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的德黑蘭叫什麼

伊朗的德黑蘭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5-07-23 08:12:19

Ⅰ 伊朗的首都在哪裡

伊朗首都:德黑蘭
德黑蘭(英語:Teheran,波斯語: )是伊朗的首都、德黑蘭省的省會

Ⅱ 德黑蘭的名稱由來

德黑蘭在歷史上稱為「拉伊」(Ray),這一詞在語源上與古波斯語及《波斯古經》里的剌伽(Rhaga)有關系。剌伽是操伊朗語的米底人及阿契美尼德人的活躍地區。
在祆教的波斯古經里,剌伽是阿胡拉·馬茲達所創造的第12個聖地,在古波斯文的銘文里提到剌伽是一個省份,大流士一世在剌伽派遣援軍幫助他的父親敉平安息的動亂。剌伽附近的德馬峰在《列王紀》里所描述為是弗雷頓捆綁龍形魔鬼查哈克(Zahhak)的地方,德馬峰在波斯神話和傳說里都顯得十分重要,祆教里的原人、《列王紀》里的第一位國王蓋約馬爾特據說就居住在德馬峰。在傳說里,達馬萬德的建立也是歸功於他。
傳說中的射手阿拉什(Arash)就在德馬峰犧牲他的性命來射出一箭,箭矢所落之處便形成了伊朗與圖蘭的分界,每年的星節(Tiregan)就是紀念和慶祝這個傳說。根據一個波斯傳說,國王馬努切赫爾出生在達馬萬德。據說在1815年8月31日,達馬萬德舉行慶典以慶祝查哈克的死忌。根據祆教的傳說,查哈克會在末日之前被伊朗英雄加沙斯帕殺死。雖然現代史學家認為祆教的發源地是在大呼羅珊,但一些中古波斯文獻指出拉伊是祆教創始人查拉圖斯特拉的出生地。
在薩珊王朝統治時期,伊嗣俟三世(Yazdagird III)在641年於拉伊向他的子民作出最後的呼籲後便逃向呼羅珊,以逃避阿拉伯人的侵略。舍赫爾·巴努神殿位於德黑蘭南郊,神殿只向女子開放,它是用以紀念耶斯提澤德的女兒,據說她是第三位什葉派伊瑪目塔利卜的妻子。
拉伊是抵抗阿拉伯人侵略的巴赫拉姆六世的後裔及米倫家族的邑地。在那次侵略里,阿拉伯人攻陷了拉伊,並摧毀了城鎮,其後又把它重建。
在10世紀,許多伊斯蘭地理學家都在文獻里詳細描述拉伊。雖然阿拉伯人希望可以在拉伊體現巴格達的繁華,但是他們在當地勢孤力弱,而且當地的波斯人遍及各個階層,烏古斯人分別在1035年及1042年將拉伊廢棄,拉伊在塞爾柱及花剌子模統治時期一度恢復過來。根據當時伊斯蘭史學家的記載,蒙古人屠殺了拉伊的居民,並完全廢棄拉伊。在薩珊王朝的編年史里,拉伊已經淪為一個次要的城市。
德黑蘭的名字由來不明,它在9世紀時期是一個村落,但是名氣不及當時較繁華的剌伽。蘇菲主義學者納吉姆丁·拉齊認為拉伊在蒙古人入侵前的人口達500,000人。13世紀蒙古人毀滅了拉伊後,許多居民逃到德黑蘭。在一些早期的文獻里,它被稱為「剌伽的德黑蘭」。地理學家哈姆杜拉·穆斯圖菲(Hamdollah Mostowfi)在他的《心之喜》(Nuz'hat al-Qulub)里描述德黑蘭是一個著名的村落。
卡斯提亞王國使節魯伊·岡薩雷斯·克拉維約(Ruy Gonzáles de Clavijo)可能是第一位到訪德黑蘭的歐洲人,他在1404年7月前往帖木兒的首都撒馬爾罕(位於今烏茲別克)途中路徑德黑蘭,當時帖木兒控制著伊朗,而當時的德黑蘭仍沒有城牆保護。

