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瀕海戰斗艦是什麼
美國海軍2004年5月27日宣布分別給予通用動力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約7800萬美元和4600萬美元的合同,要求它們對未來瀕海戰斗艦(LCS)進行最終系統設計,使這項代表美國海軍作戰轉型計劃組成部分的瀕海戰斗艦(LCS)進入原型建造階段。 瀕海戰斗艦
世界各國目前正在發展下一代海上艦艇,其中未來「瀕海戰斗艦」(LCS)廣受關注。主要是近來美國軍事力量轉型中,為應付新的作戰形式需要,對於海上力量需求,重點提出發展能夠適用於近海作戰的艦艇,才掀起一股熱潮。其實,最早開始著手設計建造「瀕海戰斗艦」是瑞典、英國和挪威等國,已經正式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三種類型艦艇:瑞典「維斯比」(Visby)級傳統型輕護衛艦、英國「海神」(Triton)號三體型試驗船、挪威Skjold (盾牌星座「Shield」)級氣墊雙體導彈快速巡邏艇。雖然採用不同的船體結構,但它們共同特點是:全隱形、高航速、適航性極強、自動化程度高。瑞典、英國和挪威設計製造的這三種具有代表性的艦艇,還是美國正在用於自身防禦 從作戰指導思想看,瑞典和挪威等國發展「瀕海戰斗艦」用於自身海濱防禦。從技術上看,已經研製成功的「瀕海戰斗艦」:1999年4月下水的挪威Skjold(「盾牌星座」Shield)導彈快速巡邏艇噸位是260噸,專門根據挪威群島和峽灣遍布的海岸地形,去實施搜索和監視敵方潛滲兵力並利用自身隱形能力接近、交戰; 瀕海戰斗艦
1999年6月下水的瑞典「維斯比」級隱形輕護衛艦噸位是600噸。主要用於反水雷戰和反潛戰,但第五艘將會配備直升飛機後主要用於攻擊和反水面艦艇戰斗角色。
發展進行競標的高速「瀕海戰斗艦」的參照原型。
2、英國發展大噸位「瀕海戰斗艦」
具有遠洋能力,用於軍事作戰在敵方近海水域部署 英國海軍為發展「未來水面艦艇」(FSC) 的需要而建造一艘「海神」號三體技術論證船。2000年3月下水的論證船是將來全比例護衛艦三分之二尺寸,而且是艘非軍事船舶,但在海上能夠運送「集裝箱式」海軍軍事系統,也就是可以隨時武裝用於軍事需要。預定2013年進入英國海軍服役並且代替22/23型護衛艦。英國海軍還准備進行多方面發展,如小型直升飛機平台登陸艦(Mini LPH)、快速部署支援艦和配有艦載機具有航空作戰能力的隱形艦船。 英國海軍因為經常參加諸多軍事行動,因此發展護衛艦型「瀕海戰斗艦」,能夠橫跨大洋。
3、美國發展「近岸艦隊」
用於近海作戰的「瀕海戰斗艦」成為關注的焦點 美國海軍官員和防務專家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組建「近岸艦隊」的構想,但一直爭議不斷。從作戰現狀看,美軍戰艦從1960年越南戰爭以後,除用於少量小沖突以外,美國海軍至今還沒有面臨直接對抗這些近岸威脅的局面。接著冷戰結束和前蘇聯強大的遠海艦隊瓦解,美國海軍在全球水面上沒有任何實質威脅。因此反對者認為美國強大的水面艦隊具有足夠的打擊力量,發展組建「近岸艦隊」是多餘的,重點還是航空母艦等大型艦艇上。 瀕海戰斗艦
但是從90年代海灣戰爭開始,美國艦隊在敵對方海岸水域進行軍事行動。所有的作戰已經是近海,並沿著海岸,而且大量威脅日益增多。不只是礁石和淺灘等惡劣水域環境,主要還有敵對武力大量數目、種類繁多的武器。美國海軍艦船在最近三十年損壞五艘,都發生在近海水域:三艘被水雷損壞(都在波斯灣,一艘在1988年,被伊朗破壞;二艘在1991年,被伊拉克破壞),一艘被一枚反艦導彈擊中(波斯灣,1986年) 和一艘被自殺小艇炸彈炸壞(葉門,2000年)。 