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神仙水怎么样

印度神仙水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5-05-09 19:25:39

1. 人海之间|海岛奇珍:椰子的妙用

杨斌

椰树之岛

我们已经知道,阿拉伯的“无钉之船”“不使钉灰”,船只的建造没有铁钉,没有榫卯结构,而是依靠椰绳将有孔的船板(一些就是椰树树干制成的木板)捆缚起来。这不禁令人发问,难道椰绳不怕海水浸泡腐蚀么?

还真不怕!在海洋亚洲的世界里,位于印度半岛南端海面上的马尔代夫群岛,便是椰绳这种造船和航海必需品的集中产地。

椰树是马尔代夫的特产,遍布各个岛屿,很早就为人所知。中世纪时外人登临此地,满目便是葱茏的椰林,印象极其深刻。七世纪的玄奘游学印度后,在其《大唐西域记》中说,在僧伽罗国(斯里兰卡)“南浮海数千里,至那罗稽罗洲。洲人卑小,长余三尺,人身鸟喙。既无谷稼,唯食椰子”。那罗稽罗,梵文为nārikela,即椰子之义;那罗稽罗洲,按其方向,即为马尔代夫,则马尔代夫有“椰树之岛”的名称。玄奘本人没有到过马尔代夫,他不过是听说这个椰树之岛而已。

马尔代夫椰子树

马尔代夫群岛坐落在离斯里兰卡西南方1000多公里的海域上,其岛屿数量多达二千个。时人注意到,“每一百个或不到一百个便簇拥成了戒指形状;这个戒指只有一个入口,仿佛城门;船只只有通过这个城门才能进入岛屿,别无它路。当外来船只抵达马尔代夫海域时,必须需要一个当地人领航才能进入。各个岛屿如此紧密簇集,当你离开某个岛时,另一个岛的椰子树顶历历可见。如果船只迷失了航道,它便无法进入马尔代夫,而被海风吹往科罗曼德海岸(the Coromandel coast)或者锡兰(Ceylon)”。

椰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树身可高达30米,自然寿命可达一百多年。马尔代夫岛上茂密的椰子林,便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而外来者最为瞩目者,便是马尔代夫生产的椰绳。它和鱼干、海贝并列,是马尔代夫从中古时期到近代一千多年来的三大着名出口商品,为海洋亚洲的繁华做出了独特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马尔代夫盛产的椰绳是用椰子外壳的纤维——椰综——制造的。椰综强韧耐腐蚀,是航海绳索的理想材料。用椰综制作椰绳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常需要几个月之久,极其考验人的技术和耐心。首先,把椰子的外壳埋在潟湖或者沼泽的泥潭里,让海水充分浸泡;几个月后,再把海水濡透的椰壳挖出来,把外面的硬壳去掉;而后擢取稍微有些露出来的纤维的一端,将椰子放在坚硬的木板上,用木槌使劲敲打椰壳,这样逐渐可以把纤维从椰瓤和外皮中分离出来;再用海水清洗分离出来的纤维,而后晒干;等到纤维完全干透之后,便可以纺织成椰绳、椰席、或者椰帚。马尔代夫的椰绳,由于其拉力、韧性出众,经得住海水的长久浸泡,驰名内外,不仅用来建造“无钉之船”,同时也在船上作为缆绳使用,深受外国水手的欢迎,是外来船只的必购之物。

“地产椰子索”

1330年冬,元代江西商人汪大渊从斯里兰卡抵达了马尔代夫,在这里过了一个冬天。汪大渊很自然地就注意到了用椰子壳纤维制作的马尔代夫特产。他说,马尔代夫“地产椰子索”,可他并没有提到椰子索(椰绳)的用处。直到他谈到波斯湾的马船时,他才明确解释说,马船“不使钉灰,用椰绳板成片”,这就清晰地指出了椰绳的功能。郑和宝船的通事(翻译)马欢则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他说,马尔代夫的椰绳,“堆积成屋,各处番船上人亦来收买,贩往别国,卖与造船等用。其造番船皆不用钉,其锁孔皆以索缚,加以木楔,然后以番沥青涂之”,而印度西海岸“古里国”(今卡利卡特),用椰子“外包穰打索造船”。郑和宝船中的巩珍大致复述了马欢的描述,不再赘述。

十六世纪的黄省曾虽然未曾游历海外,但在提到古里时也注意到了椰子。他说:“其利椒、椰。椰子之种也,富家千树,以为恒业。其资用也,浆为酒,肉为糖、饭,穰为索,壳为碗,为酒食器,亦可厢金,木以架屋,叶以盖。”以上大致是中文古籍中关于马尔代夫椰绳的记载,而中世纪以来中东、欧洲文献的相关记载就更多了。

