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啥伊朗老跟美國對著干
在3月2日開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伊朗核問題成為重要議題之一。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3日宣布對11家伊朗公司實施制裁,這是奧巴馬政府首次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2日強調,原子能機構希望能夠盡快搞清楚伊朗核問題中的一些情況,但在過去幾個月里,「由於缺乏伊朗方面的合作,這項工作沒有取得進展」。至今有關伊朗核計劃是否具有軍事性質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巴拉迪2月提交的一份報告認為,到今年1月底,伊朗已經累計取得1000多千克低純度濃縮鈾。分析人士認為,只要伊朗繼續對此濃縮,理論上就將獲得製造一枚核彈所需的核材料。不過據巴拉迪透露,伊朗的這些鈾材料都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之下。
美國政府似乎趨向於接受伊朗暫無核武器計劃的結論。2007年11月,美國政府就發表情報評估,確信自2003年秋起,伊朗已暫停核武計劃,而且當前伊朗發展核武的可能性很小。美國新政府大致延續了這一看法。美國新任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2月在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時稱,伊朗並無啟動核武器計劃的跡象。美國國防部長蓋茨3月1日認為,伊朗短期內還無法製造核武器。盡管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日前表示相信伊朗有足夠裂變材料來製造核彈,但他指的是,伊朗在理論上具有將低濃縮鈾轉化為武器用核材料的能力。
鑒於布希政府同伊朗對抗而不對話的政策並無成效,奧巴馬政府正在檢討現行對伊政策,接連有政府高官表示願意同伊朗政府直接談判,並稱只要伊朗放棄核計劃,雙方就有可能化解敵意。伊朗方面則認為,只要美國改變其根本戰略,就有可能為雙方直接對話創造條件。雖然伊朗和美國都將對方改變政策作為對話前提,但這至少表明兩國都願通過對話來改善關系。
美伊能否談起來,也許不是大問題,但雙方能否談成,卻還很難說。美國願意同伊朗「面對面」,目的是讓伊朗放棄核計劃,即目前以鈾濃縮為核心的整個核發展,但這恰恰是伊朗堅決拒絕的。伊朗認為,它已確認不發展核武器,就應該理直氣壯地發展民用核能。伊朗顯然歡迎美國政府轉換政策,以直接對話的方式改善關系,但它很難付出棄核的代價。
由此觀之,伊朗和美國的核博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美國新政府改變對伊朗政策,美伊啟動對話的可能在增大;但隨著伊朗核能力的上升,伊朗棄核在現階段還難有實質可能,美國對伊政策面臨的挑戰也隨之加大。
② 對於布希和奧巴馬的對伊朗政策大家有什麼看法嗎
以下是專家的分析,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奧巴馬將改變策略解決伊朗問題
主持人尹俊:剛才我們說的是奧巴馬的內政,接下來談談奧巴馬怎麼樣處理美國的外交。
網友:我想請教朱先生一個問題,奧巴馬在當選後,在對待伊朗、伊拉克和朝鮮問題上會不會繼承布希政府既定的政策?
朱鋒:我覺得這個網友很有水平,因為我們知道布希政府將伊拉克、伊朗、朝鮮,曾經在2002年宣布為是邪惡軸心國家,現在奧巴馬強調變革,對這三個國家政策到底會不會有什麼改變,我相信他這個問題問的還是很銳利。
但是我個人認為從競選時候的政策的宣誓來看,奧巴馬強調他如果當選總統,他會不講條件地跟伊朗總統進行高峰對話,他強調要通過美國和伊朗的直接對話來解決伊朗核問題,顯示他要跟布希政府做的不一樣。在朝鮮核問題上,現在六方會談機制還會繼續延續,六方會談到現在已經五年,中美之間最大的共識就是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最好的方式。所以這依然會是奧巴馬政府的基本政策。
回到伊拉克問題上來,我覺得在伊拉克問題上民主黨是要求撤軍,而且定出時間表,現在恰恰對奧巴馬有利的是伊拉克的整個國內局勢轉好,暴力和沖突在下降,所以也有利於民主黨政府上台以後向美國人民兌現「從伊拉克撤軍」的承諾。
所以我相信其實現在美國外交政策最有爭議的還是在伊朗問題上,如果奧巴馬能夠拋棄布希政府比較強硬的對伊朗的這種軍事威脅的政策,而轉向一個直接的拉攏誘惑式的外交和政治的高峰會談,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奧巴馬柏林演講打動歐洲人的心
主持人尹俊:歐洲也是美國外交不可缺少的一,很多歐洲人比美國人更支持奧巴馬,法國人太支持奧巴馬了,93%的法國人期待奧巴馬當選,為什麼歐洲人這么支持奧巴馬?
