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車企的「硬核」抗疫:像「二戰中生產坦克」一樣轉產呼吸機
這樣一個小舉措,為緊張的抗疫之戰增添了幾分樂觀情趣,算得上是從一個新角度為人們鼓舞士氣了。
正如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在公開信中所說:「當前,公共生活和許多商業活動在世界范圍內陷入停頓,我們眼下的首要任務,是盡可能支持抗疫工作,挽救盡可能多的人。我們正在努力引入我們的全球影響力、物流鏈和資源來應對這場全球危機,感謝為此做出貢獻的所有人員。在克服這場危機之後,我們會重啟所有的業務工作。感謝每一位員工的承諾和幫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手工製作 蘭博基尼義大利工廠開始生產口罩
日前,蘭博基尼官方宣布義大利工廠將生產口罩及防護面罩。
據悉,口罩由負責蘭博基尼汽車內飾的部門生產,日均產能為1000個;而聚碳酸酯醫用防護面罩由碳纖維生產車間和研發部門生產,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日均產能為200個。只得一提的是,口罩都是純手工生產,口罩的顏色都是典型的蘭博基尼風格。
蘭博基尼公司總裁斯蒂法諾·多梅尼卡利(StefanoDomenicali)表示:「在這樣的緊急情況下,我們感到必須要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我們決定通過研究項目的方式與Sant'Orsola-Malpighi醫院合作。我們與這家醫院之間已經有多年的合作關系……我們將團結一致,每天為在這場大流行斗爭中處於最前沿的人們提供支持,共同贏得這場戰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瘋狂的口罩!廠商:從暴富到血虧只用了半個月
工人們在生產 受訪者供圖
王剛的企業生產的一次性防護口罩受訪者供圖
4月中旬投資生產口罩,10天內兩筆訂單,3天生產完,利潤三四十萬。王剛回憶,那時,看到口罩機就像看到金山。
之後形勢便急轉直下。4月底,隨著市場飽和,供大於需,再沒大訂單;口罩利潤也驟降,王剛和合夥人投資的300多萬,眼見要打水漂。
五一勞動節時,覺得做啥都沒意思,王剛天天靠打 游戲 麻醉自己。
業內有這樣的說法:「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穩賺不賠的,是口罩、原材料和口罩機的「倒爺」們。
對「口罩機就像印鈔機」「有口罩重鎮造出許多千萬富翁」等傳言,業內人士多避諱不談。「中國人講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擔心被罵發國難財。」
其中一人強調:「你們只看到那些笑的,沒看到那些哭的。」
「我們每隻賺5毛,一天一夜就賺了15萬。」王剛說,「你想想那是什麼感覺」
瘋狂時
一天賺15萬「感覺就等著數錢了」
近些天,王剛在考慮轉行。
2012年,從銷售員做起的王剛,作為小股東,和合夥人在山東濟寧開了家無紡布袋廠。2016年開始主做外貿訂單,每年銷售額600多萬,利潤還算可觀。
因為沒錢,今年34歲的王剛一直沒有買房。疫情發生前,靠這幾年做外貿攢下的五六十萬積蓄,他在濟南看中一套二手房,交了定金,計劃年後辦手續。
這一切,被疫情打亂了。
2020年3月下旬,王剛的工廠復工。當時,國外疫情已經暴發,根本沒外貿訂單。國內需要無紡布袋的展會、活動,也都停辦。「壓力很大,沒有訂單,工人就會流失,重新招聘、培訓,都有成本。」王剛回憶。
促使王剛和合夥人決心殺進口罩市場的主要原因,是有不少同行轉型生產口罩,「聽說賺了幾百萬」。他們認為,公司一直做外貿,算是優勢。
4月7日,曲阜寶利醫療 科技 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辦好。4月10日,通過微信群買來的四套二手一次性口罩機到貨並調試好,開始生產。因為一直做外貿,王剛深知質量的重要性。4月15日,公司拿到SGS中國和歐盟CE認證。
剛拿到認證,公司就接到義大利110萬只一次性防護口罩訂單。當時,過濾95%級的熔噴布每噸50多萬,核算下來每隻口罩成本人民幣9毛,可賣一塊三四。因為是外貿公司訂單,對方拿走過半利潤,每隻口罩還能賺兩三毛。
「對方要得非常急,我們鉚足了勁生產,兩天兩夜就完成了訂單。」王剛回憶,最終,口罩順利通關,質檢也合格。兩天賺了二三十萬,王剛感覺很瘋狂。
「看著口罩機,就像看到了『金山』。」王剛說,那時,感覺就等著數錢了。
因為是二手口罩機,也非大廠出的,總是出現問題,比如壓片不整齊,需要調試,影響生產進度。王剛和合夥人毫不猶豫,就把這四套口罩機賣了。原本每套20萬買的,賣了18萬。然後,重新采購一套大廠的一次性口罩機。
4月20日,花200萬采購的N95口罩機也到了廠。這距他們付完全款已經15天。
緊跟著,公司就接到一筆30萬只的訂單,對方只要N95口罩的「白片」(註:口罩切片機比較貴,可能對方企業不願投資),拿過去二次加工,然後出口到新加坡。
「我們每隻賺5毛,一天一夜就賺了15萬。」王剛說,「你想想那是什麼感覺」。
利潤驚人,投入也不低:加上改造無菌車間的40萬,投資已達300多萬。
趁房價低,已經把所有積蓄投資進去的王剛,甚至重新開始看房。他盤算著,即使自己是小股東,兩個月也能分一百多萬,「到時候直接全款買房了」。
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口罩行情會在半個月內急轉而下。
疫情初穩開始進場的口罩生產線投資者,90%都無法收回成本。「上了N95口罩機的,虧損百萬很正常。」
國內疫情趨穩後,不少個人和企業還留有庫存,口罩的需求量也隨之減少。
