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行的核發明
伊朗的核能研發活動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當時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進行。到了90年代初,伊朗在俄羅斯的協助下,開始恢復其核電站的建設。2003年2月,伊朗前總統哈塔米公開宣布該國已成功提煉出用於核電站燃料的鈾,此舉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美國的擔憂。
2004年9月,伊朗宣布啟動了鈾轉化實驗,這是提煉濃縮鈾的前置步驟之一。2006年1月,伊朗宣布重啟其核燃料研究,並聲稱已經掌握了使用「混合澄清法」從鈾礦石中提取濃縮鈾的技術。不久之後,伊朗便宣布成功生產出純度為3.5%和4.8%的濃縮鈾。
2007年4月9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宣布了在納坦茲核設施安裝5萬台離心機的計劃,這是鈾濃縮過程的關鍵設備。同年,伊朗的第一座核燃料工廠完工,該工廠能夠每年生產40噸核燃料。
2010年2月,伊朗宣布生產出第一批純度為20%的濃縮鈾。8月,伊朗首座由俄羅斯協助建設的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開始裝載核燃料,並隨後並網發電。
2011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報告,指出有「可靠」證據顯示,伊朗在2010年之前就已經擁有發展核武器的潛在計劃,並可能已經進行了相關嘗試。對此,伊朗方面給予了堅決的否認。
② 伊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行的核發明
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核能研發活動。90年代初,伊朗在俄羅斯幫助下恢復修建核電站,2003年2月,伊朗時任總統哈塔米宣布伊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 2004年9月,伊朗宣布開始將37噸「鈾黃餅」(即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2006年1月,伊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並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濃縮鈾所需要的「鈾黃餅」技術。隨後,伊先後宣布成功提煉出純度為3.5%和4.8%的濃縮鈾。2007年4月9日,伊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宣布,宣稱制訂了在納坦茲核設施內安裝5萬台用於鈾濃縮活動的離心機的相關計劃。伊朗首座核燃料工廠落成,每年可生產40噸核燃料。2010年2月,伊宣布生產出第一批純度為20%的濃縮鈾,8月,由俄羅斯幫助建設的伊朗首座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反應堆開始裝載核燃料。9月,布希爾核電站並網發電。2011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維也納發表報告說,「可靠」跡象證明,至少在2010年以前,伊朗擁有發展核爆炸裝置計劃並進行了嘗試。伊朗方面對這一報告表示完全否認。
③ 伊朗核問題發展現狀
伊朗自1950年代開始涉足核能源開發,曾引起美國對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擔憂,引發1980年美伊斷交事件。2003年初,伊朗宣布能提煉核電站燃料鈾,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隨後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2004年,伊朗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開始將部分鈾礦料用於鈾轉化。同年,德法英三國與伊朗達成協議,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然而,伊朗在2006年恢復鈾濃縮活動,成功生產出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報告,指出伊朗未能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未能與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2006年5月,六國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2010年,伊朗完成新一代離心機試驗,功率是目前離心機的5倍,計劃投入使用。2011年,伊朗核問題國際調停六方的代表致函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要求伊朗證明其核計劃的和平性質。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④ 伊朗核問題問題由來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始於20世紀50年代,曾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隨著1979年伊朗伊斯蘭國家的成立,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如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駐扎中東國家等,使得伊朗不得不考慮國家的安全。美國頻繁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伊朗採取了「遏制」政策。中東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戰略地位,使得美國對伊朗的控制欲不斷增強。若能控制伊朗,美國將大大提高在中東和中亞的控制能力,對全球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在2003年初,伊朗宣布鈾資源的發現和提煉,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多項決議,要求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包括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等。德法英三國與伊朗舉行多輪會談,並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但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導致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解決伊朗核問題,俄羅斯向伊朗提出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伊朗宣布恢復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的決議,但伊朗表示將不中止鈾濃縮活動。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與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可能對伊朗採取戰爭行動的潛在導火索。盡管存在制裁威脅,伊朗堅持其獲得核技術的權利,並表示將不中止鈾濃縮活動。伊朗核問題的復雜性和敏感性,使得解決這一問題面臨巨大的挑戰。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⑤ 伊朗核問題六國全稱是什麼
英國、中國、法國、俄羅斯、美國和德國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2013年10月16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有了新亮點,伊朗提出了解決伊核問題的新方案,包括時間表,以換取西方取消經濟制裁。雙方同意11月7日―8日在日內瓦舉行後續談判。一名接近伊朗代表團的消息人士周三向俄新社表示,如果美國和歐盟取消單邊制裁,德黑蘭願審議停止純度為20%的鈾濃縮活動的可能性。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16日還表示,新方案允許突擊檢查伊朗核設施。同時,德黑蘭表示,將設立由六大國和伊朗成員組成的監督委員會,對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2013年11月24日,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及德國在瑞士日內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一項階段性協議,媒體評價稱這項協議具有「歷史性」意義。
這是伊朗與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和俄羅斯,外加德國,自2013年10月中旬以來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三輪對話。
參考:伊朗核問題網路
http://ke..com/view/173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