朱鋒:我覺得歐洲的奧巴馬情節取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今年年初奧巴馬做了一個演講,其基本主題就是強調歐洲和美國的關系,然後也強調要變革,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作用要更多的去傾聽歐洲的聲音,去反映歐洲的利益。他也用了很多當年約翰-肯尼迪在柏林演講的時候對歐洲人的那種鼓勵,和對歐美關系的那樣一種所謂的有戰略性的處理方式,肯尼迪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可能最優秀的總統之一。奧巴馬也在強調21世紀歐美關系,是在新的平等、合作、分工下的共同自由繁榮和和平的關系。
在柏林竟然有20萬人現場聆聽他的演講,在整個歐洲真是掀起了「奧巴馬的沖擊波」。很多歐洲人在將奧巴馬跟布希總統比較的時候,讓他們覺得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內心善良的一個美國新總統。
主持人尹俊:布希每次去歐洲遭遇到的都是抗議的人群,這次奧巴馬也是象徵的一個改變。
朱鋒:對,所以歐洲那麼歡迎奧巴馬,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開了一個好頭,他今年4月的柏林演講確實打動了歐洲人的心;當然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今天歐洲經濟也不好,歐洲也在陷入金融危機中,歐洲的金融企業家、政治家都很清楚,今天歐洲為什麼也出現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都是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運營方式的直接結果,或者是因為受美國的拖累。所以這種情況下,他們希望能找到一個人更能夠代表一種新的力量,超脫美國今天金融經濟問題上復雜的政黨利益以及各種利益團體的利益,能夠真正看到金融危機調整的迫切性,代表美國和全球利益可以協調的方式。
主持人尹俊: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奧巴馬身上了。
朱鋒:對,因為他們覺得他是一個新鮮的血液。
主持人尹俊:所以奧巴馬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希望的象徵,把很多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了。最後一個問題。
奧巴馬將延續布希政府救市措施
網友:破產的雷曼兄弟給予奧巴馬一定的財力支持,奧巴馬上台後如何拯救這樣的公司?金融危機目前對美國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奧巴馬上台後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可能面臨的挑戰?
朱鋒:我相信雷曼公司給奧巴馬的捐助,符合規定,按美國競選法和大選時候的捐款法,數量是很小的,所以不存在奧巴馬必須回報雷曼公司這樣的問題,所以奧巴馬不會將這些所謂對金融企業的捐助的回報作為他當選以後的一個很重要的考慮。但是有第二個問題,就是剛才網友所提出的,今天的金融危機奧巴馬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使它得到解決?現在的基本判斷來看,從他競選時候的整個發表的言論,第一點,他要進一步刺激美國的經濟,刺激的方式就是我剛才講的,要進一步將某些產業留在美國國內,進一步提升對中下層的美國民眾的經濟上的支持扶持,因為只有使得這些中下層的大部分美國人收入提高,才會有足夠的消費能力,才會使得這個市場進一步復甦。
第二點很重要的是,我相信新的經濟法案到底會是怎麼樣,布希政府現在已經做了很大的動作,比如將兩個房地產公司收歸國有,還有直接的七千億美元的救市,這一套共和黨政府的救市措施還會繼續延續下去的。
主持人尹俊:今天非常感謝朱先生能夠做客新浪,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於美國大選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知道了美國大選之後可能會對美國內政,美國對華政策,包括對世界局勢的一個影響。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謝謝大家,再見!