大约在公元1030年左右,阿拉伯旅行家阿比鲁尼(Alberuni)分享了他的观感。他根据出口的特产,直接把马尔代夫叫作“海贝之岛(the islands of cowries)”,把拉克代夫叫作“椰绳之岛(the island of cords)”。实际上,这两个群岛几乎连在一起,很难区分。而椰绳和海贝一样,都盛产于马尔代夫,拉克代夫的产量是无法和马尔代夫相比的。

马尔代夫椰绳在印度洋世界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伊本‧白图泰亲身的观察可以证明。比汪大渊晚了约十年左右,着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登临了马尔代夫。他在岛上居住了一年半时间,因而对马尔代夫异常熟悉。马尔代夫的椰绳自然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椰绳由椰子壳制成,“它的纤维细如发丝,纤维编织成绳索,他们不用钉子而是用这些椰绳造船;同时还当缆绳”;“马尔代夫的椰绳出口到印度、中国和也门,其质量远超麻绳。印度和也门的船只就用这些椰绳穿缝为一体,因为印度洋充满岩礁,铁钉钉成的船只如果碰上岩石,就会破碎,而椰绳连接的船只,有一定的弹性,即使撞到岩石,也不会碎裂。”作为一个海上航行很久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当然有资格评论和赞赏马尔代夫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椰绳。有一次,伊本‧白图泰从Fattan(或许是南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的Devipatam)登上了八艘船中的一艘,向也门进发。我们大致可以判定,他乘坐的就是由马尔代夫椰绳、椰板制造的“无钉之船”。

椰绳

1602年7月2日,法国水手弗朗索瓦‧皮拉尔(François Pyrard)的船只在马尔代夫的一个叫作Horsburgh的环礁触礁失事,被马代尔夫居民俘获,在马尔代夫生活了将近五年光阴。因此,弗朗索瓦‧皮拉尔有了解马尔代夫 社会 的难得机会,留下了关于十七世纪马尔代夫日常生活不仅栩栩如生而且相当深刻的描述。他注意到了椰树的重要性,椰子树“在岛上自然繁衍,并没有人工培育;它们提供了外来客户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说,椰绳,这是所有船只的必备工具”;他还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商人”“源源不断地来到马尔代夫,带走马尔代夫生产的丰富的特产”,其中“最大宗的贸易就是椰绳”。与此同时,当地居民还“根据他们的谋生手段,用椰绳”、海贝和鱼干向国王交税。

“所有的食物都从椰子那里而来”

椰树当然不仅仅用来制造椰绳,它几乎全方位地塑造了马尔代夫和其它许多海岛的经济和 社会 。椰树不但为各种工具、交通、房屋和船舶提供了必要的建筑材料,更重要的是,它为马尔代夫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椰子汁和果肉可以直接食用,不但口感清凉甘甜,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果糖、葡萄糖、蔗糖、脂肪、各种维生素以及钙、钾、镁等微量元素。椰子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可以加工成其它食物。“果实可以制成椰奶、椰油以及椰蜜”,伊本‧白图泰仔细地写到,“椰蜜可以制成椰酥,和椰子干一起吃。所有的食物都从椰子那里而来,它们和鱼一起食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他人无法比拟的充沛精力”。

伊本‧白图泰对马尔代夫用椰子加工出来的食物赞不绝口。“椰树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树,它看起来和枣椰树很像。果实像人的脑袋,因为它也有眼睛和嘴巴的痕迹,其内含之物,还是绿色的时候,很像人脑。”椰子营养之丰富,伊本‧白图泰觉得颇为神奇。“椰子能使人身体强健,脸颊生红;打开椰子,如果里面是绿色的,其果汁异常甘甜鲜美。喝完椰汁,可以用勺子剜出椰壳内面附着的椰肉。”伊本·白图泰对于椰汁的描述,让人垂涎欲滴。

椰汁

椰子的一个特殊之处便是其中提炼而成椰油、椰奶和椰蜜。伊本‧白图泰还详细地介绍了椰蜜的提取过程。先在果实下约两个手指处砍一道口子,口子下面系一个小碗,用来盛放滴下来的汁液。如果早上砍口子的话,那么傍晚再带着两个碗爬上椰树,其中一个装着水;先收了早上的碗,用清水清洗椰树的口子,然后再削掉一小块,形成一道新的口子,系上新的碗。第二天早上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收集了足够的汁液,然后把汁液煮开直至浓稠。这样,上等的椰蜜便制成了。伊本‧白图泰称,“印度、也门和中国的商人都前来购买,带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并加工成糖。”