Ⅲ 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的主辦城市

德黑蘭(Tehran)
伊朗首都德黑蘭,位於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遼闊的伊朗高原北緣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市區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東、西、北三面為厄爾布爾士山脈和成弧形狀的丘陵環繞。
德黑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紀初期,這里已成為居民住宅點,是當時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區,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絲綢之路」往來的歇腳之處。13世紀,因受到強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慘遭破壞,隨後德黑蘭興而代之,由於這里是伊朗北部東西向大道與通往南部大道的交匯點,於是在短時期內便成為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和貿易中心。德黑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盛開著各種鮮花,尤其是波斯人喜愛的玫瑰花到處開放。房前屋後,馬路兩側,帶有噴泉的街心花園,到處都可以看到鮮花,聞到花香。居民酷愛種花、養花、賞花,許多生活較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門前辟出一塊園地,種上花,形成一個小花園,因此,又有人風趣地把德黑蘭稱為「鮮花城市」。
德黑蘭氣候與北京大體相當,但更為乾燥。旅行季節以春、秋兩季為佳,夏天過於炎熱,會超過40℃,且晝夜溫差較大。
景點:「奧朝迪紀念塔」旅遊景區,「德黑蘭大學」旅遊景區,「古列斯坦宮」旅遊景區,「伊瑪目清真寺」旅遊景區,「伊朗國家博物館」旅遊景區。
早在5000朗就創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蘭(Tehran)作為首都發展起來還是近200年。因此,人們把德黑蘭稱之為古老國家的新首都。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在公元9紀時,這里還是一個隱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莊,公元13日漸興旺,直到1788愷加王朝才把這里定為首都。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伊朗石油財富劇增,這座城市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成為一座規模龐大、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目前,它不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1100萬。
蘭距裏海100里,中間隔著巍峨的阿爾布爾士山脈,整個城市建在一個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兩條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貫穿市區的南北和東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築,至今這里的許多市場仍保留著古代波斯的風貌。北城則為現代化建築,有高級飯店和各種商店,美麗的鮮花和噴泉,把整個城市裝扮得清新、秀麗。從整體看,高層建築不多,人們喜歡有院落的平房,寧靜而舒適。
作為古老國家的首都,德黑蘭市擁有許多博物館。自由紀念塔氣勢雄偉、風格新穎,是德黑蘭的門戶。花崗岩的新式建築、前巴列維國王的夏宮,在王朝推翻後,已改為「人民宮 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會徽
殿博物館」,並向公眾開放。新著名於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館藏有從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紀到20世紀的珍貴地毯5000件,於室內保持20度衡溫和均衡濕度,使地毯樣品色澤始終鮮艷奪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達450萬年歷史。在德黑蘭還有文化遺產博物館、拉列公園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場),它們都反映了數千年燦爛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碧輝煌,氣勢磅礴。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德黑蘭還擁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禱告時間,各清真寺的宣禮之聲彼此應和,壯嚴肅穆。

Ⅳ 伊朗首都德黑蘭城市簡介

德黑蘭(波斯語:تهران‎、Tehrān)是伊朗的首都,同時也是德黑蘭省省會,總人口達8,429,807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20世紀,伊朗各地有大批民眾湧入德黑蘭定居,有認為德黑蘭的市區人口應要減少至少5,000,000人,德黑蘭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猶太會堂及瑣羅亞斯德教的火廟,德黑蘭是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當中的阿扎迪塔及默德塔(Milad Tower)是德黑蘭的標志性建築,伊朗歷史悠久,首都也隨著時代的推進而變遷,德黑蘭是第32個伊朗首都。

德黑蘭的母語是帶有德黑蘭方言的波斯語,98%人口都使用母語,德黑蘭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波斯人,在前伊斯蘭及伊斯蘭時代早期,德黑蘭在祆教里被稱為「拉伊」(Ray),即波斯古經里的剌伽。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27名。

