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為什麼怕華為
計算機從業二十多年,其他答案都不用看了都是垃圾,專人認識精準回答:
1:先了解下華為這家企業,為何美國動用了國家力量打壓,甚至安排官員去全球游說恐嚇和利益兩個手段同時進行,這種幾百年都見不到的奇葩事情,美國到底在害怕什麼?
1.1 企業背景
華為1987年成立,當時只是賣交換機等網路設備小作坊,美國跨國巨頭思科理都不理,甚至到了2000年,華為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美國思科也只是把他當山寨貨看待。當之後沒幾年,在通信設備展會上,華為第一台骨幹交換機性能首次超越思科時候,思科創始人感慨,自己一手放養了一個如此可怕的對手。此刻開始思科開始發力把重心在華為身上,全力打壓,華為那幾年活的很艱難,思科發動了無數次專利戰斗,甚至查看了華為底層代碼和思科沒有一毛錢關系,思科才蛋碎奇怪,這是些怎樣中國人才能辦到的。之後沒幾年斯諾登事件,思科給美國提供情報,華為把握機會,全球奮力發力。沒幾年就把美國思科逼回美國本土,思科開始耍手段了,美國政府不斷干涉幹掉華為在美國業務,甚至後來特朗普親自簽署總統令,一家中國民企,竟然讓堂堂美國的總統下禁令。美國所謂的市場開放,說一套,做一套,以後也不要相信西方那一套市場經濟,那都是建立在壟斷資本基礎上的垃圾。2010以前華為基本上就是通信行業巨無霸了,開始搞一搞副業手機。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華為內部一向重視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首先就開始研發麒麟cpu。當時國內很多科技企業嘲笑華為,甚至一些政府都說,國外有好好的,幹嘛自己研發,華為並不理會。知道後來幾年美國高通年年cpu漲價,國內手機品牌大喊吼不住了,聯名要求高通降價,高通對他們愛答不理,你愛買不買。壟斷是真的好啊,客戶跟個孫子求別人買,漲價還不敢吭聲。後來麒麟cpu橫空出世,高通馬上把cpu砍了半價賣給中國手機廠商,知道為何手機感覺那幾年怎麼突然降價了好多,你們這些國人最應該感謝就是華為。如果華為麒麟cpu,真的當年任正非放棄了,我敢人頭擔保高通cpu頂配能和現在intel的I7頂配一樣,一顆賣上萬元。
1.2華為這幾年研發和專利數據。
2018年華為申請專利全球第一,截止目前華為專利數量已經達到80000多,國內民企航空母艦。
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1000億,中國區第一,比中國第二名甩出幾十條街,全球研發投入排行第五,也是中國唯一一家進入全球排行前五十的中國企業,記住中國就這一根獨苗。大家知道日本有都是進入了嘛,日本有十幾家涵蓋了家電,汽車眾多領域。真的希望國內多幾家華為這樣的企業。我們14億人口,科技企業研發投入,還拼不過一個1億人口日本,真是差距大,就別說包攬大部分企業的美國了。認識我們和其他國家差距,不要自傲也不要自卑,畢竟華為異軍突起干到全球第五名,給美國高科技企業一劑強有力的耳光,說中國人不行。
1.3比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和效果,下來拿聯想這個整天號稱中國民族企業的美國上市企業PK,到底誰才是真正低調的民族企業。
1.3.1
最近三年華為研發投入費用是2600億左右,而聯想三年研發費用是200億多一點點(已經找了網上相關數據,國家三年給聯想補貼費用,已經遠遠超過聯想投入的研發費用,對的你們沒有看錯,聯想竟然在賺國家補貼費用,是的,是的,沒錯哈哈。我也奇怪為何國家會這樣補貼聯想,我覺得高層有必要重視一下。我網上搜集數據不一定正確,希望高層官方去查一查。不抹黑,因為我找的數據不權威,聯想你也沒有權利告發我。
1.3.2 聯想每年投入研發費用佔比是1%左右,華為去年達到了21%,而且最近幾年華為研發投入都是凈利潤10%以上。哪一家企業是真正在鞏固自己核心技術,哪一家企業只是壟斷在國家躺著掙錢,明眼人只要不是傻子都看的明白。
2.美國打壓華為原因:上面已經說了實力,下來說說下具體原因
2.1 中國華為通信設備已經在全球市場拿下了第一份額,美國思科市場份額在逐漸減少,美國想通過思科監聽和手機全球國家的數據美夢正在被中國華為撕碎。
2.2