十六世纪的巴罗斯(J. de Barros),虽然只是一个身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印度办公室(The Indian Office)”的工作人员,却因为阅读和整理有关印度洋贸易的报告而熟谙马尔代夫的特产。千里之外的巴罗斯提到了马尔代夫的着名景观,那就是茂密的椰树林及其众多的功能。他说:“这些岛屿生产鱼类,并制作了大量鱼干(moxama),而后出口到世界各地,获利颇丰;鱼油、椰子以及椰糖(jiggery)也是如此。椰糖就是像炼蔗糖一样从椰子中提取的。”

“热两度,湿一度,其汁非寒性”

此外,椰子还用来治病。1623年,意大利耶稣会教士艾儒略(Giulios Aleni)在其所着《职方外纪》中介绍马尔代夫说:“海中生一椰树其实甚小可疗诸病。”此点阿拉伯人最有心得。

阿拉伯医学家伊本·巴伊塔尔(Ibn al-Bayṭār,1197?-1248)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Malaga),1219年离开家乡游历北非各地直至小亚细亚和希腊,并成为正在扩张的埃宥比王朝(Ayyubid Dynasty)国王的总农艺师,伊本·巴伊塔尔的博物学着作,搜集了前人的着作,包括万象,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矿物及其药用价值。比如,药的主要成分硝石,他称之为“中国雪(Snow of China)”。而被称为“印度核桃”的椰子,他也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颇有可观者。

比如,他介绍椰汁时说:“这种刚刚得到液体,粘稠,甘甜,甜美可口,似羊奶,似美酒;如果在野外喝此果汁,便会半醉;在室内喝此果汁,则会烂醉如泥。如果偶然一次饮此果汁,就会神魂颠倒,理智不清。”这哪里说得是普通的椰汁,简直是神仙水!当然,他这里其实可能是椰汁酿成的椰酒。他说,如果喝不完,到了第二天,椰汁就变成了醋,用来煮水牛肉,水牛肉会煮得更好。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伊本·巴伊塔尔当然不会漏掉椰子的药用功能。他引述说,椰子“热两度,湿一度,其汁非寒性,最好的椰子汁乃刚刚采集来的现椰汁,白色,甘甜似糖,当其发生质变时,可用作治曲鳝和绦这样虫之药物”。这个介绍,不但腔调和中医的颇为一致,其中的“热”、“湿”和“寒性”观念,推其本意,与中医亦为温和。或可见“热”、“湿”和“寒性”并非中医固有或独有之概念。

寻求壮阳的食物或药物是天下男性(以及女性)最为关心的事,根据伊本‧巴伊塔尔,椰子就能壮阳。他说,鲜椰汁是一种性欲刺激素;可以加速精液的形成;又说,椰子加速精液分泌,有暖肾及其邻近部分之功能等等。怪不得伊本‧白图泰在介绍马尔代夫以椰子为主要成份的食谱时意味深长地说:它们为我提供了足够的养分,即使我有四个老婆。

明代中国进口椰子

关于椰子的妙用,伊本‧白图泰和比他晚了几十年的马欢完全谈得拢。马欢谈到古里时曾经仔细描述说:“富家则种椰子树,或千株或二三十千株,为产业。椰子有十般取用:嫩者有浆甚甜,好吃,又好酿酒;老者椰肉打油做糖,或做饭吃;外包穰打索造船;椰壳为碗为酒盅,又好烧火打厢金银细巧生活;树好造屋,叶堪盖屋。”虽然马欢说的古里,马尔代夫的椰子树亦是如此。对于马尔代夫的椰子,马欢也有细致的观察:“人多以渔为生,种椰子树为业”;“椰子甚多,各处来收买往别国货卖。有等小样椰子壳,彼人镟做酒盅,以花梨木为足,用番漆漆其口足,标致可用。椰子外包之欀打成粗细绳索,堆积成屋,各处番船上人亦来收买,贩往别国,卖与造船等用。其造番船皆不用钉,其锁孔皆以索缚,加以木楔,然后以番沥靑涂之。”

