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農業在伊朗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受到經濟自由以及政府支出影響,包括政府所設立的基金已耗盡。估計服務行業的收益超越25%GDP的支出主要來自政府日常開支,包括軍事、薪金以及社會服務。
市區化對於服務業帶來了刺激。重要服務行業為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商業、個人服務及旅遊業。伊朗科學的收益達9億美元(2005年),但過去15年未有顯著的增長。2000年代早期伊朗將研發的國民生產總值調至0.4%,落後於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值1.4%。2009年將會占國民生經總值0.87%以及將會達到2.5%。
交通及通訊的GDP總值預計在2013年提升至460億美元,佔全國6.8%。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6年建議伊朗在交通及通訊僱用340萬人,在2008年增至20.5%的勞動人口。
伊朗擁有數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遺產豐富。伊斯蘭革命前,每年到伊旅遊都有數百萬人。兩伊戰爭後,旅遊業遭到極大破壞。1979~1994年,到伊旅遊人數年均不足10萬。從1991年起,政府開始致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逐漸復甦,2011年遊客人數達300萬,旅遊收入20億美元。伊全國有各類旅遊組織、旅行社約3000個。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亞茲德、克爾曼、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遊地區。1980年代受兩伊戰爭的影響,旅遊業蕭條,但近年有復甦跡象。2004年約1,659,000人前往伊朗觀光,多數來自亞洲國家,主要包括中亞,另外有少數遊客來自歐洲聯盟及北美洲。最多人到訪的旅遊壞點是伊斯法汗、馬什哈德及設拉子。有來自德國、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前往伊朗的古跡進行考古。伊朗在旅遊業收益拉68位。主要因為自然環境及史跡被評為十大最值得旅遊的地方約1.8%在職人士是從事旅遊業,在未來五年將會以10%增長。
伊朗主要出口商品為油氣、金屬礦石、皮革、地毯、水果、乾果及魚子醬等,主要進口產品有糧油食品、葯品、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牲畜、化工原料、飲料及煙草等。2012年,伊進出口總額約178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117億美元、同比下降21%,進口額670億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響,2011年底以來,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
⑵ 山區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都有什麼啊
山區農業到底該如何發展? 一、 緊抓國家「精準扶貧」政策,逐步改善山區農業發展環境 ⑴加大現代化機械投入,改善山區農業發展硬性條件:山區農業發展最大的制約條件就是地理環境,山高坡陡、高低不平等等都限制了規模化農業的發展。藉助國家、地方政府對發展現代農業的支持,首先要解決交通、水利等傳統「老大難」問題,農產品出行難,農作物吃水難,這些基礎難題一定要優先解決,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只有解決了出行難以及吃水難的問題,山區農民才能夠更好的運輸農產品與灌溉農作物,才能夠將山區農業更好的發展;其次要加大對山區現代化機械的投入,山區地理錯綜復雜,遠景設計院指出可以通過現代化機械的投入來逐步改善山區農業種植的硬性條件,通過合理的規劃不斷改造,從而讓山區地理環境這塊短板得到改善。⑵加強山區務農人員教育培訓:由於山區一般處於偏遠地帶,農業種植戶年齡較大(年輕人城市務工)、知識文化較低,對於生產種植依然停留在傳統的種植模式中,缺少系統的種植知識培訓。加強教育培訓有利於讓山區農民接觸新興事物,新的種植模式,學習新的種植知識等。 ⑶逐步向規模化靠攏:雖然山區農業不可能如平原那般大規模種植、栽培,但是也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從分散種植逐步向適度規模化靠攏,還可以建立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等,實現分購集銷模式,優化農產品買賣中間過程,節約中間成本,解決產品經營的分散性。二、堅持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找准山區特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日本也是一個多山國家,曾經主要種植稻米,其大米自給率曾高達95%,但隨著世界糧食供應狀況的逐漸好轉,日本已經將原有的耕地調整為種植其他更具競爭力的特色產品,如花卉、蔬菜、水果等。山區種植糧食作物效益不高,這就要求山區農民主動調整種植結構,深度發掘山區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如武陵山區做大做強茶葉、煙葉、中葯材;秦巴山區大力發展核桃、板栗、食用菌;大別山區重點建設油茶、中葯材等。三、 提質增效保質量,轉變經營方式: 既然不能以規模取勝,就得另闢蹊徑,找到新的突破口,在發展傳統農業與特色產業的時候,注重產品本身質量,將產品做精,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綠色食品」概念受到追捧,山區農業具有較好的發展綠色產品的優勢,但僅僅有優秀的產品是不夠的,還需要靈活的經營模式,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應用,拓寬銷售渠道,同時加強品牌推廣,讓好產品真正的讓外界知曉,被別人認可,這樣才能讓山區的農產品走出山區,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⑶ 國土多是山區的土耳其,為什麼他們的農業卻很發達
