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薩達姆和塔利班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薩達姆看不起他們的小打小鬧。阿富汗和伊拉克中間還有個伊朗。況且他們的民兵也打不過薩達姆的正規軍。認真回答,望採納
⑵ 薩達姆是干什麼的
姓名: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
出生日期:1937年4月28日
出生地點: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提里克特小鎮
家庭狀況:已婚,有2子3女。長子烏代,幼子庫賽。大女拉黛;二女拉娜;三女哈娜。
外號:「巴比倫之獅」。曾有驚人之言:「如果以色列意圖反對伊拉克,不管怎麼樣,我要在上帝面前放火,燒掉他們半邊國土。」(1990年4月2日)
鼓吹個人崇拜,所以連巴格達的主要機場也命名為「薩達姆國際機場」。在演講中,他很少用「我」,從來都對自己直呼其名,好讓這幾個字更加富有象徵意義。薩達姆一直自比當年大勝十字軍的民族英雄薩拉丁,而薩達姆這個名字在阿拉伯語中並不多見,意思恰是「堅定不移的鬥士」。
學歷
獲得巴格達大學頒發法律博士(1984年)
獲得軍事科學碩士(1976年2月1日)
就讀埃及開羅法律學院(1962-1963年)
完成中學(1962年)9歲入學(1946年)
從政經歷
薩達姆·海珊的性格是站起來,戰斗。他這種性格的形成始於他的青年時期。
薩達姆在充滿反西方的氣氛中成長。像他一樣的年輕人都希望掃除高高在上和親西方的當權保守派。1957年,他參加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這是個推動世俗化,社會主義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先鋒。
1958年薩達姆·海珊試圖行刺當時的伊拉克總理卡塞姆。卡塞姆身中數槍,而薩達姆僅腿上中一槍。1960年2月25日薩達姆被宣判死刑。他負傷逃亡到敘利亞,後到開羅。
1963年,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卡塞姆政權。薩達姆回國,開始爬上政治階梯。1963年11月,復興黨發生內訌被推翻,薩達姆再次逃亡。此間他一躍成為復興黨的地區領導成員。
1968年7月,復興黨再次發動政變並掌權,薩達姆11月出任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
1972年6月1日,他宣布將西方石油公司國有化。
1979年,薩達姆出任伊拉克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總書記。他大權在握,滌盪一切異己勢力。一段紀錄片記錄了他在黨內的一次清洗行動。他宣布在他們當中有叛徒,就在他坐在台上抽著煙斗之際,黨員們歇斯底里地呼喊著支持他,而另外一些人則被帶走處決。
薩達姆希望在本國獲取更大權力,也希望在阿拉伯世界揚名立腕。在伊拉克,鋪天蓋地的薩達姆畫像和海報顯示他要領導阿拉伯軍隊爭取勝利的夢想:橫跨阿拉伯各個王國直到耶路撒冷。
1980年,他感到伊朗衰弱,便從兩國之間的阿拉伯河攻擊伊朗。但是伊朗並不是弱者。伊朗派出年輕人,便以人海戰術對付薩達姆的軍隊,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
薩達姆在哈萊卜傑使用化學武器對付伊朗士兵和本國人。他試圖建立核武器。他在伊朗的冒險失敗並沒有阻止他的計劃。
1990年,他再次出擊,入侵科威特。他再次被轟走。他向以色列發射導彈,贏得了阿拉伯國家人民的贊許。
雖然在海灣戰爭受到挫敗,但是他宣布自己是這場「戰事之母」的勝利者。他仍然掌握政權。
2002年10月15日,伊拉克第二次全民公決,在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薩達姆以100%得票率連任總統,任期7年。
2002年10月15日,伊拉克官方計票結果顯示,薩達姆在全民投票中得到100%的選票,連任伊拉克總統。
2002年12月7日,薩達姆為入侵科威特道歉,但卻仍然指責科威特領導層。科威特拒絕接受他的道歉。
2003年2月2日,薩達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否認伊拉克有違禁武器,否認與「基地」組織有任何關系。這也是十多年來他首次接受采訪。
同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對巴格達實施空襲,目標是伊拉克的「最高領導層」。但薩達姆之後在電視上露面,督促伊拉克人保衛國家。
同年4月9日,美軍佔領巴格達市中心,薩達姆對伊拉克24年的統治宣告結束。
同年12月14日,美國官方宣布抓獲薩達姆。
今年6月30日,薩達姆被交由伊拉克司法部門羈押,但仍由美軍負責看守。他將以反人類罪的罪名受到指控。
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再次開庭對薩達姆案進行審判,薩達姆被判絞刑。
12月30日11時05分被處於絞刑。
⑶ 假如薩達姆聯合伊朗以色列組成中東聯盟會如何
這個問題不成立。1,伊朗和伊拉克關系並不好(雖然是一個教派的)。2,以色列是阿拉伯國家的公敵,和他聯盟等於背叛阿拉伯國家(也只有和美國關系好的某些阿拉伯國家做得到)。3,如果薩達姆真的做得到,早就做了。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⑷ 美軍殺死薩達姆之後,伊拉克政府比較親美,為何現在兩伊關系如此融洽
因為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建立的一個以什葉派領導親美政府,而伊朗的執政黨也是什葉派,兩個國家上位的執政黨都是同一個派系,自然關系就好,肯定是變成了親密無間的小夥伴,所以美國也是挺無奈的。
