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对中国有什么作用

印度对中国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03 11:11:17

‘壹’ 印度对中国的优势有哪些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印度虽然一般科技发展缓慢,但高科技领域却发展迅速,在核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印度具有很强的实力。印度为成为有声有色的军事大国,长期保持了较高的国防科技投入;印度空间技术发展很快,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空间大国;印度是世界上软件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近年来其软件业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同期世界软件业增长率是20%,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正在以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计算机软件大国的地位跻身于世界信息技术大国之列。印度科技的发展得益于科技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和开发。印度科技人员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人才质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2000~2001年度,印度拥有254所综合性大学,2223所职业学院,7926所其他学院。印度信息技术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3万人,在校大学生与人口比例高于我国,印度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一、科技教育从小抓起 印度的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印度人的心算速度惊人就与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小学生必须记住的乘法口诀是1×1到22×22。小学生解扇形面积的题目不是计算题,而是证明题,因此他们解数学题的思维方式与电脑程序的方法十分相近。 印度教育部门制定了统一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大纲,全国2500多所中学开设了电脑课,400多所大学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这使得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体系。为了有效地实施和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印度政府专门制定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南和大纲》,规定小学必须学会使用鼠标、键盘、打印机和掌握光驱、调制解调器等的使用方法。初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使用教育软件、电子邮件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方法。高中学生则要学会利用电脑收缩整理数据、图形处理、基础软件制作等技能。印度现有的电脑培训中心还为3~14岁的儿童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每家公司的项目针对不同的年龄组。这些培训与学校的正常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对于那些3~8岁的小娃娃们,只是轻松地学着玩。培训人员认为,儿童应以他们自己的节奏与方式学习。通过电脑培训程序使孩子既懂得了电脑,又能帮助他们学好学校的日常课程,决不会给孩子增加负担。电脑的多媒体效果和动画画面,给孩子创造了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他们在游戏中便学会了很多知识。印度的父母以前最希望孩子将来当医生、律师,而现在,如果你问一位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做什么,答案毫无疑问是“软件工程师”

‘贰’ 印度跟中国的国际地位相比,有什么优势

印度的国际地位是非常特殊的,第一,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在殖民地解放中,走出了一个让西方列强十分满意的道路,让西方列强得到了道义的制高点;第二、印度走出了与西方列强同等意识形态的治国方针;第三、印度在几百年的殖民历史中,丧失了民族自决的志向;上述的原因,使得西方列强对印度得以“放心”,另外,印度的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迫使,印度称为东西方相争的“香饽饽”,这就是,最近印度总理所说的印度的崛起不会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而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着十分强劲的发展潜力,一直保持着在全球巨大的经济军事份额,占据着世界顶端的地位,并且由于近代中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残酷压迫掠夺,这使得西方在面对中国的发展时,具有隐含的强烈负罪感,为了这种道义的劣势,西方不得不压制中国,留得一个长期的时间化解上百年来积累的怨恨。所以,在对待印度,对待中国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印度,西方有着及其强烈的优越感,印度为西方在殖民主要以全身而退做了一个很好的背书,印度可以得到从政治军事到经济的全面接纳,而对待中国,则是西方有着不能自身解决的罪恶感,任何的对中国有利的政策都面临着强烈的阻碍。

‘叁’ 印度对中国是积极作用更多还是消极作用多

印度对中国没有任何作用。

‘肆’ 印度对中国的优势有哪些

印度学生:“中国比印度差很远!”