土耳其位於中東地區西北部,是一個是疆域橫跨歐亞兩個大洲的國家,因為歷史人文等各方面原因,土耳其一直以歐洲人自居,並試圖加入歐盟。但事實上,土耳其在歐洲部分的領土只佔3%,剩餘97%都在亞洲,如果按地理上劃分的話,土耳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亞洲國家,屬於西亞。
一說起西亞或者中東,許多人都會聯想起沙漠、戈壁、石油等中東的特色標簽。這里的沙漠戈壁綿延千里,從大西洋邊的撒哈拉沙漠一直蔓延到帕米爾高原,然後再到蒙古高原,古代這些地區都是以游牧文明為主。在近代游牧不吃香了之後,這里又靠著取之不竭的石油生意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從古至今,沙漠和石油是中東的重要標志。但是,土耳其卻是一個例外。
在古代,石油除了打仗放火之外,基本沒有任何用處,甚至連烤羊肉都做不了,所以中東大部分地區在古代是沒有太多價值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戰略位置重要,氣候優越,耕地面積廣大的土耳其地區成為歷代帝國爭相涉足的地方。最終,大多數時期以歐洲勢力占優勢,導致了土耳其地區的文化嚴重偏向「歐洲化」。
土耳其所在的小亞細亞半島也曾經孕育過燦爛的文明,並產生了和古埃及並立的強大帝國-赫梯帝國。但是赫梯帝國崩潰之後,這個半島就一直淪為諸多勢力爭搶的對象,如最早的世界級帝國波斯、亞歷山大,都曾試圖以這里為跳板涉足歐洲或者亞洲。可以說,古代土耳其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令無數英明偉大的君主競相入主,除了戰略位置優勢之外,很大一部分加分都是來自當地出色的農業基礎。
⑷ 伊朗高原是什麼氣候
西亞的伊朗高原,地處亞熱帶大陸的內部,屬於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 伊朗高原
氣候 ,乾旱氣候的形成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遠或因有山地阻擋,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又兼這里地處亞熱帶,故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半乾旱氣候屬於由乾旱氣候向其他氣候的過渡類型。這里的植被類型屬於荒漠草原,通常生長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屬於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寒暑變化劇烈,夏熱,冬冷多風,內地形成大片的草原、沙漠和鹽沼。西部山地區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年平均降水量達500毫米以上,東部沙漠地區減少到100毫米左右,沿裏海一帶年平均降水量達1000毫米以上,炎熱潮濕,可生長亞熱帶植物。
⑸ 伊朗高原適宜發展的農業部門和原因
伊朗高原適合發展畜牧業。因為伊朗高原的地勢不平坦,而且處於副熱帶高壓,降水量較少,所以不適合發展種植業!
⑹ 伊朗發展農業生產的不利條件是什麼
是因為地下都是石油不利於農作物生產
樓主 給200分
⑺ 伊朗的簡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北接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庫曼,瀕臨裏海,西與土耳其、伊拉克接壤,東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南隔波斯灣、阿曼灣與阿拉伯半島諸國相望。面積1 6 4 .8 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 8 3 0 千米。
伊朗是個古國。我國古代史書上稱其為「安息」國。公元前6 世紀稱波斯,是個大帝國。7 世紀後,異族先後入浸。1 8 世紀前期,納第爾汗領導伊朗人民推翻了異族統治。1 9 世紀後期起,英國、俄國和美國不斷侵入。1 9 2 5 年,建立起巴列維王朝。1 9 7 9 年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1 9 7 1 年8 月1 6 日同我國建交。
居民
波斯人約佔6 6 %,還有阿寒拜疆人、庫爾德人、俾路支人、巴赫蒂亞爾人、盧爾人、阿拉伯人、加什蓋伊人、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等。西北部人口較密,大部分地區每平方千米1 0 —5 0 人,信伊斯蘭教,什葉派佔大多數。波斯語為官方語言。
自然環境