德黑蘭人口

在2006年,德黑蘭的人口總數約為780萬人。由於受到各國文化影響,德黑蘭的居民包括了全國各個民族及語族,他們代表了伊朗的各個民族(百分率不一)。德黑蘭的母語是帶有德黑蘭方言特點的波斯語,大部分的居民都是波斯人。居住在德黑蘭的少數民族包括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俾路支人、亞美尼亞人、巴赫蒂亞里人(Bakhtiari)、亞述人、塔利什人(Talysh)等。

根據德黑蘭大學社會學系在2010年的調查發現,在德黑蘭各個地區的所有社會經濟階層當中,63%的德黑蘭人在德黑蘭出生、98%的德黑蘭人懂波斯語、67%的德黑蘭人在民族上自認為波斯人、13%的德黑蘭人略懂歐洲語言。

德黑蘭的民族社會狀況在1980年代發生了急劇的轉變。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導致了政治、社會及經濟的改變,許多伊朗人承受的政治、社會及宗教壓力增加而離開伊朗,當中不少是德黑蘭人,他們大多出走到加拿大、美國、法國、瑞典及其他歐洲國家,當中最多人移居到美國、加拿大及法國。

隨後的兩伊戰爭爆發,伊拉克入侵伊朗,又有一批德黑蘭居民為了逃避戰難而離開,特別是在伊拉克空襲德黑蘭期間。當時伊拉克得到世界強權的支持,經濟上的孤立成為了德黑蘭居民離開的更重要原因,戰爭結束後,他們在習慣了外國的生活後大多沒有再回國。在戰爭期間,大量伊朗西部及伊朗西南接壤伊拉克地區的居民湧入了德黑蘭。

不穩的局勢加上鄰國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戰事使上百萬名難民湧入伊朗,德黑蘭如同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勞工來到幫助城市進行戰後的修復工作,他們所要求的工資較本地勞工廉宜。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協助下,許多難民得以被遣送回國,但德黑蘭仍有可觀數量的阿富汗和伊拉克難民不願意離開,他們對祖國的前景感到悲觀。許多阿富汗難民是通曉波斯語的哈扎拉族及塔吉克族,他們會說波斯語的方言,而伊拉克難民主要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什葉派穆斯林,通曉阿拉伯語。

德黑蘭宗教

伊斯蘭教十二伊瑪目派(什葉派中最大的支派)是伊朗的國教,大部分德黑蘭人都被認為是十二伊瑪目派的溫和信徒,但是由於缺乏獨立的統計,這個說法仍未得到證實。

德黑蘭的少數宗教族群包括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斯蘭教蘇菲派,瑣羅亞斯德教,巴哈伊教,猶太教,基督教(包括東方亞述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迦勒底天主教會、羅馬天主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伊朗基督新教教會、亞美尼亞福音教會、伊朗神召會、亞美尼亞天主教會、俄羅斯正教會及長老宗教會的信徒),以及不可知論者和無神論者。基督教各教派在德黑蘭仍有一定影響。

Ⅳ Teheran的音標(德黑蘭)

[,tehə'ræn, -ra:n]

德黑蘭(波斯語:تهران‎、Tehrān 英文:Tehran)是伊朗的首都,同時也是德黑蘭省省會,總人口達8,429,807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20世紀,伊朗各地有大批民眾湧入德黑蘭定居,有認為德黑蘭的市區人口應要減少至少5,000,000人,德黑蘭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猶太會堂及瑣羅亞斯德教的火廟。

德黑蘭是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當中的阿扎迪塔及默德塔(Milad Tower)是德黑蘭的標志性建築,伊朗歷史悠久,首都也隨著時代的推進而變遷,德黑蘭是第32個伊朗首都。

德黑蘭屬於大陸性半乾旱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里的寒冷半乾旱氣候)。德黑蘭的氣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厄爾布爾士山脈(Alborz)在德黑蘭以北,荒漠則在南面。

城內各地區的海拔高度不一,北部山丘地帶的氣候通常較南部的平原涼爽。夏季炎熱、乾旱、少雨,相對濕度較低,晚間天氣清涼。冬季冷涼、乾燥,但降水多於夏季。

大部分的降雨都發生在晚秋至春季之間,全年濕度較平均。1月為最冷月(最低溫度-1°C,最高溫度8°C),6月為最熱月(平均最低溫度26°C,平均最高溫度36°C)。

