体接种为主,暂缓个人预约、暂停新冠疫苗社会接种。
黎明说,广州市开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服务点276家。“我们将在大型货场、物流枢纽设立检测点,为了确保及时拿到检测结果,建议有需要离穗的市民,避免到大规模检测现场采样点,务必到就近医疗机构接受检测。我们将在各医疗机构设置绿色通道,对持近期出行纸质或电子车票、机票的市民优先检测、优先出结果。”
‘伍’ 广州荔湾确诊病例感染印度变异株,印度新冠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近日来,印度新一波新冠疫情急速恶化,日增感染人数连续超过30万人,不断创历史新高,病亡人数也以每天2千多人的速度急速攀升,疫情失控导致印度医疗系统出现挤兑现象,濒临崩溃。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大量青壮年因得不到有效医疗救护而失去生命。
“疫苗还有效吗”成为高频提问,因为,新冠病毒近期的突变来得更加频繁。如果愣要给新冠病毒加上年度关注词,那么“突变”很可能不落于“流行”之后。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印度出现的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日前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国产新冠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好好做好保护工作。
‘陆’ 广州荔湾确诊病例感染印度变异株,这是如何传过来的
广州这个阿婆据监测其感染的病毒为印度变异病毒,阿婆已经75岁也没有在印度生活过,故不排除偶然暴露感染。换一句说就是阿婆的病毒来源是其他人,在人群里面有人感染这个病毒然后传给阿婆,也就是说除开阿婆外,可能还有人感染这个病毒,而这个人可能还没有发现自己携带病毒,所以现在广州地区已经保持高度警惕,核酸检测也在进行当中。
结语,疫情虽有复发,但我们坚信其不会有太大的扩散,这得益于我们国家的防控非常在线。大家一起加油,共同抵抗病毒,争取早一日将其从我们生活中永久除去。
‘柒’ 广州荔湾确诊病例感染印度变异株,目前情况怎么样
考验一个国家的应对能力不是在和平时期,恰恰是在战争时期。如果确实要说和平时期怎么考验一个国家,那么无非就是在突发的病毒面前国家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国民的生命和财产,这也是对执政者的考验。广州荔湾确诊病例感染印度变异株,目前已经查到被感染者,对于相关的密切接触者也是进行了排查,对于感染者也进行了隔离,所以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不必过于惊慌。
好在当地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对相关的人员也进行了隔离,才没有导致大范围的感染,对于已经被感染的人,也进行了轨迹排查,从而达到有毒不外泄的目的,对于病毒的传播链也做了一个清楚的绘图,有利于实时掌握人员的动向。听到这则消息,所有的民众也不要惊慌,因为毕竟是小范围的,我相信当地政府能够很好地应对。
新冠病毒在中国大规模的爆发已经是不可能了,只会存在小范围的爆发,但是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所以应对小规模的疫情爆发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将病毒消灭掉。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有更好地认识病毒,才能战胜病毒。如果一味地乐观,那么最后只能自食其果。
‘捌’ 什么是德尔塔病毒有什么症状 德尔塔毒株到底有多毒
本以为新冠快要被我们控制住了,没成想新冠又变异了,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之前好比能“打到几个人”,如今的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可能是“放到一片人”。那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究竟有多毒?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德尔塔病毒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德尔塔病毒
德尔塔病毒一般指德尔塔(最早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
德尔塔(Delta),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2021年5月,世卫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变体。该变体被确定为印度第二波疫情的驱动因素之一。
2021年6月15日报道,“德尔塔”变体进一步变异衍生出“德尔塔+”或“AY.1”变体。7月2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德尔塔变异株正在很多国家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德尔塔变异株已在至少9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且在继续变异和进化。9月15日消息,钟南山等团队首次精确描绘德尔塔传播链,该研究揭示了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更易发展为危重症等特点。
截至2021年9月22日,已有18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
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称,经过国家卫健委病毒学研究结果确定,近期浙江本土病例(包括宁波)与上海、江苏两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经过宁波市疾控中心病例标本三代测序,结果为德尔塔变异株(AY.4进化分支)华沙株。
德尔塔病毒感染有什么预兆
德尔塔病毒感染有一些预兆。如果头疼、喉咙干涩、发烧、痰多,软而无力这些症状,可能是感德尔塔病毒的症状,尽快检测。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症状,以及是否去过疫情高危地区,来判断是否有可能感染德尔塔病毒。
德尔塔毒株有多毒?
1、传播速度快:
呈现跨省传播,目前我国至少20个城市有波及;新冠变异病毒Delta毒株已扩散至100个国家左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易传播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2、传染性强:
广东广州曾出现无接触情况下14秒病毒传播案例;英国公共卫生部发布数据称,英国最近一周报告的Delta确诊病例,比原本的数量增加了46%,目前Delta变种病毒占英国新增病例99%。
德尔塔变异毒株一共有13处突变,可能造成S蛋白结构的改变。有研究数据表明这些突变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性,以及被抗体中和的能力。
3、潜伏期短:
钟南山院士表示,德尔塔病毒在身体中的潜伏期比较短,两三天就会发病,甚至有些24小时就发病。有的德尔塔10天之内有5代传播。
4、症状不典型:
德尔塔毒株感染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症状;这并不像新冠病毒变异前的表现:发热、乏力、干咳,还可能出现咽痒、咽痛、鼻塞、流涕、腹泻、味觉异常、嗅觉消失等症状。
5、治疗时间长:
从目前观察的结果看,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比起变异前的感染者,治疗周期更长,而且更易发展成重症。
6、密切接触者重新定义:
过去认为,密切接触者是发病前两天,患者家里的人还有同一个办公室的,或者一米之内有共同吃饭、开会等等,这叫密切接触者。
根据德尔塔病毒的特点,对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做了修改,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发病前4天和患者相处在一起的,都属于密切接触者。
德尔塔毒株传播方式?
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
接触污染物传播:呼吸道飞沫、分泌物,污染了物体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其他人用手接触了这个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沾染了病毒,接触自己的口、眼、鼻的时候,就会被感染。
气溶胶传播:在室内,通风不畅的狭小空间,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会形成非常细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停,其他人吸入,就可以导致感染,甚至排出病毒的人离开这个空间,在空气中仍然会有病毒存在一定的时间,其他人进入以后会导致感染。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自觉遵守防疫措施,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聚会:不宜举办或参加人员较多的聚餐聚会,避免在密闭空间聚会,活动尽可能简短并注意开窗通风。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重要提醒:
当前,我国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加快筛查、流调、隔离,尽早发现和管控风险人员,尽快阻断传播途径;推进落实区域协查,严防疫情外溢扩散。要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物资供应和基本就医需求,确保群众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