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據說伊朗曾用中國產的導彈打美國的艦艇。導彈在離艦艇幾千米外就失去控制。可有此事
1. 據說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曾使用中國製造的導彈攻擊美國的艦艇。
2. 其中一次,伊拉克的幻影F1戰斗機發射了一枚C801導彈,重創了一艘美國驅逐艦。
3. 另一次,伊拉克的轟6轟炸機發射了一枚長達7米的C601導彈,誤擊了美國航母(可能是文森號)。
4. 幸運的是,當時美國航母周圍恰好有幾艘大型油輪,航母迅速躲避,避免了直接打擊。
5. 這兩次事件中,導彈都在距離艦艇幾千米外失去了控制。
6. 盡管兩次攻擊都被認為是誤射,但它們都發生在兩伊戰爭期間,當時美國和伊拉克的關系相對友好。
❷ 特朗普為什麼沒有對伊朗動手
1. 特朗普沒有對伊朗動武的原因之一是伊朗的導彈報復行動似乎有所節制。在伊朗對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的襲擊中,導彈精準地擊中了機庫而非人員密集的營房,表明伊朗在報復的同時有意減少了可能造成的美國軍事人員傷亡。
2. 這次襲擊的結果是,盡管伊朗發射了多枚導彈,但只有機庫等設施受損,而美軍士兵並未傷亡。這種精確的攻擊方式使得全面戰爭的可能性被降低,同時滿足了伊朗進行報復的需求。
3. 在1月8日凌晨,伊朗針對伊拉克境內的美國軍方進行了報復性彈道導彈襲擊。這次襲擊之後,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軍人的傷亡情況,因為這可能影響到美國是否會採取更激烈的報復行動。
4. 襲擊發生後,美國和伊朗發布了不同的傷亡報告。伊朗聲稱他們的導彈至少造成了80名美國軍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然而,美國軍方宣布只有兩人受到了襲擊,基地的傷亡人數為零。
5. 美國行星衛星公司發布的衛星地圖顯示了美國艾因阿薩德空軍基地受損的情況,這些圖片證實了美軍方的聲明,即基地內沒有人員傷亡。盡管如此,導彈攻擊造成了一些設備的損壞。
6. 根據美國中央司令部的信息,艾因阿薩德基地遭受了10枚征服者313短程彈道導彈的攻擊。衛星圖片顯示,被擊中的建築物主要是機庫,這表明伊朗的導彈打擊精度非常高。
7. 被摧毀的機庫通常用於停放MQ-9 Reaper無人機。美國軍方尚未宣布任何設備損失,這可能意味著盡管機庫受損,但裡面的無人機或其他設備並未被摧毀。
8. 征服者313導彈是2015年首次出現的新型短程彈道導彈,它是多葉法塔赫110導彈的改進版。通過改進發動機的固體燃料和調整彈頭及彈丸的重量,征服者313導彈實現了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打擊精度。
❸ 美軍成功躲避空襲,不攔截導彈的原因是什麼
在1月8日凌晨,伊朗軍隊向美軍發射了數十枚導彈,從伊朗軍隊發動襲擊後,商業衛星拍攝的圖片來看。伊朗軍隊的襲擊給美國軍事基地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是卻沒有攻擊美軍士兵的生活區域,這也是美國宣布零傷亡的重要原因。因為美伊之間存在綜合國力差距,很多人認為伊朗軍隊此次發動襲擊,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蘇萊曼尼的死找回面子,並不是真正想要摧毀美軍的基地。
❹ 伊朗洲際導彈能打到美國嗎
截至2025年6月,伊朗現有的導彈無法打到美國本土。
伊朗擁有「流星」系列和「泥石」系列等導彈。其中,「流星 - 3」液體導彈由伊朗在吸收他國導彈技術後研製,能打擊以色列或沙特,但結構簡單、發動機推力有限、發射前需加註燃料,發展潛力受限。「泥石」系列導彈採用兩級固體推進技術,實戰中使用的「泥石」超重型導彈最大射程2000 - 2500公里,「泥石 - 3型」可達4000公里,可攜帶1.5噸重型彈頭,預估庫存量約1500枚。
而美國與伊朗遠隔重洋,兩者最近直線距離超過10000公里。洲際導彈是指射程大於8000公里的遠程彈道式導彈,伊朗現有導彈的射程遠未達到能打擊美國本土的范圍。不過,《簡氏防務周刊》曾指出伊朗在2016年「泥石 - 2」試射成功時已具備製造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基礎。
❺ 伊朗:可輕易殺死美國將軍,導彈已全面覆蓋,伊朗真的有這樣的實力嗎
伊朗說明導彈已經全面覆蓋他們擁有和美國對戰的能力,但是他們是否真的擁有這樣的能力,不得而知,因為兩軍交戰,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信息是不可靠的,這又依賴於雙方戰爭領導人對這件事情的辨析。
現在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雖然各個國家都存在一定的國際利益上的沖突,比如說中國和美國,俄羅斯和美國,中國和日本,日本和美國歐盟以及和其他的一些國家都會有國際利益上的一些沖突,但是大背景下還是合作,因為貿易上的互通有無,才能夠讓經濟更快速的發展起來,讓自己國家的力量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