③ 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第一軍情作者:天中狼哥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斗爭已經持續了將近40年。為了擺平這個「眼中釘」,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經濟制裁、石油禁運、軍事威脅??除了發支戰爭之外,各種手段幾乎全部用盡,然而伊朗卻始終屹立不倒。近期伊朗國內發生示威活動,美國本以為機會來了,特朗普不僅接連發推特推波助瀾,還直接宣布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出乎美國意料的是,伊朗的這次內亂來得雖然兇猛、退潮卻也迅速。一場被美國寄予高度希望的危機轉瞬間就消失於無形,充分顯示出:伊朗早已有充分的定力面對美國的發難。
那麼,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地緣政治學中有句名言,「一國權力的本身深深根植於其安身立命的國土」。地理位置、國土面積的大小無疑是決定一個國家對外政策優先目標的出發點。伊朗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國土面積約163.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7千萬,是地道的中東大國。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書中對伊朗使用了「活躍的地緣戰略棋手」一詞形容,稱伊朗是「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國境之外運用力量或影響去改變現有地緣政治狀況以致影響美國的利益的國家」。
伊朗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二,自豐富的能源為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更為關鍵的是,伊朗所扼守的霍爾木茲海峽有著中東地區「油庫總閥門」之稱,是唯一一條進入海灣的水道,每年有近1/3的石油通過這條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由於霍爾木茲海峽東西長約150千米,平均寬約50千米,很容易被封鎖或切斷。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必然導致國際石油價格飈升,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打擊。
事實上,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就曾不時放出口風,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還多次在這一水域開展軍事演習,展現控制能力。美國雖然一再聲稱有能力打破伊朗對這一水域的封鎖,多次派軍事力量進出這一水域,彰顯其打破伊朗封鎖的能力。但這種平時的角力並不能代替戰時的不確定性後果,伊朗手中的這張牌始終讓美國投鼠忌器,不敢貿然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
其次,較強的軍事反制能力,也使伊朗具備抗擊外來安全威脅的硬氣。伊朗總兵力約有60餘萬人,包括35萬現役部隊和25萬動員部隊,此外還有數百萬可投入作戰的民兵部隊,加上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戰爭潛力巨大。伊朗軍隊近年來埋頭發展,海陸空裝備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國防生產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伊朗目前已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現役彈道導彈總數超過1500多枚,並具備中遠程打擊能力,成為名副其實威懾美以的「殺手鐧」。在「偉大先知」系列軍事演習中,伊朗革命衛隊試射了多款導彈,均「准確擊中預定目標」。伊朗軍方官員公開聲稱,如果伊朗遭到攻擊,可以「在數分鍾內摧毀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伊朗導彈庫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大名鼎鼎的「流星」系列,如果說「流星-1」、「流星-2」基本還是俄式「飛毛腿」導彈的仿製與改進版的話,「流星-3」則標志著伊朗導彈能力的重大突破。1998年7月發射成功後,當年9月就出現在德黑蘭閱兵式上,導彈上寫著「以色列應從地圖上消失」「美國將愛莫能助」的字樣,表明這種導彈的針對性。
國外普遍預計「流星-3」的射程在1500-2000公里左右。這一射程足以打擊美軍的中東基地、以色列及歐洲中部。而伊朗近年加緊研製的「流星-4」、「流星-5」則採用了固體燃料發動機,射程更遠,具有了洲際導彈的屬性。更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研製的「勝利-3」導彈不僅具有超過現有「流星-3」的射程,而且能夠躲避雷達跟蹤,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可避開攔截導彈,同時具備精確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
除了注重於打擊中遠程大型軍事目標的「勝利-3」和「流星-3」外,而讓美軍更為擔心的則是伊朗的「科薩爾」隱形岸艦導彈,該導彈射程據說達500公里,專門對付艦隊、航母和戰略轟炸機,它採用圖像導航和雷達導航兩種模式,可以躲過雷達監測,能在失去鎖定目標或飛過目標艦只的情況下,實施重新攻擊,具有很高的命中率,是伊朗在波斯灣、阿曼灣對付美軍艦隊的殺手鐧。
盡管西方國家對伊朗導彈的實際射程與精度存在各種質疑,但伊朗龐大的導彈庫卻的確是讓美西方和以色列頭痛的問題。眾所周知,伊朗的軍事力量整體遠遜於美國,但藉助它地理位置和本土優勢,仍然讓美軍不能掉以輕心。這也成為美國多年對伊朗難以下定決心動手的原因。
