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人的习俗
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称"沙丽"。沙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是印度妇女的普通装束。沙丽是一块一米多宽、五六米长的布料。穿着时,妇女们自腰部缠起,绕过胸前,一端搭在肩上,用一枚别针别住。随着历史的发展,沙丽也发生了不少变革。在传统的基础上,妇女们上身配上了名为"杰姆普尔"的紧身胸衣,下身配以叫做"贝蒂戈尔"的衬裙,穿戴起来,沙丽显得更方便实用。印度妇女还喜欢在沙丽上缀上各种图案,如花卉、几何图形等,还少不了一道花边。五颜六色的布料加上独特的图案、花边,沙丽显得更加瑰丽多彩、鲜艳醒目。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语言、风俗、信仰和生活习惯不同,沙丽的式样也很繁多,不拘一格。渔家女喜欢将沙丽的衣片折叠在两腿之间,塞在腰后,便于水上生活;农村妇女由于参加农活,多穿短沙丽。孟加拉地区的妇女常用沙丽的折边遮掩头部,因当地的礼仪限制妇女不得在男人面前抛头露面。西南部地区的妇女穿的沙丽则是一头张开呈扇形,穿起来显得神采飘逸。沙丽的布料则因穿戴者的贫富而不同,穷人穿的沙丽大都是用棉布或粗麻布制作,贵妇人则穿用丝绸或薄纱制作的沙丽,还缀上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
每逢节日,印度妇女都会穿起自己最喜爱的沙丽逛街串门,走亲访友。
印度妇女还有一种衣服比较普遍,上衣比较宽松,长至膝部,称"古尔蒂",下身穿紧身裤,名叫"瑟尔瓦",再加一条纱巾围在脖子上,长长地向后飘。
印度妇女的首饰种类繁多,有耳环、项链、戒指、手链、手镯、发饰、额饰、鼻饰、胸饰、脚链、脚镯等,从头到脚都有装饰品。
印度男人的服饰最普遍的叫"托蒂",是一块三四米长的白色布料,缠在腰间,下长至膝,有的下长到脚部。农村的男人则普遍穿"哈达",即一块布围住腰,一端搭在肩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男人除"托蒂"外,上身加一件肥大的衬衣,名为"古尔达"。天冷时再加一件披肩。在特别重要场合,老人会穿上"古尔达",下身围"托蒂",足踏拖鞋。这种打扮是最有身份的标志。
在城市里,印度男人穿西装也是很普遍的了。一些政府官员在正规场合,穿一种很像我国"中山装"的上衣,也是紧紧的衣领,胸部有一口袋,别一枝钢笔。
即使在热季(3~5月),印度人也很少穿T恤和短裤,男子一般穿长袖衬衫和长裤,女人更不穿短裤,一是为了防暴晒,二是防蚊虫叮咬。
印度男人的头巾和帽子也是一绝。在城市里,除了锡克教徒外,男人一般不戴帽或头巾,而在农村戴帽和头巾非常普遍。印度男人头上的头巾称"塔布",颜色多种多样,戴法各异。男人戴的帽子有土耳其帽、波斯帽、漏斗式斜帽、船形帽等。
❷ 印度人为什么不爱穿袜子和棉鞋
一开始是买不起,等赚钱后又穿不习惯了。生活习惯最恶心的几个民族之一,千万别跟印度人同寝,简直了。不穿袜子还在其次,不穿袜子还搓脚你受得了么。
❸ 印度人为什么不爱穿鞋
印度人习惯不喜欢穿鞋子,马路上经常能看到赤 脚走路的人。在办公室里面,也有同事光脚或者 穿着袜子小范围活动。当然正常情况,男士穿皮 鞋,女士穿凉拖(以人字拖为主)。 补充:在印度,赤脚走路的好处是,路上有水洼不 必绕道而行,直接趟过去即可;印度土路多,尘 土大,回家后或出门前不用刷鞋子。更重要的 是,多数印度人不会拿自己的鞋子跟人家的比, 或比出得意来,或比出沮丧来。而赤脚的印度女 人,常在趾甲上涂了鲜艳的颜色,在脚面上画了 花草汉那,在脚腕上挂金镯银链,而身子被大红 大绿的纱丽围裹。其脚上的漂亮趾甲、脚环、趾 环以及汉那画,在婆娑摆动的纱丽底下若隐若 现,构成印度街头一道引人注目的异域景观。
❹ 古印度的人们有哪些时尚传统
古印度有自己的时尚传统。印度河流域的人民穿棉布做的长至膝盖的紧身衣,另外用一块布披在肩上。还有些讲究的印度人夏天打太阳伞,穿时髦的白色皮拖鞋。男人也戴耳环,并把胡须染成各种颜色。贵族妇女头戴金星,并佩戴镶有宝石的项链和手镯。恒河流域的贵族姑娘穿着用亚麻布或黄色、红色丝织品做的华丽衣服,并束腰带,戴有铃铛的脚镯。人们用许多最鲜艳的颜色染胡须,将之染成或雪白,或漆黑,或红,或紫,或草绿等等。不仅女子化妆,在大城市,一些男子也化妆,他们每日沐浴后,身体敷上香油,衣服也洒上少许香料。他们的眼睛用药膏点染,嘴唇用颜色染红,再涂上薄薄的一层蜡以免红颜色消褪。
❺ 印度为什么光脚
在印度,赤脚走路的好处是,路上有水洼不必绕道而行,直接趟过去即可;印度土路多,尘土大,回家后或出门前不用刷鞋子。更重要的是,多数印度人不会拿自己的鞋子跟人家的比,或比出得意来,或比出沮丧来。而赤脚的印度女人,常在趾甲上涂了鲜艳的颜色,在脚面上画了花草汉那,在脚腕上挂金镯银链,而身子被大红大绿的纱丽围裹。其脚上的漂亮趾甲、脚环、趾环以及汉那画,在婆娑摆动的纱丽底下若隐若现,构成印度街头一道引人注目的异域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