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石油為什麼退出伊朗
中石油退出伊朗有以下原因:
1、外資投資伊朗油氣產業孤掌難鳴,孤軍深入風險過高,難以承受。
2、美國制裁是影響伊朗石油產業發展的根本條件,尤其是外國資本對美國制裁。
B. 中國2022年八月份進口石油國家為什麼沒有伊朗了
伊朗已經不是國家進口石油的主要渠道國。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 [1] ,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中國2022年八月份進口石油國家沒有伊朗了是因為伊朗已經不是國家進口石油的主要渠道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
C. 為什麼中國不加大對伊朗石油的進口
中國對伊朗石油進口的決策受到國際政治環境和地緣戰略的影響。為了避免激怒美國,中國可能會權衡其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同時尋求維護與美國的良好關系。這種平衡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謹慎態度,並表明中國不會為了伊朗而與美國公開對立。
D. 美國如果跟伊朗開戰對中國石油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打擊伊朗的行動將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據經濟機構預測,若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美國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2%,日本經濟將下降0.4%,歐盟將下降0.5%,而發展中國家平均將下降1.5%。按照蘭德公司和布魯金斯學會的分析框架,如果全球石油供應量減少9%(這大致相當於伊朗的出口份額),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的沖擊。
中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其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47.0%。全國每天消費的100萬噸石油中,進口佔47萬噸,而進口部分的60%來自海灣地區。伊朗和沙特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石油來源國,因此一旦局勢緊張導致戰爭爆發,中國的石油進口將大幅減少。有分析家指出,如果美國打擊伊朗,世界原油價格可能突破100美元;如果霍爾木茲海峽因戰爭被封鎖,油價甚至可能突破150美元。
國際能源署的一項研究表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10美元,將減緩中國經濟增長率0.8個百分點。而美國世界安全研究所的分析則顯示,如果中國減少60%的石油進口,其GDP將猛降5.4%-8%。此外,油價上漲還可能引發輸入性通貨膨脹,影響我國油品以及化工、電力、鋼鐵等相關生產資料的價格,增加交通運輸行業的經營成本,推動服務業價格上漲,進而影響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波及整個價格體系。
除了經濟影響外,油價上漲還將降低就業水平、縮小貿易順差、引發股票市場的暴跌,降低我國經濟的總體競爭力。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已警告稱,「全球化時代第一次石油沖擊的到來對中國經濟沖擊更大」。
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在應對這一重大危機時,在物質准備上並不充分。目前,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主要依賴於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商業儲備,綜合儲備天數大約為21天。即使加上剛剛開始運行的第一批國家儲備基地的儲油量,也才相當於全國30天的消費量。這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數量差距巨大。例如,美國的石油儲備量相當於消費量的158天,日本為169天,德國為117天,法國為96天,韓國在109天至135天之間。由此可見,如果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中國極有可能遭受嚴重的「池魚之殃」。
E. 美國為什麼不全面制裁伊朗,這樣中國就買不到石油了
美國就算全面制裁伊朗,對中國的石油進口影響也不大,因為中國可以進口石油的國家多了去。
石油關乎國家命脈,我國自然不可能把關乎國家命脈的控制器放在一個籃子里,事實上我國從全球十幾個國家進口石油,進口最多的是俄羅斯、沙特和安哥拉,伊朗僅排第四。下圖是2010年我國從各國進口石油的比例。
而且說實話伊朗和我國的關系並不好,只不過雙方有個共同的敵人才合作罷了,當初美國一度解除對伊朗的制裁,結果伊朗這白眼狼立刻單方面撕毀和我國的合同,轉而把油田交給歐洲企業開發,只不過沒想到美國很快後悔,又再次恢復了對伊朗的制裁,真是大快人心。
所以美國制不制裁伊朗對我國影響真不大,事實上制裁一下最好,這樣我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開采伊朗的油田,而且看伊朗和美國互撕對我們百利而無一害。
F. 為什麼中國不買伊朗石油了
1. 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導致全球只有少數國家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中國是其中之一。
2.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友好,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由於長期與中東國家有石油貿易往來,中國對伊朗的石油依賴較大。即便在美國制裁的壓力下,中國依然堅持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
3. 由於伊朗石油出口受阻,伊朗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石油。中國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購買伊朗石油,這對兩國都有利。盡管中國從伊朗購買的石油價格低廉,但這並不代表國內油價會相應降低。國內油價的制定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國際油價、國內石油需求等。
4. 盡管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但中國依然堅持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這體現了中國在維護國家利益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時,這也表明中國在面對國際壓力時,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
G. 中國買伊朗石油美國怎麼不制裁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季莫費耶夫對媒體表示,美國不會將中國公司列入對伊制裁名單。他說:「中國將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美國將中國公司列入對伊制裁名單的任何企圖,都將成為中美之間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
懷疑季莫費耶夫這番話有點挑畔離間不懷好意。認為美國不會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的想法是有些天真。中國可以拿對美國油氣的進口作為牌,這也是很有力量的;中石油那是相當不怕美國制裁,美國制裁只會制裁自己不向中國賣油。當然,中國採取規避制裁的保底手段不容忽視。不要過分剌激特朗普,一定要低調低調再低調,悶頭發大財。
有人說,「伊朗根本就看不起中國,不過是沒辦法了而已,一旦取消制裁,馬上撲到西方懷抱。」這次特朗普給它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對於我們說,能賺錢能獲利才是王道。
看多了美國的大棒外交新聞,有時候會有一種天真的想法:不僅僅是我們的外交工作做得好,還有我們愚蠢的對手太過慷慨,將權力利益拱手相讓。我們現在收獲的,是開國領袖留下的獨立自主外交大政方針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