表面上看,中国比印度先进富裕,中国的GDP和人均GDP两项指标都是印度的两倍,人口比印度只多出约12%,按说中国要比印度富裕。但真实情况确相反,从我在中国生活的两年半的所见所闻,真实的中国人比印度人生活艰难的多、苦的多。

印度农民没有苛捐杂税。印度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和中国差不多,但印度农民自给自足,国家根本不从农业上提取税收,也不象中国地方有那么多官员要养活,尽管印度的农业技术比中国落后,这主要是印度农民懒造成的,要是印度农民有中国农民这么能吃苦,印度农村肯定要比中国富裕,中国有世界上最能吃苦的农民,有最高的农业单产,但中国农民被压迫的太深,税赋太重,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来说,印农民比中国农民轻松的多。

印度人享有充分的流动自由。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要暂住证,印度不需要,也没有因为暂住证被关押被打死的情况。印度人可以在总统府的对面要饭,也可以在象中国长安街一样繁华的地段搭棚生活,根本没有人以影响市容而象赶鸭子一样到处赶。印度也没有象中国一样到处打砸摊主的城管,也不会因为三轮车影响政府形象而被取缔。在印度,只要你能在某个地方找到谋生的门路,没有人管你,而在中国就严格的多,官员们关心对外形象重于关心百姓生活。

印度人的工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劳动成本比印度低的多。以电视机为例,此次美国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就是以印度的电视机价格为参考的。印度的原材料及其它成本不会比中国高,唯一高的是劳动力成本,而中国电视机价格低就是因为劳动力工资低。在中国的很多工厂里工作的中国工人的收入比印度产业工人工资低的多。一些合资企业到中国开工厂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因为中国人最能吃苦、工资最低。这些外国工厂在印度根本开不起来,因为印度人要的工资这些老板给不起,印度人也没有中国人牛马般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国相对高的GDP没有让人民得到实惠。中国的GDP是印度的两倍,但中国人民难以从中得到实惠。以汽车为例,中国连乡镇村的官员都可以坐上进口高档轿车,仅此一项每年就消耗了中国GDP总值很大的一部分。而印度这种情况是绝对没有的。除国家用于外事活动外,印度政府官员都坐印度自产的“总理”牌轿车,印度象国防部这样的强力机关连空调都没有,而中国所有的政府衙门都是富丽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员公款吃掉的钱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印度很少。这些都是民众的钱,所以中国虽然GDP是印度的两倍,但人民肯定享受不到实惠。况且,中国的GDP在剔除水分后的真实数字是多少,大概没人能说清楚。印度没有那么多大盖帽。在中国大盖帽满天飞,“九项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是中国特色。这些大盖帽都是冲着人民来的,每顶大盖帽都是人民的负担。印度没有这么多大盖帽,即使你戴着大盖帽也不能向人民乱收费。中国人光养这些大盖帽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谁也不清楚中国人要花多少钱来养他们。一些大盖帽领导贪了太多的钱以后卷辅盖走人跑到国外去。据中国自己报道,近年来卷款外逃的官员有好几百人,这些人带走的财富估计可以供养几千万儿童上学。

印度没有官员终身制。印度上至总统下至部门,在任是官员,享受国家的各种待遇,但下来后和平民一样。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只要进了官场,除非因腐败被抓起来,否则国家要养一辈子,直到死为止。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的官员总数和法国总人口差不多,这还不包括乡村及编外的官员。而中国的国民总值比法国还低,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人的负担比印度大的多。

印度没有中国普遍存在的烂尾楼。在中国城市随处可见烂尾楼,这些烂尾楼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十亿,要统计中国的烂尾楼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资金存入烂尾楼里多登天还难。可以说每幢烂尾楼都是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每幢烂尾楼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在中国不知有多少人民的血汗投入了这个黑窟隆,这种现象在印度很少见,这也是中国特色。

总体上看,中国的GDP虽然是印度的两倍,但中国被要养活比印度多数倍的官员队伍、要养活无数的公车和公车司机和修理费、要喂饱中国官员庞大的将军肚、要装满外逃官员的行李箱、要养活无数的大盖帽,中国的那点GDP余钱肯定不多,用于人民福利的钱不会比印度多。

------------------摘自印度留学生感悟

‘伍’ 古代印度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梁启超先生曾将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归结为:音乐、建筑、绘画、雕刻、戏曲、诗歌和小说、天文历算、医学、字母、着述体裁、教育方法、团体组织等十二个方面。