再次,伊朗單一民族和單一教派的國家性質使其具有同仇敵愾面對外來壓力的凝聚力。在美國的「大中東民主計劃」中,伊朗一直是美國改造的重要目標。中東北非劇變發生後,美國似乎看到了促使伊朗政權發生改變的希望,試圖把中東北非地區上演的「群眾示威—政府壓制—示威活動升級—政府垮台」模式復制到伊朗。對此,美國還花費巨額資金用於支持伊朗內部所謂的民主派力量、加強波斯語廣播和增加學生交流,扶植反對派勢力,以在伊朗尋求一種「阿拉伯之春」類似的和平演變,侵蝕強硬派勢力的統治根基。但美國的這些計劃效果並不明顯,根本原因在於伊朗基本上是一個單一民族和單一教派的國家,宗教勢力對國民影響巨大,能夠喚起和凝聚民眾對國家的忠誠及對外來勢力的排斥。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在中東這一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十復雜尖銳的地區長期生存斗爭中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本民族內部的團結與強大,才不至於淪其他民族統治欺壓的對象。這種民族意識、宗教意識和憂患意識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國家凝聚力,既增加了伊朗面對外部世界的抗壓性,也使外部勢力難以找到可乘之機。
以上多種因素的疊加,既賦予了伊朗叫板美國的底氣,也成為美國對伊朗長期無從下手的原因。因此,奧巴馬時期通過多方談判已經部分地和平解決了伊核問題。現在的麻煩是,特朗普對奧巴馬的對伊政策有著太多的不滿,已經多次公開表達了拋棄這個協議的意圖。特朗普的新中東政策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對以色列的強力支持,二是對伊朗的強硬立場。基於這兩點,特朗普顯然不會放棄利用這次伊朗國內問題出招的機會,而美國的動作無疑會鼓勵中東地區那些與伊朗敵對的國家,如以色列、沙特等國對伊朗更加示強。如此,中東地區新一輪混斗爭和亂局面,很有可能會在2018年上演。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系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④ 奧巴馬在任期間會打哪個國家
奧巴馬在任期間沒有打任何國家,沒有發動戰爭,都是在北約的名義下參與的。
2011年3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致信國會領導人稱,美軍正對利比亞採取的軍事行動在定性、持續時間和規模上均有「限度」。並希望北約主導軍事制裁利比亞。
2011年3月至10月,第六艦隊派出大批艦艇參加利比亞戰爭。其派出的攻擊型核潛艇、水面戰艦共發射了2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接連摧毀了利比亞政府軍的許多重要設施和指揮機構。
2014年9月22日凌晨,美國與盟國展開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的首輪空襲。美軍戰機和軍艦打擊了數十個目標。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約旦、巴林和阿聯酋亦有參與或支持空襲行動。
(4)奧巴馬為什麼和伊朗談判擴展閱讀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控槍舉措
2016年1月5日,奧巴馬在白宮就控槍舉措舉行新聞發布會。奧巴馬宣布一系列控槍舉措,以期望通過行政手段遏制美國頻發的槍支暴力犯罪。他同時敦促美國國會在控槍問題上有所作為。
奧巴馬宣布,所有槍支售賣者都將被要求獲得經營許可,並對購槍者進行背景審查,否則將受到刑事處罰。美國政府將僱用更多檢查人員參與購槍者背景審查工作,增加200名探員以加強槍支安全相關法規的執法力度,並投入5億美元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
經濟方面
金融救援計劃
奧巴馬執政後,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計劃,包括承諾未來兩年內向創造就業機會的美國公司提供臨時稅收優惠,公司每提供一個新的崗位就能獲得3000美元的稅收減免;允許美國家庭提前從養老金賬戶提取總額不超過1萬美元的資金;
對陷入困境但仍在努力還貸的購房者,將其喪失住房抵押贖回權的期限寬限90天;呼籲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財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經濟援助。
2010年1月21日,奧巴馬宣布,政府將制定有效措施,加強對大金融機構的監管,限制其規模和高風險交易,以此防範新的金融風險。
⑤ 伊朗最高領袖已經妥協和美國談判了嗎
外媒稱,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說,在美國退出伊朗與幾大國達成的核協議後,如果協議不符合伊朗的利益,那麼伊朗有可能放棄該協議。這讓伊朗與歐洲國家為挽救伊核協議而進行的談判充滿懸念。
他說,當然,如果我們得出結論,伊核協議不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那我們就要把它置於一邊。
哈梅內伊表示,伊朗應繼續與歐洲談判,盡管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但歐洲仍在努力挽救它。
但是他說,在諸如伊核協議或經濟等問題上,伊朗政-府一定不要把希望寄託在歐洲身上。
他還說:「我們一定要用懷疑的態度仔細分析他們的承諾。」
報道稱,在美國恢復對伊制裁後,外資迅速撤離,導致總統魯哈尼大規模吸引外資的願望破滅,他領導的政-府因此舉步維艱,幾名部-長遭到解職。
哈梅內伊還重申,伊朗不會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進行任何談判,盡管特朗普表示願與伊朗無條件談判。
哈梅內伊說:「美國人想說的是,他們能夠把任何人,甚至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拉到談判桌前。但正如我之前詳細說過的,我們不會與他們進行任何談判。」