椰子还可以用来酿酒,使得人们的生活和 娱乐 更加丰富多彩,宋人对此介绍颇多。十二世纪的周去非任职广西时,通过搜集文献并采访商人水手,着称《岭外代答》一书,称:“椰木,身叶悉类棕榈、桄榔之属。子生叶间,一穗数枚,枚大如五升器。果之大者,惟此与波罗蜜耳。初采,皮甚青嫩,已而变黄,久则枯干。皮中子壳可为器,子中穣白如玉,味美如牛乳,穣中酒新者极清芳,久则浑浊不堪饮。”比周去非晚了几十年的南宋宗室赵汝适在泉州市舶司任职时,着成了《诸蕃志》。对椰子树一条,他全文照抄周去非,惟最后加了一句“南毗诸国取其树花汁用蜜糖和之为酒”,南毗即古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南方也产椰子,但至少在晚明时期,东南沿海还进口从东南亚来的椰子。万历十七年 (1589),漳州月港的货物进口抽税条例规定,椰子每一百个税银二分。同时虎豹皮每十张税银四分,鹿角每百斤税银一分四钱,也就是每一百个椰子给明朝政府提供的税源与每五张虎豹皮一样,而远超一百斤鹿角的税钱。这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故事。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王朝开恩减税,椰子每一百个税银一分七厘,虎豹皮和鹿角也相应减税,仍然可见椰子之贵重。

总之,用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话来说,那就是,椰子的全身都是宝。首先,椰子的果实内部主要是水分,因为是水手海上航行最适宜的饮水。它自带储水容器,体积不大,可以随处堆放。同时,天然的坚硬的外壳既防止了水分的蒸发,也放防止内部水质的腐蚀,可以储藏很久。此外,椰子的果实除了宝贵的水分,还有其它维生素和营养成分,椰肉便可以作为食物。因此,它不仅提供了人类必须的淡水,也提供了生存和活动需要的食物来源。此外,椰子的外壳,或者可以作为燃料生火,还可以在紧急状态制作简单的浮游工具,海难时帮助船员逃生。由此可见椰子对于航海和水手的意义!所以马欢说:“中国宝船一、二只亦往此处(指马尔代夫)收买龙涎香、椰子等物”。怪不得1974年泉州发现的宋代沉船“泉州一号”的残骸里就发现了椰子壳。

航海的钟表?

“泉州一号”发现的椰子壳共14件,其中十三件是碎片,另外一个是完整的椰子壳,高9.9厘米,腹径12.7厘米。这个椰子壳值得格外注意,因为它很可能是古代亚洲航海的钟表。这是椰子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用处,彰显了古代亚洲人民的智慧。

“泉州一号”上的这个椰子显然经过人工精心加工,其顶部挖有一孔,直径4.7厘米;顶部往下2.8厘米处的腰部也挖有一孔,直径约0.8厘米。我国着名的海洋史学家韩振华分析说,这个椰子可能是一个计算时间的水时计,也就是古代的钟表。

东南亚一带,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爪哇岛等地,都曾使用椰子作为水时计。17世纪的荷兰人华伦丁(François Valentijn,1666–1727)记载,在摩鹿加群岛(即香料群岛),当地人虽然没有时钟,但却懂得如何可以获悉把一天分为三个相等部分。他们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水滴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椰子,当椰子壳里充满了水,就可以估算一天的时间。到了特定的时间,人们就敲击五个大鼓,广而告之。华伦丁在这里所说的计时方式,和我国古代的滴漏计时原理是大致相同的。这个方法相对简单,也没有应用到航海上去。不过,马来人在航海中利用椰子壳计时的方法,就比前者复杂得多了。

和达尔文齐名的一同提出“天演论”的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在其《马来群岛( The Malay Archipelago )》中介绍了爪哇商船用椰子壳沉水计时的方式。人们将一个刳好的椰子壳置于盛水的木中,使得椰子壳刚好有半个浮出水面。而椰子壳的顶部挖有一个小孔,细丝一般的水线便匀速地注入于椰子壳里面。水线的大小和流速,和椰子壳的容量,有着精巧的设计,使得椰子壳正好在一小时的那一刻骤然下沉。船上的人即从日出时开始计算,椰子壳沉水的时候,马上开始新的一轮计时。华莱士发现,这种椰子壳沉水的计时方式,非常精确,和他使用的手表相比,每小时相差在一分钟内。这样的计时方式,如果每天以二十四小时计算,会相差十几二十分钟,这对电脑时代的我们固然完全无法接受。可是,在前现代 社会 ,这样的误差并不至于产生什么难以承受的恶果。更何况,这种航海计时是在日出时计算,整个白天相差不过十分钟上下。这种误差,对于航海这而言,根本没有问题。

如上所述,“泉州一号”所发现的完整椰壳,其顶部和腰部的两个小孔,令人不由得猜测它就是马来人发明使用的航海计时器。华莱士记载的椰壳沉水计时器是每小时一次,那么,如果“泉州一号”发现的完整椰壳是类似的计时器,它沉水一次大约是多长时间呢?