拉姆斯菲爾德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後,由於「近岸艦隊」能在敵方水域靈活、快速的進行作戰,尤其在一些大型艦艇無法靠近的惡劣環境中發揮作用,美國軍方對組建「近岸艦隊」設想開始支持,在2001年底開始了相關的籌劃和設計工作。美海軍作戰部部長於2002年6月14日公布了「21世紀海軍:新時代作戰概念」轉型文件。為了應對近海挑戰,海軍正在制定新概念,以解決對陸地攻擊(諸如火力圈)、戰區防空和反導、水下戰(包括建制內反水雷)等作戰問題。美國海軍認為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裝備和新的艦船。美國海軍因為「瀕海戰斗艦」將會必須航行橫過大洋,遠距離到達需要部署的地方,所以海軍設想的「瀕海戰斗艦」不是一種較小艦船,而是2,000-3,000 噸等級軍艦。
4、美國海軍發展「瀕海戰斗艦」
是為了全面實現網狀戰鬥力量分布共同作戰方式構想 美國發展「瀕海戰斗艦」的目的不僅是像英國一樣具有遠洋型近海作戰能力,還將是美國軍事力量網路化和全球化作戰的重要組成。在美國海軍「21世紀海軍:新時代作戰概念」轉型文件中,美海軍轉型構想提出部隊網路化和全球作戰概念,通過創新的概念和技術,把海洋、陸地、天空、空間和計算機網路空間,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綜合到一起,極大地提高精確、抵達、連接能力。美國海軍的水面作戰艦隊的轉型,需要非常有能力的多任務驅逐艦、先進巡洋艦和新種類聚焦任務「瀕海戰斗艦」。在近海作戰空間中,美國海軍構想採用網狀戰鬥力量分布共同作戰方式,將來的艦隊將會突出迅速能力,並且使海軍和聯合特遣部隊指揮官能夠支配近海的作戰空間。 網狀戰鬥力量分布涵蓋遠征機動力量、地面炮火、陸軍或海軍所附屬的空軍部隊、水雷戰和特種作戰。採取大規模、壓倒性聯合軍事力量並且向岸上遞送,這種能力完全能夠阻止、牽制或者擊敗任何攻擊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不超出近海幾百海里區域內,聯合特遣部隊使用這種能力去引導軍事行動,支持聯合海軍的作戰力量提供反潛艇、反水面和反空中能力。控制伸展的濱海范圍,從公海到海灘,到那些能夠直接從海上攻擊、支援和防護的內陸范圍。
2. Caspian是什麼意思
Caspian有多重含義,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地理名稱:
字面及文化含義:
現代商業含義:
3. 著名的古埃及神話故事有哪些
1、奧西利斯
奧西利斯是地神凱布和天之女神奴特所生的長子,他成為國王之後,教會埃及人耕種土地,使他們懂得文明的好處。
澤被埃及全土使得國境之內風調雨順,歲歲平安,把人們從茹毛飲血的時代導向文明之路。奧西利斯的弟弟黑暗和沙漠之神塞特非常忌妒他,遂用計將他裝入一個盒子中,流放到尼羅河中。
這盒子流到了菲尼基的比布羅斯港,然後奧西利斯的妻子伊西斯帶回埃及,就在看顧這盒子的期間她生下了兒子霍爾斯(鷹隼之神)。
塞特發現了裝有奧西利斯的盒子之後,遂將盒子碎成片片,肢解了奧西利斯的屍體,而且把屍體的碎塊散到尼羅河各處。
伊西斯非常的悲傷,她沿著尼羅河跑遍了全國,終於將散布在各處的肉體碎塊全部收集在一起,要求葬儀之神亞奴比斯用帶子將碎塊包紮起來,將之做成了第一具木乃伊。
伊西斯用自己的翅膀來搧屍體,和她的妹妹妮芙蒂斯合力運用法術,又讓奧西利斯復活了,奧西利斯遂成了幽冥界之王。
霍爾斯和叔父塞特爭奪地上的王位,最後經由諸神的仲裁,霍爾斯繼承了他父親在埃及國土上的職權,而奧西利斯則成為尼羅河之神,統治陰間。
宛如這傳說所敘述的一般,大家信仰的地上之王就是霍爾斯,支配著地上的一切,奧西利斯則掌管幽冥世界。
中王國時期,奧西利斯的信仰越發普遍而且勢力越來越強大。這時前往埋葬著奧西利斯的聖亞比杜斯朝拜的人非常之多,為了祈求家族能在陰間獲得幸福,紛紛建造了神碑或神像。