經濟實力決定一切。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⑥ 奧巴馬為什麼急於達成伊朗核武器協議
也談不上急於,要說著急,只能是經濟制裁下的伊朗更著急,奧巴馬除了自己的政績考慮外,伊朗核問題也確實拖了很久,參與談判的各方甚至於伊朗周邊國家都希望能盡快解決,和談化解矛盾當然是上策。因此談判各方達成了時間表,要在給定的期限前完成談判。
⑦ 伊核問題為何最終能達成協議
在經過了20個月的「馬拉松式」的談判之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與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7月14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正式宣布,伊朗和伊核六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10多年來時斷時續的伊核談判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協議達成之際,中、美、英、法、俄、德六大國所代表的全球力量都舒了一口氣。伊朗國家電視台罕見地從7月14日早上就開始直播伊核談判過程,滾動播出前方最新進展。協議最終達成後,該電視台用平行視窗播放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講話,創造了伊朗電視直播的歷史。同時,伊朗總統魯哈尼在電視上發表講話,贊揚伊核協議,並稱伊朗與世界的關系揭開了新的篇章。而在白宮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對達成這一協議表示歡迎,並發表了即席講話。縱觀各方所持的樂觀態度,此次伊核協議的達成說明了什麼?
奧巴馬謀求留下一筆「和平總統」的政治遺產面對目前中東的一團亂局,奧巴馬在其總統任期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冒著美國在中東的傳統盟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反對,執意通過談判解決伊朗的核問題,象是要與不久前美國和古巴復交一樣,從外交上留下一筆政治遺產。盡管此次協議的達成,以色列並不滿意,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這一協議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錯誤。但奧巴馬則認為美伊緩和關系將會影響中東內部的地緣政治結構,通過和談方式解決伊核危機會被歷史永遠記住,並希望此舉能為今後的美國外交戰略打造不同的介面。奧巴馬甚至做好了在國會干預伊核協議時,不惜動用總統的否決權來確保伊核問題的談判解決。抑或是奧巴馬將此外交成果視作其所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一個事實性注腳。
伊朗飽受經濟制裁之苦,為順應民意願意作出適當讓步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機制從2006年確立後,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2011年,由於國際原子能機構披露了一份關於伊朗可能秘密發展核武器的報告,使得西方國家對伊朗進行了空前嚴厲的制裁,導致伊朗的經濟面臨嚴重的困難。10多年來,聯合國在美國的推動下對伊朗實施了4輪制裁,使伊朗在經歷了國家安全嚴重缺少保障的同時,也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民眾的生活也因此受到極大影響,渴望解除制裁,讓伊朗回歸正常國家。在此情形下,伊朗政府為挽救經濟,緩解民怨,同時也看清了國際社會一旦在反對它的核活動上形成團結,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因此在核談的最後節點作出了適當讓步,從而使談判協議最終得以簽署。
中國為伊核談判從中斡旋功不可沒由於對伊朗也具影響力的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受到西方制裁,俄無法在西方國家面前說上話,中國此時充當西方國家與伊朗之間的調停者恰逢其時。中國作為與伊朗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的國家,得到伊朗的信任。在參與伊核談判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在美伊等國之間斡旋,外長王毅在最近的兩個星期中,曾三度奔赴維也納,為伊核談判最終達成全面協議注入了新動力,起到了西方國家難以起到的作用。正因為中國的從中斡旋,成功解決了伊核談判的「最後一里路」問題,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更加清晰,伊核談判的成功也是中國外交能力一個真實體現。
此外,伊核談判成功達成協議,對解決朝鮮等其他有核抱負的國家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涉核這個重大問題上,中小國家很難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把控局面,唯有審時度勢,順應世界潮流,方能最大化地保護國家利益。也許在不太長的時間里,依照處理伊核的模式來解決朝核問題也將成為可能。
⑧ 奧巴馬為什麼要對伊朗制裁。
一方面,聽聞伊朗要搞核武器,這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的。 另一方面,伊朗也是世界重大石油出口國,對人家的資源錘嫌已久。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那裡的戰略位置很理想,一旦控制,可以制衡南亞一帶,同時,對東亞軍(主要是中國)以一種包圍態勢,形成不利於中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