韩振华经过计算,指出,“泉州一号”发现的椰子壳其容积约为1.5升,比爪哇商船所使用的容量1升的椰子壳水时,多了一半。它每沉水一次,耗时一个半小时,连续下沉十六次,则为二十四小时。不过,如笔者所述,这种椰子壳沉水计时器主要用于白天计时,不需要昼夜连续使用,除非夜间也照样航行。即使白天黑夜持续使用,它的作用不在于判定白天黑夜(这是太阳的职责),而是判定航行时间,加上对航速的估算,船上的人便可预计已经完成航海的里程以及到达某地的距离。可见,只要掌握了科学原理,哪怕是最普通的材料,人们都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而椰子对于海洋人群对于航海之意义,愈发可见一斑!

校对:刘威

2. 印度最好用的生发水是叫途格米诺吗

在好用的生发产品也分人,分情况,有的天生的遗传基因,就是神仙水用了也不会长出头发。我老公就是例子。

3. 跨国公司在我国造成环境污染的具体案例

在《晏子春秋》中有一句被后世广为诵传的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很多在华的跨国大公司,显然也发生了这种变异。
在很多国人眼里,来到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大多实力雄厚、运作规范、遵纪守法、自觉自律,有着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但不幸的是,有些跨国公司披着光鲜的外衣进入中国后,却慢慢地发生了变异,频频患上一些富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毛病,比如行贿、比如逃税漏税、比如污染环境、比如违反劳动法、比如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外为什么口味纯正、有着良好的口碑,为什么到了中国后却徒具其表、味道大异?我们不妨找来相关“患者”的病例,对它们好好进行一番剖析,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异?

通过行贿进行权力寻租

通过行贿进行权力寻租,这是某些跨国公司患上的一种典型的“中国病”。

岁末年初,德国西门子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丑闻和动荡之中。2007年5月20日,公司突然任命彼得·罗旭德为公司下一任CEO,而现任CEO克劳斯·柯菲德将匆匆卸任。而此前的4月20日,前一任CEO冯必乐不得不宣布辞去监事会主席一职。

这一切,源自于西门子公司一系列的跨国行贿。早在2006年11月15日,德国警方就搜查了西门子公司在德国的近30间办公室,并以涉嫌挪用和在其他国家行贿的罪名,拘捕了数名西门子员工。德国检方确认的涉案金额达2亿欧元,而西门子内部审计的结果则称,可疑资金高达4.2亿欧元。如此大规模的调查行动,如此高额的违法涉案资金,让西门子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惊人的一起公司贿赂调查案。

在一系列可疑行贿名单中,共有9个和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及个人被提及,涉嫌受贿金额从几万欧元到几百万欧元不等。检方在调查中发现一个规律:通过签署咨询合同,向第三者支付咨询费的方式进行间接行贿。在西门子电信部门前高管的问讯笔录中,他特别提到中一个和中国业务有关的人,名叫Max Rennert,总共接收了来自西门子474万欧元的咨询费。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此人在几年前曾帮助西门子、德国电信等获得了中国一个移动通信项目合同。

而宝洁公司近来也陷入行贿丑闻之中。2007年5月11日有媒体报道,宝洁公司在1994年到1997年之间,曾陆续向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进行捐赠,其中800万元仍在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账户上,其余200万元多用于口腔保健推广工作。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让人吃惊的,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是一个在全国几乎没有影响的社会组织,注重实效的宝洁公司,为什么会对它如此慷慨?而且在捐赠后竟然不抓住这个机会做任何宣传?

据媒体披露,这个所谓的基金会与全国牙防组的人员交叉率高达50%以上,全国牙防组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张博学同时又兼任牙防基金会秘书长,而牙防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卞金有教授,也身兼全国牙防组副组长。而在宝洁的相关产品上,赫然盖着牙防组的“权威认证”。这就是秘密所在!