而伊朗的執政黨也是什葉派,大家都是同一個派系的人,還有可能打起來嗎?答案是肯定打不起來。說白就是雙方都是穿同一條褲子長大的,自然關系好得不得了。
⑸ 薩達姆和伊朗聯合過嗎,比若說有沒有聯合打以色列
伊朗在巴列維王朝時期倒是和以色列聯手打過薩達姆,伊朗和以色列都轟炸過伊拉克的核電站。薩達姆和伊朗一直就是相看兩厭的。
⑹ 美國推翻薩達姆後為何伊朗成最大的受益者呢
翻開中東地圖可以看出來,中東地區除了土耳其,當年能稱上軍事強國的只有兩個,伊朗和伊拉克。
伊朗多次揚言,如果美帝敢對其動手,它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而這個海峽承載著全球40%的石油供應,因此,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簡直就是全球經濟的核爆炸,所以美帝投鼠忌器一直不敢動手。
因此,因為伊拉克的衰弱,伊朗在中東已經成為第一強國,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⑺ 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冷戰期間屬於哪個陣營的
在冷戰時期,伊拉克一直稱自己屬社會主義,但並沒有被前蘇聯和中國認可。薩達姆執政後,冷戰已接近尾聲,薩達姆是個狂妄的野心家,先是挑動兩伊戰爭達8年之久,此是由於美國和伊朗不和,薩達姆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兩伊戰爭結束,薩達姆游離美國,和俄國和中國修好,但又違犯國際法,悍然入侵科威特,在老布希執政期間,由聯合國授權,發動了海灣戰爭,解放了科威特。
⑻ is是什麼人組成的有首領嗎is跟薩達姆有什麼關系薩達姆為什麼被殺
跟薩達姆無關。「伊斯蘭國」(阿拉伯語: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英語:Islamic State,縮寫:IS),前稱「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縮寫:ISIS),阿拉伯國家和部分西方國家稱為「達伊沙」(DAESH), 是一個自稱建國的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恐怖組織。
IS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蘭國」。「al Shams」的意思是「大敘利亞」,即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該組織的目標是消除二戰結束後現代中東的國家邊界,並在這一地區創立一個由基地組織運作的酋長國。2014年6月29日,該組織的領袖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自稱為哈里發,將政權更名為「伊斯蘭國」,並宣稱自身對於整個穆斯林世界(包括歷史上阿拉伯帝國曾統治的地區)擁有權威地位。
2006年10月,「基地」宣布建立「伊拉克伊斯蘭國」,由阿布·奧馬爾·巴格達迪帶領。但他和馬斯里2010年4月死於美軍和伊拉克聯合軍事行動。
伊拉克安全機構一位不願披露姓名的高級負責人表示,「伊拉克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和他的副手被擊斃後,該組織受到極大打擊,這一恐怖組織正在籌劃推舉新的領導人。這位負責人指出,從獲得的巴格達迪個人電腦里存儲的信息顯示,有11人是巴格達迪的可能接班人,他們在內部都被稱為巴格達迪的副手,輪流主持該組織的日常工作,還有6人是候選副手。2007年正式推舉新領導人,新領導人仍使用「巴格達迪」這一名字。
⑼ 薩達姆和伊朗曾經兩個超級大國,為何打著打著變成了窮光蛋
相信關注軍事的小夥伴應該對薩達姆和伊朗非常熟悉吧,這可是兩個經常打仗的國家啊。尤其是伊朗,我就經常看到有關這個國家打仗的消息。國家之所以打仗往往就和資源的搶奪有關系,自然這兩個大國打仗也就和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雖然我們現在並不覺得薩達姆和伊朗是大國,但其實不然這兩個國家以前可以超級大國啊,只是現在越打越窮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開分析分析。
但我作為一個戰事方面的小白,不好說這兩個國家不應該打仗,但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最好不要輕易走上打仗的路,畢竟打仗的話,當地的人民實在是太可憐了。這個我們可以從戰地攝影師拍的照片裡面窺探一二。
而且如果一個國家長時間都在打仗的話,就很難花時間在擴大本國的經濟上,本國的經濟自然是越來越不好,用的永遠比補充的慢,這樣自然消耗的就很快。
⑽ 兩伊戰爭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呢
兩伊戰爭的爆發,有著復雜的因素。
大概是這幾點:
第四,民族和歷史問題。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波斯人的歷史和文明比阿拉伯人還要悠久和先進。
然而,波斯人卻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也奴役多年。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波斯人形同奴隸。
後來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統治,雙方戰斗多年。
由此,形成了較為深刻的民族仇恨。
更重要的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很強硬兇悍,迷信武力,認為一切談判都是虛的,最終還是要通過槍桿子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