1)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

2)佛教的组织和教规启发了道教建立更完善的组织和制度以及戒律。

3)佛教的哲学刺激了宋明理学丰富和完善儒家的哲学体系。

4)佛教的造像艺术影响了后来中国的雕塑艺术。

5)印度的神话故事、史诗以及佛本生经等启发了中国的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6)对佛经的翻译使一批外来语进入了汉语的词汇系统,甚至影响了汉语语法。

‘陆’ 印度对中国的优势有哪些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印度在人口、耕地、科技、信仰等方面都比中国占优势,印度有很多比中国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在科技软件服务方面,印度显然有更多优势。因为印度人英文比较好,同西方国家的沟通比较通畅一点。特别是印度班加罗尔这个地方,它的软件工业是非常发达的,全世界75家顶尖的软件公司有30家落户在班加罗尔。在印度,有4500家高科技企业,班加罗尔集中了印度软件人才的35%,它创造的IT产值也占了印度的三分之一,它已经形成了科技软件服务中心。
第二,有数据表明,几年后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变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倒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印度年轻人的比重远远大于我们,每年的就业人数至少1000万人,大多是18岁左右的年轻人。相较中国,印度人口的优势恐怕在今后几年会凸显出来,而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在发展。
第三,印度的土地面积只等于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可耕地要比中国大一倍。也就是说,它的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但可耕地比中国多,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粮食需要进口,印度是再穷也不愁粮食。
第四,根据统计,印度人80%信印度教。所以印度人比较重视精神生活。印度这种信仰对于社会稳定有好处,所以印度尽管会出现大乱,但像甘地,他在反对英国殖民主义时都是提倡“不抵抗主义”。印度的历届政府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不会乱得很厉害。中国的汉人是比较相信物质生活的,这一点与印度有所不同,在这方面印度还是有它的优势。
其次,印度的“私营企业家文化”值得中国学习 。
在经济方面,印度的优势有两个:第一个是服务业,他们的服务业早就超过了50%。同时莫迪还提出一个口号“Make in India”。意思是“请大家到印度来生产”,是个祈使句,就是说你们把资本拿到这里来开厂,让大家都到他那儿去生产。可见印度认为光靠服务也不行,制造业也要赶。第二个是印度的外贸靠内需拉动的比例比较大,这个既是缺点,也是优点,是把双刃剑。
还要提到一点,就是印度的“企业家精神”。尤其在私营企业家里面,我觉得印度私营企业家的文化远远好于中国。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富二代”什么的,经常是不能坚持下去。但印度几个有名的家族企业,像塔塔集团,有一百多年了,已经有三代以上,但是依然长盛不衰。我参观过他们的厂区,像工业园一样,搞得非常好,而且福利非常好。他们开玩笑说,工人只要生一个孩子,我保你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老板出钱,但你超生了,就不管了。他们还分房子,工人都有房子,工程师住好一点,工人差一点,但都分房子。在印度,私人老板搞这些真的不容易,这就是企业家精神,值得中国学习。
另外,印度的银行业是比较成功的,监管也比较好。中国股票解放以后中断了,到改革开放才重新启动,但孟买的股票市场一百多年一直延续下来,没中断。他们的股票市场也出现过重大诈骗,但坏的例子好象没有那么多。另外,印度银行的呆帐比我们少,这是印度使馆的人说的。
在信息技术方面,比尔.盖茨曾经说“下一个软件超级大国就是印度”,这个评价应该说相当高了。班加罗尔有很多这方面的大公司,我也去参观过,那里的管理等方面确实很好。另外,他们的英语好,因此外包业务也很强。
评价印度的教育,同中国相比,可以说印度是“高等教育好,基础教育差”。美国有个MIT,印度也有个理工学院,培养出的一些IT产业专家,软件工程师,水平都相当不错。在国际组织里面,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等等,恐怕中国人还没有印度人多,他们当中很多都是高技术人才,英文也好。
印度软实力方面的优势也是看得见的。宝莱坞的电影在国际上还是相当有影响的,它的产量甚至超过好莱坞了。在南亚国家、非洲等地,印度电影市场非常好。还有印度瑜珈,现在中国也很盛行。莫迪九月份参加联大时还提出,要联合国通过一项“国际瑜珈日”的决议,并获得通过。
最后再说一句,经常有人问印度的社会治安怎么样。不能说印度社会治安比中国好,但你到富人居住的地方去看,没有多少人装防盗门的。富人区除了卖珠宝,卖黄金首饰的要装铁栅栏,老百姓,很有钱的资本家,都没有装防盗门的。