滑稽的是,所谓的中国牙防组,最终被发现连法人资格都不具备,根本没权利进行认证。宝洁公司被媒体和公众质疑,此举有变相的行贿和利用假认证忽悠消费者的嫌疑。

对环境保护睁只眼闭只眼

不重视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是跨国公司染上的又一项“中国病”。

2006年6月,有33家在华知名跨国公司并肩走上了一份榜单。可惜的是,这并不是一份任何与荣誉有关的榜单,还是一份全国各级环保局综合2004年至2006年的涉及环保违规企业的耻辱榜。

登上这份耻辱榜的跨国公司有: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设施未保证正常运转致废水超标排放)、长春百事可乐公司(超标排放污染物废水)、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擅自投入生产)、3M上海研磨产品制造有限公司(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擅自投入生产使用)、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擅自投入生产)……

除了以上几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外,其它涉及环保违规的跨国公司还有:日资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标废水”被列入上海“2005年第二批该市环保系统查处违法企业名单”。在这份名单上的还有“世界十大卫生陶瓷公司之首”的美国标准公司的在华合资企业,及美国百胜餐饮集团下属的上海必胜客等;在福建,德国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造成严重污染”,被列为福建省挂牌督办企业;在浙江,英国漂莱特集团在华下属的公司被列为浙江2005年省级重点污染企业之一;在湖南,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的下属独资企业,因“电镀生产线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成为株洲挂牌督办的20家“污染大户”之一……

据NGO“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上述名单只涉及有水污染的企业,其它诸如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企业并未包括,所以只是在华跨国企业违规记录的一部分而已。

到了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全球最大轮胎企业——米其林公司在华投资的上海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又位列其间。

被点名的米其林轮胎项目涉及四项问题:未按环评要求完成对三台链条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轮胎厂无组织排放恶臭超标;未落实锅炉在线监测装置以及厂界噪声超标严重。

公然漠视《劳动法》

尽管中国的《劳动法》中,对职工的权益有着种种明确的规定,但有些跨国公司对此公然漠视,已经是另外一种严重的“中国病”。

2007年3月29日,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针对在广东曝光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知名洋快餐店用工涉嫌违反《劳动法》的一条条例证,正式对这两个洋快餐巨头发出询问通知书。

自从媒体曝光后,洋快餐店的涉嫌违反《劳动法》的问题浮出了水面。广东首个非全日制职工小时工资标准明文规定:广州作为一类地区,非全日制职工的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7.5元人民币。但据了解,肯德基兼职工合同上的工资为4.7元人民币/小时,必胜客为5.8元人民币/小时,麦当劳最低,只有4元人民币/小时——兼职工的时薪甚至连买一杯该店的中杯可乐都不够,远远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不仅工资低廉,兼职工超时工作的现象在这些快餐店也屡见不鲜。按照相关规定,兼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若超出该条件,用人单位就必须按全日制用工形式与职工确定劳动关系,并承担相应责任。然而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中存在大量超时工作的兼职工,有的甚至日均工作十余小时,与全日制工人别无两样。

另外,大部分兼职的大学生与肯德基、麦当劳餐厅签订“劳务协议”后,却无法准时拿到,甚至根本无法拿到“劳务合同”。即便是已签订的合同,餐厅也规定单方面可以进行修改,完全是“霸王条款”。

继广州发生麦当劳、肯德基支付给小时工的工资低于最低标准事件后,又相继曝出太原、福州等10余个城市的麦当劳、肯德基同样存在违规用工问题。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中国开设的餐厅共达3000余家,聘用的中国劳工达20万人,其中大多是非全日制工人(钟点工)。业内人士估计,该三家快餐企业所聘用的劳工中,大约有80%约160000人是非全日制工。粗略计算,如果非全日制工每人每小时少发2元钱,按每人每天工作5小时,每月工作21天计算,一年下来,这三家餐厅企业每年至少少发中国劳工约4亿元之巨,这比三家企业全年向中国交的税还多。

《南方周末》也曾发布过一份“2005年世界500强在华最佳投资企业排行榜”。这份榜单表明:在利用人力资源方面,部分跨国公司很不光彩。在跨国公司集中的中国南方某些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的工资水平基本上保持不变。跨国公司赚取利润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些资本巨头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却没有做到让中国工人共同享受一定的发展成果。

更让我们感到不平的是,在这些资本巨头所赚取的利润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国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换取的。如在外资、合资企业遍布的珠三角地区,每年发生断指事故个案至少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根,由此竟然使当地医院的手外科异常繁荣与发达。在一双双被机器压扁、切断、血肉模糊的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缺乏保护的劳动条件和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漠视。