轉變時:
「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
第二個大訂單後,雖然國內幾百隻(多是家庭自用)、五千一萬只(企業復工用)的訂單還有,但王剛的口罩廠從4月底開始就再沒接過大訂單。
當時,口罩市場已經飽和。
王剛慌了,開始發朋友圈,發動所有親戚朋友幫忙賣口罩,但效果甚微。「有朋友找到一個地方防疫指揮部的領導,一問,人家還庫存了許多口罩。」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准,1月1日至5月31日,我國口罩相關企業新增注冊70802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255.84%。其中,4月35260家,5月開始下降,為10283家。此外,據央視報道,3、4月,中國驗放出口的口罩就達278億只,約為去年全球口罩總產量的3倍。4月24日一天,就出口10.6億只。
到五一勞動節,王剛徹底失去信心,「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就天天打 游戲 麻醉自己,晚上一直打到累得受不住才睡。唯一出去的時候,就是買煙」。
不說沒訂單,即使有訂單,按後來的口罩利潤率想收回投資,也不可能。眼見積蓄要打水漂,王剛感覺,活得很失敗。
多名業內人士說,疫情嚴重時期,因封路管控,想殺進口罩市場不容易。當時,「許多廠轉產生產口罩機」,仍一機難求。最高時,N95口罩機炒到230多萬,一次性口罩機100多萬。訂機要全款,而且發貨多在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後。結果是,疫情初穩時殺進口罩市場的投資者,能在三月中下旬投產都算是早的。而且,當時口罩機廠根本不上門安裝,許多口罩機調試不好就「趴窩」在那。
據這些業內人士觀察估算,疫情初穩開始進場的口罩生產線投資者,90%都無法收回成本。「不上N95口罩機還好些,上了N95口罩機的,虧損百萬很正常。」
業內有這樣一句話: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
投資者的下一步
決定把機器留下來,「邊做邊看吧」
五一假期過後,經過朋友開導,王剛感覺好了一些,願意出來做事了。
王剛聽說,浙江一些同行在國內疫情初穩時,就開始做口罩,「做了一段,立馬就把機器賣掉了」。如今,一次性口罩機的價格已跌到二三十萬,但也是有價無市。王剛與合夥人商量後,還是決定不賣機器。5月,曾有口罩廠找到他們,提出讓他們把口罩機放廠里,然後根據口罩生產數量分成,他們也拒絕了。
王剛說,目前,無紡布袋市場在恢復,他們決定以無紡布袋為重心,將口罩作為副業。原因是,周圍正規口罩生產企業不多。
和王剛遭遇類似的李磊(化名),與王剛選擇不同。他是國內某口罩重鎮人,姐夫家是開口罩廠的。國內疫情初穩時,他花200多萬上馬一套N95口罩機,相比一次性防護口罩,每隻N95口罩的利潤要高很多。然而,口罩機一直調試不好,無法投產。擔心口罩機降成廢鐵價,他以30萬的價格,把口罩機賣了。
即使如此,前期「倒口罩」的李磊說,他還賺了十幾萬。
疫情期間,像李磊這樣,倒口罩機、口罩、熔噴布的,穩賺不賠,許多都發了財。不過,最賺錢的,還是那些原本就生產口罩,以及疫情早期殺進市場的。
一場疫情,留下了「口罩機就像印鈔機」「有口罩重鎮造出許多千萬富翁」等傳言。
對此,這些業內人士多避諱不談。「中國人講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擔心被罵發國難財。」
現在,市場上原本達不到口罩生產標準的80%級(過濾效率)以下熔噴布,已從四五十萬每噸,暴跌到每噸萬元。95%級熔噴布,也從最高時六七十萬降到25萬,99%級熔噴布則從70多萬降到30萬。
「我們愁得不行,在考慮開網店,拓寬口罩和無紡布袋銷量。」王剛說,現在,國內口罩市場已經飽和。不過,那些輕工業欠發達的國家,對口罩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只要質量達標,仍然可以出口。現在口罩出廠價還是比疫情前高,相比之前每隻口罩幾分錢的利潤,現在的利潤還是可觀的。
「在外面也是報喜不報憂,父母問,也都是說還行。」王剛只能咬牙硬撐著,「僅剩的希望在出口,誰也不知道以後的疫情形勢如何,邊做邊看吧」。
(來源:成都商報)
『肆』 蘭博基尼轉產口罩面罩,手工縫制+3D列印,壕得不接地氣!
目前全球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嚴重影響,工廠停產、公司關閉,口罩和防護設備的緊缺,成為了普通民眾面對的最直接難題,而在所有的工廠中,汽車行業因為產業鏈最為復雜,設備轉產口罩、面罩的可能性最高,因此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多汽車工廠開始生產防護口罩面罩,希望為全球抗擊疫情作出貢獻。
從目前來看,義大利的增長速度略微放緩,但整體局勢依然不容樂觀。而蘭博基尼口罩雖然看上去頗有「豪華氣息」,但對於新冠病毒的防護,或許提升數量更加重要,如果能夠換上全自動生產線,數量將得到大幅提升。要知道比亞迪在通過轉產調試後,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口罩製造商之一,每天已經能生產500萬個口罩和30萬瓶消毒液,數量相比起蘭博基尼的1000個每天,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由此也不得不佩服比亞迪強大的產業鏈。最後,祝願這場疫情早日結束,世界重回安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