‘柒’ 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及一带一路给印度带来什么变革

印度反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三年多了,南亚国家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已经有很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有很多争论和误解。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学者有必要进行解疑释惑。

首先,“一带一路”具有双重内涵,它既是一项战略,也是一项倡议。

对内,它是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与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旨在改变中国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参与全球市场的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通过促进中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放水平,使之融入全球分工和价值链体系;

而对外,“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中国针对世界和平发展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它是一项开放、包容、平等的国际合作倡议,希望得到沿线国家的支持和参与,也希望能够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计划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计划对接。

‘捌’ 印度崛起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印度经济崛起的战略影响
当全世界还在试图理解冷战结束对全球势力均衡和不同国家在新的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与关系会产生何等影响时,并且,在印度的经济改善对全球和亚洲势力均衡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评价之前,哈佛大学一位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对后冷战时代国际体系的性质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预测,至今,这一预测还令印度的战略政策分析家们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亨利·基辛格在其研究西方外交史的《大外交》(1994)一书的序言中,对“世界新秩序”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如下猜测:
“21世纪的国际体系表面上将充满矛盾:一方面是分崩离析;另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全球化趋势。在国家关系层面,新秩序不同于僵硬的冷战体系,而更像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国家体系。新的体系至少包含六大主要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或许还有印度——以及众多的中等规模和更小的国家。”
不可否认,美国仍然在军事力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不过,它也要接受其他经济大国崛起的现实。最近,基辛格不断重复他早先的看法,在强调其经济成就重要性的基础上,再次谈到印度作为一个强国的“潜力”(基辛格,2000)。1994年,当基辛格认为印度是一个正在迈向“大国”地位的国家时,人们还不能想象印度可能出现一个1992~1998年那样的高经济增长阶段,另外,印度也还没有宣布自己拥有核能力。难道他有先见之明,还是他希望我们在定义印度的“国际主要力量”的身份时,关注其历史因素和潜在力量?作为一个研究国家实力和现实政治的专家,基辛格在那时就应该非常清楚,印度不但能够维持从20世纪80年代业已开始并且不断加快的经济增长态势,而且,其经济政策将打上现实主义的深深烙印。事实上,那时印度的外交政策正是遵循着现实主义原则,对此基辛格当然是心领神会的。然而,和许多其他的分析家一样,如果基辛格仍然只看到一个那时还不确定的印度大国的“潜力”,那么,问题在于:印度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将潜在力量转变为现实力量?
军事分析家们认为,尽管印度已经宣布了其核大国地位,但是,印度要想成为一个被世界承认的、超过其近邻的军事和核大国,目前还存在巨大的信誉和能力缺口需要弥补。为了弥补这一“可能”和“现实”之间的缺口,最重要的莫过于印度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和增长是印度作为一个“强国”重新崛起的根本所在。如果印度能够成功地保持高增长率,获得必需的财力用于国防和安全建设以及进行人力资本和社会福利的投资,以确保与邻国之间的和平与安全,那么,基辛格的预言才能最终成为事实。
新的印象