屡次陷入“质量门”事件

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屡犯错误,也是有些跨国公司常见的“中国病”之一。

跨国公司被中国消费者投诉的案例变得越来越多,在近几年达到了一个高潮。这轮高潮的“始作俑者”,是“苏丹红一号”。但“苏丹红”的风头很快就被“SK-Ⅱ”、“雀巢风波”、“博士伦护理液事件”、柯达“质量门”事件等抢走。

曾几何时,SK-II系列化妆品中有一款被标榜为“神仙水”的精华乳液风靡整个亚洲。SK-II自2004年以后一直保持者中国大陆高端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序前三名的领导品牌地位。2006年9月份成了转折点,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宣布,在SK-I中查出禁用物质铬和钕。消息一出,宝洁公司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的专柜和专卖店立即遭遇“退货潮”,SK-II品牌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2006年12月4日,343名消费者投诉柯达LS443型数码相机存在质量问题,中消协随后召开“听证会”,该会议最终引发柯达与中消协及消费者之间的严重对立。此后,由维权消费者组成的神秘QQ群现身,表示拒不接受柯达提出的“付费升级”方案。

2007年1月,全球咖啡店连锁店巨头星巴克卷入“反式脂肪门”事件。反脂肪一般存在烹调油中,常用于制作饼干、面包、蛋糕和薯条等食品。经常食用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易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07年初,一个自称为“揭批LG联盟”的组织称,LG电子从1998年开始,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秘密的、大规模的小作坊式翻修,并重新返回正常销售渠道。该组织声称,这些在小作坊拼装出来的LG产品包括等离子电视、液晶显示器、空调、微波炉等等,涵括了LG在华销售的大部分产品。有消息甚至称,各地工商等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这件事情已经导致了LG在华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而知名的跨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也屡屡在陷入“质量门”事件之中:据2006年1月16日《北京晚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15日公布瓶装(小瓶)饮用水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家乐福自有品牌曝出不合格产品,由北京领先饮食品工业公司生产的“家乐福”牌天然泉水,因为菌落总数不合格上了黑榜;据2006年5月11日新华社报道,上海家乐福曲阳店分3次购进超过保质期限的美国进口猪颈骨肉,共计3781.66公斤。截至监管部门进行查处时,已有1670多公斤过期肉被售出,销售金额超过1万元;据2006年4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上海家乐福超市销售的廉价女包和“LV”女包极其相似,为此路易威登马利蒂(法国)公司将家乐福超市经营者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告进法院,索赔50万元;据2005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工商局通报了流通领域通信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等质量监测结果,家乐福马连道店发现了不合格家电;2006年5月《华夏时报》报道,在一家家乐福店盛咸鱼干的玻璃陶里,竟然发现了上百条大小不一的活蛆……

如何防止“中国病”的泛滥

在跨国公司所患的这些“中国病”被媒体或相关部门曝光时,大部分跨国公司并不是虚心接受与改进,往往是采取了傲慢的态度。许多消费者不解,外国公司对中国消费者为何会采用“二等公民”的怠慢作法?为何当中国消费者对发达国家的名牌产品支付了昂贵的价格和预期的信任后,得到的却是不那么国际化的歧视对待?为什么我们要引进的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尊重法规、尊重市场反应、对消费者负责的现代经营理念,到了中国就变了味了呢?究其根本,既有这些企业的自妄和见利忘义,也有国人的轻信和盲从,更有相关主管部门的忽视甚至纵容。

无利不起早。任何资本和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本性难移。前一段时间,在企业界,以跨国公司为首,刮起了一股企业讲求社会责任的浪潮。很多公众对这些企业的自律行为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但也有清醒之士指出:不能指望以盈利为最大目的企业自学遵守过多的社会责任,他们口头上唱得这么好听,其实从一定程度上麻醉了大家,从而让自己脱离了政府、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淡薄和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知名品牌的扭曲营销观和危机处理方式。近两年来跨国公司的丑闻和质量问题时有出现,但在短暂受冲击过后,它们基本都能找回市场。在一些跨国公司看来,中国的企业、消费者并不成熟,独立性还不足以与其进行平等谈判、对话和要价。

大公司行为的“劣化”,从另一面说明了我国在守法环境上确实大有漏洞可钻。因此,在中国,要使外国企业遵守他们在国际市场上遵守的规范,除了依靠企业自身出于长远利益考虑的自觉外,还应该通过改革形成对企业守规的“硬约束”,“迫使”企业走入规范。