無論是諾基亞,愛立信背後都有美國的財團,你們不要簡單看成是什麼芬蘭,瑞典,呵呵。韓國三星都已經不是韓國人企業,大部分利潤都被美國背後隱形財團抽走。這也是美國一直嚷著想華為去美國上市原因。一直看不透華為這家企業經營模式,只知道最近幾年,這家公司已經同時挑戰了本國國內不同行業的幾家公司,才覺得可怕,這到底是一家什麼中國企業,為何能跨行業還能對自己本國企業形成巨大的殺傷力。華為現在在通信,消費業務,終端業務對美國跨國巨頭形成強有力的攻擊事態,巨頭連連敗退,都不明白中國這家企業到底是個什麼情況,為何在不同行業像一群狼一樣,從他們已經成熟的領域奪肉吃。和多人不了解華為,以為華為是國企,華為是地地道道的民企,任正非把當年80%股權稀釋到現在只有1.4%,全部讓給了9.5萬的員工持股。就像任正非自己所言,我一個人吃得太飽,大家都得餓死,華為也就垮了,我自己吃飽吃夠,還得讓背後員工吃好吃飽,華為才能真的強大。
2.3
華為通信領域影響美國思科,華為消費業務領域影響美國蘋果,華為的晶元領域影響美國高通。一家中國民企竟然承擔著PK三家美國巨頭企業的力量。而很多跪舔洋奴還說華為不行,大部分這些跪舔的洋奴都認為華為是做手機的。如果沒有華為主營的支撐,華為麒麟cpu早就胎死腹中了。華為在手機業務投入研發費用比國內所有手機廠商加起來之和還要多。知道為何華為強大了,而國內的手機還在搞什麼性價比,什麼狗屁曉龍855天天碰瓷華為麒麟。這些國內廠商完全不懂得感恩華為的麒麟,讓他們的主子曉龍爹這幾年不敢漫天要價。
任正非一直堅持這樣的經營力量,為何裡面員工那麼拚命錢是原因之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華為任正非的這份力量,無不是華為18萬員工的狼王,狼王在一天,華為這個狼群就不可能散。狼王指哪打哪。雖然華為很強大,但是
還是有個重大問題,畢竟任老爺子70多歲了,像他這樣的企業家,為改革開放做了巨大貢獻的民營企業家,國內超不過10個指頭。我個人把任正非列入我心目中第一名。希望任老爺子盡早培養小狼王遲來,狼群最怕的不是對手有多大強大,狼群最怕的失去狼王主心骨,美國這次真抓錯人了,如果抓到是任正非,華為內部估計會亂。當然也提醒下任老爺子,保重身體,順帶培養狼王,在華為最巔峰時刻退位讓給自己一手培養的人,最重要是能夠將企業文化繼承,又民主的小狼王。
最後希望國內這十年能多出幾家能在全球科技研發排行榜的民企。哪一個排行榜才是證明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強大而不只是單個。華為開了一個好頭,證明了擁有核心自主研發技術,在國際上才能有話語權,才能掙更多錢,而不是目光短淺國內大部分企業家,一兩年不賺錢,項目馬上取消。就像小米的澎湃cpu,雷軍已放棄研發了,他更喜歡貼牌的命。。。
⑵ 金立在印度市場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強調品牌持久與海外布局
在智能手機市場變幻莫測的環境中,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堅定表示,金立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而是致力於成為中國手機行業中「做機」時間最長的企業。他領導金立度過功能機時代,至今已有13年,並承諾將繼續保持這一紀錄。
低調且穩健的金立已成功拿下印度市場,成為最成功的中國手機品牌之一。2014年,金立在印度售出400萬部手機,目前位列印度市場前五,且以中高端定位與蘋果和三星並肩。劉立榮強調,金立的印度戰略包括打造本地化團隊,以及早進入市場並深入ODM合作,這些因素助力其在印度市場的突破。
海外布局占據半壁江山
金立的國際化步伐始於2010年,目前已在50多個國家布局,重點放在南亞、拉美、東歐等地區。2014年,金立全球出貨量達到2800萬部,其中海外市場佔比超過55%,印度和奈及利亞等新興市場表現尤為搶眼。
劉立榮認為,隨著中國手機市場飽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成為增長新引擎,金立憑借全球戰略和早進入優勢,已經穩固了在這些市場的地位。他強調,金立將印度視為母國市場,持續深耕,挖掘客戶需求。
對話劉立榮:金立國際化戰略及市場選擇
在對話中,劉立榮透露,金立除了印度,還關注非洲市場,如奈及利亞,以及東歐和中東地區,如伊朗、埃及等,都將作為未來的主要市場。金立不僅銷售產品和輸出品牌,還將輸出其生態系統的商業模式和經銷商體系,實現全球市場的深度整合。
面對智能機市場的紅海競爭,劉立榮強調金立的品牌定位和市場戰略的重要性。金立堅持中高端定位,國內與海外市場採用統一的產品標准,並通過Amigo生態系統的構建,以及海外ODM向品牌商的轉型,為未來的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立榮的目標清晰,未來五年,金立將追求年發貨量1億部,不僅作為手機和品牌公司,更定位為生態系統公司,鞏固和深化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