不管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在冷战期间对印度的印象如何,20世纪末,有两个决定性因素迫使西方国家重新认识印度。首先,20世纪最后十年印度的经济成就,以及印度在经济政策和思想方面的转变;其次,印度宣布拥有核武器。对于这两个内生于印度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因素,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近年来,美国在重新形成对印度的认识时,还有另外两个因素需要考虑进去,它们虽然是“外生”因素,但却影响到印美关系,即恐怖主义活动的上升和中国在亚洲的崛起。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即印度经济的强大、它的军事和技术能力,以及它作为一个自由和世俗的民主国家在对抗教派主义和恐怖主义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将决定着21世纪印度与美国及西方世界之间的双边关系,反过来,这又影响到美国对未来几十年内印度在全球地位的看法。
印度面临的挑战在于,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否处理好上述每一个因素——经济增长与发展、国家安全、恐怖主义活动和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和影响,从而增进国家安全和确保国民福利。印度如何处理这些挑战,将直接关系到印度在21世纪的全球体系中国家能力的大小与性质及其国家安全。
经济要求
在一本新近的杰作中,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Neil Ferguson,2001)在驳斥了最近有关国家能力经济基础的过于单纯化的理论之后认为:
“托尔斯泰的问题是:‘国家前进的力量是什么?’如果用‘动员’一词来替代的话,这个问题可能更好回答。显然,它不仅仅是购买力。尽管经济财力很重要,但是它们并不是国家能力的唯一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打击力不仅仅包括其钢铁工业的产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国家即便不具备进行足够的军事动员的能力,只要它有更好的战略、运筹和战术能力,它依然能够击败一个经济上的超级对手。同样,我们需要把一个国家的财政体系完善程度——它从纳税人手中集中财力和向投资者筹款的能力——考虑进去。而且,在重大冲突中,一个国家还必须能够最有效地动员其平民。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必须形成适当的平衡,以便在最大可能地形成作战财力的同时无损于国内的社会福利。因此,国家和私人部门官僚组织的素养及军事组织的素养是同样重要的。”(P418)
弗格森关注的是他所谓的财政力量的四个重要机构支柱:税收征集机构、代议制议会、国债体系和中央银行,它们构成了经济“能力方阵”。显然,弗格森避开了国家能力的经济决定理论,他认为:
“不论税收体系多么有效率,不论议会多么具有代表性,不论国债市场多么具有流动性,也不论货币管理多么完善,最终,一个国家的合法性与如下无形之物具有密切的关系:传统(过去受益的回忆)、感召力(当今领导人的吸引力)、公众信心(对未来收益的信念,包括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以及宣传(政府开动可用的媒体来鼓励所有这些方面)。尽管卡莱尔(Carlyle)担心现代性将把所有的人类关系都转变为经济关系,不过,真正的‘纯粹经济人’(homo economicus),即在每一次交易中永远只考虑最大化自己效用的人,还是极其罕见的,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人好比是怪物。在日常生活中,男男女女会使自身的经济利益屈从于一些其他的动机,像赌欲、惰欲、性欲和破坏欲。”(P422)
尽管不借助于经济手段,国家也可以追求权力和提高其战略能力,但是,从长期看,可持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对于印度而言,毫无疑问,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挑战便是如何加快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经济成就和经济能力构成了国家安全和实力的基础,对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情况更是如此。经济实力将决定军事实力,并且改变印度与其邻国,特别是她的两个主要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印度具备保卫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军事实力,尽管如此,她仍然需要维持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能够改变亚洲乃至全球战略均衡,实现自身发展利益的目标。也正是如此,印度的对手才会努力让印度保持经济上的弱国地位,这正好强调了经济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其对印度国家能力的“潜力与希望”的调查中,科恩(Stephen Cohen,2001)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未来若干年内,印度能否通过发展技术、后勤服务和军事力量,成为一个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南亚的大国?”这个问题综合考虑到了成为一个大国所必需的经济与军事力量。然而,科恩过于强调印度的军事、外交和政治能力,而相对疏忽了经济能力。他注意到印度精英阶层的“世界观”与“自我评价”和印度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断层,这非常正确。但是,在给后者下定义时,他却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成就的中心地位。实际上,要充分实现印度的战略潜力和国家安全,经济领域的稳健表现将至关重要。