每当一个洋品牌被查出质量问题后,大多数跨国公司都会启动危机公关。而他们找到工商部门,口气最硬、讲得最多的话便是“你们这样搞会影响地方投资环境”。有的则具体介绍对中国做出了多少贡献,有的甚至用为政府部门或为社会提供某些便利、赞助等条件,试图换取监管部门的沉默。

跨国公司在产品出事后的“政府情结”,折射出的是我们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政府情结”。一些地方和部门长期以来对洋品牌格外关照和优惠,无形中形成了对洋品牌的隐性保护机制。

政府部门在监管上应坚持原则,无论是公布结果还是最终执行惩罚,应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不要为小私而伤大众,更不要让寻租者找到空子钻,这种时候往往是检验政府办事能力的关键时刻;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一再失语和迁就,事态只会进一步恶化,而如果进行及时地干预和处理,对公司、消费者和政府形象都会更加有利。

另外,在中国还缺乏相关的法规与制度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有些国际大牌公司在全球召回有缺陷产品时,惟独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理由是中国没有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业内人士认为,我们在保护消费者方面缺乏像发达国家那样的高标准立法,对什么情况应召回和赔偿,缺乏具体规定。

当然,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也至关重要。事实表明,许多问题就是在媒体曝光后,才推动有问题的一方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媒体信息的透明、公众的看法和态度,不仅会对大公司形成压力,也会对相关部门秉公办事产生一定的推动力。

TAGS: 跨国公司

阅读全文(117) | 回复(2) | 引用通告(0) | 圈子推荐(0) | 编辑

Re:跨国公司频患“中国病”
编辑晨晨发表评论于2007-10-18 14:53:00
中国制造是给外国人打工,你觉的一个打工者有权利为产品的质量等问题提出异议吗?我们只能照做而已!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Re:跨国公司频患“中国病”
八月骄阳发表评论于2007-10-18 11:34:00
中国制造屡次陷入“质量门”是在给我们提醒,想要告别质量门唯有做强做大品牌这样才能把信誉做出来、

4. 可乐喝多了有什么坏处

可乐喝多了的坏处有:会上瘾、会伤牙、会发胖、会导致骨质疏松、易得食管癌等等。因此,喝可乐应适量!

1、可乐含有咖啡因,常喝上瘾

2、可乐含有碳酸,喝多了对身体不好。因为人体在弱碱性时状态最佳。

3、可乐喝多了伤牙。由于可乐中含有磷酸和二氧化碳溶解后形成的碳酸,对牙釉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4、可乐中含有大量糖,这些糖吸收速度很快,容易造成热量摄入过量。常喝会发胖。

5、可乐中含有较高成分的咖啡因,咖啡因在体内很会危及胎儿的大脑、心脏等器官,同样会使胎儿造成畸形或先天性疾病。

6、可乐会导致骨质疏松。爱喝可乐的人,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类饮料的5倍。可乐中的磷酸可能是导致骨折率增加的原因,因为大量的磷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可乐中所含的咖啡因也有脱钙的作用。

7、 可乐可以溶解铁钉。曾有人做过试验,将铁钉放入可乐中,铁钉居然会逐渐溶解!可乐中的磷酸属于强酸,即使经过稀释,还有一定酸度。可乐虽然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胃,但还是会给胃部带来一定负担,有胃溃疡的人最好不要喝。

8、可乐喝多了易得食管癌。印度医学家发现,凡是可乐等碳酸饮料消费量大的人群,食管癌发生率都会相对较高。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压力使胃酸逆流进入食管,从而刺激食道,诱发食道癌,但这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充足的研究证据。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和胃肠功能不良者应当严格控制充气饮料。

阅读全文

与印度神仙水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网军为什么攻击百度 浏览:885
印度人为什么看到奇怪病 浏览:891
英国公爵多少人 浏览:984
如何分辨英国人和 浏览:487
英国什么超市可以买到避孕套 浏览:917
英国邮费如何支付 浏览:605
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织机 浏览:433
印度有哪些邦信仰阿拉伯教 浏览:856
为什么无敌舰队不在英国本土登陆 浏览:366
中国的什么 浏览:75
国旗伊朗怎么画 浏览:465
英国的一元等于多少元 浏览:201
伊朗有多少套m1防空系统 浏览:546
为什么初中课本里没有越南战争 浏览:15
百色市与越南交界边境线多少公里 浏览:455
意大利面煮完为什么粘 浏览:834
意大利境内包裹怎么查询 浏览:932
介绍中国画构图的书有哪些 浏览:115
西冷印尼最早什么时候的 浏览:739
二战前后英国的移民从哪里来 浏览: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