Ⅵ 德黑蘭城市簡介

德黑蘭,全稱為英語的Teheran,是伊朗的首都,人口約為900萬,涵蓋都市地區大約1400萬居民,占據658平方公里土地,坐落在海拔1200米至1500米的厄爾布爾士山脈腳下。作為德黑蘭省的行政中心,這座城市集中了伊朗半數以上的工業,涵蓋了汽車、電子、電器、軍事裝備、紡織、製糖、水泥和化工等多個領域,同時也是地毯和傢具的重要銷售中心,附近有煉油廠設施。


德黑蘭的城市布局獨特,市區位於平原上,東、西、北三面環抱厄爾布爾士山脈和丘陵。其高速公路網路在西亞地區獨具優勢,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中散布著眾多知名博物館、藝術中心、宮殿和文化中心,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和多元的居民群體,包括波斯人、亞塞拜然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和阿富汗人,其中98.3%的居民使用波斯語進行交流。


歷史悠久的德黑蘭在公元9世紀初期開始發展,曾是雷伊城的郊區,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隨著歷史變遷,德黑蘭在13世紀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因其地理位置,被譽為「鮮花城市」。氣候與北京類似,春、秋兩季適宜旅行,夏季炎熱且溫差大。


在德黑蘭,遊客可以參觀如奧朝迪紀念塔、德黑蘭大學、古列斯坦宮、伊瑪目清真寺和伊朗國家博物館等眾多景點,體驗伊朗的文化遺產。作為伊朗近200年才發展起來的新首都,德黑蘭見證了國家的繁榮,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石油資源的爆發,使其成為西亞最大都市,人口超過1100萬。


德黑蘭坐落在裏海100公里之外,城市建設巧妙地融入自然,既有古老的南城建築保持波斯傳統風貌,又有現代化的北城設施。整體上,高層建築不多,平房院落眾多,營造出寧靜舒適的氛圍。此外,城市內眾多博物館,如自由紀念塔、人民宮殿博物館、地毯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博物館等,以及霍梅尼陵墓,展示了波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伊斯蘭教的莊重氣息。


德黑蘭的地理位置坐標是北緯35°45』、東經51°30』,時區為UTC/GMT +3:30,區號為+98,地區代碼21。




(6)伊朗的德黑蘭叫什麼擴展閱讀

伊朗首都德黑蘭,位於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遼闊的伊朗高原北緣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市區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東、西、北三面為厄爾布爾士山脈和成弧形狀的丘陵環繞。海拔1200米到1500米,面積3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100萬。德黑蘭市區,街道寬闊,綠樹成蔭,現代化的建築整齊新穎,其間夾雜著古香古色的清真寺、教堂等,使這座城市顯得既古老又年輕。德黑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盛開著各種鮮花,尤其是波斯人喜愛的玫瑰花到處開放。

閱讀全文

與伊朗的德黑蘭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5g部署多久可以普及 瀏覽:142
日本覺得中國女星哪個長的最好看 瀏覽:971
中國聯通盒子怎麼連接有線 瀏覽:150
中國培訓雜志怎麼買 瀏覽:614
中國諾貝爾獎是什麼意思 瀏覽:196
100萬印尼盾換美金多少 瀏覽:729
中國足球什麼時候能這樣 瀏覽:437
印度護照怎麼過境 瀏覽:728
伊朗將軍為什麼伊拉克悼念 瀏覽:211
越南老爺車多少錢 瀏覽:212
越南女性離婚怎麼辦理 瀏覽:376
中國少先鋒隊全國大會怎麼開 瀏覽:151
越南人到中國有多少苗族人 瀏覽:693
中國哪個姓最多市 瀏覽:218
為什麼入中國國籍那麼難 瀏覽:638
義大利哪個城市出名 瀏覽:744
英國巴士怎麼畫高難度 瀏覽:395
地址中國英文怎麼翻譯成英文怎麼說 瀏覽:491
義大利人對中國人說什麼話 瀏覽:315
義大利四大雅都有什麼酒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