在兰德公司(RAND)的一项研究中(Yeh和Zycher,2000),经济因素被直接纳入到了对亚洲不断变化的战略实力平衡的计算之中。研究认为,如果印度在2000~2015年间能够持续1992~1998年间的经济增长表现,那么,亚洲的力量均势就将发生一个大改写。遵循这一观点,特里斯(Ashleyr Tellis,2001)对印度经济崛起的多方面战略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说道:
“问题的本质在于,如果印度在未来二十年左右能够维持大约5.5%的年均增长率,它将成为亚洲舞台上重要的角色。如果它能够将增长率提高到5.5%以上的水平,那么,它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会更进一步。”
“如果增长率能够一直保持在7%甚至更高的话,这样的经济成就不但会不可阻挡地使印度成为一个强国,使它在亚洲地缘政治平衡中成为有影响的一极,而且,这也迫使全世界更加关注印度,把它作为一个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战略实体。”(p240)
在沙费尔(Teresita Schaffer)的《印度的崛起和美国在亚洲的政策选择》一书中,这些思想也有所反映。该书把经济增长的稳健性和治理视为决定印度国家能力性质的关键变量。沙费尔写道:“印度崛起为经济大国和国际事务参与者的程度将主要决定于国内的因素。在我们看来,两个因素的驱动至关重要。第一是经济转型,它将对政治气候、领导人竞争和印度的国际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个驱动力……是政治领导人的素质……”
经济表现与经济实力是政治与外交影响力和军事实力的必要,尽管并非充分基础,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特别是当人们看到苏联由于经济上的失败而崩溃,而在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崛起的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决定印度的国际形象和能力、战略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国家安全的并不是经济增长本身,而是增长过程的本质特征和印度解决当前所面临挑战的方式。所谓“本质特征”,在这里指的是增长成果的分配方式、增长对印度的全球竞争力和融入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有增长的部门构成,即工业化的程度及其财政可持续能力。这些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在印度迈向强国地位的过程中,它所面临的更大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内部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恰恰是社会和经济的落后状态,由此产生的不公平和政治动荡,以及经济发展的质量威胁着近来备受关注的“本土安全”。
印度国家安全的最大外部挑战来自和巴基斯坦接壤的西北地区的跨国恐怖主义活动。但是,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少数人群的社会和经济落后,以及教派和种姓之间的紧张关系所引致的国内安全问题,那么,也就无法解决这一外部挑战。不平等的经济增长只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同样,经济落后状况导致印度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从而限制了印度融人全球经济的程度。总之,稳定而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印度国家能力和安全的基石。
印度过去的经济成就和当前的国家能力
如果说加快经济增长是实现印度战略潜力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是,印度现有的表现如何?以及,准确地说,经济成就与发展潜力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有必要承认的是,促使印度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强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她的文明史、她对宗教和哲学所做的贡献、她在知识方面尤其是在科学和数学上的成就、她的人口规模和构成、她的地理空间和位置以及她的军事实力——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正如加维(John Garver,2001)在讨论印度和中国的竞争时所提到的那样,“人类创造的两个最为璀璨的文明:中国和印度,毗邻在亚洲大陆之上。创造了这两个文明的民族不但有理由为她们的历史与成就而自豪,而且,可以肯定,她们在当今世界还将发挥重大作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的一项统计工作通过清晰的经济数据反映出这种历史潜力。