國王說:「你上我這比來,既不穿衣,也不光身子,既不騎馬,也不走路,既不走在路上,也不走在路外。要是你能辦到,我就娶你為妻。」
於是農民的女兒就回去了。她脫光了衣服,這樣她就沒穿衣服啦;然後她拿來一張大魚網,一圈一圈地用網裹滿全身,這樣她就不是光著身子啦;
然後地租來一頭驢,並把漁網拴在驢尾上,這樣驢就得拖著她走,所以她既不騎馬也不走路啦;而且,驢只能沿著車轍拖她,使她只能用大腳趾頭點地,這樣就既不在路上,也不在路外啦。
當她這樣來到國王面前時,國王便命令釋放了她的父親,讓她做了自己的妻子,並把王軍的全部財產交給她掌管。
幾年過去了。國王要去檢閱軍隊,碰到了一件事:一些農民賣完木材後把車停在了皇宮前面,有個農民的馬產了只小馬駒,小馬駒下地後跑了,並卧在了另一輛車的兩頭牛中間。
這些農民為爭馬駒聚到一起爭吵起來,而且打鬧在一起。趕牛車的農民想把小馬駒留下,說是他的牛生下了這小東西,而趕馬車的農民說是他的馬生下了小馬駒,所以小馬駒是他的。
最後國王判決說:現在小東西在哪裡就該留在哪裡。這樣趕牛車的農民就得到了不屬於他的小馬駒。另一個農民只好哭著離開,為失去他的小馬駒而感到冤枉。後來他聽說王後非常仁慈,就來求她,希望能幫他要回小馬駒。
王後說:「好的,如果你能保證不講出是我的主意,我就會告訴你怎麼做。明天一早,國王去檢閱衛兵時,你站在他必須經過的路中間,拿一張大網裝作打魚的樣子,一邊拉網一邊還要往外倒,好像網里真的裝滿了魚。」然後她告訴農民如果國王問他,他該說些什麼。
第二天,農民果然站在那裡,在大路上打魚。國王經過時看見了,就派他的傳令兵去問這傻子在干什麼。農民回答說:「打魚唄。」傳令兵問:「水都沒有,怎麼打魚?」農民回答:「好打,就像牛能生小馬駒一樣,我在乾地上也能打魚。」
傳令兵跑回去向國王報告了傻子的回答。國王命令把農民帶到他跟前,並對農民說,這樣的主意他肯定想不出來,國王想知道是誰的主意,可是農民不肯說。國王便命人拷打他,最後農民承認了,這是王後的主意。
國王非常生氣,回到家中對妻子說:「我不再要你做我的妻子了,回到你原來的地方去吧。」不過他容許王後帶走一樣她認為最心愛、最珍貴的東西。
王後說:「好吧,親愛的丈夫,如果你這樣命令,我照辦就是了。」說著她撲進了國王的懷里,吻了他,向他告別。然後她叫人送來烈性的安眠水,當作告別酒。
國王喝了一大口,而她卻只喝了一點點。國王一會兒就睡得死死的了,她讓侍從拿來一塊白凈漂亮的麻布,把國王包在裡面。然後,侍從們奉命把國王抬到停在門前的車上,她駕著馬車把他運回了自己的小屋。接著,她讓國王躺在她的床上。
國王一覺睡了一天一夜,他醒來時,環顧四周說:「上帝呀,我在哪裡呀?」他妻子走到床前說:「親愛的國王,您告訴我可以從宮中拿走一樣我認為是最心愛和最珍貴的東西,我覺得沒有任何東西比您更可親,更珍貴了,所以我把您帶了回來。」
國王感動得滿臉是淚,說:「親愛的妻子,你應該屬於我,我也應該屬於你。」然後,國王就把她帶回王宮,重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4. 美剛宣布對伊朗實施「最高制裁」,伊朗就辦擊落美國無人機展,這是何意
伊朗這次的無人機展覽,為了展示自己的實力。在美國制裁伊朗以後美國,伊朗似乎是很不在乎美國的制裁,而就行了無人機的展覽。事實上,伊朗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不僅僅是因為伊朗越來越強大的實力。對於伊朗來說這次的展覽可以很好的展覽自己的實力。
伊朗這次的無人機展覽,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來伊朗目前的防空實力還是很強的。展覽中的無人機很多都是美國現役無人機中的大多數。這次的展覽也是打擊了美國的勢力,同樣增強了自己國家的實力。
5. 一架美國全球鷹無人機被突然擊落!