伊朗是一個高原和山地相間的國家,大部分位於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 0 0 —1 5 0 0 米之間。中央部分大部為較平坦的高原,佔全部領土的 1 /2 。高原上多小型內陸盆地。北部有厄爾布爾士山脈,海拔2 4 0 0 —3 0 0 0 千米,主峰達馬萬德山海拔5 6 7 1 米,是一座死火山,為伊朗最高峰。裏海沿岸狹窄的平原上,覆蓋著肥沃的沖積土。西北部是亞美尼亞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間盆地,有全國最大的烏爾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為許多平行的山嶺,把伊朗內地與海隔開。東部地區是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沙漠和荒地佔全國面積的1 /3 ,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東南部在伊朗境內。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寒暑變化劇烈,夏熱,冬冷多風,內地形成大片的草原、沙漠和鹽沼。西部山地區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年平均降水量達5 0 0 毫米以上,東部沙漠地區減少到1 0 0 毫米左右,沿裏海一帶年平均降水量達1 0 0 0 毫米以上,炎熱潮濕,可生長亞熱帶植物。
自然資源
伊朗擁有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現已探明的儲量達9 5 0 億桶。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以西南部胡齊斯坦省的卡倫河流域最豐富。主要油田有加奇薩蘭、馬倫、阿加賈里、比比—哈基梅等。此外還有大量天然氣、煤以及銅、鐵、鋁、鉻、石棉、磷酸鹽、石墨、硫磺等。在亞塞拜然和呼羅珊省還發現有鈾礦。
經濟概況
伊朗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4 5 %。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稻子、棉花、甜菜等。畜牧業相當重要。地毯織造業很普遍。石油是經濟的命脈。年產原油1 億多噸,居世界前列;年產天然氣約 5 0 0 —6 0 0 億立方米。西南部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產區。在各工業部門中,紡織工業居第二位,其它還有建築材料、鋼鐵、汽車裝配、機械製造、制葯、采礦等。主要外貿對象是德國、日本、義大利、土耳其、法國等。石油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外還出口棉花、地毯、干鮮果品、皮張、礦石、天然氣等。進口以機器、鐵和鐵製品、化工產品、葯品、電機、汽車、糖、茶、棉布等為主。
卡倫河是境內唯一的通航河流。輸油管把石油從產區輸往各出口港及提煉中心。
重要城市
德黑蘭:首都。1 1 世紀建立的古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鐵路樞紐。有紡織、石油提煉、汽車裝配、制葯、水泥等工業。
阿巴丹:著名的石油城。有規模很大的煉油廠和設備完善的石油化工廠。波斯灣上的哈爾克島,是伊朗原油的輸出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港之一。
阿瓦士:位於石油蘊藏豐富的胡齊斯坦省。伊朗縱貫鐵路上的要站之一。為石油提煉中心和轉運站。大不里士:人口約6 0 萬。8 世紀起曾長期為伊朗首都。農畜產品重要貿易中心。以織毯、製革等手工業著名。地震較頻繁。
伊斯法罕:伊朗古都,古代「絲綢之路」的南路要站。全國最大紡織工業中心,金屬製品亦著名。
馬什哈德:是伊朗橫貫鐵路的東部終點。向為印度、阿富汗同德黑蘭間的商隊貿易中心。是黃麻、絲、茶和麵粉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為什葉派伊斯蘭教聖地。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2 月1 1 日。春節(新年)3 月2 1 日。
與我國建交日:1 9 7 1 年8 月1 6 日。
貨幣:伊朗里亞爾。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3 小時3 0 分;比北京時間晚4 小時3 0 分。
國花:玫瑰。
國名釋義:古波斯語意為「光明」。
⑻ 伊朗高原適宜發展的農業部門是什麼
伊朗高原適宜發展的農業部門是畜牧業。這里位於亞洲西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候乾旱少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伊朗高原大面積地區發展畜牧業,一些水源相對充足的地方可以發展種植業。
⑼ 中東地區主要發展什麼農業
中東地區主要發展灌溉農業。
中東地區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受氣候影響,灌溉農業地位重要。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大麥、豆類,次為粟、稻穀等。經濟作物棉花、煙草、甜菜等。畜產品和干鮮果品重要,是出口產品,如椰棗、榛子、阿月渾子、石榴、油橄欖、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綠洲地帶,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場以畜牧業為主。農產品自給率低,成為世界農牧產品主要進口區之一。
⑽ 土耳其多是山區,為什麼農業還那麼發達
「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這首歌的大火,讓無數情侶都憧憬土耳其的浪漫美景。實際上,近些年土耳其國內的旅遊業的確很火爆,作為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土耳其內部多是山區。
傳統農業的身影越來越少,由此削減的市場份額,使得農業人口不斷流失。不管怎麼說,科技化的時代,傳統農業註定會越來越沒落。即便這會讓土耳其處於尷尬境地,也是早晚都要面對的,晚痛不如早痛,麻溜地尋找新目標,才是正道。