麦迪逊(Angus Maddison,1998)在对中国经济成就的研究中构造了一组有关1700~1995年间世界总收入的数据,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前工业化和前殖民时代印度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据的突出地位,以及近年来她们对这一失去地位的不断收复。1700年,中国和印度占到了全世界国民收入的45.7%(表1.1)。到19世纪末,这一比重滑落到24.2%,而到20世纪中叶时已经只有不到9%。随着这两个亚洲巨人在世界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相应的,首先是美国所占份额的急剧上升,紧随着是日本。欧洲的比重在19世纪末上升到超过40%的最高点,随后也开始下降,目前大约和前殖民时代的水平相当。这些数据助长了印度的战略和经济决策界的信心,他们坚信,印度一定会重新恢复她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国地位。同样,他们也注意到,经济成就在塑造一个国家的战略实力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不可否认,尽管学术界对这些统计数据的可信度还存有怀疑,但是,20世纪后半期最惊人的故事莫过于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在印度之前,中国就开始了她的高增长路径,在二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里便成功地使自己世界总收入中的份额翻了一番,从1978年的5.2%上升到1995年的10.9%。随着其经济上的成功,中国也成为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大国,其占全世界贸易额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约1%上升到2000年的4.5%。相比之下,印度的起步要更慢。不过,在整个20世纪,印度的经济增长一直在不断加速(表1.2)。
准确地说,最近一段时期印度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增长成就?在她的成就与潜力之间到底存在多大程度的距离?尽管印度起步较慢,但是,如果用一个更长的视角来看待其增长过程,那么,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增长速度在稳步加快。20世纪前半期,统计显示印度实际上几乎没有增长,此后,在1950~1980年间,其GDP年均增长率为3.5%,在1980~1990年间为5.4%,在1990~2000年间为6.2%。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2~1998年间,经济增长率超过了7%,尽管随后在1998~2002年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工业部门增长放缓所致。这就引起了一些有关中期增长潜力的问题。如果全美工商业圆桌联合会与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所(NBAR—CSIS)的观点可以被接受,那么,5.8%的年均增长率,即1980~2002年间所得到的长期增长率,不但无法使印度这个贫穷的人口大国解决发展问题,而且也无法使印度获得一个强国所需要的外交和军事地位。印度的决策者很清楚,只有在下一个十年内保持至少7%~8%的经济增长率,才能够完全解决印度的大规模减贫和应对人类发展的挑战。战略分析家们也认为,政府要想筹集足够的财力来对传统装备的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形成一个可靠的核威慑命令控制系统,这样的一个国民收入增长率是必须要保证的。
尽管还有这些需要警惕的不足之处,印度过去二十多年不断加快的经济增长已经产生了战略性影响。如果中期的增长速度能够提高到年均7%的水平,那么,各种战略性影响也将随之增加,我们下面来讨论这些问题。
业已取得的战略性影响
印度不断加快的经济增长以及更重要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已经影响到她与各国(或政治实体)的政治外交关系,这些政治实体远的有美国和欧盟,近的有东盟和中国台湾地区。不过,从战略角度来看,受影响最深的还是莫过于她与两个既是邻邦又是战略竞争者的国家的关系。

‘玖’ 印度自中国进口额5年来增30%,这对两国有何好处

印度自中国进口额5年来增30%,有利于中国产品向印度出售,增加两国的交往次数。

阅读全文

与印度对中国有什么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新冠如何传入浙江 浏览:109
印尼酸枝怎么看 浏览:757
意大利收藏家在哪里 浏览:658
中国梦是指什么 浏览:175
中国约有多少人近视了 浏览:634
中国伏特加多少度 浏览:889
如何成为外国人的中国小伙 浏览:970
意大利矿泉水是什么 浏览:429
印度为什么拒收洋垃圾 浏览:774
中国有哪些飞机场可以起降 浏览:913
联通掉了怎么进中国联通 浏览:821
意大利接种新冠疫苗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458
印度疫情中死了多少人 浏览:610
上海印度产品在什么地方卖 浏览:260
中国支援朝鲜多少 浏览:945
印度为什么乱花钱 浏览:63
印尼金刚350一串多少钱 浏览:473
伊朗北站哪个地方 浏览:374
美国为什么在中国南海 浏览:971
越南aj做工怎么样 浏览: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