動真格,一架美國全球鷹無人機被突然擊落!伊朗乾的。
美國一直都是個霸權主義的國家,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真是無所不用其盡,都知道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都挺緊張的,之前只是經濟上的較量,而自從特朗普聲稱把軍事演習的軍事裝備安放在伊朗周圍時。
這一切的性質都變了,伊朗想要擺脫美國這個強國,看來是很難了,這場戰爭隨時都可能發生,這不,美國又作了,把無人機開到霍爾木茲海峽一帶,結果被伊朗擊落了,真是史無前例啊,要知道美國的全球鷹無人機那可是最早的海神無人機呀!
這輛重量級的無人機被擊落後,美國發聲,說,這輛無人機只是在國際空域進行飛行,伊朗毫無警告,直接發起了攻擊,對監視的運航安全造成了威脅。再來看看伊朗的發聲,伊朗稱這輛無人機是在伊朗領域空被擊落的。
因為威脅了伊朗國家的安全,伊朗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才擊落無人機,由此可見擊落無人機的理由完全正當。但不管有多少個版本,伊朗能夠將這樣重量級的無人機擊落,看來伊朗的軍事實力也不弱。
因為據航空家網的消息,被伊朗擊落的無人機是一架美國海軍的全球鷹大型無人偵察機,具體型號是RQ-4A UAS,這架無人機從美國前往海灣地區,進駐阿聯酋的達哈夫空軍基地,據稱正在為美國海軍的MQ-4C「海神」大型無人偵察機測試新設備。
而且這架無人機可是早期的海神無人機呢,它的飛行高度可達20000米以上,每次飛行偵查可達270萬平方海里的海面,這輛飛機裝備有高解析度的合成孔徑雷達,無論是烏雲密布還是晴朗天氣都能准確的識別發現目標,並展開軍事情報搜集。
所以這次能夠進入伊朗上空,不排除美國是為了偵查伊朗的軍事實力,此外,無人機裝載了光電紅外線模組,可全天候全空域監視敵軍動態,監視區域可超過10萬平方公里,可見它的能力有多強,不過居然能夠被伊朗擊落。
那麼由此看來,伊朗的軍事實力也在不斷加強,這樣看來如果兩國戰爭突發,那麼誰也討不到便宜,但是美國就天不怕地不怕,偏偏認為自己是最強的,對付伊朗這樣的小國,簡直輕而易舉。
美國此舉可能就是在尋找一個挑起戰爭的機會,如果無人機被擊落是美國下的一個套,那麼很不幸伊朗入套了,美國很可能以這個為借口,對伊朗採取軍事措施,到時候伊朗不得不和美國有正面的沖突了,可見美國還是一樣那麼狡猾,伊朗這邊雖然擊落了美國的無人機,卻不知道是福是禍,不過不管結局怎麼樣,相信伊朗都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
6. 一架美國全球鷹無人機被突然擊落!
1. 一架美國「全球鷹」無人機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被擊落。
2. 伊朗官方承認對此次事件負責。
3. 美國以其一貫的霸權主義行徑著稱,為追求地緣政治利益不擇手段。
4. 美國與伊朗的關系長期緊張,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在伊朗周邊部署軍事資產之後,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5. 伊朗正努力擺脫美國的外交壓力,但雙方之間的緊張關系一觸即發。
6. 在霍爾木茲海峽,美國無人機被伊朗擊落的事件是前所未有的,表明伊朗的防禦能力不容忽視。
7. 美國所稱的「全球鷹」無人機是其先進的海上偵察無人機,其被擊落反映出伊朗的軍事實力。
8. 美國方面聲稱該無人機在國際空域飛行,並未收到任何警告即被擊落,對國際航運安全構成威脅。
9. 伊朗方面則辯稱無人機入侵了其領空,威脅到國家安全,因此擊落屬於正當自衛。
10. 被擊落的無人機是美國海軍使用的RQ-4A「全球鷹」無人機系統,當時正在進行MQ-4C「海神」無人機偵察設備的測試。
11. 這架無人機作為早期的「海神」系列,配備了高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進行目標偵查。
12. 它還裝備了光電紅外線偵察系統,能夠實現全天候、全空域的敵情監視。
13. 伊朗能夠擊落這樣技術先進的無人機,顯示了其軍事實力的提升。
14. 若兩國爆發沖突,雙方都可能遭受損失,但美國似乎在尋找發動戰爭的理由。
15. 如果這是美國設置的陷阱,伊朗不幸中計,美國可能會以此為借口採取軍事行動。
16. 盡管伊朗成功擊落了無人機,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會引發更大的危機。無論如何,伊朗將會採取措施應對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