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族穿什么服装
纱丽是一种长达四五米的布料,无论是素雅还是鲜艳,都能恰到好处地展示女性的魅力。泰戈尔曾这样赞美纱丽:“长发飘柔的妇人,把纱丽从屋顶栏杆上挂下来……”印度女性的身材多为丰腴,她们穿着纱丽,既能遮掩又能展示,显得既神秘又美丽。
在印度,无论春夏秋冬,围巾都是不可或缺的配饰。夏天,即使天气再热,穿传统服装纱瓦克米兹的女性也会搭配一条同色的纱巾。冬天,则是各式各样的围巾成为了男女老少的必备品。克什米尔披肩更是印度的特产,我在新德里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工艺品市场选购了一条。尽管价格不菲,但这些披肩的手工精美,图案各异,非常值得购买。
作为一个注重化妆与服饰的女性,我很快发现,即使是最穷困的印度妇女也会化妆。她们的化妆重点在于额上的红点,即“宾迪亚”。这种朱红色的点在暗色肌肤上显得格外迷人,让人显得更加妩媚。现在,印度女性的“宾迪亚”颜色和形状更加多样化,可以自己点,也可以购买现成的。
印度有着最时髦和最传统的颜色。橘黄色,即印度教中的“萨夫罗恩”,被视为最庄重、最传统的颜色。每次参加重要的庆典活动时,我都会看到印度教高级祭司“斯瓦米”穿着橘黄色的教袍出席。这种颜色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西式时装已经广泛流行,纱丽依然是印度女性心中的美之载体。即使是前卫的女性,也会在婚礼或晚宴等重要场合穿上纱丽。在印度的大城市,纱丽的颜色已经变得更加柔和和素雅,但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
印度的传统服饰不仅仅是美观的象征,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纱丽总能展现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
‘贰’ 印度人日常穿的服装,有什么特殊的名称吗
服饰:印度男子的传统服装,下身是托蒂,实际上是以块缠在腰上的宽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丝制的,长度一般为3.6至4.5米,缠在腰间,垂至膝盖或垂至脚面,有的还带滚边。上身穿较肥大、长至膝盖的“古尔达”上衣。头巾的色泽各异,缠法也不同。拉贾斯坦人的头巾和锡克人的头巾很有名,有时人们还在头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农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条汗巾,或用一块布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们叫它“恰达”。
印度妇女的民族服装是“纱丽”。纱丽通常用一块长6米左右、宽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纱丽的穿法是从腰部缠起,最后披盖在肩上或蒙在头上。纱丽一般分棉布、丝绸、纱和尼龙几种。
印度的服装与当地气候有关,夏天气温可以高过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装要求透气、清爽。现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装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衬衣、裤子,平常也多西装革履。女的仍以穿纱丽的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裤的。然而,各地区的民族还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许多穆斯林男人喜欢戴一顶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锡克族的妇女通常穿着遮到膝盖的长衫和一种叫做沙尔沃一麦卡兹的宽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欢佩戴各种各样的首饰,名目繁多,如发饰、耳饰、额饰、鼻饰、项链、脑饰、腕镯、上腕饰、指环等,大多为金、银或宝石制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饰看得懂于衣装。根据传统的风俗,印度男子把首饰赠与女子被视为应尽的义务,女子把戴首饰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寡妇不能带任何首饰。头饰是一种用小链子和小钩子固定于头顶与额部的制品。鼻饰多为金银制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装饰标志。颈饰中的项链被当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礼中有新郎给新娘带上,只要不离婚,妻子要将这根链子戴一辈子,印度农村至今仍有此俗。
‘叁’ 印度有什么风土人情
印度的风土人情有生礼、女性穿纱丽等。
1、生礼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没有嫁妆,女儿就不能结婚。印地安人庆祝孩子出生和安全成长的方式是到寺庙举行“普迦仪式”,诵经祈祷,然后与亲朋好友共进晚餐。
2、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裹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纱丽在身体上有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盖住头,但五颜六色,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女衬衫有点像中国奉贤的无领礼服,下半身是一条长卷边的长裙。
(3)印度族穿什么衣服扩展阅读:
印度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婚姻,大多是为父母安排的。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得再婚。印度教徒通常使用火葬并把骨灰扔进河里。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
人们相信,人生最好的归宿是把骨灰放进圣河中,在来世可以得到祝福。为此,许多患者和老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跋涉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一刻。
印度教历史悠久,与其它民族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写成《吠陀》,成为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
‘肆’ 印度族穿什么服装
纱丽就是一块四五米长的布,或素雅、或鲜艳,或相近、或对比,围裹之中显得恰到好处。泰戈尔有一句形容纱丽的诗:“长发飘柔的妇人,把纱丽从屋顶栏杆上挂下来……”印度的妇女大多体态丰腴,她们穿着纱丽,半遮半露,显得绰约美丽,一如神秘的印度。
.1 围巾
夏天,无论天气多热,印度妇女凡是穿传统服装纱瓦克米兹的,都要配一条同色纱巾。到了冬天,各式围巾几乎是男女老少的必备品。
印度的克什米尔披肩,是举世闻名的特产,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归?于是,回国前我特意到新德里最大的购物中心和工艺品市场选购披肩。一般在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里,东西总是要比其他市场卖得贵,但质量也更有保证些。在购物中心,那些包租柜台的克什米尔商人们不厌其烦地为顾客展示一块又一块图案精美、手工精致的大披肩,一块纯毛的披肩要卖到2000至3000卢比以上,同时也有不少混纺或兔羊毛围巾夹杂其间,这就要看购物者的经验与眼力了。
.2 流行色
作为一个女人,哪有不关心化妆与服饰的。刚到新德里,我就发现,在印度,生活再穷困的妇女也化妆,就像以前大家都看过的老电影《大篷车》里的女子一样,印度妇女的化妆重点是额上的红点,印地语叫“宾迪亚”(吉祥点)。朱红色的一点配在暗色的肌肤上,效果很奇妙,人一下子就变得妩媚了。
现在很多印度女孩子额头上点的颜色随衣裙颜色来定,有人索性不点;形状也不一定是圆的,而是星形、水滴形等等;可以自己点,也可以买现成的圆片贴上。
在印度,有最时髦的颜色,也有最传统的颜色。橘黄色(Saffron)就是印度最庄重、最传统的颜色。每次我参加重要庆典场合,都会看到印度教的高级祭司“斯瓦米”穿着橘黄色教袍出席活动、接受教徒的膜拜。
.3 纱丽
纱丽是印度服饰文化的代表,无论是在新德里繁华的街头,还是在幽静的乡间小路,处处都能瞥见穿着纱丽或者纱瓦克米兹的亮丽、浓艳、飘逸的身影。
在西式时装广为流行的今天,纱丽对于印度妇女仍然很重要,在她们心中,纱丽是美的载体。即使是再前卫的女性,在婚礼、晚宴等重要场合也还是要穿纱丽。在大城市,纱丽的颜色已经趋于柔和素雅。
‘伍’ 我想知道,印度人穿的服装叫什么如图
称为裹裙(dhoti)和搭帕(patta)。
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除了裹裙和腰带外,第三件装束是长长的棉质搭帕,贵族一般把搭帕的两头分别搭在肩上,让中间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头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后背再用手腕抬住。
但是对苦力和手工艺者来说,搭帕更适合扎在头上挡住阳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为擦汗的毛巾。
同时,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从最开始的不透明后来变得越来越透明了。 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条缠成,另一块布固定在正面腰带中间再穿过两腿之间并固定在背后的腰带上。比较长的裹裙遮住了膝盖,还有一种穿法是紧紧的把布条裹住臀部做成筒裙。
贵族妇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并装饰了边缘搭在头上。同时她们的腰带跟男式相似,有时还会在腰带一端系上装饰性的手帕。底层人群仅仅能穿着粗糙的布裹裙和头巾,跟现代印度底层人群的穿着是一样的。
(5)印度族穿什么衣服扩展阅读
印度服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纱丽(SARI),纱丽并不是裙子,而是一块尺寸约为5米乘1米5的大布料。先穿上衬裙(PETTICOAT)和长度刚刚盖住胸部的打底小衬衫(CHOLI),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层层叠叠的把那块大布料巧妙的裹在身上,再把关键部位用别针固定,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纱丽了样子了。
从面料来讲,南部的女性偏爱丝绸和棉布的,北部的多为雪纺。因为南部是丝绸产区,相对便宜,而婚礼等大型活动所用的纱丽丝绸就很昂贵了。根据地区的不同,纱丽也有很多穿法,腹部褶皱的数量,后面那一段是搭着还是盖在头上或掖在腰间,都有不同。
通常来讲,纱丽是已婚女性的专利,未婚的女性多穿的是一种叫做“旁遮普服”的套装,旁遮普服最早是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锡克教女性们的服饰,所以由此得名,后来因为好看又方便,便传遍了印度全境,成为一种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